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七十二章 自取其辱
    一

    刘琰本来长的高大威猛。这时,他衣衫不整,浑身发抖,满身酒气,进来后就瘫倒在地上,像一只笨重的大狗熊,还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嚎着。

    诸葛亮一见,十分恼火。让勤务兵把刘谈架着座了起来,愤怒的说:“一个堂堂的上将,成何体统。”

    刘琰非常委曲的向诸葛亮告状说:“魏然竟拿着大刀追着要杀我!”

    诸葛亮一听,知道这一定是刘琰没事找事,惹得魏延失去了理智。

    人都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可你刘琰非要亲自尝试一下,这才叫乞丐要黄连 —— 自讨苦吃。

    诸葛亮怒气冲天的把桌子一拍,说:“来人,把刘琰架回家,待他酒醒后让他收拾行装,起程回成都。把魏延关起来,禁闭三天。”说完,头也设回,离开了司令部。”

    二

    刘琰原本也是汉景帝的后代,和刘备一个辈份,也算是宗室弟兄。

    刘琰早早地投奔了刘备。

    刘琰长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清目秀,鼻直口方,可以说是仪表堂堂,风流倜傥。

    他最拿手的就是善于逢场作戏、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作为刘备的贴身助理,经常随刘备应酬交际,是刘备对外宣传的形象代言人,为刘备笼络人心和招降纳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刘备早期上层骨干中,虽不能和关羽、张飞比,实权也不见得有多大,可是地位却是很高的。

    刘备占领四川,就委任刘琰当了固陵市长。

    刘禅当上皇帝后,刘琰被封为都乡侯,当上中央警备区司令,授二级中将军衔。

    刘琰虽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征战。可他有两大先天优势。

    第一,除去关羽、张飞,他是刘备集团最老的人。赵云比他晚四年,诸葛亮比他晚十一年。

    第二,他是经刘备认可的蜀国朝中唯一一位刘氏宗亲中辈份最高的人。

    蜀国既然号称继承汉家正统,现在货真价实的刘汉宗亲已经很少了,刘琰算是个标志性人物,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和李严。

    三

    诸葛亮北伐时,任命刘琰当了一个挂牌的第四兵团司令,军事行动都是赵云副司令来管。

    赵云死后,邓芝当了副司令,军事行动由邓芝来管。刘琰跟在诸葛亮身边打打杂。

    诸葛亮就是想给他有一个参与和立功的机会。

    刘琰虽然没有实权,但待遇还是很高的。就是在汉中前线,他的车马、服饰、居住、饮食各方面都非常奢侈,还特批有十几个丫鬟随身侍奉。

    刘琰有一定的喜爱风雅,经过他亲自培训,他的丫鬟们各个能吹拉弹唱,吟诗诵赋。

    四

    魏国进攻汉中,诸葛亮为保证汉中的安全,调来了李严。

    李严要权要地位,刘禅晋升李严为一级上将,同时,又晋升刘琰为二级上将。由诸葛亮、李严、刘琰形成了三人最高军事指挥组合,

    刘禅的用意就是利用刘琰帮助诸葛亮制约李严。

    所以,李严弄虚作假,想逃脱责任,诸葛亮打报告要处理李严,刘琰是联名信中的签名第一人。

    五

    汉中休整,诸葛亮让刘琰担任讲武堂主任,也是发挥刘琰能说会道的一技之长。让他负责组织、安排、召集等后勤工作,给他一个出头露脸的机会。

    谁知这位老先生还真把自己当一回事了,说话办事指手划脚,夸夸其淡。

    他对治军打仗本来就不在行,再加上他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奢侈糜烂的生活作风,那些领兵打仗的将军们看着就有气。但知道他资挌老,地位高,都忍了。

    可是有个人不忍。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愣头青”的凉州省长,军衔仅次于他的三级上将魏延。

    六

    魏延是个直筒脾气,在蜀国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但他在讲政治,顾大局方面却是个小学生。在他眼里,刘琰高高在上,占着茅坑不屙屎,就是一包废物点心。

    更让魏延反感的是,刘琰还十分 “嘚瑟” ,吃喝讲排场,穿戴讲时髦,身边还经常带着美妇丫鬟,一付土豪做派。

    刘琰也没把魏延放在眼里。他认为魏延就是一个能带兵的小混混,从没用正眼瞧过他。

    一个人在某个平台上,被光环和荣誉包裹,便以为自己是神话和传奇,而忘记了自身有几斤几两。

    刘琰不折不扣的就是这种人。

    一个是无所谓,一个是无所惧。

    所以,魏延不能和刘琰相处,两人一见面,总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不是冤家不聚头。

    谁知刘琰搭错了哪根筋,倒霉催的竟然鬼使神差的凑到了魏延面前。

    七

    这天中午,刘琰多喝了几杯酒,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昏头昏脑的竟溜达到了魏延的营寨。

