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初唐奋斗史 >第104章,科普
    上位者,无需事必躬亲。

    盐虽然很重要,但李世民身为皇帝,根本不用去详细了解制盐之法。

    因为即便他不去做,也会有懂得相关事宜的人,替他效劳。

    不过话又说来,知不知道、懂不懂是一回事,判断一件事是否可行,又是另一回事。

    没吃过猪肉,怎么也见过猪跑,马老板丝毫不懂编程,同样能够把阿里做大,同样李二不懂制盐,也能判断奏折上的内容,是否可行,

    许泽轩能把制盐步骤罗列的这么详细,并以奏折的方式呈于自己面前,必然不会无的放矢。

    因为一旦发现其中的内容和事实不符,这奏折便能成为,给对方定罪的最有力证据。

    “若此法可行,那么关中的百姓就有救了。”仔细读完了奏折上,关于新式制盐的办法,李二不由心怀大畅。

    心中高兴之下,他终于注意到了,许泽轩那张充满疲惫之色的脸。

    人并不是机器,就算年纪轻,就算身体素质好,一连赶了几天的路,回家之后又没有好好休息,也免不了会疲惫。

    臣子为国操劳,到了自己这里,却连一个座位都没有,若是被人传了出去,那自己苛待下属的名声,怕是就跑不了。

    登基之初,关于自己的风言风语,本就不少。

    经过两年的努力,好不容易才让负面评价少了一些,李二可不想再落得个苛待下属的名声,想到这里,他急忙放下看了一半的奏折,吩咐侍立在一旁的小太监道:“来人,给许卿赐座!”

    “喏!”能在皇帝身边侍奉的,各个都是心思灵敏之辈,小太监见状,连忙搬来了一张椅子,还格外贴心在椅子上,加了一个软垫。

    “多谢陛下!”能在皇帝面前得到一个座位,是荣誉的象征,若是放在平时,许泽轩或许还会假意推脱一番,可现在他的身体着实有些累,故而道了句谢后,便一屁股坐了下去。

    看到许泽轩坐下,李二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拿起奏折,开始后半部分的内容。

    “煤?”然而,只是看了几行,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年头并不是没有人烧煤,事实上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煤能够作为燃料使用。

    问题是,以此物为燃料,有很大概率沾染碳毒。

    正是因为畏惧碳毒,煤炭才没流行起来。

    “许卿在奏折中提到,靠卖煤赚取利润。

    此法看似可行,然我大唐百姓皆知,煤炭中含有碳毒。

    故而不到万不得已,就连穷苦人家,都不会去使用煤炭。

    爱卿提出的这个方法,真的可行吗?”许泽轩才十六岁,李二自然不会去怀疑他提出卖没,有什么险恶用心。

    在他心中,许泽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提议,都是因为年纪小,思考事情不周到。

    “陛下所言甚是,烧煤确实会有碳毒。

    事实不论是煤炭,还是木炭,都有让人中毒的先例。

    若不是有办法,解决碳毒的问题,微臣也不敢冒冒失失的对陛下提出意见。”碳毒究竟是什么,古人不知道,但作为穿越者,哪里会不清楚。

    后世别说是大人,就算是小学生中,也不乏知道其缘由的。

    之所以会生成碳毒,只是由于碳燃烧的不充分,产生了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再加上冬季人们都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中,浓度高了,自然就会中毒。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其一是想办法让煤充分燃烧,比如把煤块做成蜂窝煤,增加煤和空气的接触面积。

    其二是及时将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这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安装烟囱,或者打开门窗。

    “哦?许卿竟然有知晓解决之法?快说于朕听听。”李世民心中一乐,从许泽轩以往的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喜欢说大话的人,很多常人无法解决的难题,到了他手中,往往能够轻松的得到答案。

    比如大唐百姓取暖困难,他就发明了炕,解决了取暖问题。

    又由于烧炕需要大量柴火,于是他又发明了省柴灶,解决了在取暖过程中柴火用量过大的问题。

    “喏!”许泽轩答应一声,随即便开始解释起来:“刚才微臣说过,无论是木炭,还是煤炭,都可能引起人的中毒,这话不知陛下是否认可?”

    “那是自然!”李二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十分肯定。

    “既然都会引起中毒,为什么百姓用煤炭,很容易中碳毒,用木炭却鲜少发生中毒的事件呢?”许泽轩看似实在提问,实则并没有给李世民思考回答的时间。

    为了避免冷场、尴尬,他直接自问自答道:“事实上,不管是煤炭,还是木炭,其燃烧的……成分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由于木炭更为疏松一些,燃烧的比较充分,所以才不容易产生碳毒。”

    “何为燃烧充分?”许泽轩在解释的时候,用了一些现代的专有名词,李二有些听不懂也是正常现象。

    “不知陛下是否见过由臣改造的省柴灶?”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并不困难,不过为了让李世民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许泽轩还是决定举个例子,“灶台没改造之前,灶膛中常常会出现没有烧完的柴火,这就是燃烧不充分的表现。”

    “原来如此!”许泽轩这么一说,李二就清楚了,不过旧的问题是解决了,新的问题却又来了,“那不知要以何种办法,才能让煤充分燃烧?”

