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仙醒纪 >第三章 仙人居玉京,大道在我心
    玉京城外,有个老道并几个道童坐在一块慢吞吞的飞毯上,老道一甩拂尘,傲然道:“前面就是玉京城,今日为师就带你们开开眼界!”

    这些道童都是老道刚从凡间找来的好苗子,看着面前绵延数万里的巍峨仙城,宝光四射,气象磅礴,他们全都神采奕奕,幼小的面庞上露出震撼之色。

    看见徒弟们目瞪口呆的样子,老道有与荣焉,他慨叹道:“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远远看见仙城边尘埃飘浮,走近了才看清是往来飞行的炼气士,纷繁如麻,或乘轻车云辇,或御剑而飞,或骑鹤逍遥而行,令人目不暇接。

    面对这么多同道,老道为自己的飞毯汗颜起来。这时一乘九蝶拉车的辇驾倏然从他们身边划过,留下彗星一般的光尾,快得唠叨吹胡子咂舌。刚才车辇上是李氏的族纹吧,太清道祖在上,不知是李家哪位大人物出行。

    “娘子,我们快要到了!”拂云坐在车外,流景飞逝,一圈白色光球结界挡住了猛烈的罡风。

    李寻掀开车帘,一别八载,玉京繁华如旧。

    但李氏祖地并不在玉京城,而是在一处小界之中,人称玉京太清圣境。

    圣境里山水如画,飞湍瀑流争喧豗,白鹤上青天,青鸾鸣于白云间。烟霞瑞霭,古松绝壁间白玉宫观掩映。

    一架仙尾凤蝶车辇飞入其中,无数人仰目注视。

    圣境眉山内,莲花上端坐的少女忽然美目睁开,似有星辰在其中流转,她垂目,面前的剑嗡然鸣响。

    “你也知道她来了吗?”她伸手轻抚剑柄。

    有婢女娉袅而来,垂然施礼:“十三娘子,九娘子回来了。”

    少女微微一笑,道:“七兄该头疼了。”

    婢女半荷不敢接话。少女也不管她,接着自语道:“不过也未必,七兄早已炼气圆满,她到底只是一介凡人。”

    半荷沉默退下,莲动渔舟,荷香阵阵,有女声喧响。

    其中一个道:“小妹听说九娘子回族,驾的竟是仙尾凤蝶车辇,以前不曾听闻这位娘子,怎的如此大阵仗?还请姐姐指点,以免以后有所冲撞。”

    另一个道:“说起这位娘子,那可真是传说人物。不知你可知李家有位衔玉而生的娘子?”

    “莫非就是这位?”

    “正是,这九娘子出生那天,天降莲花朵朵,连闭关多年的老祖都被惊动了,出关将她带在身边亲自教养,是以九娘子比诸位郎君娘子排面大些,那仙尾凤蝶就是老祖所赐。”

    “啊,可我听说九娘子乃是断灵之人,不能修炼。”女声疑惑。

    “有老祖撑腰,不能修炼又如何?”

    言及祖师,这可不是一般的长舌了。半荷轻咳一声警告,莲花丛里立马销声匿迹。

    圣境殷山内,少女口中的七兄盘坐在太极八卦图上,紫绶道衣,面容皎洁清俊,一枝玉剑在他身边蹿飞。他得意道:“西域佛者说因缘和合,当真是可笑,我欲则合,不欲则散!荒仙道宫我势在必得!”

    随着他的话语,他手指一动,玉剑一化为九,在空中飞动,流光飞舞,冲击得空气发出爆裂之声。

    更多的地方因为李寻的到来掀起波澜。

    这一切李寻并不知道,知道也不在意。

    仙尾凤蝶车停在一座白玉宫殿之前,宫殿古朴沧桑,带有一股洪荒气息,正是李氏族长所居的落仙山玉清殿。

    婢女拂衣早已接到传讯,等候在此。

    拂云一跃而下,跑过去拉住拂衣的手,欣喜一声:“拂衣姐姐,终于见到你了。”

    拂衣比拂云稳重得多,她温婉一笑,上前打起车帘,扶李寻下车,道:“娘子舟车劳顿了。”

