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盛世异姓王 >十八章 正妻的责任
    德音赶紧点头称是,说道:“孙媳妇仔细听着。”

    老太太说道:“这家祠的地底下藏了二十万两白银。”

    郑德音听了一惊,又十分感动。老太太竟然把这么重要的秘密告诉自己。不觉之间流下眼泪。

    老太太说道:“我家里就你这么一个孙媳妇,这种事我只能对你一个人说。这些银子都是这十几年来家里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十分不容易。以后你当家了,切记这是救命的银子,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用。再有以后就是家里后代犯了事,皇帝抄家也不会抄到祖坟上来。”

    德音赶紧点头。老太太又说道:“家祠的这些村民一共六十户,遇到危险可以组成六十人的一队精锐人马。这村里共有武装家丁六十名,平时训练很严格,每人每月平均的挑费都有五两。”

    郑德音惊讶道:“这么多?”

    老太太说道:“人家要替你看着家祠,又要让他们嘴严,不多给银子怎么可能?咱们家每年卖茶,好年景能卖出六万两银子,赶上坏年景也就将将有两万两银子。平均下来每年差不多是四万三千两银子左右。”

    郑德言说道:“祖母,这可比我娘家强多了,不瞒您说,要是我伯祖父给我一个庄子,我的嫁妆都凑不出来。”

    老太太先是冷笑,然后叹道:“赚得多,花的也多。咱家的开支一共三块,一块是给你的父亲和四个伯、叔父每年分钱。你的父亲和四叔父发现的灵雾山茶叶生意,现在是四叔父负责经营茶叶生意,所以他两个分得多一些。四叔父是每年四千两,你父亲是两千两,其余三房都是一千两。再有一块是咱们家除了家祠这里,还有灵雾山有五十名家丁、家里还有有一百名家丁、另有一百名朝廷派来的护卫,这些人平均下来每年每人都要花费五十两。”

    郑德音问道:“祖母,朝廷的护卫不是朝廷供养吗?”

    老太太又是冷笑道:“朝廷的护卫都是步兵,到了咱家都变了骑兵,而且是一人双马。除此以外给他们更换兵器,改善伙食不都是钱?”

    郑德音问道:“祖母,现在天下太平。咱们有必要花这么多银子养私兵吗?”

    老太太反问道:“天下太平?北面的蠕蠕,西面的西戎都还在。不过只要这些胡虏在,以后咱家的儿孙正好拿他们的人头立功。可是你想想,干城要是上阵杀敌没有不要命的亲兵在跟前怎么行?这些私兵是拿命换这些银子,你说他们值不值?”

    郑德音心中暗自佩服老太太深谋远虑,连忙站起来行礼,说道:“孙媳妇愚钝!”

    老太太并不理会,继续说道:“第三块是咱们家里日常的开销和迎来送往的费用,一般在五千两以内。你算算这一年还剩多少?”

    郑德音年轻脑子快,说道:“按祖母说的,一年平均下来应该还能剩下来一万三千两左右。”

    老太太终于有了笑意,说道:“好好,会算账就能管好一半的家。”

    郑德音又问道:“可是祖母,咱家做茶叶生意也就十年多点,怎们可能存下二十万两银子?”

    老太太说道:“记得我跟你说的白狐化美人引诱干城的事吗?”

    郑德音一愣,说道:“难道是真的?”

    “这头白狐被干城一剑刺死。干城顺着她的脚印找到一个藏宝洞,从里面挖出了总价大约二十多万两的金银财宝。这个事只有你祖父、大伯父、父亲、三叔父和我知道。我之所以和你在路上这么说,就是怕万一这件事泄露出去,家里很多人可以证明,白狐化人是我逗你开心的玩笑而已。这样朝廷才不会追究藏宝洞的事。”老太太幽幽的说道。

    郑德音打了一个哆嗦,缩着脖子。心中既害怕,又佩服自己丈夫的勇武,更   钦佩老太太深沉的心机。她与颂雪的恩怨此时早已抛之脑后。

    老太太看到德音战战兢兢的样子,挥手一笑,说道:“我和你祖父征战沙场二十多年,见过的死人,堆起来和太行山一样多、一样高。不管他是人,是虏,还是妖,只要你的刀够硬够快,就能提着他们的头换爵位。但你不能怕,你怕了,就是他们来杀你!”

