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神探 >第三十四章 接近真相
    要说唯一的不同,就是这袖箭上并没有沾什么剧毒。

    这是巧合?还是说收头发的摊主和制造失踪案的是同一批人?

    巧合的话有点不可思议,因为这袖箭明显和普通的不太一样;

    后者就更加难以理解,头发和失踪案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又或者,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但是他们现在还没发现的?

    刘协看着眼前的袖箭,好像抓住了什么,但好像又没抓住。

    “那里的,别走!”

    “宵禁期间,尔等在此作甚?!”

    就在这时,巷子外突然一阵鸡飞狗跳。

    “五城兵马司的人。”

    李成梁一下就听出来了。

    今日这鬼市,还真是热闹了。

    “这边走。”

    李成梁说着就领着刘协往巷子的另一端快步走去。

    不一会儿他们出了巷口,李成梁却是一下把刘协拖进暗处,然后猛地一下抽出佩刀。

    “什么人?出来!”

    随着他刀的移动,一个人从暗处出来。

    “刘兄?”

    那人也戴着兜帽围着面罩,但是一开口就暴露了身份。

    而且很快他就摘下了面罩,正是汪循。

    “你怎么在这?”

    刘协一脸疑惑。

    “那边的,别动!”

    就在这时,巷子的另外一段传来呵斥声。

    “走,先回府衙!”

    汪循说着就往前带路。

    刘协和李成梁对视了一眼,从后面跟了上去。

    汪循对夜路似乎很熟悉,带着他们七拐八拐的全部躲开了五城兵马司的人,顺利回到了府衙。

    “汪兄也去鬼市?”

    等到了府衙,刘协忍不住问道,甚至询问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怀疑。

    汪循出现的太巧了。

    “刘兄觉得,这鬼市为何能一直存在?”

    汪循却没有急着回答他,而是反问起他来。

    刘协摇头不解。

    “天子脚下,京师重地,五城兵马司巡视全城,唯独留这一两片区域夜夜不去?”

    汪循接着问道。

    “汪兄的意思,这是被默许的?”

    “刘兄聪明,民间都说鬼市有鬼,但京师重地,即便是鬼,真要捉也就捉了。”

    刘协听完恍然大悟,确实是这样才说得通。

    明朝有宵禁,但鬼市,或者更准备一些叫夜市,确实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很多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是没时间去做商品交易的。

    就说鬼市上的东西,虽有奇珍异宝,但也有普通的柴米油盐。

    所以官府显然知道它的存在,但又默许了它的存在,因为你真的赶尽杀绝的话,那最后激起的很可能就是民变。

    相反像现在这样,让别人以为是鬼怪之说保护住了鬼市,实际上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那今夜?”

    “是我叫去的人。”

    “为何?”

    “为你。”

    “为我?”

    刘协又不明白了。

    “鬼市的存在是默许的,但这种默许的前提是它是稳定的,府衙没法直接管理,只能暗中监管,这个监管的工作是落在顺天府,但这并不在本职工作内,这也是为什么刘兄你上次问起鬼市,我却并未和你深入解释的原因。

    但是最近有捕快跟我说鬼市最近出现了一些形迹可疑之人,不参与交易却一直在附近游荡,我回府衙发现你们不在,去问了庞宪知道你们去了鬼市,怕你们遇险,这才照会了五城兵马司的人。”

    汪循说完了,刘协也总算明白了。

    “多谢汪兄了。”

    “刘兄有什么发现吗?我沿着鬼市外侧寻找你们,发现有一伙人从那附近遁走。”

    汪循接着问道。

    “并无发现,我也是发现那伙人形迹可疑想上去询问,可惜让他们跑了。”

    刘协开口回道。

    “这样……那刘兄可是在鬼市上有什么新的线索?”

    刘协摇摇头。

    汪循看到后长叹了一口气。

    “刘兄早点歇息,你我只剩五日时间,五日之后,怕是不知道怎样的结局等着我们。”

    汪循说完起身准备离开,不自觉地伸手一下捂住了胸口。

    “汪兄怎么了?”

    刘协关心道。

    “无碍,兴许是最近操劳过度了。”

    汪循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然后失魂落魄地离开了。

    “你不信他?”

    等到汪循走了,李成梁开口问道。

    刘协摇摇头。

    汪循是最想破案的人,上次他问过汪循鬼市的事情,汪循对鬼市多加关注近而留意到他很正常。

    不过之前王府失踪案,让他变得更小心谨慎了。

    “之前在巷子里的时候,我看到那个摊主的脸了。”

    刘协接着开口道。

    “是汪循?”

    李成梁诧异道。

    刘协摇摇头:

    “不是他,那人面罩滑落,但当时光线不好,只是一闪而过,我说不出是谁,不过如果让我再见到那个人,我应该能一眼认出来。”

    “那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李成梁接着问道。

    “查青丝。”

    刘协说着拿出了带回来的袖箭。

    上一次鬼市之行一无所获,但是这次不一样。

    无论是巧合还是确实有联系,头发都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刘协是裕王府的人,加上是奉旨协助查案,查资料什么的都还比较顺利。

    这个过程中庞宪也帮上了大忙,他在皇宫当差,能探查到不少皇宫内部的消息。

    第二天晚上,他们开始汇总查到的信息。

    首先,和刘协所预想的一样,假发不管是在皇宫还是民间都有很大的市场。

    尤其是对女子而言,“髻”是一种很时髦的东西,有钱的妇人都以独特的“髻”为美。

    而所谓的“髻”,就是指盘在头顶或者脑后的头发,像知名度很高的“朝天髻”。

    要做到这些,除了辅助的头饰外,更重要的是发量要多,但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密发,假发自然也就流行开来。

    对穷人而言,他们买不起真的假发,只能用马鬃、黑丝之类的东西,而有钱人则会通过各种渠道买真的头发。

    一般来说,真假发的渠道有四个:

    第一、找人买,这其中愿意卖的大部分都是穷人,所以发质相对而言比较一般;

    第二、囚犯,有一种刑罚叫做髡刑,是把人的头发全部剃掉,这种刑罚更多是为了羞辱人,明朝最著名的就是鲁王朱檀,因为荒淫无道被太祖处以髡刑,这些头发是一种相对固定且有可能得到好发质的来源;

    第三、进贡,不少外族对头发并没有那么重视,他们会向明朝进贡假发,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朝鲜,这些假发大部分用于宫廷,也有不少流入了民间。

    第四、豪夺,说起来匪夷所思,但确实有看上别人头发而直接把人杀了取发的事情,这样的记录还不止一次。

    当掌握第四点消息的时候,刘协一度以为掌握了真相。

    但是紧接着而来的信息却又让一切变得复杂起来。

    现在市面上的假发,有价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