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盛世异姓王 >第二十一章 危城(下)
    干城大喊一声:“好。”飞身跃起,抡倒两名蠕蠕骑兵,跳上马背后,又是飞身跃起,踩着对面蠕蠕兵的肩膀冲了出去。其实干城之所以敢只带十九人出来应战,就是出战前已经趴在地上听到东面有大量骑兵前进的声音,估计再有一两个时辰就可以赶到云州城下。蠕蠕的主力都在北边,所以从东面来的军队肯定是京师派来的援军。出城前,干城告诉守备,自己带人拖住蠕蠕具甲骑兵,让守备派小校骑着快马前去通知援军尽快赶到城下,打击蠕蠕主力。

    干城跳出敌阵,捡起地上的狼牙棒,直接骑上胡里延秀的宝马踏雪乌骓。胡里延秀的宝马浑身乌黑,只有四蹄雪白,所以被称之为“踏雪乌骓”。干城轮起狼牙大棒,砸出一条血路,与钟侯等人汇合,继续奋勇杀敌。

    此时援军已经近在眼前。这次救援云州的总兵正是干城的岳丈郑怀古。当今圣上就是个人精,唯恐京军畏缩不前,云州有失。就先让干城等人先驰援云州,然后再派郑怀古担任总兵。皇上盘算着,郑怀古的女儿和女婿在危城之中,你郑怀古怎敢拖延?果然郑怀古的军队抵达玉州后,得知女儿、女婿和小儿子都去了云州。他马上命令所有骑兵脱离步兵,立刻驰援云州,这才提前了将近一天抵达云州。此时援军前锋军里的百户郑德先得知自己的妹夫就在敌军具甲骑兵的包围里,也不等军令就直接包抄到蠕蠕具甲骑兵背后。作为勋贵子弟本来胆子就大,捅了娄子自然有人善后,更何况这次主帅还是自己老爹?既然有人带头,前锋部队犹如风卷残云般杀入敌阵。顷刻间蠕蠕可汗精心打造的具甲骑兵就被悉数歼灭。

    蠕蠕可汗催动主力火速前往救援,怎奈蠕蠕兵惧怕云州城内的胭脂虎,又看到全军精锐即将覆灭,都是慢慢吞吞畏缩不前。蠕蠕可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宝贝具甲骑兵被歼灭,顿时肝胆剧烈,一口鲜血吐出。再说郑怀古已经帅领骑兵主力抵达云州城下。这些援军一看蠕蠕骑兵精锐被前锋歼灭,顿时士气大涨。郑怀古手下拢共只有五万骑兵,比对面蠕蠕主力少了整整一半的兵力。但如果此时进城,蠕蠕骑兵趁乱杀过来,损失肯定巨大。索性趁着士气大涨,催动全部骑兵向蠕蠕军主力杀去。

    蠕蠕兵刚才看到对面二十人都能把己方全军精锐打得跟筛子似的,现在又看到对面遮天蔽日的骑兵压来,更不知胭脂虎殿下是不是也冲出来找点心了,顿时无人恋战,只顾逃命。蠕蠕可汗根本制止不了蠕蠕军的崩溃,只好在亲兵的护卫下先行撤退。这下就打成了追击战。郑怀古帅军一直追到次日黄昏,斩杀敌人一万两千余级,俘虏一千多蠕蠕兵,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还有最珍贵的战马一万七千匹。干城、钟侯、郑德贤自然跟着浑水摸鱼缴获了五百多匹好马。加上之前缴获的,一共得到了九百多匹战马。干城挑出二十匹分别送给云州知府和守备。并请求二位大人把自己和郑德音冒充天子外甥和王爷孙女的事写清楚后,上奏给朝廷。云州知府收到马匹后十分开心,问道:“不知公子要我等如何写奏表?”

    干城想了想说道:“就麻烦您如实陈述当时的事情经过。不过最后要加一句,情况危急,纯属权宜之策。”

    知府听后,点了点头说道:“这样最好。”

    郑德音跟知府说道:“请您和守备大人一定要给云州守城妇女记功并上奏。当时你们也是同意给她们请功的。”

    知府听后,笑道:“那是一定,多亏了二位和这些女子。要不然云州城连一日都守不住,我和守备弄不好都得死在云州城里。现在托胭脂虎殿下的福,城守住了,老命也没丢。”

