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六十六章 卤城大捷
    一

    司马懿对张郃,由不喜欢变成厌恶了。他有心怼张郃几句,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说头。

    正在这时,蜀军开始进攻了。

    二

    诸葛亮觉的,抻的司马懿也差不多了,是再添一把火的时候了。

    他命令邓芝、马岱、一齐出兵,对魏军开始了全面进攻。

    真有一种决战的架式。

    魏军遭到了突然猛攻,一时没有反过味来,竟然让蜀军占了上峰。

    这时,司马懿高兴了,诸葛亮终于沉不住气啦!

    这就是司马懿想要的结果。

    三

    司马懿叫来张郃说:“诸葛亮要和我们拼命,重创他们的时候到了。”

    “你和魏平率一万人马,抄小路绕到祁山堡从后面包抄,我亲率三万人马从正面进攻,前后夹击,消灭诸葛亮的蜀军。”

    张郃带人走后,司马懿开始组织反攻。

    可让司马懿没有想到的是,蜀军不堪一击。

    他刚开始反击,蜀军就丢盔弃甲,一窝蜂地向卤城退去了。

    司马懿好像明白过来了,蜀军这不是要决斗,而是要跑路。

    开什么玩笑,我能让你这么轻松的溜了吗?

    司马懿下令:“给我追着打!绝不能让诸葛亮跑了。”

    四

    大鱼终于咬钩了。诸葛亮心中暗喜,你这条老狐狸,也有上当的时候。

    诸葛亮命令士兵不但要快跑,同时不忘多多丢弃一些随身之物,让撤退的路上越狼藉越好。

    蜀军跑的越快,魏军追的越急。

    蜀军一路上丢盔弃甲,司马懿也志在必得的催促着士兵追击的步伐。

    五

    卤城到了,诸葛亮的逃兵们突然不跑了,而且面对紧追不舍的魏军,迅速的列出了阵容。

    司马懿一见,惊出一身冷汗。

    他知道自己上当了。

    可没等他反应过来,从四面八方射出大批冷箭。

    早等的不耐烦的句扶,让士兵们手里的连弩发威了。

    魏军的部队像是麦子遇到了镰刀——齐刷刷倒下了一片。

    这时,吴懿从左、高翔从右一齐迎头冲了出来,杀伐砍削,势如破竹。

    司马懿定了定神,指挥队伍拉开阵式,让牛金前去迎战。

    突然,身后又传来了喊杀声,魏延和吴班从铁堂峡谷冲了出来,堵住了司马的后路。

    司马懿这才意识到,原来诸葛亮的主力在这等着呢?自己掉进了诸葛亮的埋伏圈。

    与诸葛亮是第一次交手,他真还不清楚诸葛亮的用兵之道。

    司马懿认为这是一片开阔地,自己的骑兵有优势,诸葛亮也没防御工事,就是被包围了,也不会有多大风险,他下令:“各自为战,四面冲杀。”

    六

    司马懿错了,他真不了解诸葛亮。

    这时,姜维指挥着 “木牛”车,就像大水漫堤一样涌入了阵地。

    诸葛八卦阵开始显神威了。

    瞬间,里三层外三层环环相套,左游动右飘移变化无穷。

    一会儿似尖刀割裂敌阵。一会儿如钢索围住散兵。阵容似通非通,似连非连,曲折玄妙,让人分不清东西南北,一下把魏军陷入在迷阵之中。

    原本是敞开的道路,敌人一旦闯入,瞬间就变成了死胡同。随着方阵的继续移动,进来的敌人又被分隔包围起来。

    魏国的骑兵被木板方阵困在狭窄的地盘里,跑不开,跳不出。蜀国的士兵利用木板掩护,长枪手用枪刺、弓箭手用箭射、大刀兵用刀砍。怎么顺手怎么来,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一时间,诸葛亮的八卦阵,成了斩杀魏军的屠宰场。

    经过整整一天恶战,司马懿才杀出了重围,向上邽方向逃走了。

    魏军跑了,阵地上留下了三千多具尸体,五千多具铠甲和遍地的刀枪、弓箭。

    司马懿这回是真服了。

    七

    司马懿被打的抱头鼠窜,前往祁山堡负责包抄后路的张郃,也遭到顽强阻击。

    原来,王平撤掉对祁山堡的包围后,按诸葛亮的指示,他佯装向卤城方向进军,第二天就又杀回了祁山堡。

    不单单王平杀回来了,孟琰也带着五千虎步军一同杀了回来。

    孟琰领兵重新围了祁山堡。王平则在祁山堡的右侧通往上邽的小道上设下了埋伏。

    八

    张郃带着一万兵马从小道绕过来,刚一露头,就让王平给了当头一棒,一下就给打蒙了。

    张郃想反抗,可他不占地理优势,被堵在窄窄的山间小道之中。王平给他来了个一天三刮络腮胡 ——你不叫我露脸,我就叫你露不了头。

    张郃组织了几次冲锋,始终没能冲出山谷小道。

    这时,他接到司马懿撤退的命令,只好带着魏平与司马懿合兵一处,败退回了上邽。

    九

    诸葛亮命令孟琰和王平,继续包围祁山堡,一是保证蜀军的退路安全,二是防止祁山堡敌军出来从后翼袭击蜀军。其余全部人马乘胜追击,他要一举踏平陇右地区。

    这时,老天爷不知是为了欢送司马懿,还是庆祝蜀军的胜利,下起了大雨。

    诸葛亮率大队人马,冒着大雨,追赶司马懿,一直到了上邽城。

    十

    司马懿躲进上邽城,不管诸葛亮如何叫阵,死活不出兵交战。

    诸葛亮开始了新的部署。

    邓芝、马岱率二万人马围死上邽;

