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一百零五章 段谷惨败
    一

    邓艾对司马望说:“洮西的失败,魏国损失惨重,军心溃败,仓库空虚,将领的更换,补允的新兵缺乏战斗经验,这些都是我们的短板。”

    “姜维在我们大军的围攻下,虽撤了军,但他却没有撤回武都,而是屯兵在我们的附近,随时会再杀回来。

    “我认真地研究了一下蜀军战术,主要有三点:一是攻城是假,打援是真;二是没有确定的目标,随机而动;三是善于打山地战和伏击战。”

    “为此,我有一个新的思路,一条一条的说给了大家。”

    之后,邓艾非常自信地说:“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改变一下我们的防御体系和反击战术,如果姜维再敢踏进陇右地区,我保证让他是小鱼钻密网——有来无回。

    按照邓艾的思路,司马望把关中军团的司令部设在了陈仓,司马望坐阵陈仓,并将关中军团的一半人马,由邓艾率领,驻屯上邽。

    二

    自姜维掌握军事大权以来,连续三年三次进攻魏国,出石营围南安,斩徐质,占狄道。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歼敌过万,打残了雍州的地方武装,几乎让陇右地区破败不堪,同时也让自己消耗巨大。

    如今,姜维又被任命为蜀军总司令,更是要有一个大动作。于是,姜维盯上了上邽地区的千倾麦田,他要趁陇右地区的魏军还没有缓过原气,对魏国再来一个大会战。

    不为别的,就是要把上邽的麦子抢收过来,充实蜀军的粮草。

    姜维按照自己的思路,给刘禅打了一个出兵报告,他要集中中央军的四个兵团全力出击。

    姜维率三个兵团从钟堤出发,让胡济率第二兵团从汉中出发,会师上邽,对上邽来一次两路夹击,收割了上邽的小麦,由胡济顺着平坦大道运回汉中。

    刘禅批准了姜维的出兵报告,同时,给屯驻汉中的中央军第二兵团司令胡济下达命令:务必于六月初,率第二兵团与姜维会师上邽。

    姜维收到了刘禅的命令后,掐指一算,到了收麦子的时候了,他亲率驻屯在钟堤的六万人马,向祁山方向出发了。

    三

    姜维的大军还没到祁山,在通往祁山堡的一处险要之地,遭到魏军预先埋伏人马的强烈阻击。

    姜维即没感到惊讶,也不组织进攻。而是命令大队人马,调头向西,绕开祁山堡,朝着南安市的方向奔去。

    姜维率兵由成县到了董亭,然后向北,翻过武城山,就是南安城了。

    四

    蜀国大军刚来到武城山脚下,就从半山腰落下了许多的滚木擂石,随后就是如雨点般的冷箭。

    姜维见此情景,哈哈大笑了起来。跟在他身后的夏侯霸,不知姜维为何发笑,开口说:“姜总为何发笑呢?”

    姜维收住了笑声说:“夏侯将军曾给我说过,邓艾是个难对付的人,现在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原先守陇右的各位主官,都是被我们牵着鼻子,被动挨打。这邓艾一上任,换了路数,学会抢在我们前面,主动设伏阻击了!”

    随后,姜维说:“邓艾的大军被我们调离了上邽,我们该调头去上邽收麦子去啦!命令大军,后队变前队,日夜兼程,向上邽进军! ”

    五

    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了一百五十多里的路程,蜀军来到了上邽附近的段谷。

    姜维传下命令:“张翼率一万人马围住上邽城,不让上邽的守军冲出城来;张表率一万人马,绕过上邽城,接应胡济,并负责东面警戒,保障胡济兵团安全地将收割的上邽小麦运回汉中。其余人马全力抢收小麦,争取不给敌人留下一粒麦子。”

    蜀军的各路将领,按姜维的安排开始分兵行动了。

    六

    负责东路的张表率先开始东进。谁知,还没走出多远,就中了邓艾的埋伏,瞬间,一千多士兵就倒在了血泊中。

    姜维一听,不假思索地对张表说:“上邽的魏军大部队,早已被我们引到董亭去了,这只是少量的留守部队。他们虽然占据了有利地形,决不可能有多大的战斗力。组织人员进攻,打跑他们。”

    张表领了命令,开始向魏军进攻。廖化也率领他的兵马,前去支援。

    谁知,一连十几次的进攻,蜀军的损失不小,却始终没能前进一步。

    阻击他们的魏军,决不是少数的留守部队。这种阵势、这种力度、这种战斗力,只有主力部队才能展示出来。这一下,让姜维有点懵了。

    这是哪来的兵马呢?

