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盛世异姓王 >第二十二章 朝堂之上
    干城、郑德音、钟侯和郑德贤等人带领自己的私军准备转天一早悄悄离开云州。当他们带领着队伍向东城门进发时,却发现从驿馆前往东城门的道路两边是自发来送行的老百姓。感动的干城等人也是直掉眼泪,尤其是郑德音哭得是稀里哗啦。有时候你为百姓认真做一件事,他们会记好几代人,这正是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回去的路上大家并不着急,一路游山玩水。众人到了金川伯第后,金川伯看着干城带回来的蠕蠕战马直皱眉。干城缴获的战马一部分是蠕蠕前锋的马,一部分是蠕蠕具甲兵的马,除去送给云州知府和守备的二十匹以外,还剩九百零三匹。无论是蠕蠕前锋,还是蠕蠕具甲兵都是蠕蠕的精锐,所以他们的马都是难得的好马。金川伯二话不说让家丁选出一百二十匹好马,并写了一封奏折一并火速送给皇上。

    干城看着肉疼,悄悄问祖父说道:“祖父,这可是我们几个拼了命才抢来的好东西,怎么就这么轻易就送皇家了?”

    金川伯没好气的看了干城一眼,小声说道:“皇上收了你的马,那些没事找事的文官们就不会找你麻烦了。剩下这些马就是你的了。”干城恍然大悟。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到时候朝堂之上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萧干城等人是要马还是要官?与其活鱼摔死了卖,还不如现在正大光明向自己那位素未谋面的天子舅舅送上大礼。到时候舅舅也好给自己个好位置。于是他又给各家又分了马,这才在宴宾楼和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吃了饭。

    干城等人并不知道与此同时,朝廷正在商讨如何封赏云州一役有功人员。内阁首辅金仁恕是江东文人世家在朝廷中的领袖人物。与江东文人世家相对应的是武勋集团,当然双方并不完全是对抗关系,双方也有合作和互相利用。但双方矛盾焦点在于军权。太祖皇帝为了防止军权旁落,于是将军政与军令分设,由兵部负责军令,由大都督府负责军政。兵部都是文官,大都督府全是武官。虽说兵部负责军令,但战争爆发时,前线指挥权又转到武官手中。所以双方从推诿扯皮发展到互相争夺完整的军队领导权。

    近年来武勋子弟中屡屡出现科举入仕者,大有在文官系统中分一杯羹的趋势。特别是玉州勋贵子弟在文官系统风头甚胜,例如河阳侯家的郑德言、英山子家的钟伯、金川伯家的萧懋和萧忠,更有新晋直隶解元萧干城文武双全,大有异军突起之势。本来这次兵部想借着邱琪全军覆没的事黑一把玉州武勋,所以提议让玉州的勋贵子弟驰援云州。本来所有文官都认为云州守不住,勋贵子弟去了就是送命,谁料竟然让萧干城等人愣是把云州城给守住了。更没想到的是皇帝借力打力,先是同意兵部的提议,让郑怀古的儿子、女儿、女婿入卫云州,再派郑怀古率领京军主力驰援云州。迫使郑怀古帅军昼夜兼程赶往云州,并取得大捷。

    云州大捷导致江东文官集团挫伤武勋集团的计划满盘皆输,武勋集团则气势大涨。江东文官看着请功的折子中一溜勋贵子弟的名字就气儿不打一处来。本来想用萧干城、郑德音冒充皇亲一事,打击一下玉州的勋贵子弟。熟料皇帝非但不责怪萧干城和郑德音,反而促使陛下公开承认萧干城是自己的外甥。

    在评议首功萧干城时,武选司定的是正五品武德将军,郑德音评议为乡君。两口子都是正五品。这使得朝堂上的文官如坐针毡。礼部员外郎孙奉贤第一个跳出来指责萧干城,说道:“臣,有本要奏。”

    皇上没吭气,身边的太监向上看了一眼端坐在御座上的陛下,问道:“何事上奏?”

    孙奉贤说道:“萧干城身为举子,却在为父亲守孝期间与其妻诞下一子。此种不孝之人不可授官,应穷治其罪。”此言一出,当场一众官员都不禁开始窃窃私语。

    一位大都督府的五品经历,笑呵呵说道:“孙大人,人家萧干城可不光是解元,人家正式的官职可是太行巡检。巡检是武官,哪里来的服丧三年的规定?”根据大晏朝的规定,武官没有服丧三年的规定,一般就是服丧百日即可。

    孙奉贤本以为会一击必杀。毕竟这年头只要按上一个不孝的罪名连门都不敢出。当他想起萧干城的确是武官时,顿时没了主意,只是说道:“你,你,你强词夺理。”

    这位大都督府的经历,决定痛打落水狗,于是说道:“孙奉贤,不是我说你。你这个事做得不厚道,人家金川伯家只有萧干城这一个孙子。人家老婆又是第一次怀孩子,你逼人家老婆打掉孩子,这不是给金川伯家绝后吗?”

