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盛世异姓王 >第三章 一对佳人
    高河乡君见萧干城已经熟睡,便安排两个丫鬟将其移入卧房,然后又吩咐将老二萧懋和老二媳妇柳氏唤到自己的房中。萧懋和柳氏看儿子已经平安归来,揪着的一颗心算是放了下来。老太太于是将萧干城遇到两位世外高人的事与自己的儿子儿媳说了一遍,并将一二道人和三生和尚给萧干城吟诵的偈颂递给了萧懋夫妇二人。柳氏看了一个大概,萧懋则一眼没看,就将偈颂扔在一边说道:“这些和尚道士就靠这个骗钱,父亲和母亲千万不要相信此等妖言。”

    田老太太凝视了萧懋一会儿,只是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这孩子说话也不要太偏颇。你读圣贤书应该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的道理。”

    萧懋接过母亲的话说:“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萧干城就是出去淘气,自己回来扯了一个谎而已。母亲你可不要相信他。”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三人将目光移向门口,原来是金川伯刚刚回来,站在门口背诵孔子的语录。

    萧懋和柳氏连忙起身行礼。金川伯缓步端坐到榻上,喝了一口茶说道:“老二,你母亲说的对,你确实有些偏颇。与萧干城下棋的一僧一道都是我的恩人。这一二道人是我的恩师,我的一身武艺兵法全是老仙长教的。三生法师曾经对我有救命之恩。”

    其实老二都对一二道人略有耳闻。尤其是一二道人赠给金川伯的一柄陨铁宝剑唤作鸿裁之剑,早被五个儿子都暗暗惦记,恨不得早日得到传承。但是三生和尚倒是第一次听说。

    金川伯知道他的孩子们从来没听说过三生法师与他的过往,于是简单说了一遍。原来这金川伯在投效大晏太祖皇帝萧鼎十四年后,已经升任右前军摧锋卫正四品佥事。当时大晏十万大军要和西戎争夺河西。但是晏军准备不足,士兵多步兵,又以南方兵居多。而西戎兵盘踞河西、河湟、西域多年,并且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因此晏军并没有什么优势。晏军又由于轻敌,追击距离过长,以至粮道被西戎截断。西戎军在冬季突然发动反攻,导致晏军损失惨重。

    当时金川伯所在摧锋卫本是全军的前锋,在遭到西戎反攻时转为后卫。摧锋卫指挥使、指挥同知先后战死,由金川伯带领摧锋卫且战且退。到最后摧锋卫只剩下三百多人,被西戎军包围在鹿鸣山上的一座古堡中。为了迷惑敌人,金川伯命令将所有军旗竖起。按照晏军的军制,每卫下辖五个千户,每个千户下辖十个百户,每个百户颁有一面军旗。西戎军也清楚晏军的规矩,一看山上竖起数十面军旗,误以为古堡中晏军众多,竟然不敢进攻。双方对峙到夜间,金川伯将摧锋卫分成四队,分别向四个方向突围。突围前,金川伯命令摧锋卫将全部军旗焚毁,带不走的武器铠甲也全部砸毁以防落入敌手。金川伯随身佩戴的鸿裁之剑也被他埋入古堡中一处隐匿之处。

    金川伯破围时身先士卒,马朔的锋刃都砍卷了,战马最后也因体力耗尽摔倒,这才杀出一条血路。脱离西戎军后,身边只剩下十七名将士。此时晏军主力则在摧锋、斩敌、宁武、修武四卫的拼死掩护下东渡黄河脱离了与西戎的接触。金川伯并不气馁,带将十七名将士化妆成四组乞丐依次向东而行,寻机渡过黄河进入晏军控制区域。

    一日金川伯来到一座名为大觉寺的小庙中过夜,碰到一位黑衣僧人。这个黑衣僧人就是三生和尚。三生和尚见到金川伯后就躬身行礼说:“我观将军面相,日后必有富贵。”

    金川伯与一行十七名将士早已饿的心慌,也顾不上还礼,一哄而上吃起了佛前的贡品。金川伯吃了两口饼后,苦笑道:“法师,说笑了。我等今日狼狈不堪,何来富贵?”

    三生和尚微笑道:“将军目下就有一场泼天富贵。不知将军可否有意?”

