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盛世异姓王 >第十七章 正妻的快乐你不懂
    正在干城不知该如何哄老婆开心时,一双温暖柔软的小手开始给自己的脖颈和肩头揉捏起来。干城心想又是嬛锦和嬛紫,真是讨厌。正待发作,突然感觉小手捏得很舒服,又过了一会儿感觉这双小手很熟悉,于是干城不由得一笑。这时耳边传来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公子是谁把你揉搓的那么舒服?”

    干城哗啦一声从水里站了起来,笑呵呵的说:“我就知道是你。”干城转身看到郑德音盘着头发,只穿了一件抹胸和一条红纱库。白腻的肩膀和脖颈很是诱人,顿时来了兴致。跳出浴缸,一把抱起德音,又一起钻回了浴缸。德音被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道:“你要干什么?”

    干城笑道:“这么冷的天,我是怕娘子冻着。”两个人都都笑了起来。

    郑德音看见干城并没有生气的意思,就假装生气地问道:“你这几天都跑到哪里过得夜?”

    干城说:“我和你两个兄弟郑德先和郑德贤在一起。”干城说的是实话,因为给颂雪置办嫁妆都要在城里买,所以就在河阳侯第偷偷住了几天。

    郑德音心中有数,知道干城必然不会骗自己,否则一问自己兄弟就露馅了。既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两个人再没芥蒂,于是两个人在水中打闹起来。无奈在水中固定不住德音,又怕冻着或憋着她,反复试了几种花样都不行。于是干城起身将一个洗头发用的板凳放入水中,自己坐在浴缸中又把德音搂入怀中,这才一起开心的戏水。前前后后折腾了两刻钟,最后水都凉了,这才停下来。干城大吼加热水。德音臊得满脸通红,连忙去捂干城的嘴。娇嗔道:“小点声,小心前院爷爷奶奶都听到了。”干城只是咧嘴一笑。

    不过干城这一声吼确实传到了前院老太太房里。老太太皱着眉头让丫鬟去问问出了什么事。老太太心想,怎么颂雪走了,我孙子连热水澡都洗不上了?等到丫鬟回禀是干城与德音一起沐浴,沐浴了半个时辰水凉了,让丫鬟添热水时,老太太这才摇摇头一笑了之。东院的大伯父与大伯母也听到了干城的喊叫,不过没听清楚喊什么。大伯母兴奋的竖着耳朵听了好一会儿,自行脑补干城宠妾灭妻的暴虐样子。

    干城偷住在河阳侯第的事还是被自己岳母发现了。原来河阳侯夫人宋氏最近发现家里的仆妇们经常在犄角旮旯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于是派丫鬟们去打听。一位丫鬟回来禀报说,前几日姑爷偷跑到家里住了几日,又不知与郑德先、郑德贤商量了什么?看样子好像是姑爷和德音小姐吵架了。宋氏一听这还了得,怎么德音刚嫁过去就和姑爷打起来了?于是赶紧找来德先、德贤二兄弟过来审问。郑德贤自然是不打自招,绘声绘色讲述了自己姐姐如何赶走干城房里的丫鬟傅颂雪。

    宋氏听了不住点头,很是满意,看来自己的姑爷并不是宠妾灭妻之辈。再想想自己嫁过来之前,郑怀古已经有了两房小妾,通房的丫鬟也有四、五个。再看人家干城这是有多喜欢咱家德音。宋氏于是将此事当做一个天大的好事写信告诉了自己的丈夫。郑怀古知道后连连叹气,直接给郑德音写了一封信,斥责她善妒,并且忘记了伯祖父的教诲。

    郑德音看了这封信十分郁闷。其实自从傅颂雪走后,金川伯第上下的人都十分敬畏她,她自己也十分得意。毕竟傅颂雪十小姐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不仅干城宠爱,老太太也喜欢。本来很多人,特别是大伯母都准备看郑德音和傅颂雪之间的龙争虎斗。熟料一夜之间十小姐人间蒸发,最厉害的是老太太和干城对郑德音的宠爱丝毫不减。所以金川伯第的人绝口不敢再提傅颂雪,唯恐因此得罪手段狠辣的郑德音。郑德音眼下在金川伯第说话比老太太都管用。

    郑德音本以为自己第二把火烧得很旺,但看过父亲的信以后,觉得这把火的成本有点高,毕竟自己背上了一个善妒的名声。又想到傅颂雪就是个丫鬟而已,根本威胁不到自己的地位,自己这又是何苦呢?又想起伯祖父的嘱咐自己的话:“种善因,得善果,从明得明。”联想到傅颂雪回家后的种种遭遇皆因自己一念而起,失了身子再嫁人又不知要遭多少罪。德音心中又生出不少悔意,竟然连续几天萎靡不振。

    却说干城的三婶母做了陈准和傅颂雪的中间媒人,陈家和傅家又互派了媒人。陈家的媒人见了傅颂雪十分惊叹,漂亮的女孩见过,但颂雪的气质甚至压过一些官老爷家的小姐,以后必然旺夫。但媒人还是不忘陈家的嘱托,问颂雪道:“你可曾给你的主家生过什么?”

