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第四章 诸王来访
    连绵不断的雨,下了一场又一场,此时的南京,潮湿阴郁。

    凉亭中,朱以海身着一袭圆领石青道袍,躺在太师椅上,品着糕点,悠闲地打量着这座宅院。

    明朝的王府规制如同紫禁城,高端大气上档次。

    朱以海作为国破家亡的流亡藩王,小日子很不好过,起码这居住环境,相对于兖州府的鲁王府来说,简直不要太寒酸!

    这座三进式宅院,名为龙泉山庄,是由几座院子环绕在一起,有着江南园林的风格。

    龙泉山庄北望紫金山,西临城墙护城河,与之一墙之隔的西侧便是紫禁城大内皇宫。

    按照朱以海的估算,这座山庄的位置大概在南京月牙湖一带,若是保存完整,放在四百年后,价值起码几个小目标。

    山庄是礼部安排的临时住所,除了朱以海这座龙泉山庄,附近还有好几座,分别住着唐王朱聿键,潞王朱常淓,以及崇王世子朱慈爚。

    虽然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但大明仍有半壁江山,淮河以南绝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明廷的管辖之下。

    大明两京制的优势立时体现,南京成了新都,六部立刻运行。

    在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的拥立下,福王朱由菘登基为帝,年号弘光,是南明第一任皇帝。

    北方失去封地的藩王们,以及心向大明的官员们,纷纷南下投奔,鲁王朱以海就是其中一个。

    明朝的皇室和官府,有着严格的区分,皇家子弟出门在外,不能随意住官府的衙门。

    哪怕是在外巡视的皇帝,只能就近住在当地王府,花着自己的内帑,不能消费国库。

    因南京没有藩王,礼部只能临时从富商那里买下一些别院安置藩王们,权当是养猪了。

    “殿下!殿下!”

    刘朝飞身进入凉亭,大口的喘着粗气,似乎有紧急要事禀报。

    朱以海懒洋洋地道:“何事?”

    “潞王、周王、崇王世子登门拜访!”

    正厅清凉舒适,朱以海盛情款待几位天潢贵胄。

    潞王朱常淓、周王朱伦奎、崇王世子朱慈爚(yuè),三人联袂而来,探视朱以海。

    “鲁王,听闻你府上遭了雷,无恙吧?”潞王朱常淓关切道。

    他圆脸体宽,年约三十五六岁,穿着朱以海同款道袍,单手背在身后,颇有王者气场。

    朱以海干笑道:“孤一切安好,多谢潞王关心!”

    遭雷这种事,总觉得怪怪的,也不知怎地就传开了,鲁王山庄遭雷劈这事儿差点上了留都头条。

    好在外人只道是鲁王府遭了雷,并不知道鲁王本人挨雷劈。

    没有人相信,一个大活人被雷劈还能活下来。

    能活下来的,那叫渡劫!

    周王和崇王世子,皆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具穿青袍,袍子素而无纹,没有团龙图案和补子,腰带也没有镶玉,只是普通的乌角带。

    这二位都是最近死了爹,还在守孝期间,因而动作比较拘谨。

    不像潞王朱常淓,六岁时就死了爹,继任潞王爵位已有三十年,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已经刻进骨子里了。

    在座的四个皇族宗室,有一个共同特点:胖!

    朱以海还好些,就肚子大,周王朱伦奎就离谱了,圆嘟嘟的脑袋像颗球,眼睛眯成缝,很难看到瞳孔。

    几人简单寒暄后,潞王朱常淓唏嘘道:“自我大明开国以来,除了太祖高皇帝的洪武一朝,出现过诸王在京齐聚的场面,近二百余年来,再无此景。”

    “可不是吗,咱们诸藩想见一面,难比登天呐!”周王朱伦奎感叹。

    因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祖训:藩王不得随意入京,每三年才可入京一次,且藩王之间不得联系,各藩王入京的时间也会被错开,防止他们碰面密谋,做对不起朝廷的事。

    现在不同了,大明江山天崩地裂,京师被反贼占据,天下大变,几个藩王逃到南京,终于不用守这破规矩了!

    反正大家闲着没事,又是邻居,没事就来串串门,对外宣称是念着亲亲之谊,想来也不会有人在意。

    毕竟在座的三位藩王一个世子,都是三无人员,无兵,无粮,无封地,手下就几十来号人。

    最惨的崇王世子手下甚至就几个太监,连根棍都没有,拿什么造反?

    三位藩王、一位王世子会面,搁以前属于四方会谈级别,现在充其量是回老家奔丧吃席的画面。

    一大家子平时没机会见面,奔丧回去吃席聚在一起,几个陌生的亲人,开始聚在一起吹牛聊天。

    四个胖子差不多一个品性,谈不上陌生,相反很聊得来,在一起颇有话题,很快就变得无话不谈。

    亲族之间,见面最先聊的就是辈分问题。

    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皇族各系子孙的辈分,各拟名二十字,以为双名,编入玉牒。

    燕王位下辈分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鲁王位下辈分是: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周王位下辈分是: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

    唐王位下辈分是:琼芝弥宇宙,硕噐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

    潞王朱常淓、崇王世子朱慈爚,以及当了皇帝的福王朱由菘,都是明成祖朱棣的后人,取的是燕王辈分。

    在场四个人,只有三百年前有共同祖宗,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以海抛砖引玉,说道:“孤是鲁王位下以字辈,太祖高皇帝的十世孙。”

    “鲁王,咱俩同辈!”潞王朱常淓笑道。

    “见过潞王兄。”朱以海起身双手作揖,以皇室家礼相见。

    周王朱伦奎似乎不太愿意说,声音很小:“孤是周王位下伦字辈,太祖高皇帝十三世孙。”

    “周王,我是你叔啊。”崇王世子朱慈爚笑道。

    周王脸上挂不住,怒道:“怎么说话呢,孤是亲王,你只是崇世子!”

    “凭班论辈,见面叙以家礼,这是祖制,就算是皇帝也得遵守,你怎么还急眼了呢!”崇王世子愤愤不平道。

    按照大明皇家辈分,朱以海是当今弘光皇帝朱由菘的叔辈,若二人单独相见,需先行君臣之礼,再叙以家礼,行叔侄之礼,双方各论各的。

    潞王朱常淓是万历皇帝侄子,和朱以海是同辈,可以兄弟相称。

    崇王世子差了两辈,是朱以海的孙辈。

    周王朱伦奎就差大辈了,足足差了三辈,连孙子都排不上!

    要是算上唐王朱聿键,那辈分就更离谱了,差四辈呢!

    所以周王朱伦奎很尴尬,他自打出生就是嫡子,周王的接班人,因而自带身份上的优越感,现在给同龄人当孙辈,这怎么叫的出口?

    “行了行了,咱们差着好几辈,就不叙家礼了,直接称王爵就行。”

    朱以海出来圆场,在座的几位,属他和潞王辈分最高,说话有分量。

    两个小辈倒也知进退,没再互怼,开始品茶论道化解尴尬。

    皇族宗室们,自小接受严格的礼仪培训,举手投足间的动作十分讲究,令人赏心悦目。

    其实,只要有钱,猪都能培养出气质!

    朱以海根据鲁王的记忆操作,动作也开始优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