    金川伯把眼一瞪,说道:“和尚你可不要诓骗我。否则我现在就把你弄死。”

    三生和尚并不在意,继续说道:“大觉寺向北走二十余里,有一个郭店镇。这镇子上有西戎军的一个草料场。月黑风高好杀人,将军意下如何?”

    金川伯果断的说:“不去。你这庙里不错,我倒是想在这里当几天和尚念两天经,好好去去这一身杀气。”随行的几个将士也是一阵哄笑。

    三生和尚说道:“将军有所不知,这郭店镇上关押着一位贵人。”

    金川伯又是一瞪眼,一边嚼着饼,一边骂道:“你个和尚不好好念经,怎么还天天竟想着杀人?”

    三生和尚还是不生气,凑到金川伯跟前耳语了几句。金川伯听后转了转眼珠说道:“这倒是泼天的富贵。但你怎么知道的?”

    三生和尚说道,将军你可否随我到僧房一观?金川伯将饼揣入怀中,大步随三生和尚来到后院僧房。两名随行将士使了一个眼色,抽出匕首也跟着进了僧房。金川伯随三生和尚步入僧房正房,就看见东面卧室的墙上写着两行血字。内容是:杀贼、杀贼、杀贼,为我大晏将士复仇。随行将士不禁问道:“将军可知,这是谁人所做?”

    金川伯并不回答,只是回身命令两位随行将士道:“传令,集合。”

    随后金川伯与黑衣僧人在僧房中谋划营救书写血书之人的计划。黑衣僧人将郭店镇的地形地貌和蠕蠕军驻扎的情形说与金川伯。金川伯随手用僧房院中的沙土堆出沙盘,并将蠕蠕军的部署在沙盘上标出。三生和尚看后也是连连称赞。最后金川伯拍拍手中的沙土说道:“法师,营救的兵器,您是否为我等准备好了?”

    法师撵须一笑说道:“不知将军用何种兵器趁手?”

    金川伯一拱手说道:“当然是长剑、马槊。”

    说话之间,只听三生和尚说了一声:“好!”便从袖中拽出一杆长朔,又是轻轻一抖袖子甩出一口长剑。金川伯微微一愣,他曾在葫芦山上见过师傅隔空抓物,现在看到三生和尚袖里乾坤的法术倒也并不惊讶。但是其余将士纷纷拔出短剑匕首指向三生和尚。金川伯摆了摆手,说道:“各位将士,速速收起兵刃,还不向圣僧行礼。”

    三生和尚哈哈一笑,又是甩甩袖子,只听哐啷啷乱响,满院都是锋利的兵器软甲。休整一日,转天夜里众人随三生和尚趁夜潜入敌营。此时晏军已经大败,并退出河西,所以西戎军非常松懈。一行人顺利找到被关押的书写血书之人和另外几名被俘虏的晏军高级将领。随后一行人分作两队,三生和尚带领一队人将被营救出的囚犯送回大觉寺。金川伯一行八人则偷偷找到西戎军屯放草料的地方直接放了一把火。时值隆冬火随风助,时间不长就变成方圆数里的大火。西戎军在草料场的数千匹战马大部分被拴在马棚里,在大火突降之际竟无人来解缰绳放马逃跑。结果这数千匹战马全部被付之一炬,西戎军被烧死的也有上千人。之后西戎军搜索数日也未查明原因,只以为是酒醉军士碰翻了炭火。

    一行二十多人返回大觉寺修整了十天。其中一名被解救出的晏军将领不治身亡。最终金川伯带领幸存将士渡过黄河与晏军汇合。

    金川伯说到此处长叹一声:“可叹!西戎至今仍盘踞西域终成我朝大患。”

    房中四人也都感慨连连。老二萧懋问道:“父亲您救得写写血书之人是谁?”

    金川伯说道:“写血书的是当今圣上周皇后的弟弟颍川公。周皇后娘家就这么一个弟弟相依为命。西戎军本来是想用颍川公与我朝做交换,但不成想被我们一把火营救了出来。一开始周皇后以为颍川公也在河西战死了,所以悲痛不已。后来看到他被营救出来就喜出望外。之后我再次统兵参加争夺河西的战争,并立了功,当今圣上就赐予我国姓。”

    萧懋听后险些从绣墩上跌落下来。他早清楚父亲和周国舅家关系不错,但不成想竟是这种关系。萧懋说道:“真想不到周国舅当年竟有如此英雄气概!哪像现在,古稀之年还纳了六十房房美妾。”

    金川伯双目一瞪,喝道:“住口。以后这种话不可随意乱说。你可要汲取你大哥的教训,不得随意品评同僚,更何况是天潢贵胄!”

