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伐北伐 >第六十五章 换对手了
    一

    郭淮在雍州当省长也有十几年了,对基层工作经验十足。一听到诸葛亮向祁山出兵的消息,当时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词汇就是“军粮”。

    要阻挡诸葛亮的进攻就需要援军,出动援军就需要大量的军粮,关中不缺军队,目前最头痛的是军粮。

    如果从魏国其它地方筹集军粮,就会延误增援的时间。等军粮筹集好了,恐怕陇右地区早已被蜀军占领了。所以,郭淮还未等诸葛亮赶到祁山,就开始了征集粮草的工作。

    郭淮这是睛天带雨伞——留着一手。

    二

    郭淮对陇右地区周边的羌族部落底子是十分清楚,哪个部落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壮丁,他一清二楚。

    郭淮在这一地区多次平定叛乱,对当地的稳定局面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在当地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所以,郭淮就打起了向羌族部落征集粮草的主意。

    他派出征粮队,挨个部落去征粮,在各部落张贴布告。布告的大意是:“国家要打仗,这是为了保护你们不被人抢,你们也得做点贡献吧!”

    “国家有的是兵马,各部落可以不用出动人马。由于关中地区去年粮食绝收,今年的新粮还没收割,所以每家都得出一些粮食!”

    “交少了我不高兴!我不高兴的下场是什么,你们懂得!”

    郭淮通过这一“哄”二“唬”,恩威并施,很过筹集到了一批粮食,不敢说有多少,但是维持个把月,就能和收割的新麦接上茬了。

    三

    军粮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司马懿决定马上发兵增援陇右地区。

    关中集团军副司令张郃曾两次与诸葛亮打交道,深知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他建议说:“副总司令要防备诸葛亮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应在眉县和陈仓留守一定的人马,有备无患。”

    司马懿看了一眼张郃,摇了摇头,说:“分散大军驻防,容易被诸葛亮各个击破。如今保住陇右的小麦,是我们当务之急。必须集中兵力,全力对付陇右的蜀军。”

    他没有听张郃的,命令说:“费曜中将、戴凌中将率精兵四千,从陈仓狭道直奔上邽,协助郭淮守住上邽城。司马懿与张郃、以牛金上将为先锋,率三万六千主力从关陇大道增援陇右地区。

    四

    诸葛亮正在上邽城外和郭淮“逗闷子”,有侦察员回来报告,魏军约有四千骑兵,从陈仓狭道而来。”

    诸葛亮掐指一算,魏军先头部队来了,主力很快也会从陇关大道赶到。

    诸葛亮留下一万人,由邓芝率领围住上邽城。他告诉邓芝:“如果费曜、戴陵的援军到了,可是把他们放进上邽城,但只许进,不许他们出来。”

    诸葛亮、马岱率一万人马朝东北方向的陇关大道移动,他要主动接触一下魏军的主力,好引诱他们进入自己设计好的埋伏圈。

    诸葛亮留下一万人围住上邽城是要保证他的退路安全。否则,他过去了,一旦郭淮出城,就会断了他的后路。

    五

    诸葛亮走出二十几里地,就和魏军的先头部队遭遇了。

    诸葛亮命马岱出击,乘魏军兵疲马倦之机,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魏军先锋官牛金见马岱带人冲了过来,忙指挥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摆开架式,和马岱战在了一起。

    诸葛亮命士兵擂鼓助威,并组织进攻。

    马岱和牛金你来我往,杀的是难解难分。

    这时,突然听到一声呐喊,随着吼声,从牛金的后方窜出一匹战马。马上一员战将,跨马挥刀前来助战。

    诸葛亮定睛一瞧,见是张郃。知道这是魏军的主力赶到了,诸葛亮知道该是收手的时候,他命令士兵,鸣金收兵,开始撤退。

    马岱听到收兵的命令后,虚晃一枪,甩开牛金和张郃,调头跑了回来。

    诸葛亮命令马岱边打边退。

    司马懿见诸葛亮退走,他命令:“远远地在后面跟着,看一看诸葛亮下一步干什么。”

    司马懿曾多方面侦察蜀军的后勤补给,却忽略了水上运输这条线,所以,诸葛亮从西汉水走水路运输粮草,没有被司马懿发现。

    司马懿有一点非常自信:就是诸葛亮的粮草不会坚持太久。

    五

    诸葛亮退到了上邽,他把围上邽的邓芝的人马了撤了下来,和他一起继续向南退。

    司马懿也是不依不饶,命令部队继续跟踪蜀军。

    上将张郃忍不住,对司马懿说:“我们老跟着他们,不攻不战,时间久了,士气就没了。”

    “大军连续行军二十多天,筋疲力尽,不如就地扎营,修整一下。”

    “诸葛亮远征作战,折腾不了多长时间。等我们修整几天后,派出一路人马,抄到敌人后面,然后,前后夹击,向蜀军发起攻击,诸葛亮肯定退兵。”

    六

    司马懿一听又有些不高兴了。

    他心想,这张郃是什么意思呢?从发兵以来总是絮絮叨叨,有完没完呢?