    “其实很简单,陛下南征北战多年,定然见过野外生火。

    我们在野外生火,当火快要熄灭时,用棍子去搅动一下,搅动过后,火势往往会变大。这就是因为柴火燃烧更充分的缘故!”许泽轩继续给李二科普。

    “朕年轻时,倒是生过不少次火,却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李二做恍然大悟状。

    搅拌火堆,固然能让煤炭充分燃烧,可老百姓煮菜做饭时,不可能过几分钟就搅拌一下火堆,睡觉之时,那就更不可能,几分钟起床一次了。

    所以,在给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后,许泽轩又根据之前的结论,进一步说出了蜂窝煤的好处。

    两人谈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终于把赈灾的方案和部分细节,给确定了下来……

    事情谈完了,许泽轩第一时间准备告辞离开。

    李二陛下虽然始终表现的和颜悦色,但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若不是心中突然涌现的责任感,他还真的不愿意和皇帝待在一起。

    现在事情说完了,他可不想在和这头老虎待在一起。

    然而,他告辞的话还没说出口,李二却是率先站了起来,对他道:“许卿一席话,让朕获益良多,朕还想多了解一些,你师门的学问,不知许卿可愿意陪朕一起用午膳。”

    春秋战国之前,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一天都只吃两顿。

    第一餐名为朝食,一般是在早上的7点到9点(辰时),又称为“饔”。

    第二餐名为餔食,时间一般是下午的3点到5点,又称为“飧”。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到了这时候,贵族的饮食文化,出现了些许改变。

    《汉书》上有这么一段记载,说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谋反,被人举报后,有关部门跟汉文帝这么禀报:“请处蜀严道邛邮,遣其子、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

    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这些都是有关部门,再跟皇帝商量,给造反失败的的淮南王的待遇。

    从皆日三食这四个字中,可以看出古代贵族,已经一天吃三顿了。

    汉朝一天吃三顿,李二用午膳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臣……遵旨!”皇帝想要留自己说话,许泽轩即便心中不愿,却也不敢落了这位的面子,无奈之下只能点头答应。

    这个年代,虽然还没普及炒菜,不过这并不代表,食物的味道就很差。

    至少皇宫中的御厨,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无论是菜,还是汤,都做得十分精致,且味道鲜美。

    这样的厨艺,远非许泽轩这种纯靠自己摸索的半吊子厨师,能够比拟的。

    吃了饭,用了菜,喝了汤,许泽轩本以为这顿饭就算结束了,却没想到皇家居然还有饭后甜点——酥山。

    把奶酥加热,滴成山的形状,里面再加各种香料,装盘的时候还要配些花草,这就是古代的甜品,若是换做夏天,还会用冰镇一段时间,再端上来。

    许泽轩用勺子盛了一勺,放入嘴中,但觉一股奶香味在舌尖化开,这甜品的味道,一点都不比后世五星级酒店的差。

    “怎么样,皇家的饭食,许卿还用的惯吧?”古代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李世民留许泽轩下来,是为了多和他说说话,顺便询问一些有关于他师门的事情,但是在吃饭的过程中,两人并没有多少交流,直到用餐完毕这才开口。

    “御厨手艺精湛,多亏陛下挽留,臣才有幸能吃到这般美味的食物。”许泽轩说的绝不是恭维话,而是发自内心的赞扬。

    “哈哈哈,许卿满意便好!”天下美食出许家,这句话虽然只在小范围内传播,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不过能得到许家家主的称赞,李二还是觉得倍有面子。

    “适才我们谈的都是公事,现在趁着吃饭这段时间,朕想问一些有关于你师门的事,不知许卿可愿为朕解惑?”许泽轩的出身来历固然清白,但他背后的师门,来历却十分神秘,李二也曾经派百骑司调查过,可结果并不让他满意。

    刚好,借着今天吃饭的机会,他顺嘴就把自己想知道的问了出来。

    “只要不涉及师门隐秘,微臣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许泽轩表现出了一个忠臣该有的样子。

    “朕已经不止一次听许卿提起过自己的师父,但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许卿师父的名讳。

    不知令师姓甚名谁,家乡在何地,师门又在何处。”李世民想知道许泽轩的师父是谁,不仅仅是为了弄清楚这神秘的门派,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是想请这位高人出山,辅佐自己。

    大唐立国不久,虽然国内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但大好的河山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如果能有一个大才辅助他,他一统天下的路,将会顺利很多。

    而许泽轩杜撰出来的师父,无疑就是李二想要的那个大才。

    许泽轩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才华,能够教导出这么优秀弟子的人,又该如何风华绝代、满腹经纶。

    李二问这话的时候,虽带着些许好奇,但更多的则是期待,期待许泽轩能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若是能够找到这位大才,他李二即便是学刘玄德三顾茅庐,也在所不惜。

    然而许泽轩的回答终究让他失望了:“回陛下,小子只在家师门下学习了半年,勉强算得上是师父的记名弟子。

    家师并未告诉小子自己的名讳,小子只知道家师自称逍遥散人,至于家师的故乡,师门所在,那小子就更不清楚了。”

    许泽轩嘴里的师父,倒也不完全是瞎编的,21世纪的教育,穿越前的所见所闻,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老师。

    然而这么一位老师,终究无法摆到明面上,他也只能用类似的方法,来推脱了。

    “如此大才,朕却无缘一见……当真可惜!”燃起的希望破灭,李二忍不住叹息一声,接下来他又有一搭没一搭的问了许泽轩一些问题。

    能回答的,许泽轩自然会说,不能回答或者回答不上的,他则会以师门隐秘来推脱,又或者直接说不清楚。

    皇帝虽然是一国之主,但也不是说,全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说了算。

    师门隐秘、家族传承这种事,别人不愿意告诉他,他还真的不能去探听,否则也不会有五姓七望,垄断学术这种事发生了。

    感兴趣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李二很快变的兴趣缺缺,而许泽轩也终于得以从皇宫出来,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文水县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