    几个人哈哈一笑,就此别过。干城等人就回到驿馆,沐浴更衣,好好睡了一觉。转天一早,整个云州城又恢复了生机,干城搂着郑德音迷迷糊糊睡到了中午。几个人吃过了饭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到了晚上干城、德音、郑德贤、钟侯和另外几位勋贵子弟出去遛弯。忽然冲出一群小孩围着他们唱道:

    胭脂猛虎城头啸,十万胡虏壁下愁。

    二十轻骑疾如风,一千铁甲望风逃。

    几个人听后是哈哈大笑,十分开心。郑德音掏出一把铜钱送给几个孩子买糖吃。原来不知是哪位填词高手写下了一首《胭脂虎守城歌》,现已在全城传唱。

    干城等人并不知道,就在他们几个公子哥睡觉的时候,当今圣上已经通过八百里加急收到了云州大捷的消息。紧接着又收到几封奏报。第一封是云州知府和守备联名的奏报,详细记述了郑德音冒充西海郡王嫡长孙女,萧干城冒充陛下外甥,动员全城女子上城守备的事。以及干城三次夜袭,郑德音南城杀敌、北城假扮胭脂虎吓退蠕蠕大军的事迹。以及萧干城如何以二十骑缠住蠕蠕大军主力,为京军重创蠕蠕主力赢得时机的光辉事迹。

    另外详细汇报云州城百姓如何同仇敌忾守城的事迹,并列举上百名守城有功者的事迹,既有守军,也有百姓,当然也有女子,特别突出了九十里堡死战不降的王三郎。然后还有三百多名城外各堡寨奋勇杀敌者的名单。

    最后提及萧干城与郑德音冒充之事纯属事情紧急,不得以而为之。还附上了《胭脂虎守城歌》歌词。

    皇帝看得眼圈都红了,连写三个“好”。

    第二封奏报是郑怀古的请罪折,也是说郑德音和萧干城冒充一事,乞请陛下严惩不贷……,云云。

    皇帝写了一堆宽慰的话,最后对萧干城和郑德音冒充事件定性为:情势紧急,权变而已,下不为例。

    第三封奏报是广闻寺的密折。广闻寺都是人精,知道当年皇上都认干城这个外甥,所以也不想惹事。直接派人把玉州知府和守备的奏折偷来,描了一遍。各种事情颠来倒去,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

    只是在最后,为广闻寺侦事司萧忠请功。因为萧忠误导蠕蠕可汗将蠕蠕具甲军的铠甲换为锁子甲,才使得萧干城等人有机可乘,重创蠕蠕精锐具甲军。广闻寺表面是要求陛下褒奖萧忠,实际是为广闻寺邀功。

    不过皇上还是批阅了一个“甚好。”

    皇帝看完折子后,又让兵部下令,让郑怀古以部分兵力继续深入漠北牵制蠕蠕。又让兵部下令,辽东军趁蠕蠕主力在云州方向,大举抄掠蠕蠕境内的人口和牲畜。当今的陛下可是个不吃亏的主,既然损失了邱琪的部队,就要想方设法找回场子来。

    其实邱琪号称十万大军,但真正作战部队只有八个卫。一卫兵马只有五千六百人。除去吃空饷的,留守的,实际每卫只有四千多人。八个卫也就三万多人,另有保证军需运输的民夫三万人。而云州城下总计战死和俘虏的蠕蠕人就有两万多,他们可都是蠕蠕的青壮年人口。蠕蠕本来就没多少人,蠕蠕的十万大军基本是蠕蠕所有的青壮年。所以杀的越多越好。还有牲畜,也是掠夺的越多越好,现在已经就要入冬。一旦入冬没有牲口,蠕蠕还要死人。

    到了这天晚上,兵部库部司郎中阎一诺写了一份谴责金川伯、河阳侯教子不严的奏折。奏折中痛斥萧干城、郑德音冒充皇室,招摇撞骗等行为。

    皇帝看后,一把将折子拍在案上。站起来踱了两圈。在奏折上批下: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这是引用《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大致的意思是说,作为将帅要能够蒙蔽士卒的耳目,将他们置于危险的境地,激发出部队最大的战斗力来夺取胜利。而萧干城和郑德音在云州城招摇撞骗的行为恰恰是对上述孙子兵法的一种运用,而且运用的极为高明,已经不止是将部队置于死地而求胜,而是将全城百姓置于死地而求胜。

    皇帝又在后面批示:兵部官员竟不通晓《孙子兵法》,实为不务正业。着令该员好好读《孙子兵法》,即刻将其调往云南,熟悉边防军务。最后批到:萧干城确系朕的外甥,何来冒充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