    你是老大还是我是老大,这个部队谁说了算呢?

    是不是你这个小小的兵团副司令有点看不起我这个空降的头儿呢?还是因为我初来乍到,你们有些欺生呢?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在挑战领导的权威。

    想到这里,司马懿恼羞成怒的大声呵道:“执行命令,继续前进,违令者,斩!”

    七

    诸葛亮大军转眼进了木门道。

    他怕敌人有所变化,不再跟着了。命令部队放慢脚步,看看敌人的情况。敌人跟着,就继续撤;敌人不跟了,就调头去打,怎么也不能让咬上钩的鱼儿再跑了。

    结果, 魏军也跟着进了木门道。

    诸葛亮紧张的心情松弛了下来。诱敌计划完成了一半,他对马岱说:“命令部队,快速前进,能跑多快跑多快,越快越好。”

    诸葛亮的队伍越跑越快。

    司马懿下令部队快速跟上。

    诸葛亮撤到西县,离他设的埋伏圈卤城还有十几里的,他命令部队:“停止撤退,就地扎营。”

    八

    司马懿一直尾随其后,见诸葛亮扎下了营寨,旌旗招展,哨兵林立,忙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派出侦察人员,靠近进行侦察。

    不一会侦察员回来报告:“诸葛亮安营扎寨,有与我们开战的意图。”

    司马懿做事非常谨慎,而且猜忌多疑,没把握的事绝对不干。

    现在,他见诸葛亮安营扎寨,实在是猜不透是什么意思。

    猜不透我就不猜了。

    司马懿传下命令,我们也安营扎寨,我到底要看看诸葛亮耍什么“鬼花活。”

    一连十几天,双方就这么对峙着。

    司马懿实在是不明白诸葛亮到底想干什么。按理说,诸葛亮远道而来,应该是速战速决。不然,时间一长,他的粮草就是问题。可到现在都一个多月了,诸葛亮竟不急不慌的和我在这鳔着.

    九

    这时,诸葛亮心中也有些纳闷。魏军的这种战术,让他感到陌生。因为,他并不知道这次增援陇右的主帅是谁,这个伏击能不能打成。

    他也派出了侦察兵前去侦察。

    经过侦察,诸葛亮知道,自己的对手换了,来的是老奸巨滑的司马懿。

    诸葛亮这才清楚为什么敌人的战术如此特殊。如果主帅是张郃,一定是气势如牛,狂打穷追,绝不会这么磨磨唧唧。

    可是司马懿就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了,如果他还继续后退,就会引起司马懿的警觉,不会进入他张开的大网。

    想到这里,诸葛亮写了一封信,派人火速送往祁山,命令王平撤除对祁山堡的包围,把兵马向卤城靠拢。摆出一付集成中人马,与司马懿正面决战的阵式。这叫笼子里放鲜鱼——不怕偷腥猫不入套。

    十

    王平撤了对祁山堡的围军,守城的旅长贾栩,派副旅长魏平马上绕路去向司马懿报告,并建议司马懿派兵绕到祁山堡,堵住蜀军的退路,两面夹击,重创进犯之敌。

    魏平风尘风尘仆仆见到了司马懿说:“诸葛亮把围祁山堡的人马都调过来了,请副总司令拔出两万人马绕到祁山堡,一来抄了诸葛亮的后路,二来两路包抄夹击蜀军。”

    司马懿一听,好像是明白了。诸葛亮这是集中兵力和我拼命来了,看来你诸葛亮也有沉不住气的时候。

    好,来吧,我正等着你来找死呢!

    十一

    司马懿对魏平说:“魏将军不要莽撞,诸葛亮撤祁山之围,说明他已经沉不住气了,想要和我决战。”

    “谁沉不住气,谁就已经输了一半了。我们只管等,等着他来拼命。”说着,他让人传下命令:“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准备痛击诸葛亮的进攻。”

    他的命令一下,上上下下都紧张起来了,一个个握紧武器,两眼瞪的溜圆,做好了战斗准备。

    十二

    七、八天过去了。

    魏军一个个脖子都梗酸了,眼晴都瞪出了血丝,也没见诸葛亮那边有丝毫的动静。

    魏平耐不住性子,要求司马懿快快拔给他人马,两路出击和诸葛亮开战。

    司马懿仍然要等一等。

    又过了几天,张郃也奈不住性子了,他对司马懿说:“副总司令如此畏惧诸葛亮,传出去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在这样下去,士兵没了士气,军队没了粮草,你就是再想打,恐怕上天也不会给你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