    萧懋和柳氏连忙起身行礼,说道:“孩儿知错了!还请父亲原谅。”

    柳氏落座后又不禁打听:“不知父亲营救的这些将领中还有谁?”

    金川伯捋了捋胡须说道:“一共是四位。其中一位在大觉寺重伤不治。还有一位后来与蠕蠕军的作战中阵亡,被追授男爵,他的后人都去了辽东都司。还有一位是原来的兵部尚书静宁侯王仁骏。再有一位是河阳侯郑朝贵。”

    此时的萧懋夫妇不禁惊叹连连,柳氏说道:“河阳侯不也住在玉州城中吗?”

    高河乡君接过话来说道:“可不是吗?郑家可厉害呢!郑家出了一王、一侯、一贵妃。一王是河阳侯的兄长,我朝至今唯一的异姓王西海郡王郑朝荣。一贵妃是当今陛下的宠妃郑贵妃,在后宫嫔妃中位次仅次于周皇后。一侯就是咱们玉州城中的河阳侯郑朝贵。”

    金川伯补充说道:“郑家原来未投入太祖麾下之前就是当地的大户人家。郑氏兄弟的父亲更是一位世外高人。当年太祖皇帝还是一位百户时,曾途径郑家,被郑父一眼看出贵不可言,便让两个儿子投效在太祖帐下。之后郑父又亲自上门要将嫡女嫁给当今陛下,但陛下已经与周皇后结为伉俪。熟料郑父直接把嫡女塞给陛下做妾。

    不过郑家虽然是我朝第一勋贵,但也最懂得进退之道。郑朝荣因收复河西、河湟二地,被封为郡王后就突然向陛下告辞,削发为僧云游四方。河阳侯也是主动要求来玉州建府开衙,以避免卷入宫闱之事。”

    正在各位啧啧称奇时,只听到一阵稚嫩的童声说道:“爷爷,后来你的摧锋卫呢?”大家侧身一看,只见萧干城已然睡醒站在东边卧室的门前目光炯炯的看着金川伯。

    金川伯十分高兴,心想:别人都很在意自家与高官的各种关系。只有自己的孙子惦记着军队的状况,真是未来可期。想到这里金川伯骄傲的回答:“摧锋卫虽然在征河西中全军覆没。但是后来又以我们幸存下来的十八位将士为班底重建摧锋卫,并由我担任重建后的摧锋卫指挥使。再后来因为摧锋卫屡破西戎军,就被安排戍守敦煌。大晏建立后又从摧锋卫抽调出两个千户重新编成逐云卫,现在逐云卫已是御前侍卫亲军上十二卫之一。”

    萧干城又问道:“爷爷,什么是侍卫亲军上十二卫?”

    金川伯微笑道:“侍卫亲军是保卫皇帝的军队。侍卫亲军一共二十六卫,其中战斗力最强、最忠诚的十二卫被皇家选为上十二卫。”

    萧干城于是欢笑着拍拍小手说:“要是这么说,爷爷您才是最厉害的。”

    金川伯和高河乡君听后不禁开怀大笑。萧懋却瞪着萧干城正要发火批评他走失之事,忽然间金川伯的正房后窗户映射出阵阵金光。五个人并几个丫鬟仆从走出房来,只看到从西北方向的天空中有一道金光缓缓向珍珠镇而来,并伴随阵阵类似牛吼的声音。萧干城又蹦又跳,欢呼道:“这是

    老道士和老和尚送我的礼物。以后娶媳妇用的!”

