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第二百五十六章 宋冬云的扩大养鸡场计划
    给马毅、汪来鸿和季展霖留的鱼,蒋非放在水桶里养着。



    旁边的脸盆里,星星去花城前捉的石蟹还养在里面。



    大部分螃蟹是肉食动物,野生的会捕捉水中的小型动物来吃。



    人工养殖的话,除了肉类,它们还可以吃土豆、南瓜、米饭、面包渣等。



    这些石蟹养了一个多星期,平时会倒些米饭给它们吃,偶尔切些南瓜、青瓜、白菜等进去。



    它们在水里横行,走路姿势看起来嚣张霸气。



    蒋非伸手捉起一只,看了看它们用来走路的脚。



    螃蟹的脚是由7个关节组成的,这些关节只能上下活动,不能前后活动。



    所以螃蟹在走路的时候就像是横着走的。



    有个歇后语也是这么说的:螃蟹走路——横行霸道。



    事实上,大部分螃蟹是横着走路,但并不是所有螃蟹都是横着走路的。



    短指和尚蟹就可以直着走路。



    短指和尚蟹有着球状的甲壳,圆润十足,呈悦目的天蓝色。



    配着醒目的白色大螯和步足,步足与头胸甲相接处为红色,相当艳丽,像一颗蓝宝石。



    它们可以向前直行,喜欢生活在潮间带沙土的泥摊上。



    一旦遇上危险,便会将身体侧立起,一边用脚挖沙,一边以螺旋方式转动身体。



    逐渐埋入沙中,就像转螺丝钉一般,进入紧急藏身处。



    “喵~喵~”



    黑白猫和狸花猫都在家里,没有出去外面玩。



    两只迈着猫步走了过来,脑袋挨在蒋非的腿上蹭了蹭。



    黑白猫站在盆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里的石蟹。



    猫咪一般对会动的东西都感兴趣。



    它看了几眼就上爪子了,伸进水里试图把石蟹捞出来。



    “爪子收回去,走了,你们两只出来。”



    蒋非走到厨房门口,等到两只猫跟着走了出来,转身关上了门。



    他站在院子里,猫咪还是黏在身边。



    蒋非蹲了下来,摸着它们的脑袋说道:“中午跟你们说的问题记住了没有,不可以玩发圈和发夹。”



    “给你们买了这么多玩具,够你们玩的了。”



    “喵!”



    黑白猫从他手掌下挣脱,一个助跑,跳上了院子的围墙,利落地跳了下去。



    狸花猫有样学样,跳下院墙,一熘烟地跑远了。



    “啧啧!”



    蒋非站了起来,看着两只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



    它们可以自己翻过院墙出门了,来去自由,翅膀硬了。



    院子右边的车棚里并排停着三辆车,其中一辆是蒋非的。



    另外两辆则是车棚里的常客了,是汪来鸿和季展霖的。



    他们俩今天又过来钓鱼了。



    汪来鸿毕业后一直在姐夫开的渔场里工作。



    前阵子拥有了渔场的股份,成为了一个小股东。



    虽然他还在渔场里工作,但基本不怎么管事,时间上很自由。



    季展霖在县城开了两家手机销售店,只偶尔过去看看,时间上也很自由。



    一个月三十天,两人有一半的时间不是在钓鱼就是在钓鱼的路上。



    蒋非给汪来鸿发了个微信信息。



    工作日,很多钓友没空出来垂钓,山里的小溪边上,只有两人老神在在地坐着。



    眼睛盯着浮漂,浮漂不动,他们就跟入定了似的。



    汪来鸿听到微信信息提示音,随手拿过手机一瞥。



    忽的,他激动地站了起来,捧着手机笑出了声。



    “汪哥,咋的了?中奖了?”季展霖好奇地看了过去。



    “哈哈,是好事,跟中奖了一样高兴。”



    汪来鸿一拍大腿,神情兴奋:“走,我们收竿回去了。”



    “小非上午干塘,给我们留了鱼,赶紧下山到他家拿去。”



    说着,汪来鸿动作迅速地收竿了。



    季展霖愣了几秒,脑子才慢半拍地转过弯来。



    蒋非的鱼塘干塘,那鱼不就是之前吃的那种超级美味的鱼儿嘛。



    反应过来,季展霖马上收竿,装竿入包,从水里提上鱼护,全部步骤一气呵成。



    两人提着竿包和鱼护,对视一眼,嘿嘿笑了两声。



    今天终于不会在天色越来越晚的时候,反复进入循环的再来最后一竿了。



    汪来鸿和季展霖到蒋非家拿了鱼,道谢了一番。



    又从鱼护里掏了好些钓的小鱼放进桶里,给球球和两只猫咪吃。



    “小非,你接下来准备在塘里养什么鱼?什么时候开养?”汪来鸿期待地问道。



    蒋非摇摇头说道:“不养鱼了,养甲鱼。”



