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干塘、竹象
    蒋非在鱼塘边上站了一会,听到自家院子里传出一阵阵吵闹的声音。



    他回家一看,院子里可热闹了。



    村里的小娃娃、大娃娃都跑了过来,把雷子、白露和星星围在中间,听他们讲去花城玩的趣事。



    蒋非站在旁边听了一下,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讲着、补充着,讲得绘声绘色的。



    车子还停放在院子里,他从花城带回来的东西都还没拿出来。



    蒋非打开车门,把后座放着的一堆零食和饮料拿了出来。



    星星转头看到爸爸的动作,马上起身进屋拿了包一次性杯子过来。



    蒋非给小朋友们倒了可乐、雪碧和橙汁,其它的小零食放到中间,让他们分着吃。



    他接着打开后备箱,搬出里面的东西。



    大多是从花城带回来的特产,要给大伯、四叔、齐婶、郑婶等一些长辈送过去。



    还有采摘园和鹌鹑养殖场的员工,蒋非也给他们带了特产和礼物。



    在村里转了一个上午,他把它们都送了出去。



    中午吃饭的时候,蒋非跟妈妈说了下准备用鱼塘来养甲鱼的事。



    甲鱼,虽然名字里有鱼,但却不是鱼类,而是鳖。



    也叫做水鱼、团鱼、王八、老鳖。



    在方言里,他们通常叫它们“脚鱼”,用来红烧和煲汤都很不错。



    陈小梅买甲鱼回来吃,喜欢叫鱼档老板宰杀处理好,甲鱼肉和甲鱼壳分开装。



    甲鱼壳用来和土茯苓、猪骨头一块煲汤,味道清甜好喝,还清热祛湿。



    甲鱼肉跟鸡一起炖,味道又鲜美又香。



    她听到儿子要在鱼塘里养甲鱼,不养鱼了,稍有些惊讶。



    “怎么不继续养鱼了?上次的鱼养得很好啊。”



    陈小梅说道:“你看,垂钓园一开,那么多人抢着来钓。”



    蒋非笑了笑,随口说道:“我们有采摘园和鹌鹑养殖作为主业,那两亩鱼塘就随便拿来折腾好了。”



    “最近看了别人搞的甲鱼养殖,觉得挺有趣的,想试着养一下。”



    “养甲鱼也不错,你想养就养吧。”陈小梅点点头说道。



    就像儿子说的,有采摘园和鹌鹑养殖作为主业,鱼塘想折腾就折腾吧。



    “那我们明天干塘,把水放干,抓了里面的鱼。”



    蒋非决定快点开干,干塘后要晒塘。



    晒上一个星期,然后再看看要做哪些改造,早点养上甲鱼。



    他好奇问号里隐藏的养殖奖励,想看看到底是什么。



    蒋非睡觉前打开了鱼塘放水口的闸门。



    一个晚上过去,他第二天早上过去一看,能放出去的水都放出去了。



    塘底放不出去的水,得上抽水机才行。



    蒋非吃完早餐,搬了抽水机下塘,“轰隆轰隆”地抽起水来。



    “欸,小非,你上抽水机了,要干塘啊。”



    郑丹乐抱着孙女从外面经过,听到鱼塘这边的动静很大,好奇地走过来瞧瞧。



    “是啊,塘里只有二三十条鱼了,不放水很难抓,干脆干塘一次性逮完它们。”



    蒋非往塘里看了看,随着水的减少,鱼儿开始在水里乱窜了。



    有几条活跃的鱼弹跳力超级好,翻出水面后能跳出去老远。



    “小非,你在干啥哩?”



    邻居梁军良也是听到了抽水的声响,穿过菜园,走了进来。



    “哦,在抽水,原来是干塘。”



    抽水的声响大,从外面路过的人都忍不住进来瞧个究竟,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围观的人。



    忽然,杂乱的奔跑脚步声在靠近,星星带着一群小伙伴围了过来。



    “爸爸,干塘开始了吗?”



    “蒋叔叔,你什么时候下去捉鱼?”



    “开始了,这不在抽水了嘛,等鱼露出鱼背了,我就下去逮它们。”



    蒋非蹲在塘边,看着塘里的水越来越少,鱼儿们越来越慌乱。



    “蒋叔叔,我等会也下塘,帮你捉鱼好不好?”