    “拂衣,你和拂云在此等候,我进殿拜见族长。”

    李寻说完,略微整理衣袍,神色微凝,正步走向玉清之殿。

    童子镜月手持拂尘,出来打个稽首,迎道:“族长已知九娘子来意,特命我来迎候。”

    李寻颔首微笑道:“有劳师兄。”

    “不敢。”

    镜月童子将李寻引入殿内,殿内自有一片天地,云气累累,宝光垂垂,瑞脑金兽炉里燃着香料,异香袭袭,灵息涌动。

    有个白衣道人端坐于云床之上垂钓,身影飘渺,不见庐山真面目。在他脚下的龙鱼竟然无水而活,在云气中婉转游动。正是李族族长见清道人李闻松。

    李寻俯身垂首施礼道:“族女李寻红尘历练八载,今日回族,特来拜见族长。”

    见清道人李闻松目如电光烁烁,仿佛万事万物在他面前都无所遁形,只一眼就看破李寻现在的境界。到底是断灵之人,终究未能炼气。

    他轻叹一声,正准备收回目光,忽然发现有什么东西看不真切,仿佛雾中观花,再定睛细看,还是不能得见分毫。他思忖许是老祖留下的手段。

    他收敛神情,和蔼道:“我知你是为荒仙玉佥而来。此玉佥我李族共有四支,均为太上道祖仙藏,按道祖预测,如今正是其出世之机,是以族中大比后择优赐下三支给族中小辈。”

    “还有一支,老祖早已暗中定下给你。”他抬眸看向李寻,发现她神情没有波动,他接着说道,“不过你七兄因为闭关错过族中大比,你三叔求到老祖跟前,希望可以让他和你比试一场,再定玉佥之主。”

    大比的时间早已定下,族人即使闭关也会提前出关以免错过大比,所谓的因为闭关而错过大比不过是借口,只是族中有人不满她不劳而获罢了。李寻想到这里,淡淡开口道:“直接定下玉佥之主只怕族中也有人不服,既然如此,那便比试一场吧!”

    “老祖也是此意,说是能者居之。”见清道人看她处变不惊,不免一叹,到底历练过了浮沉,不像以前那样任性。

    如果是从前,倾一族之力培养的李寻,一支玉佥当然没什么,但她现在是断灵之人,族中难免有人不满。其实本来族规也是如此,李氏绵延万代,从不骄纵族中子弟,凡有所取,必有所劳。一饮一啄,便是天数。

    事情本该如此,但李寻还是感觉到有点委屈。她攥紧双手,很快又放下,恢复淡然宁静姿态。

    离开落仙殿后,李寻径直去殷山拜访七哥李九龄。

    只要修为到羽化境,就可以在圣境内点种灵脉,自立道山,称为山主。其寓意为仙者,山之人也。李九龄之父李柏深于百年前入得羽化之境,是以立山名殷,成为殷山之主。

    李寻的父亲李政君也是一位羽化真人,为南山之主。整个玉京太清圣境,如今也只有十二座灵山,也即十二位羽化真人。

    李族春秋鼎盛数万载,自道祖骑青牛而去,修成正果的仙人不知几何。

    殷山内仙境别红尘,上有云蒸霞蔚,下有奇葩异草。

    李寻来到李九龄的洞府,面前俊采星驰的青年正盘坐于八卦图上,她施礼道:“李寻见过七哥。”

    “哦,不知九妹来此何意?”青年并未起身还礼,明知故问。

    李寻也不在意,但态度冷淡下来,接着道:“不瞒七哥,是为玉佥而来。”

    李九龄轻笑出声,觉得她太过不自量力。

    他说:“族妹当务之急是勤加修炼,以免落后同辈太多,听人说十三妹也已炼气圆满,若不是为了荒仙道宫,早已筑基。”他顿一顿,貌似不经意的提一句:“九妹还未曾入炼气境吧?”

