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第二百四十二章 阉鸡
    蒋非打扫完鸡舍,一走出来就看到两只小公鸡在打架。



    它们伸长了脖子,做出了战斗的姿势,脖子上的羽毛竖了起来。



    其中一只勐地跳起,朝对面扑了过去。



    两只扭打成一团,互用尖尖的嘴巴勐啄对方。



    见状,蒋非大声喝了一句,公鸡被吓了一跳,瞬间分了开来。



    地上多了几根掉落的羽毛。



    “你们这样打架不行的啊。”



    看两只还一副恋战的样子,怒视对方不愿离去。



    蒋非过去把它们朝不同的方向驱赶,说道:“这么爱打架,明天就把你们阉割了,做一只太监鸡。”



    阉割了,它们的性格会变得温顺,不会成天打架,在林子里上蹿下跳。



    蒋非看着小公鸡分开跑远,钻进了林下,忽然听到头顶上有窸窸窣窣的声音。



    他抬头一看,松树的树枝上站着一只小公鸡呢。



    不知道它啥时候飞上去的,胆子大得很,爪子踩在树枝上走来走去。



    蒋非又想起朱宇说的土鸡和笼养鸡的差别。



    完全放养长大的土鸡真的是又机灵又矫健,轻轻松松表演一个上树给你看。



    搞完鸡舍的卫生,打扫了一下小木屋,蒋非提了个竹篮出门,出去摘捻子。



    山上的捻子一波接着一波成熟,即使每天有游客和小朋友们来摘,也摘不完。



    山坡上有成片的桃金娘树,一棵一棵地簇拥着。



    它们枝叶繁茂,一边开着澹紫色的花朵,一边结着果。



    有风吹过时,桃金娘的叶子翻转过去,又翻转过来,站在一旁观看,就像大海碧波翻涌。



    蒋非站在桃金娘林里,挑着黑色的捻子来摘,往嘴里塞一个,往竹篮里放一个。



    完全成熟的捻子吃起来特别甜,还带有一股清香味道,里面的籽嚼起来解压、过瘾。



    捻子熟透后香香甜甜的,不止人喜欢吃,山上的各种小动物们也喜欢吃。



    有一些捻子被鸟儿、蜜蜂啄食过了,果子上有缺口和痕迹。



    蒋非看到,想起小时候听到的一个传说。



    村里的老人讲给他们这帮小孩子听的。



    说是农历七月十四过后,如果捻子上出现了一道指甲印,那就是被鬼捏过了,不能摘来吃的。



    那时他们对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深信不疑。



    农历七月十四一过,每每摘捻子都是一个个检查了才敢下手。



    唯恐摸到被鬼捏过的捻子。



    他们摘的时候,确实发现有不少捻子上有指甲印的痕迹。



    后来才知道那道指甲印,不过是蜜蜂吃捻子时咬出来的而已。



    蒋非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村里的老人总会对小孩说些奇奇怪怪的言论。



    除了捻子上有被鬼捏过的指甲印,还有什么带着草珠子串成的手链会被吸血,摘了打破碗花,晚上吃饭就会把碗打破……



    总是把他们吓唬得一愣一愣的。



    山坡上的捻子实在太多了,摘起来跟捡一样容易。



    一会的功夫,蒋非的竹篮装满了。



    他在旁边的一棵松树下坐了下来,看着风景吃了几颗捻子。



    不敢多吃,怕上火。



    小时候不听爸妈的话,吃多了捻子的后果,二十多年过去了,他都还记得。



    坐在树阴下,凉风习习,树影随着叶子的摆动而摇曳。



    蒋非双手枕在脑后,躺在树下的石头上。



    头顶上的松树枝叶茂密,一簇簇向外伸展着,像一把巨大的绿色大伞。



    松树上结着一颗颗绿色的松果,卵圆形,种鳞像花瓣一样,一层一层地叠着。



    白河村的山,山上最多的树就是松树。



    这个时节,松树上都挂满了绿色的松果。



    有点可惜的是,这些松果只能用来观赏,不能吃。



    山上的松树都是马尾松。



    马尾松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松树,多用于建筑、模板家具等多方面。



    它结出来的松果是没有松子的。



    南方种植的大部分松树都是马尾松。



    大家平常吃的松子大多来自红松,主要产于东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



    红松喜光性强,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不宜过干、过湿的土壤及严寒气候。



    南方气候炎热,不适合它们生长。



    马尾松和红松结的松果也不一样。



    马尾松的松果比较轻巧,表面带有棕褐色的一层膜。



    红松的松果长得大,并且非常饱满,能生长到20-30厘米,一个松果能达到2斤左右。



    “汪汪汪~”



    听到头顶上传来类似球球的叫声,蒋非睁开眼睛。



    不出意料地,他跟一只八哥四目相对。



    这只八哥每次跟他打招呼都喜欢学球球的叫声。



    “小伙子,下来耍耍?”蒋非朝它招手。



    八哥张开翅膀飞了下来,蒋非伸出手臂给它站。



    八哥的爪子落在他的手臂上,它用力踩了一下,脚尖一点,翅膀一张,飞到了对面的那棵松树上。



    “汪汪~”