    守门的士兵见是上将刘琰,也不敢阻拦,忙跑进去向魏延报告。

    魏延不管三七二十一,让士兵连推带搡的把刘琰给推搡了出去。

    见士兵给他动粗,刘琰的酒劲上来了,他站在魏延的营寨门口,跺着脚,嘴里喊着魏延的名字,撒起了酒疯。

    八

    刘琰闹腾了半天,也没见有什么动静,他把袖子一挽,双手叉腰,唾液星子满天飞,冲着魏延的大帐高声大喊:“魏延,你给我出来,别以为你打了几次胜仗就了不起。我是你的长官,对我无理就是犯上,今天你必须出来给我道歉,不然,你就是个缩头乌龟。”

    这一下可炸了锅啦。

    魏延这个“楞头青”哪受得了这份气,只是诸葛亮多次提醒他,不要和刘琰发生冲突。所以,能忍就忍了。

    现在见刘琰登鼻子上脸,竟然骂自己是缩头乌龟。这下魏延可忍不住了,他提着长刀窜出了大帐。

    几个士兵想拦,那哪能拦着住啊!

    九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魏延三步并做两步冲出了营寨,挥起大刀冲着刘琰就劈了下去。

    当然,魏延还是有分寸的,没有真砍,只是在刘琰的头上划了过去,劈在了刘琰的身后,只听“噗”的一声,大刀劈在地上,刀刃扎进土里有三、四寸深,溅起的泥土,打在了刘琰的后背,刘琰一下就吓的趴在地下。

    这时,许多士兵上前抱住了魏延,并喊话让刘琰快跑。

    刘琰这才缓过神来,从地上爬起来,几步就窜的无影无踪了。

    这时的刘琰,酒劲也吓跑了一半。他回头看看,见魏延没有追过来,用手摸了摸浑身上下。

    还好,零件都在,没有丢失破损,他这才长长的喘了口粗气。

    十

    没有遭到魏延的痛打,刘琰就应该赶紧回家醒酒去吧!

    可这老小子还是觉得自己委曲了,他要上丞相那里给魏延告刁状。

    刘琰跌跌撞撞的来到司令部,向诸葛亮哭诉冤情。

    结果是抱着木炭亲嘴——碰了一鼻子灰

    刘琰一听诸葛亮不但没有帮他出气,还给他下了逐客令。

    刚被魏延的大刀吓跑了一半的酒劲,被诸葛亮的决定吓的一点没剩。

    刘琰被人搀扶的回到了宿舍,越想越不是滋味。

    诸葛亮要把他赶回成都还不要紧,如果因此削去了官职,那可就彻底完蛋了。所以,必须在诸葛亮做出决定前,进行最后的努力,保住一官半职,这样,就算回到成都,还是能混下去的。

    想到这里,刘谈顾不得拍打身上的泥土,灰头土脸的急忙拿起纸笔,写起了检讨书:

    刘琰在检讨书中说:“我天生空虚无能。本来德操品行就微薄,再加上有沉溺饮酒荒废事情的恶习。先帝在世时,大家对我都有议论,我差一点就栽了大跟头。”

    “先帝走后,多亏丞相大恩大德,能明察我对蜀国的忠心,宽恕我身上的秽垢恶习,扶持帮助并给予重用,获得现在的爵禄职位。”

    “今日醉酒滋事,辜负了丞相的一片苦心,您又仁慈地宽容了我的一时莽撞,没有把我送到司法官员那里审判,使我得以保全性命。”

    “今后,我一定深刻自责约束自己,并以此向神灵发誓:改正错误以死报国。”

    “希望丞相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然,我刘琰真是没脸面活在世上了。”

    刘琰匆匆写完检讨书,急忙派人给诸葛亮送了过去。

    十一

    诸葛亮拿着刘琰的检讨,又是气恼又是无奈。

    花瓶就是花瓶,它就是一种摆设,如果非要用花瓶来养花种花,或许还想让他有更多的作用,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刘琰就是个花瓶,所以,诸葛亮也认了。

    还是免免强强的让他当个花瓶,别再呆在汉中惹是生非,回成都养老去吧!

    第二天,诸葛亮让刘琰当面给魏延道了歉。然后,以进京送信的名义,把他打发回了成都。

    十二

    汉中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屯田耕种,讲武备战,各项工作如火如荼。而平静了没几年的南中地区再次出现了叛乱。

    南中地区自从诸葛亮率军斩杀了叛乱头子高定、朱褒,降服了孟获之后,虽然也曾出现过一些骚乱,但是在南中战区司令李恢的强力追剿和恩威并施的策略下,还算比较平稳,并以耕牛、战马、金银以及犀牛皮作为交纳的税款,为政府提供了充实的物资。

    谁知好景不长。

    两年前,让不法分子胆颤心惊,平民百姓无比钦佩的南中最高领导人李恢因病去逝,中央任命张翼接替李恢上任南中战区司令。

    一些不法分子认为机会来了,有一个叫刘胄的地方大佬,又纠集了一些家族势力,开始闹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