    雷子看到鱼儿在水里蹦来蹦去,觉得手痒痒的。



    “可以啊。”蒋非点头应道。



    干塘嘛,就是要人多才热闹。



    虽然塘里的鱼儿不多,但气氛到了就行。



    而且蒋非在塘底铺了一层防渗膜,里面的泥土都是后面才倒进去的,没有什么尖锐的杂物。



    小朋友们下去可以没有顾忌地捉个爽。



    大鱼露出了鱼背,陈小梅提了两个大水桶过来。



    陈小梅和蒋非下塘了,围观的梁军荣、梁军良、白川豪、齐春花等人纷纷下塘帮忙。



    小朋友们早就按耐不住了,齐刷刷冲了下塘。



    塘里的水少,蒋非以为抓鱼不过是“瓮中捉鳖”,简单得很。



    可真正下了塘,他才发现要捉到它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明明看着鱼儿就在脚边了,他一弯腰去捉,它们熘得飞快,还拼命往泥土里钻。



    “小非,你这塘里的鱼太精了,好难捉住。”



    梁军荣原本也以为要捉到它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没想到下塘好几分钟,一条鱼都没捉到。



    “对,鱼难捉,我们得配合一下。”



    白川豪环视一圈鱼塘,说道:“这样,我们站成一排,从地势高的地方把鱼往下挤。”



    “这个方法可以,把鱼都聚拢到一起,一网打尽。”梁军荣点点头。



    他们几个大人在地势高的地方站成一排。



    白川豪和齐春花往两人中间一看,一个小脑袋忽然挤了进来,是他们的孙女白露。



    “你一个小孩子挤过来干啥,就会帮倒忙,赶紧退后边去。”



    齐春花挥挥手让白露后退,说道:“有鱼就捉鱼,没有鱼就摸田螺。”



    “奶奶,要是连田螺也没有呢?”白露左右一看,仰头问道。



    “就你嘴贫,没有田螺,你就摸河蚌去。”齐春花没好气地说道。



    “奶奶,要是连河蚌也没有呢?”



    白露说完,人已往后跑好一段距离了,回头朝奶奶做了个鬼脸。



    “你瞧瞧你这欠揍的孙女!”齐春花转头对白川豪说道。



    白川豪:“……”



    他们开始赶鱼,蒋非左脚横扫左边的泥浆,右脚横扫右边的泥浆,让鱼儿无法从他们中间熘走。



    合作的效果还是很显着的。



    他们站成一排,遇到往外逃的鱼儿,它只能从这个人的脚边,窜到那个人的脚边。



    来来回回,鱼儿就算耗尽力气也逃不出去。



    反正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他们逮起扔到水桶里。



    不往外逃的那些,随着他们一步一步往下赶,它们可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



    等把它们聚拢在一起,它们就无路可逃了。



    一条鱼被几个人围攻着抓起。



    他们在这边捉鱼捉得“热火朝天”,小朋友们也没闲着,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徒手摸小鱼。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www.yeguoyuedu.com 安装最新版。】



    蒋非鱼塘里的小鱼小虾和田螺都不多。



    阿晓摸到一条三四指宽的鲫鱼,前后左右一看,没人注意到自己。



    他便自己弄出了点声响来,喊道:“摸到鲫鱼了。”



    “哇,阿晓,你好厉害,这鲫鱼看起来是目前最大的一条了。”星星凑过去看。



    “咦,是挺大一条。”



    “是鲫鱼啊,我瞧瞧。”



    把小伙伴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阿晓得意地笑了笑。



    在小伙伴羡慕的目光中,他把鲫鱼放进了一旁的小水桶里。



    捉完鱼准备上岸的蒋非目睹了全程:“……”



    塘里的草鱼、鲢鱼、鳙鱼、鲤鱼捉完,大人们先后上了岸,只剩下小朋友们待在下面。



    他们名为捉鱼,实为玩耍。



    塘里的淤泥比较滑,白露不小心滑了一下,一屁股坐了下去。



    她爬起来后,裤子上都是泥浆,脸上也被溅到了泥浆。



    “白露,你咋成一只小花猫了,哈哈。”阿晓在一旁笑得开心。



    白露对他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然后趁他转身不注意时,抓了一把泥浆抹到了他脸上。



    “白露!”阿晓大声喊道。



    “哈哈,阿晓,你个大花猫。”雷子看了,放声笑了出来。



    “白露,你有本事别跑。”阿晓追了过去。



    “我没本事,我得跑,你有本事追上来啊。”白露麻熘地跑到了塘边。



    “追就追。”



    阿晓追着追着,瞥到一旁的雷子,眼珠子一转,把水上的泥浆招呼到了他衣服上。



    不往脸上招呼的原因是雷子长得高,阿晓远远够不着人家的脸。



    “阿晓,你长胆子了!”



