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包公传奇 >评书《包公传奇》第五集
    评书《包公传奇》

    第五集 作者:韩占军

    书接前文,上文说到包公把从枯井里拾回来的古镜交给了嫂子王氏,嘱咐嫂子千万收藏好,不要弄丢了,说完了就走了,等包公走后,王氏一个人坐在房中,就开始思前想后:

    “叔叔婶婶所做之事,真是让人难猜难解呀!漫说是三弟一个孩子难以揣测,就是我们夫妻二人也猜不透他们的阴谋哇!将来如果出了大事,那可如何是好啊!真可笑他二人只为一己之私,去丧失了人伦呀!”

    她正在屋里唉声叹气呢!大爷儿包山从外边进来了,一看妻子正在为什么事发愁呢!就问:

    “夫人,不知为何事叹气呀?”

    王氏毫无隐瞒的把事情经过了一遍,大爷闻听是连连的摇头:

    “真是岂有此理,这肯定是三弟淘气,只顾了玩耍,不注意掉入井中,自己恐怕受到责罚,故此才捏造出这番谎言,他的话不可听,不可信。以后别让他乱跑乱玩了,就守在你的身边,也省的惹出祸端来。”

    大爷嘴里虽然是这么说,可这心里是万分的难受哇!心中暗想:

    “二弟呀二弟,你从前做的那些事以为我不知道嘛!只是我做哥哥的不叫这个真儿罢了,如果真要把这件事情说明喽!一来是怕伤了手足之情,二来是怕她们妯娌之间闹得不和睦,所以我才一忍再忍呐!不行,我要想一个万全之策。”

    想到这,大爷沉思半晌长叹了一声,看了看妻子:

    “贤妻呀!我看三弟气宇不凡,行事做事都很古怪,咝~~~将来一定会不可限量,你看我和二弟已经耽误了,从小就没读过书,所以才没有什么出息。三弟现在正是念书的好时候,我们何不请一个私塾的先生来教三弟读书识字呢!倘若老天睁眼,将来要得个一官半职的,一来可以改换门庭啊,二来就在也不用受那些赃官污吏的气了。你说好不好?”

    王氏闻听是连忙的点头称是,可又一想:

    “哎呀!官人,这的确是个好事,可是你还得要去爹爹面前说一些好言的才是呀!”

    “哦!放心吧夫人,料也无妨。”

    等到第二天,大爷料理完家务,就来找他爹来了,一进屋看见老员外在椅子上坐着喝茶呢!赶忙说到:

    “孩儿见过爹爹,孩儿有一事想和爹爹商议。”

    “哦!什么事呀?说吧!”

    “爹爹,您看三黑也老大不小的了,到现在也没什么事情可做,与其叫他每天放牛放羊在外边游荡,倒不如请一个私塾的先生来教一教三弟读书识字呀!您看我和二弟从小失学,虽然后来补学了一二,遇见了为难的账目还是念不下去呀!没少了被人家哄骗。要是请来一个先生,一来能教三黑读书识字,二来再有不认识的字帖也可以向先生请教哇!再者说了,等三黑学会了,也可以帮着我们管理一些出入的账目哇!不知爹爹意下如何呢?”

    员外一听将来能管理账目,立刻就做出了决定:

    “好啊!使得,使得呀!但是有一件,不必请饱学的先生,只要比咱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强一些的就是了,教个三年两载的,认得字就是了。”

    大爷一听员外答应了,心中大喜,赶忙退出来了,二话不说找到了乡邻托人家帮忙请一位饱学的先生,发誓要让三弟一举成名。

    那位说了,包山这不是故意违背父命嘛!非也!就因为他看三弟仪表非凡,终成大器,所以才要请一位有名的老师来教三弟,也好为将来显亲扬名,光宗耀祖。

    闲言少叙,且说众乡邻们听说了包百万家要请先生,好多人都来献殷勤,这个也来介绍,那个也来推荐。大爷狠下了心,不是名儒绝对不请。说来也巧,隔壁村有一位宁老先生,这个人品行端正,学问渊博,而且有一个古怪的脾气,教徒弟有三不教:第一,笨了不教;第二,到学房只允许带一个书童,不许闲人出入;第三,十年之内只允许先生辞馆,不许东家辞先生。就是因为这三不教,束脩不拘多少,也就是学费给多少都行,根本不在乎,故此无人敢请。

    话说这一天,有一个街坊就跟大爷说了,你不是非要请一位有名的先生吗?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位,哎!也就是这位邻村的宁老先生。包山听完了这个人的介绍,当即做出决定,现在就亲身前往,以礼相见。包山带了很多的礼物奔着邻村就来了,没费什么劲就见到了这位宁老先生,等见了面一看呐!好家伙!真不愧是一位老先生啊!就见老先生皱纹堆垒,老态龙钟,戴着一副破旧的眼镜,雪白的胡须飘满前心。你别看老人家显得这么苍老,可是满面道德,品格端方,一身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气概。包山赶忙说明了来意,宁老先生点了点头:

    “好啊!既然要请我去教书,那你知不知道我的规矩呢?”