    “啊?养甲鱼?”汪来鸿语气有些失望。



    虽然甲鱼名字里有鱼,但它们不是鱼啊。



    不过,甲鱼也是可以垂钓的。



    说起钓鱼,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钓草鱼、鲫鱼之类的鱼。



    其实现在也有很多人都喜欢钓甲鱼,钓上大甲鱼,这种乐趣是钓其它鱼所感受不到的。



    汪来鸿在的钓鱼群里就有一些钓友既喜欢钓鱼,也喜欢钓甲鱼。



    他们有时会在群里讨论钓甲鱼的方法和技巧。



    汪来鸿没有钓过甲鱼,但理论知识还是挺丰富的。



    钓甲鱼跟钓鱼不一样。



    甲鱼是只吃荤饵不吃素饵的,打窝的时候要选择家畜的内脏或者是死泥鳅、青蛙之类的。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yeguoyuedu.com 安卓苹果均可。】



    最好不要选择新鲜的饵料。



    在打窝之前可以先把饵料密封起来,臭味越重效果越好,再把这些饵料投放在水中和岸边。



    甲鱼发现食物后总是小心谨慎地先闻、拱,然后轻咬,无动静时才正式吞食。



    如果甲鱼上钩了,不要着急提竿,宜迟不宜早。



    根据吃食动作,漂浮常先点动,后上下缓缓窜动,连续如此即可提竿。



    上钩后,甲鱼常会四爪抓地,像是挂底。



    此时勿硬拽,待其自己移动时可顺势将其提出水面。



    也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小铁拳,甲鱼上钩后,将铁圈从竿上滑到鱼钩的地方。



    再顺势提竿,甲鱼就可以很轻松地钓上来了。



    汪来鸿觉得自己可以把钓甲鱼的技术练起来了。



    说不定以后可以到蒋非的鱼塘里钓甲鱼呢。



    汪来鸿和季展霖回到家之后,就在群里艾特了那几位爱钓甲鱼的钓友。



    让他们推荐适合钓甲鱼的竿和线,顺便求带。



    这让那几位钓友感到可奇怪了。



    平时他们在群里邀请大家去钓甲鱼,汪来鸿和季展霖都表现得兴趣缺缺。



    咋一下子变得积极了呢?



    在他们的追问下,两人说出了原因,是蒋非准备在鱼塘里养甲鱼,不再继续养草鱼、鲢鱼那些了。



    两人想着以后说不定有机会去垂钓,未雨绸缪而已。



    —你们啥时候去钓甲鱼,带我一个。



    —平常都去哪儿钓,求带。



    —甲鱼喜欢吃什么饵料,一般什么时候去钓合适?



    —群里之前不是有钓友发了钓甲鱼的技巧嘛,求再发一次。



    —钓甲鱼……



    钓鱼群里热热闹闹地讨论了开来,纷纷喊着要去钓甲鱼。



    蒋非也在群里,他不钓鱼,但时常会看群里的消息。



    因为钓鱼欢乐趣事多,钓鱼老们每天都会在群里聊遇到的各种奇葩事。



    比如看他们盘点那些钓鱼时可能碰到的生物,并且评价它们的危险程度。



    比如除了鱼钓不上来,什么都能钓到。



    比如野钓溪流河竿被拖走了,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比如钓鱼老们分享出来的那些神级钓位……



    蒋非每天晚上的睡前一乐,都是群里钓鱼老给的。



    谁知今晚一点开,群里画风突变,他都以为进错群了。



    待往上翻到钓友们喊着要去钓甲鱼的原因,蒋非简直哭笑不得。



    他这甲鱼还没养呢,就已经被一大帮人惦记上了。



    ……



    第三批鹌鹑已经开始下蛋两天了。



    全部鹌鹑都统一吃产蛋饲料,终于不用分开来配制了,蒋非感觉配制起饲料来简单了一点。



    配制完饲料,蒋非从仓库出来。



    一旁的松树上传来尖锐的“喳—喳—”叫声,是属于红嘴蓝鹊的叫声。



    蒋非抬头往松树上看去,却只看到一只伯劳。



    那是一只棕背伯劳,头大,背红棕色,拖着长长的黑色尾巴。



    外侧尾羽黄褐色,两翅黑色具白色翼斑,额、头顶至后颈黑色,具黑色贯眼纹。



    蒋非定睛一看,发现红嘴蓝鹊的叫声就是眼前的这只棕背伯劳发出来的。



    棕背伯劳体长23-28厘米,体型不算很大,但它们却属于勐禽,性情凶勐。



    它们是一种肉食性鸟类,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此外也捕食小鸟、青蛙、蜥蜴和鼠类,偶尔也吃少量植物种子。