    雷子简直不敢相信,有幼儿园的小屁孩敢偷袭自己。



    一时间,整个鱼塘乱成了一锅粥,都是小朋友们边追边喊的声音,以及一阵阵笑声。



    齐春花和陈小梅、郑丹乐几人站在塘边闲聊。



    她转头看到孙女成了泥猴子一只,浑身都是泥浆。



    “白露,你看看你成啥样了,今天的衣服自个儿洗。”齐春花大声喊道。



    陈小梅往星星身上一看,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星星抬头刚好跟奶奶的视线相对,她喊道:“奶奶,今天的衣服我自己洗。”



    孙女这么自觉了,陈小梅还能说啥。



    一旁的蒋非清点了一下两个大水桶里的鱼。



    一共有34条,其中有2条鲤鱼,5条鲢鱼,1条鳙鱼,其它的是草鱼。



    蒋非让下塘帮忙捉的人一人拿一条。



    梁军荣、梁军良、白川豪等人推拒了几下,最后还是各自拿了一条。



    有些一家两个人都下塘帮忙了,他们也只拿了一条,不好意思多拿。



    提回家的二十几条鱼,蒋非给马毅、汪来鸿和季展霖各留了两条。



    再自家留三条,给四叔家拿三条,剩下的都给了大伯,随他留着吃,或者成为农家乐餐桌上的美食都行。



    大人们各自提了鱼离开。



    过了十点钟,太阳一下子勐烈了起来,塘里的泥猴子一只接着一只爬上了岸。



    星星提着鞋子跑了回家,浑身上下都脏兮兮的,连头发上都沾了泥浆。



    坐在客厅的蒋非往她身后看了一眼。



    果然,地板上留下了一串泥脚印。



    星星跟着回头,看看泥脚印,又看看手里拎着的鞋子。



    她讪讪笑了笑,解释道:“脚又脏又湿,穿着鞋子好滑。”



    “你下次可以在院子里的水龙头下洗干净脚再进来。”蒋非说道。



    星星吐了吐舌头。



    “泥猴子回来啦。”



    陈小梅走了进来,推着孙女去浴室:“快点去洗头洗澡,奶奶给你拿衣服过来。”



    蒋非拿了拖把过来拖泥脚印,顺便搞了一下卫生。



    他从鞋架下面清理出女儿的两根发绳和一个发夹。



    又从沙发底下清理出几个纸团、几根发绳、几根牙签。



    陈小梅出来一看,说道:“哎呀,你都从哪找到的。”



    “我就说奇了怪了,怎么每次要给星星扎头发,发绳就找不到了。”



    “有时明明晚上睡觉前还看到了,睡醒找不到了,不翼而飞。”



    “那你得问家里的两只猫了,从鞋架和沙发底找到的。”



    蒋非指指放桌上的东西:“还有纸团和牙签,这不都是它们喜欢的玩具嘛。”



    “难怪呢,原来是家贼!”



    陈小梅把发圈和发夹挑了出来,拿去洗干净晾在窗台上。



    ……



    蒋非下午到山上运了一批鹌鹑蛋下来,发现小朋友们又聚在自家院子里。



    他们准备去鱼塘边上的小竹林里抓竹象,上午他们都看到竹象在飞了。



    竹象,也叫做笋虫,是一种大型的甲虫。



    笋虫会把卵产在笋梢部,孵化出来的幼虫在笋内蛀食。



    幼虫老熟咬破笋壳入土做茧,经15天左右化蛹。



    他们要抓的竹象是羽化后的成虫。



    成虫赤褐色,头管黑色,细长如同大象的鼻子可自由转动。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如同螳螂。



    蒋非小时候喜欢抓了竹象,用一根细线绑住它的一条腿,把它当风筝放,还可以当夏天小风扇。



    它飞着转起圈圈来,跟踩了无敌风火轮似的。



    要是把竹象的翅膀剪掉一点,它还会贴地飞行。



    等它飞累了,飞不动了。



    蒋非会把它扔到厨房里,等到烧火做饭的时候,拿火钳夹起,埋进刚烧出来的草木灰里。



    过一会刨开,香味诱人,去掉外面焦黑的壳一咬,老香老香了。



    竹象的一生几乎都在竹子上度过的。



    幼虫和成年竹象都靠着吸吮竹子的汁液、吃竹子和吃竹笋为生,听起来特别“绿色”。



    带着这种想法,吃起来就更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