    “有劳七哥挂怀,确实不曾。”李寻笑道,并不以为忤。

    “不入炼气,终为凡人。九妹一介凡微之身,享尽人间富贵便好,如何要妄取玉佥,又何必妄寻大道?!”李九龄的眉毛一扬,抬眸看了李寻一眼,厉声说道。

    “蜉蝣之力,亦有撼树之心;螳螂之身,不坠挡车之志。万物皆有自强不息之一念,大道自在我心,又何必如彼辈愚者,费力苦寻。”李寻微微笑道,眼中神采飞扬,定定看向李九龄,“何况,阻我困我者,天地之牢也,七兄不过占得天资之力,方得炼气,又何必顾盼自雄,在此徒增笑料耳!”

    她接着说:“老祖说玉佥能者居之,我觉得七哥弗如我远甚,是以来取玉佥。”

    他弗如她远矣?这坐井观天之辈竟然敢如此辱他!李九龄气得唇舌发抖,但他常年清修,又出身清贵,从未有人如此反驳贬斥过他,一时间竟失了言语,哑口无言,反而显得他的气势越发低沉。

    等他反应过来,李寻的身影已经远去,只留下淡淡一语:“请七哥明日辰时于云台一叙,再定玉佥之主。”

    明天要她好看!李九龄暗中定念。

    波澜随着李寻的离开扩散开去。

    “九娘子和七郎君约战云台了!”

    “不会吧,炼气圆满的七郎君和开脉境的九娘子?”

    “九娘子输定了,老祖也护不了她了。”

    李寻片叶不沾身,拂云天真烂漫不知忧愁,拂衣却忧心如焚。

    “娘子,七郎君已经炼气圆满。”她暗示道。

    “炼气而已,不足挂齿。”她说道。

    婢女一愣,可是娘子,你连炼气都不是。

    “拂衣姐姐,我们不要长他人志气,要相信娘子的威风。”拂云说道。

    拂衣一愣,开脉对炼气,是我格局太小了吗?

    李寻前往南山去拜见父母,她父亲入羽化境已经数百年,资历不是李九龄之父李柏深那样初入此境的后进之士可以比的。

    她到南山的时候,山上的茶花开得正好,她母亲正在一棵花树下逗弄一个女童,是她的妹妹,听人说天资高绝,体内天生有一条仙脉,李寻看着空气中的灵息自觉涌入女童体内,情绪不免略有低沉。

    但更刺动她的是她们母女二人的嬉笑,人事宁静,正好一阵风吹得洁白硕大的茶花疾落如雨,李寻一时愣住了,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客人。

    她自幼被老祖带走教养,外人多有羡慕,但她一直居住在老祖清修的长生渡,人伦淡薄,从来没有过这样母女共享天伦的时刻。

    她正准备转身离去,母亲已经看见了她。

    “阿寻,”她唤道,牵着小妹走向她,“难得你过来,这是你妹妹仙卿。”

    她又偏向女童,面目柔和如水,介绍道:“仙卿,这是姐姐。”

    女童还很稚嫩,但行止已经很有名门风仪,可见教养得极好,冲她行礼道:“见过姐姐。”

    李寻还礼,拿出一支羊脂白玉小簪子,插在女童发间,温声道:“这是老祖赐下的昭雪剑,给你玩罢。”

    母亲嗔怪道:“她这么小,哪里就能用这样的宝物了?你父亲说我溺爱她,你也不遑多让了!”

    又说:“仙卿,还不谢过姐姐。”

    女童正拿下簪子在手中把玩,听了母亲先前的话,还以为要让她把礼物还回去,心中正有不舍,现在一听让她道谢,便急忙道:“多谢姐姐赠礼,卿娘很喜欢。”

    听见她来,父亲也出关来见她。父女八年未见,虽说并不至于生疏,但千头万绪也不知从何说起,两人一时都沉默着。

    还是李政君先开口道:“明天和七郎对战,你对他可有了解?”

    李寻道:“刚刚回族,还没来得及探查,还请父亲指教。”

    “七郎擅剑,修的是道祖正传的《元生十二化经》,取一生二,二生三,延伸出生生不息的大道真意,据说已经可以并御九剑,很是厉害,你千万不要轻视。”李政君正色道,显然已经听说了她对李九龄说的那些话。

    “倒也不曾小看他,虽然他言语间太过轻慢无礼,不是君子之风,但我出言讥讽他,不为报复,只是计在攻心。”李寻解释道。

    “我女聪慧,岂是那小辈能比的。”李政君显然很满意她没有气令智昏。

    父亲让她不要轻视,但他自己言语间却多有轻视。李寻不禁莞尔。

    李政君也想到这一点,面色有些不自然,他问道:“那你可有应对之法?”