    魏延、吴班率二万人马攻安定。

    吴懿、高翔攻天水。

    诸葛亮要先拿下附近的两座城,让上邽成为孤岛。

    这样,逼司马懿要么出战,要么退回西安。

    十一

    这时,李严派人送来一封信。

    信中说:“近闻吴国有五万兵马从南京向荆州方向移动,陛下甚为焦虑,伏望丞相,早作良图。”

    诸葛亮不相信吴国会在这时候出兵打击蜀国。因为孙权还没有疯狂到两面作战的地步。这时与蜀国作战,对吴国没有一点好处。

    诸葛亮也不愿相信李严会拿军国大事当儿戏。除非他不想活,自寻死路。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现在蜀国内部兵力空虚,这是诸葛亮的软肋。他丝毫不敢大意,宁可信其有,保证国内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诸葛亮没敢迟疑,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下令说:“退兵吧!”

    十二

    诸葛亮大军进攻祁山,李严全力以赴督办粮草。

    要说这几个月,李严还是称职的。

    该着李严露脸,水路一路畅通,几百条船来来往往;陆路上二百多辆“木牛”大显神威,前方的粮草源源不断。

    李严喝着小酒,翘着二郎腿,哼着小调,那个美啊!

    谁知老天爷看他不顺眼,偏偏和他过不去了。

    汉中地区一连二十多天的狂风暴水,祁山大道上有的路被冲毁了,有的被泥石流给堵住了,有的泡在了泥水里。别说木牛,就是铁牛,钢牛也过不去。

    水路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从汉中到祁山,一连几天的大雨,让西汉水洪流泛滥,运粮草的船根本就无法逆西上。

    粮草运不上去,士兵们总不能空着肚子打仗吧!

    这没办法,这是天灾。粮草不济就退兵,这种事经常发生,也不存在追究谁的责任的问题。

    可李严不想让自己背上一个运送粮草不利的名声,就抖起了“小机灵”。

    李严听说孙权派潘濬率五万兵马前往荆州的武陵。

    这是个好噱头。

    谁又能说明孙权的五万人马到底要干什么呢?

    蜀国的主力都在汉中,吴国动用这么多的兵力向吴蜀边界运动,会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对,就拿这个说事!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李严的小聪明,竟把天灾变成了人祸。

    可他确没想到这个祸偏偏是砸在了他自己的身上,这才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十三

    李严就给诸葛亮写信,提到了这件事,他要向诸葛亮暗示:

    大概,或者,也许是:吴国向吴蜀边境增兵;

    据说,好像,有可能:皇帝陛下为这事很焦虑;

    恐怕,似乎,不见得:吴国要有暗动作;

    不过,但是,我觉得:这事丞相你懂得。

    说白了,这是我李严得到的小道消息,我和丞相你关系不错,我才给你通报,信不信由你,该怎么办你说了算。

    不提粮草之事,不提撤军之事。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话用在李严身上最合适。

    如果是平时,如果只是兄弟之间聊天,这都不算什么事。

    但这是战争时期,这叫扰乱军心。

    信中还明里暗里地把皇帝扯了进来,有假传圣旨的嫌疑。

    扰乱军事主官的思路,罪可杀头。

    有一点正常人的思维,都不可能干出这样蠢的事,除非他的脑子被驴踢了。

    可是李严就这样做了。

    十四

    李严信心满满的给这封信设定了两个结果:

    结果一,诸葛亮不退兵。这就是致国家危难而不顾,是造反,他不供粮草是对皇帝忠诚,还有可能取代诸葛亮当上丞相。

    结果二,诸葛亮退兵了。他就给皇帝上奏折,说诸葛亮巧用退兵之计,诱敌而歼之。皇帝必然嘉奖诸葛亮,诸葛亮头脑一热,还会在皇帝面前为李严多美言几句,皇帝一高兴,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咾!

    结果,诸葛亮真的撤军了。

    十五

    诸葛亮看了李严的信,不敢有所迟疑,马上召集魏延、吴懿和邓芝、姜维进行合计,说:“我们撤军,敌人一定会兵分两路,一路从木门道尾追,一路从铁堂峡包抄。所以,我们必须分批撤退。”

    “高翔率第三兵团先行撤到祁山堡,与王平会师,保住回撤通道安全。”

    “吴懿率第二兵团,退到西县堵住铁堂峡口,防止魏军从铁堂峡包抄。”

    “魏延、句扶率连弩军在木门道中设下埋伏,准备阻击魏国的追兵。”

    “邓芝率五千人马继续围住上邽,一天后再撤军。”

    “等敌人发现我们撤军时,我们的阻击部队已经就位。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高翔、吴懿率第二、三兵团走了。诸葛亮又叮嘱了邓芝几句,同魏延、吴班率第一、第四兵团撤进了木道门。

    一天后,邓芝的五千人也开始撤军了。

    十五

    司马懿见诸葛亮撤兵了,心中也得到了一些安慰。

    这些日子让他也是十分的憋气,现在认为自己的机会来啦!

    我怎么也要借机检点什么便易,将来写述职报告时,也有些闪光点不是吗?

    想到这里,司马懿下令:“一路用两万兵马顺木门道尾随追击;另一路由三万兵马,绕道铁堂峡快速出兵,提前赶往西县,把诸葛亮堵在木门道峡谷之中,以报卤城惨败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