    郑德音也是将门虎女,听到老太太的教训,顿时激发出心中的那股不服输的性情。立刻起身,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插手称是,吼道:“谨遵祖母教训!”。活似一头胭脂猛虎。

    老太太看到郑德音生龙活虎的样子,双手一拍大腿,说道:“跟我回家。”

    一众人下山回家后,就已经快过春节。对于准备过年这种事,德音自然不肯落后,忙里忙外,把家里打理的明明白白的。老太太也乐得放手,让德音练练手,自己正好可以逛庙会、吃点心、看话本。家里的下人都认为郑德音手段狠辣,没人不敢不听吩咐,个个奋勇争先,竟然连收回扣的都没有。仔细算下来,比往年过节竟省出几十两银子出来。这倒是让三婶母、四婶母有些惊讶和惭愧。

    正月过完,干城加紧读书,到了三月就要去京师参加会试。到了二月十九日突然传来噩耗,干城的父亲去世了。官府和小后妈送来的信都说父亲是因为秋冬时节为前线转运粮草积劳成疾,最终不治而亡。这下干城连续几个月的准备工作顿时化为泡影,因为父亲的去世,自己必须守孝三年。再想参加会试就要等三年以后了。金川伯夫妇白发人送黑发人最是伤心,干城想到父亲对自己在学业上的提点教诲,而自己过去不懂事还经常顶牛,也是放声痛哭。这场丧事,郑德音又是责无旁贷的负责起来

    德音先是派人迎回萧懋的棺椁。一同随行回来的还有小后妈李氏和两个两、三岁的女儿、一个十几岁的小妾,另有六名丫鬟。看得郑德音也是直皱眉,暗想自己公公这是造的什么孽?待安排完各种烧埋事宜。郑德音又赶紧安排好干城进山守坟的事,这就已经到了三月底。德音二月就没有月信,当时以为是累的。现在到了日子还是没有月信,心中不禁大骇,难道是怀上了?在居丧期间生孩子,这可说不清了,要是耽误了干城功名这可怎么办?

    四月的一天,老太太叫德音去房里说话。郑德音进屋见到老太太脸色十分不好。于是行过礼,就侍立在一边,心想这是怎么了?是公公的丧礼出了问题,还是自己怀孕的事被老太太发现了?德音心里正在惶惶不安时,老太太低沉的声音问道:“德音你以后可要注意了。”

    德音一下跪在老太太面前,哭道:“孩子知道错了。”

    老太太一愣,心想又没有说你有错,怎么就认错了呢?老太太问道:“你错在哪里了?”德音一边哭,一边看了看老太太身后。老太太一挥手,屋里的丫鬟都退了出来。

    郑德音小心回身看了看,说道:“祖母,我好像怀孕了。”

    老太太又是一愣,赶紧问道:“你是什么时候怀上的?”

    郑德音一边抽泣,一边说道:“肯定是二月十八日之前。因为干城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从来没再碰过自己。”

    老太太赶紧让她站起来,说道:“走两步让我看看?”

    德音彻底蒙圈了,心想这是啥意思?不过老太太说话,自己又不能不听,赶紧起身走了一圈。

    老太太拍手笑道:“你怀的肯定是男孩。”

    德音一听,老太太既然没有怪罪的意思,也就不哭了,说道:“祖母,我这是居丧期间怀孕,就怕连累了干城。”

    老太太摆摆手说道:“你生你的。我和你祖父给皇上递个折子留个档。保证以后没人找你们麻烦。再怎么说咱们家也是追随先帝的开国勋臣,又救过当今陛下舅舅的命,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老太太又把德音叫到跟前,把耳朵凑到德音的肚子上去听了听,说道:“月份太小,什么也听不见。”

    德音顿时破涕为笑,然后问道:“祖母您唤孩儿过来,有什么要紧事。”

    一听这话,老太太笑意顿消,冷冷地说道:“你可知你公爹是怎么去世的吗?”德音听后轻轻摇了摇头。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的继母总想着生个男孩,跟干城争一争。她连生了两个女儿,不服气。于是她又给你们的父亲纳了一房小妾,又卖了两个漂亮丫鬟做通房用。你们的父亲都是五十岁的人了,哪里经得住这么折腾?”

    郑德音一听这些话,脸羞得通红。

    老太太看了看德音说道:“男人是牛,女人是地。天下有累死的牛,何曾见过耕坏的地?我叫你过来就是告诉你,以后你要注意,不能把什么人都往干城的屋里送。尤其是那个嬛锦和嬛紫。她们这些个人为了魅惑主人,什么花样都敢使。你自己的男人,你自己可要看好了。”

    老太太又叹了一口气说道:“本来干城的父亲转运军粮有功,马上就要提山东布政使司从三品佥事。这下全完了。”老太太说罢,又是捂脸哭啼起来。德音赶紧跪在老太太跟前宽慰。不过老太太并不知道,干城因为傅颂雪的事,非常记恨嬛锦和嬛紫,所以从来没碰过她俩。

    过了八、九个月左右,干城喜当爹,喜提儿子一个。郑德音成为金川伯第的当家主母已成板上钉钉之势。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些曾经想竞争此位的人,无不黯然神伤。不过干城的几个妹妹十分高兴,给自己的侄子送来不少礼物。