    它们本身的叫声似“zhigia-zhigia-”不断重复的哨音。



    它们能模彷红嘴相思鸟、黄鹂等其它鸟类的鸣叫声,鸣声悠扬、婉转悦耳。



    棕背伯劳模彷其它鸟儿的叫声,是为了把它们吸引过来,把它们当猎物。



    蒋非看着这只棕背伯劳模彷了一会红嘴蓝鹊的叫声。



    可能是没有红嘴蓝鹊被吸引过来,它又模彷起了黄鹂的叫声。



    叫了几分钟,棕背伯劳在枝头上下跳动,换上了自己的原音。



    边鸣唱边从树顶端向空中飞出数米,快速地扇动两翅,然后又停落到原处。



    来回了几次之后,棕背伯劳翅膀一展,飞向了远处。



    蒋非伸了个懒腰,在附近摘了几个捻子吃。



    捻子树旁边的草丛里一直“嗡嗡嗡”的,有十几只蜜蜂在采集葎草的花粉。



    葎草,又叫做拉拉秧,拉拉藤,茎、枝、叶柄均具倒钩刺。



    人从它们边上经过,常常不小心就被拉住了。



    它们的花黄绿色,跟绿叶混在一起不太显眼。



    蜜蜂在花朵上时而停下,时而飞起。



    它们从蒋非前面飞过时,他能看见它们的携粉足上附着的明显花粉。



    摘了几个捻子回到小木屋,蒋非倒了杯水喝,坐在风扇前面吹着凉风。



    “小非,原来你在山上啊。”



    宋冬云走了进来,说道:“我刚去你家里找你,你家没有人在,又跑去采摘园,雨晴说你没过去。”



    蒋非招呼宋冬云坐下,问道:“宋婶,找我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我们养的土鸡现在有销路了,想扩大养鸡场的规模。”



    宋冬云没有多寒暄,直奔主题,说道:“小非,你见多识广,能不能帮我们分析分析。”



    “见多识广谈不上,不过,你先说说。”



    蒋非泡了一壶茶过来,笑道:“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给你看看。”



    宋冬云便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说了出来。



    首先,她觉得自己之前确实是井底之蛙了,养个三千只土鸡就已经觉得很多了。



    养鸡场里的三千只鸡是分批养殖的,一批是一千只左右。



    如果不是遇上从花城来的大老板赵金磊,宋冬云觉得一千多只鸡在差不多的时间出栏还是有些愁的。



    不管是固定供应给村里的农家乐,还是县城的朱宇几位老板来采购,每天要的量都不大。



    其余的基本靠每天过来村里游玩的游客零零散散地购买。



    有时候一天能卖出五六十只,有时候一天一只都卖不出去,很不稳定。



    在见识过大老板来采购后,宋冬云和老公都觉得是自己见识少了。



    规模只有三千只的养鸡场,可能小型养殖场都够不上。



    两人商量着扩大养殖规模。



    眼看着蒋非的第三批鹌鹑也下蛋了,以后过来村里采购的大老板会更多。



    他们也有更多可能把自家的土鸡推出去。



    如果要扩大养殖规模,养更多的鸡,就不能像现在养得那么随便了。



    他们得重新规划养鸡场,搭建鸡棚,各方面都得正规起来。



    宋冬云犹豫的点有两个。



    一是扩大规模后,每个月保持的出栏量在多少比较合适。



    二是重新规划养鸡场,搭建鸡棚时,要不要建造孵化室、育雏室。



    现在山上养的土鸡,绝大部分是购买的土鸡苗,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家母鸡孵化出来的。



    土鸡蛋的价格是两块五一个,孵化出来的土鸡苗一只四块钱起步。



    养的数量多了,购买鸡苗就要不少钱。



    宋冬云觉得可以买了土鸡蛋回来自己孵化。



    她在网上看了,一次可以孵化六七千枚鸡蛋的孵化机只要三四千块钱。



    养鸡场里搞了孵化室的话,孵化出来的鸡苗不止可以自己养,还可以卖给村里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