    孙奉贤红着脸,说道:“不孝就是不孝”

    大都督府经历继续笑着说道:“那您就是寡廉鲜耻。”

    陛下身边的太监此时与陛下确认过眼神,轻蔑的一笑说道:“萧干城之妻在服丧期之前怀孕。金川伯发现后已上表说明,太医院也派人去检查过。萧干城之子确系服丧期之前所怀。”

    孙奉贤顿时哑火,既然金川伯上表说明此事,又有太医院前往检查,这显然皇上对于萧干城生子的事是清楚的。在纠缠下去没什么意义。

    又有兵部职方司的员外郎刘锦上奏,说道:“臣最近发现云州的战报提及,萧干城曾伙同云州知府和守备给蠕蠕人送去降表。蠕蠕人这次以十万大军竟拿不下守备空虚的云州,臣恐其中有更大的图谋。萧干城给蠕蠕人送降表一事还请陛下详查。”

    大都督府的断事官陈家富说道:“刘大人,战国时期田单守即墨也给燕国的军队送过降表。您要不然也查一查?”顿时几个胆大的武官都跟着嘲笑起来。

    刘锦指着陈家富说道:“你胡说。田单和萧干城是一回事吗?”

    陈家富笑道:“刘大人,萧干城要是真投降,他自己给蠕蠕大军写降表就可以,大半夜给蠕蠕人一开城门不就完了。他哪里还用得着让自己老婆抛头露脸动员全城妇女上城墙守云州?人家萧干城分明是诈降,迷惑蠕蠕前锋军,以方便当夜偷袭蠕蠕军。”

    刘锦正待强词夺理,看到陛下双眉微皱,便不再敢多说。大殿之中的气氛稍显紧张。陈家富顺着刘锦的眼神看向陛下,也不再多说,退入自己的班中。

    此时皇帝萧琮心中有些不悦,心中暗想怎么提拔一个萧干城,会有如此众多的文官前赴后继跳出来反对。莫非他们就不希望云州城守住?可云州一旦有失,先不说百姓损失巨大,一旦蠕蠕军近抵京师,这些文官在京畿的土地田产都会遭到洗劫蹂躏。这文武官员之间有矛盾本来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但现在看来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已经激烈到不顾国家安危的地步,实在可恶。

    正想着,兵部驾部司员外郎周太丽站出来说道:“据臣所知,萧干城私藏缴获蠕蠕军的战马,按律当斩。”

    此言一出,在朝堂上的武官一片哗然,连一部分非江东籍贯的文官也觉得这个“按律当斩”实在过分,不禁摇头。陈家富又出来说道:“人家玉州勋贵子弟驰援云州,出的兵都是自家的家丁,总要拿些战利品作为弥补。”

    周太丽并不示弱,大义凛然地说道:“为国家办事何来公私之分?”

    此时还有与郑怀古要好的官员要替萧干城说好话,忽然看见大殿门口一个小太监正在往殿内探头探脑。陛下身边的大太监,让小太监进来禀报。只见小太监举着一份奏折说道:“陛下,金川伯有表上奏。”

    皇帝说道:“念。”

    小太监拆开火漆封印,念了起来。大概的意思是,云州大捷全赖陛下天纵英明,抚定内外,调度有方。臣孙萧干城坐食俸禄多年,且年龄尚轻,偶立小功不足挂齿。还望陛下不要为其加官,以免干城从此骄傲自恣,无心读书。金川伯还禀报,萧干城在玉州大捷中缴获一批战马,现在将其中堪用的一百二十匹作为谢恩贡,贡献给陛下。

    陛下听了以后暗暗点头。本来他就不想让干城升官升太快,毕竟这小子这么年轻又屡立奇功,以后不知道又要干出什么大事。如果在自己手里把他的官都升完了,以后自己的子孙再怎么用他?皇帝于是说道:“准奏。萧干城云州大捷首功,赐府军前卫从六品忠武校尉,另赐飞鱼服。仍令其在家读书。”

    一些官场老油条心中不禁一惊,表面上看皇上给萧感城降低了官职,可实际上府军前卫可是皇太孙的护卫,这几乎是挑明了说:“朕就是要压低你的官,把你留给朕的儿孙用。”更有飞鱼服这种只有当朝二品大员和天子护卫的赐服,竟然赏给了萧干城。一些人不自觉的想到了郑怀古。郑怀古也是刚刚荣升正二品不久。郑怀古凭借这次云州大捷恐怕也要被赏赐飞鱼服。也不知这翁婿二人同赐飞鱼服,是尴尬呢?还是高兴呢?不过这些老油条心中又不禁慨叹,怎么自己就没轮上这么好的女婿?要是儿子自然更好。

    下面朝堂上又开始议论如何封赏萧干城的老婆郑氏。这次大家倒是出奇的一致,认为郑氏的封赏低了。因为这次凡是守城时,杀敌在五人以上的女子都要封乡君。这样算下来还有五名女子要封乡君。文武百官认为,郑氏无论指挥还是杀敌数量远胜于其余五名女子。如果郑氏与其他五人共同封为乡君,实在有些不公。皇帝始终没说话,但朝堂上为郑氏不平的官员前赴后继,连一些二三品的高级官员都出来附议要求提高郑德音的赏格。

    此时皇帝心中暗自慨叹,萧干城和郑氏同为夫妻,怎么为郑氏说话的官员这么多?而萧干城的争议却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