    就在郑德音产子的前后脚,颂雪也给陈准添了一个大胖小子。颂雪看着自己的儿子,心里想着自己服侍了干城将近三年,却并没有给干城生过一男半女。可是和陈准在一起,竟然这么快就生了一个儿子,顿觉这就是命。不过她顾不上多想,因为结婚一年以来花销很大,已经花掉了五十多两银子。如果没有进项,单靠陈准那点粮米和干城送给自己的银子,最多只能撑十五到二十年。颂雪并不想向金川伯家的人再伸手,她要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来。她在干城身边学会了写字,算数,早就发现玉州城里的大米比乡下的大米贵。于是她在月子里就拿出二十两银子让自己的公公带着小叔子去乡下收购村子里的大米,再到城里来卖。

    等颂雪的儿子断了奶,公公和小叔子竟然赚出一头骡子钱。颂雪见这个办法可行,就把乡下买来的一部分米酿成酒出售。颂雪的手艺没的说,很快自酿的酒就销售一空,不但回了本钱还赚了一倍的利钱。尝到甜头的颂雪,索性将自己家前院的倒坐房改成小饭馆,一边买酒、一边买菜。渐渐生意有了起色。

    一日,一位眉清目秀、身体发福的公子哥,听人介绍来到颂雪的小饭馆吃饭。吃了几口就撂下筷子,冲颂雪的小叔子喊到:“小二,你家厨子可是一位女子?”

    小叔子一愣,说道:“客官你是怎么知道的?做菜的是我嫂子。”

    这位公子哥满脸疑惑地问道:“我能见见厨娘吗?”小叔子连忙到后厨找自己的嫂子。

    颂雪也不明就里,于是出来见客人。两人相见顿时都是一愣。原来这位贵公子是郑德贤。郑德贤觉得十分惭愧,起身行礼,正要说一些道歉的话,只见颂雪轻轻摇头。但郑德贤还是觉得过意不去,深深一揖,放下两锭二十两的银子,打马扬鞭而去。

    颂雪的婆婆看了个满眼,生怕这位贵公子与颂雪有染,立刻派自己的闺女去给陈准报信。陈准得知,立刻快马加鞭赶回家来。看到在厨房做菜的妻子问道:“娘子,你没事吧?”

    颂雪风轻云淡的说:“没事。你今日怎么回来这么早?”

    陈准并不会拐弯抹角,就直接问道:“我听我妹妹说,今日咱家店里来了一位大方的贵公子,好像和娘子认识?”

    颂雪自顾自的收拾着灶台,说道:“认识,他是河阳侯的小儿子郑德贤。”

    陈准呆若木鸡,问道:“他那么高贵的身份,如何向娘子行礼?”

    颂雪看到丈夫着急的样子,心中倒是有几分开心,说道:“郑德贤爱慕我。在金川伯第,他就求老太太把我许给他。”

    陈准真急了:“娘子你对他动心了?”

    颂雪哈哈一笑,扔下手中的抹布,说道:“我要是动心了,哪里还轮得到你。其实除了郑德贤,看上我的公子哥多了去了,但是我通通都没看上。”

    陈准稍稍放下点心,但更加疑惑了,问道:“那娘子看上我什么了?”

    颂雪缕了一下鬓角,说道:“他们再喜欢我,也只是想纳我为妾。我傅颂雪宁为百户妻,不做万户妾。”傅颂雪痛定思痛,说的都是真心话。

    陈准这才放下悬着的一颗心,抱住自己的娘子,说道:“娘子,你可吓死我了。我以后一定努力当上百户。”陈准的话逗得颂雪前仰后合,笑过之后也有一点心酸。

    再说郑德贤打马扬鞭直奔山里,找到守坟的干城,述说了傅颂雪开饭馆的事。干城听了以后也是好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干城才说道:“德贤,你帮我个忙吧。”

    郑德贤说道:“姐夫,你说。”

    干城说道:“你告诉咱们那些同学,有时间多去傅颂雪的饭馆吃饭。但不许在饭馆里说我的事。”

    郑德贤问道:“姐夫你不去看看吗?”

    干城摇摇头,说道:“我当然想去。但颂雪能出来开饭馆,说明她已经和陈副慰安心过日子了,我不能过去破坏她的生活。”

    郑德贤一跺脚,说道:“我听姐夫的。”

    转天郑德贤又叫来不少勋贵子弟来傅颂雪的饭馆吃饭。他们的到来,立刻招来了众多的食客。大家都想知道,这里的饭菜到底有多好吃,才会吸引来这些贵公子?食客们吃过之后都觉得这里的酒菜果然是十分好吃,立刻一传十,十传百,以至颂雪的小饭馆门庭若市,竟然也排起了长队。颂雪不得不雇了几个人帮厨。官府和地痞流氓看到勋贵子弟经常来这里吃饭买酒,竟然也不敢骚扰颂雪的饭馆。

    也不知这是社会的扭曲,还是人性的沦丧。老百姓种地难,做小买卖难,但只要攀上有实权的人,种地能种成地主,开饭馆也能开出万贯家财。此时的颂雪在饭馆里早已看出,来自己饭馆的勋贵子弟都是干城的同学,但从来没有见到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