    李寻道:“李九龄虽然狂妄,但有一句话确实没说错,他炼气圆满,而我只是开脉,修为的悬殊不是可以轻易逾越的,女儿所倚仗的,不外乎阵之一道。”

    “《九阵书》你修炼到哪一页了?”李政君问道。

    道祖于洪荒之中感悟天道,留下的道书经文不知凡几,大多已经散佚失传,不知流落到何处。李族的传承最为齐全,但也不过一藏二书三经四宝五道术,《九阵书》便是二书之一,专研阵道,乃天下万阵之宗。

    李寻不能炼气修行,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她在阵之一道有卓绝天赋。

    “老祖所赐的九阵书残篇六页我时常领会,颇有所得,如今已经已练至第三页了。”李寻说道。

    《九阵书》共传九页,李氏所藏,如今只有六页残篇。

    “此话当真?你已修练至第三页?”不怪李政君惊讶,《九阵书》虽是残篇,但每一页都蕴含深刻的天地至理,可以牵一发而引动天地之力,修炼到后面,甚至可以引动星辰。

    李政君以为她至多修炼完第一页,没想到她却以开脉之境功行深进,修炼到第三页,这委实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先前李寻绘符求雨便是符阵之道,而这在《九阵书》中仅仅只是第一页的雕虫小技而已。

    李政君不禁存了考校的心思,他略一沉吟,然后问道:“可有修炼过雷阵?”

    雷阵便是第三页上的阵法,因为已经涉及天地之力,是以很是难练,尤其里面所阐述的天地运行之理。李寻也知道父亲想要考量她,于是说道:“略知一二。”

    “你且摆一阵来我看看。”李政君道。

    “便在此处?”李寻问道。

    “便在此处。”李政君说完,心中突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随着他话音刚落,李寻拿出仙青玉盘,左手持盘,右手在玉盘上拨弄如同弹琴,顿时南山风起,灵息涌动,碧天里乌云顿沉,一道道洁白闪电挂落如飞瀑,轰鸣劈落下来。

    煌煌天威,惊心动魄!

    圣境中很多人被这雷声惊起,抬头望向南山,一道道探查的神识照来,李政君赶忙大袖一挥,驱走雷电,遮蔽住李寻,朗声说道:“小辈试炼雷法,惊扰诸位,还请海涵。”

    众人虽然好奇施法者是谁,但看李政君有所庇护,显然不愿泄露,也就都退去了,一切很快复归静谧安宁。

    看着面前纵雷的女儿,李政君一时呐呐无言,最后叹道:“我有如此佳儿,却被天道所缚,止于开脉之境!悲哉痛哉!”

    圣境殷山,李九龄心中隐隐不安,自从他看见了南山方才的天雷,心中就一直有种莫名的惊骇。他从八卦图上起身出殿,就看见父亲身边的道童慧剑前来传讯。

    “老爷听闻郎君要和九娘子约战云台,特命我送来破阵尺来给郎君助阵。”慧剑童子说完,拿出一柄白玉尺递呈给李九龄。

    此尺玉质清透洁白,镌刻有花鸟鱼虫的金纹,以及一些莫名的符号,入手温凉,乃是破阵的至宝!李九龄拿入手中便知他此时最多只能动用此宝的两分威力。

    “父亲可有什么嘱咐?”李九龄问道。

    “老爷说,九娘子虽然只是开脉境,但精于阵道,让郎君千万莫要大意。”慧剑童子顿了一顿,接着低声道,“另外,老爷还说,九娘子衔玉而生,此玉恐有什么莫测因果,让郎君略为试探。”

    李九龄沉声答是,并朝父亲的洞府方向拜了一拜。拿到破阵尺之后,他心中的不安感稍微淡去。他盘坐下来,吐纳呼吸,灵息如白龙从他鼻尖喷吐震动。

    只待明日,他必报还李寻的侮辱,让她知晓仙凡不可逾越,仙人不可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