    “哦哦!宁老先生,我已经听说了,老先生有三不教,这第二和第三条我都敢答应,唯独这第一条我不敢说呀!因为只恐三弟笨一些,还望先生多多的费心,善导的才是呀!”

    宁老先生连连点头:

    “好吧!好吧!那是自然呐!我当竭力呀!”

    包山又和宁老先生谈好了所有的事项,这才开始要选择良辰吉日,开馆教书。这一下包家可忙乎起了,准备了丰盛的筵席,宴请当地的名士和宁老先生,在席间,包家拿出了足够的学费,递贽敬上。一切的礼仪就不用说了,非常的隆重正式,都是按着当地的拜师仪式行跪拜大礼而成。包公来到书房拜了圣人,又拜了老师,这也算前世的缘分吧!师徒一见面,彼此之间对看了一下,感觉非常的爱慕。包家还专门为包黑物色了一名伴童,这个伴童呢也姓包,叫包兴,和包家是本家,关系都不是很远,年龄和包黑同岁,小哥俩平时就不错,一来让他伺候书房茶水和打扫卫生,二来呢,也让他学几个字儿。这就叫:

    “英才得遇春风人,俊杰来从喜气生。”

    一转眼学馆就算开始了,所有的礼数已毕,宁老先生来到了师位,让包公把那本《大学》拿过来了,点着文中句断教到:

    “大学之道。”

    包公紧接着说到:

    “在明明德。”

    “我说的是‘大学之道’。”

    “对呀先生,难道下一句不是‘在明明德’吗?”

    宁老先生就是一愣,那你再往下说??????

    “哦!好的,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老师闻听就觉着很诧异,又继续叫他往下念,仍然是丝毫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错,宁老先生就纳闷了,嗯!这孩子在家中肯定有人教过,或者听别人念过,他在旁边学会了的,要不然还没教呢!他怎么就会了呢!谁知道哇!等到后来一看呐!不管什么书都是如此,只要教了上句,他就会下句,就像复习作业一样那么熟悉,可把个老先生高兴坏了,不由得自言自语呀!

    “哈哈!不想我宁某教书教了半辈子了,现如今遇到了一个奇才呀!看样子我要受此子之益处了,我要在他的身上成名啊!这正是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当即给包公起了一个官印“拯”字,起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说希望将来能够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还起了字叫“文正”取其意“文”与“正”,这个正字与政权之政那不是一个音嘛!意思就是希望将来能够料理国政,必为治世良臣之意。

    不知不觉光阴荏苒,很快就过了五年,这时候包公可就长到十四岁了,这五年的功夫儿,可以说学得满腹经纶,诗词歌赋,处处俱佳,那个好劲儿就甭提了。宁老先生一看高兴的乐不可支,经常催促包公递交名片进京赶考,可是呢!这个包员外是个勤俭之人,一听说让去赶考去,是不住地摇头:

    “嗯~~~不行不行!不能去,那赶考是那么简单的吗?路费,住店费,打点的费用,等等等!那得需要多少钱呐!那还了得!不许去!”

    包山包大爷一看坏了,爹爹拦住了,那哪行啊!赶忙过来说到:

    “爹爹,就让三黑去考一下吧!哪怕得进一步也是好的呀!”

    “不妥,万万不妥,读书花销不说,还要花钱去赶考,那成何体统,别说了,不去。”

    大爷一看老爹爹如此固执,也没辙了,只好来找先生解释:

    “宁老先生,我爹爹的意思三弟年纪尚小,恐怕误事,再说了,已近临期,即便是去了,恐怕反为不美呀!“

    先生点头,没办法,只能再等吧!一转眼又过了两年,包公已长到十六岁了。这一年又逢小考,先生实在忍耐不住了,急匆匆来找大爷:

    “包公子,今年可一定要把包拯送考了,如果你们不送,我可要替你们送了。”

    大爷一听也急了,慌慌张张跑着就来找他爹来了,等到了他爹的跟前气喘吁吁的就开始央求爹爹:

    “爹爹,刚才先生找过我了,说了许多,我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不过是想显弄他的本领罢了,到不如叫三黑去考这一次,如果不中,先生也就死心塌地了,以后再也不让三弟去赶考了。”

    大爷这一番话可起了作用了,员外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儿:

    “好吧!那就让他去一下吧!无论考中考不中速速回来。”

    “好的爹爹,孩儿明白了。”

    大爷一看爹爹答应了让三黑去赶考,可高兴坏了,呗呗呗!蹦了仨高,尥着蹶子就去告诉先生去了。先生一听也很高兴,赶忙写好了名字报送,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到考期了,包公赶考的一切事物都由大爷张罗,颠前跑后 好不忙活。包公去考试了,这个当爹的包员外毫不介意,因为他不想让包公考中啊!一心惦记着让他留在家里管账呢!可是这位包大爷可不一样了,记得是抓耳挠腮,坐卧不宁啊!殷殷盼望着三弟能够考中。

    那么说包公能够考中名次吗?相信你和我一样都很迫切知晓结果,预知包公能否考中,咱们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