    只见萧懋举起一掌向萧干城脸上扇去,骂道:“叫你乱说。”柳氏伸手要拦没拦住,却被高河乡君用拐杖挡住。就在这时,这道金光已经坠入八卦沟中的巽位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冲击波。金川伯第的后墙直接被冲塌。整个珍珠镇里房子的房瓦被气浪吹得哗啦啦乱响,窗户也来回的摇曳。伯第中很多人的帽子都被吹飞,妇女的头发也被吹得一塌糊涂。金川伯回头冲着萧懋喊道:“现在不是训斥孩子的时候。赶紧集合家丁护卫  带上火把等物进八卦沟。”

    当众人进入沟中时只见地面被砸出一个方圆一里左右的大坑,坑中和坑外散落着大量的石块、断木和淤泥,坑底横卧着一大块冒着热气的陨铁。正当众人惊讶万分之时,陨铁突然碎裂,发出嘭的一声,原地裂为两块。一块大一些的约重三十多斤,一块稍小大约二十多斤。这可是人间至宝,一两黄金一两陨铁,而一两黄金未必能买到一两陨铁。陨铁与百炼钢混合铸造出来的刀剑无论是强度还是韧性都有极大的提高。众人连忙手忙脚乱的下到坑里,才把两块陨石抬回伯第。金川伯当夜下令,全家上下严禁将发现陨铁之事外泄。只有六岁的萧干城心血来潮写了一首诗:

    日落红云飘,长夜万籁静。

    吾欲化飞石,激起群蛙鸣。

    我们且不说金川伯第上下如何修缮房屋。却说老五萧忠初授翰林院编修,老二萧懋初授翰林院检讨。又过了两年老五萧忠留京授兵部职方司主事。而老二萧懋被外放到灵雾县任县令。按道理来说老五入六部任职肯定前途要比外放的老二光明坦荡。但事有意外,外放竟然也有外放的好处。老二萧懋虽然性格暴躁,但管理才干那是没的说,在县里组织劳力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种茶养桑,竟然上任一年就治绩斐然。工作之余萧懋来到县里的名山灵雾山游玩。结果发现山中有大量的野生茶树,尤其山顶有二十多株上百年老茶树,所产茶叶品质极高。但由于大晏立国之前动荡百余年人口锐减,这山上的茶树竟没有主家。灵雾山周围也有大片荒地。于是萧懋找来贩茶的老四萧感,萧感看到这些无主的茶树后简直要抓狂,这就是遍地黄金无人要啊。萧感又立刻回家告知父母。高河乡君于是拍板做主,直接将家里这些年因军功被赏赐的一万亩田庄卖掉了五千亩换成现钱交给老四。

    直隶境内勋贵和各级官吏众多,因此导致地少官多,地价比周边的省份高出不少。老四拿着银子到了灵雾县竟然买下灵雾山周围及临县共计一万四千亩荒地用来种茶。老四又通过父亲的关系找到周国舅弄来便宜的茶引。从此以后,在好年景金川伯第能从灵雾茶园收入约六万两银子,不好的年景也能收入两万余两白银。这下金川伯家成为巨富。本朝俸禄并不高,即便是一些穷一点的亲王,每年年奉也只有一千石大米,折算成银子最多也就五百两。当然这些生意也有周国舅一份。

    但人间之事从来都是好事难成双,就在金川伯第蒸蒸日上之际,萧懋的媳妇突然一病不起,一年之后竟然辞世。萧干城这年才十岁,真是哭的死去活来。金川伯夫妇心疼孙子,于是将自己居住的两进院落腾出一进院交给萧干城居住,饮食起居也都与金川伯夫妇在一起。然而这又不免引起几房儿媳妇对萧干城的熊熊妒火。即便在东跨院独占两进院的大儿媳也是嫉妒的不行。

    就在萧懋媳妇丧事都办完后不久,突然有人从京师来信。金川伯拆信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老上司静宁侯王仁骏遭人诬陷,已被革职抄家,不久全家将被发配到河湟之地戍边。信中王仁骏述说两个嫡孙女年龄尚幼,恳请金川伯代为收养一段时间,以免她们遭受颠簸饥渴之苦。

    金川伯为人行侠仗义自然是鼎力相助,托关系将静宁侯家的两位孙女接入伯第。到了伯第后,众人才发现原来静宁侯家的两位孙女竟然是一对孪生姐妹。姐姐闺名沚熙,妹妹闺名湄熙,两人虽然年幼却也看得出长相清秀,气质出群。两姐妹与金川伯长孙萧干城一样也是年方十岁。金川伯将两个女孩安排到自己长子的后院居住。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因为金川伯长子生了三个女儿,几个女孩住在一起十分方便。二是因为金川伯长子独占两进院,可以腾出后院的正房给两个女孩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