    颂雪觉得很屈辱,但还是不想骗陈家,说道:“稀里糊涂的,从来没生下什么。”言外之意自己确实侍奉过主人,但没生过孩子。

    媒婆听后,自然会意。于是和颂雪的父母说了很多奉承的话,高高兴兴奔了陈家。陈家是军户出身世代为军,虽然玉州驻军不像敦煌、凉州等边远驻军还需要朝廷给自己买媳妇,但陈准要想娶一个适龄的女子并不容易。所以陈准并不计较颂雪的过往,只怕她曾经生过孩子,以后会抛家而去。既然颂雪没孩子,还非常漂亮,陈准自然十分满意。于是在宋指挥和一众军中好友的帮衬下,凑了五十两银子的彩礼,把颂雪娶回了家。两个人新婚之夜还算圆满。陈准为人忠厚勤快,又有正八品的官身,颂雪也逐渐接受了陈准。陈家老少也明白,要是没有颂雪,他们一家怎可能有此番富贵,所以十分尊重颂雪。颂雪也逐渐体会到当正妻的快感,自己也能登堂入室住在正房,颐指气使的指挥自己的小叔子和小姑子干着干那。

    再说郑德音自从收到父亲的来信后,连续数日萎靡不振,干城问她怎么了,她也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倒是老太太猜了个大概,于是让丫鬟通知德音,明日一早陪老太太去家祠。

    转天一早郑德音带上白狐帽子,披上白狐斗篷将老太太搀上车,自己骑上一匹白色的骏马陪着老太太进了山。此时已经入冬,天气寒冷到处都是肃杀景象,不过山里的空气很好。郑德音呼吸着凛冽芬芳的空气,看着连绵不绝的大山,心中的阴霾也渐渐散去,精神好了许多。老太太在马车上时不时的掀开窗帘,看到郑德音逐渐神清气爽,四处张望的样子,笑道:“怎么?你的翅膀又支棱起来了?可不要飞跑了,到时候干城找我要人可麻烦了。”顿时身后随行的丫鬟仆妇和家丁们都捂嘴偷笑。

    郑德音听了,也是咯咯笑个不停,向老太太欠身行礼,说道:“谢谢祖母,这么冷的天还带我出来散心。”

    老太太又问道:“你冷不冷?”

    德音摸了摸毛茸茸的斗篷领子,说道:“奶奶,您送我的这件斗篷好暖和。”

    老太太笑道:“这白狐皮是干城打的。你头顶的白狐狸当时化作了一个十分漂亮的美女求干城放过她。”

    德音一听顿时一惊,又摸了摸帽子,问道:“奶奶说的可是真的?”

    老太太哈哈笑道:“要是真的,干城早就被拐跑了。”

    众人一听也是一笑,德音也捂着嘴笑了一会儿,知道是老太太故意逗她开心。心中十分感激老太太。一直到了中午,一行人忽然停住。只见右手有一个小岔路,仅容一辆车通过,但老太太的车太大过不去。于是老太太骑上马由两个仆人小心翼翼的牵着马缰绳上了小岔路。一个仆人过来小心牵住德音的马缰绳也上了岔路。德音越走越心惊,只见这条小道右手是一座陡峭的山坡,左手是一条深达数十仗的深沟。深沟里还有平整过的土地。一行人走了一刻钟,前方豁然开朗,原来是一座平整过的校场,可以容纳两三百人的样子。校场三面环山,三面山坡上分布着星星点点的房子。郑德音出身武将世家,自幼习武打猎,一看这里就是易守难攻的地形,估计对面最高、最陡峭的山上就是家祠。

    此时两个老汉带着七八条壮汉和四五个年轻女子来迎接。老太太给郑德音介绍了为首的两位老汉。一个老汉姓黄,负责管理整个家祠附近的村民。另一个老汉姓章,负责管理武装家丁的训练。两个老汉簇拥着老太太和郑德音先到一间大瓦房里吃饭。德音兀自纳闷这些山里的村民这么住的都是砖房,而不是土坯房,看来十分的富裕。老太太和郑德音这一桌吃的是豆腐肉沫面,其他人都是干豆角拌面。郑德音一尝,顿时觉得十分可口,竟然把一大碗面全都吃了。老太太笑道:“你可别吃得积食了。”

    旁边一个村姑说道:“老太太说笑了。去家祠都是上山路,十碗面也都克化了。”

    郑德音问村姑道:“这面是怎么做的?回家我给干城做去。”

    村姑说道:“干城公子身边的丫鬟会做这种面。”

    郑德音顿时不再说话,只是冲着村姑尴尬的笑了笑。这村姑说的肯定是颂雪。老太太怕德音又钻牛角尖,于是岔开话题,让德音去看看祭奠的供品都准备好了没有。不过今天已经晚了,上山也不能祭祀,只能等明天再说。老太太又带着德音到几家农户串门,和村里的老人说了说话。

    转天一早众人上了山,到家祠完成上供的活儿。老太太屏退所有人,拉着德音在家祠的一间小屋里面对面的坐下。两个人怀里抱着手炉,脚踩在炭火盆上说起话来。老太太脸色十分凝重的压低声音说道:“德音,我今日带你来家祠有些话要向你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