    四

    这就是邓艾为对会姜维的“新思路”。

    邓艾仔细地研究了姜维几次进攻陇右的战略战术。他认为,陇右地区采取的“消防队”式的防御措施,让蜀军牵着鼻子跑,不但消极被动,还不时的被蜀军钻了空子。所以,他提出了“重点防御,定点阻击。”的防御策略。

    重点防御,就是对上邽、狄道、南安、陇西四个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的城市,加强了从城防到兵源,从装备到粮草的充实,一旦遭到突然的攻击,保证能在一定的时段,不再急需增援,防守能力固若金汤。

    定点阻击,就是将关中军团的主力部队和雍州的地方武装集中到陇右地区,分成东西两部分,邓艾率三万人马屯聚于上邽附近,新任雍州省长诸葛绪率三万人马屯于南安附近。

    以渭河为依托,在蜀军进攻的必由之路上,利用有力地形,修筑了一些必要的工事。

    如遇蜀军来犯,两路人马就近进入阵地进行阻击。这样,魏军就不会被蜀军的运动战牵着鼻子东跑西窜,由原来被动的驱逐战改为主动的阻击战。

    当姜维一入陇右,邓艾就将兵马埋伏在了祁山堡一带,挡住了姜维从祁山进入。

    姜维转头向西了,邓艾也不去追赶,而是把部队向后撤回渭河的北岸,在上邽西面的段谷,又屯下兵来,防备姜维从西面向上邽进攻。

    五

    诸葛绪也得到姜维从祁山转向西的行军路线,他也很迅速地率军进入了南安以南的渭河渡口,成功地阻止了姜维北渡渭河。

    姜维对魏军能成功并准确的对自己的阻击,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这是姜维想要达到的目的。

    姜维认为,这是他用进攻南安的假象,调出了魏军在上邽的主力。这样,上邽就空虚了,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兵上邽,轻松地完成他自己的“收割”计划了。

    谁知这回却被邓艾狠狠的耍了一回。

    邓艾不但没有被牵着走,还以逸待劳地在这里为姜维挖了一个大坑,正等着姜维往下跳呢!

    六

    段谷,是通往上邽的必由之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水,中间是十几里的一条窄窄的通道。

    邓艾在通道的前面,利用复杂的地形,设下伏兵阵地,将姜维的大队人马,堵在了窄小的通道里。

    纵然姜维占有人多势重的优势,想大举进攻,窄窄的道路发挥不了人多的优势;可人少了,进攻的力度不够,根本就冲不过去。

    姜维终于明白了,邓艾并没有被他牵着鼻子走,而蜀军的行动,却一直都在邓艾的掌控之中,让蜀军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魏军张开的大网之中。成了出锅的烧鸡——窝着脖子别着脚。

    七

    祁山的阻击和段谷的阻击,都是邓艾所率的人马,是关中军团的主力。在武城山阻击蜀军的,是诸葛绪的雍州地方主力。

    邓艾将计就计,姜维误入了圈套。先是分头阻击,接着就是两路夹攻。

    下一步就轮到魏军动手了。

    姜维清楚,和胡济会师上邽是不可能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冲出重围。

    想到这里,姜维不敢迟疑,马上传下命令:“停止进攻,大队人马迅速南渡渭河,回撤武都。”

    此时,诸葛绪率雍州地方武装已从身后杀了过来。而段谷的邓艾,也由阻击开始了进攻。

    事不疑迟,姜维让张翼率部挡住诸葛绪;张表率部挡住邓艾,姜维、廖化和夏侯霸,率主力开始渡河。

    主力渡过了渭河,张翼、张表的大部人马也渡过了河,可掩护张翼、张表渡河的断后人员,却被魏军死死的咬住。

    结果,将近一万没来的及渡河的蜀军兵将领,全部阵亡了。

    八

    姜维率大队撤回了武都。

    准备会师上邽的胡济,没有等到进攻的命令,却传来了姜维还没赶到上邽,就兵败段谷的消息。

    胡济知道,会师上邽是没戏了,只能率队回了汉中。

    由于上邽的惨败,蜀军遭到重大的损失,姜维向刘禅递交了请求免职的报告。

    刘禅接到了姜维的报告。认为此时并不是深究责任的时候,且蜀国目前除姜维之外,确实没有人能担当起蜀军元帅的重任。

    于是,刘禅下达一纸决定:姜维降职三级,以三级上将的身份,行使蜀军代总司令之责。

    九

    段谷的惨败,让蜀国上下都笼照在一派阴霾之中。

    军心民心都出现了一些骚动。

    为稳定军心和民心,陈祗为刘禅建议“冲喜。”

    冲喜,是古人在遇到厄运时,为了驱除所谓的邪祟而人为制造一个喜庆的事件,借此达到化凶为吉的目的。

    刘禅知道,陈祗擅长多种技艺,还懂得一些旁门左道,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相命、拆字、起课、堪舆、择日等等。

    所以,陈祗说出这一建议,刘禅非常感兴趣,忙问:“喜从何来呢?”

    陈祗说:“四皇子刘瓒差几个月就十五岁了,提前举行封王仪式,然后,发布天下大赦,普天同庆,这不就是喜从天降吗?”

    刘禅一听,当即拍板定夺:封刘瓒为新平王,并大赦天下。

    这是蜀国自诸葛亮死后第八次大赦天下。

    一时间,普天同庆,让蜀国民众心中似乎少了一些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