    八哥发出得意的叫声,居高临下地看了蒋非一眼,轻快地飞走了。



    蒋非:“……”



    他看了看竹篮里的捻子,枉自己还打算请它吃呢。



    蒋非爬了起来,提上竹篮,下山回家去。



    他下到山脚,看到女儿和一群小伙伴在路边的草丛里玩耍。



    他走过去招呼小朋友们吃捻子。



    小朋友们各自只拿了几个来吃。



    从捻子成熟开始,他们基本每天都往山上跑,不知道吃了多少下肚了。



    现在捻子摆在眼前,他们都有点兴致缺缺。



    星星一手拿了捻子塞进嘴里,一手拿着根草秆往小草的叶片上扒拉。



    蒋非好奇地凑近看了几眼。



    星星是在扒拉叶片上的一摊泡沫,看起来有点像唾沫。



    她用草秆把泡沫拨开,里面是一条乳白色的小虫子。



    “爸爸,这就是蝉的小时候吗?”星星指着小虫子问道。



    “嗯,沫蝉的小时候。”蒋非点点头。



    星星围着小虫子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全方位观察完了,又拿着草秆把自己扒拉开的泡沫拨了回去。



    这些泡沫是沫蝉小虫子的房子。



    就像卷象虫为小宝宝准备的摇篮房一样,沫蝉在产卵时会在植物的茎叶上留下很多唾沫,给小宝宝当房子。



    沫蝉的腹部下端有一个气门,气门的开口附近有?个腺体。



    在繁殖期,它们从腺体排出胶质的液体,同时气门排出了气体。



    这些液体和气体混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堆泡沫。



    泡沫不断地堆积形成了卵的孵化“池”。



    与普通的唾沫不同,这些泡泡既不会被太阳晒干还不会被雨水冲走,也不会被风吹散。



    而且空气还可以在泡泡间穿梭,所以被泡泡淹没的沫蝉不会因缺氧而死。



    沫蝉在若虫期身体?分嫩弱,很害怕缺水。



    如果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干死,所以必须有泡泡围绕着它。



    它们那时不会飞,跳也跳不远,如果不隐藏起来,很容易被天敌所捕食。



    它们在整个脆弱的若虫期一直生活在泡沫里,靠吃植物的汁液长大。



    看到沫蝉小虫子时期的泡沫房,蒋非又想起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说给他们听的话了。



    在山上或者外面的植物上看到一些白色的“泡泡”,老人们会告诉孩子,那是蛇吐的口水。



    说明泡泡附近有蛇居住,让他们不要靠近有泡泡的植物。



    实际上,植物上的泡沫并不是蛇的口水,而是动物有意而为之。



    从整体上看,可以在植物上留下大片泡沫的动物有两种:树蛙和沫蝉。



    其中树蛙的泡沫大都在垂直于水面的植物上。



    而沫蝉的泡沫则会出现在草地、柳树、榆树等等一些植物之上。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为了繁殖后代建造的。



    唉,蒋非在心里叹了一声,他小时候都不知听了多少这种胡编乱造的说法。



    最重要的是,这些说法好像还是统一的。



    不止他村里的老人这样说,上了初中、高中,跟同学们说起,发现他们村里的老人也是这么说的。



    感觉颇为神奇。



    小朋友们吃了捻子,竹篮里还剩下大半。



    “你们还吃不吃?”蒋非问道。



    白露摇了摇头,说道:“不敢吃了,我上个星期吃多了,大便拉不出来,可难受了。”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我也不敢吃了。”雷子说道,给了一个大家都懂的眼神。



    蒋非也懂,他也不敢让小朋友们吃多。



    “行,我提回家泡酒去。”蒋非提着竹篮起身。



    “蒋叔叔,你还需要捻子吗?我下午去摘来给你泡酒?”雷子问道。



    他看着漫山遍野的捻子,手痒痒的,很想大把大把地摘。



    可小伙伴们都不敢多吃,他每次去摘都摘得不多,没摘过瘾。



    “需要,如果你有空且有兴趣去摘的话。”蒋非答道。



    “有空,我可喜欢摘捻子了。”雷子喊道。



    看着袋子里的捻子不断增多,很有成就感。



    “蒋叔叔,我也有空。”



    “爸爸,我也去摘。”



    “蒋叔叔,……”



    蒋非一个下午收到了十几袋捻子。



    他切了西瓜,从冰箱里拿出冰棍和可乐来招呼小朋友们。



    然后把捻子倒进大盆里洗干净,晾晒在院子里。



    等三蒸三晒后,再用来泡酒。



    蒋非去年泡的捻子酒挺成功的,今年可以多泡一点。



    ……



    宋冬云约的阉鸡师傅上午七点多到了。



    阉鸡师傅姓杨。



    杨师傅今年六十七岁了,身子骨硬朗,耳聪目明,哪里有人需要阉鸡就往哪里跑。



    不为赚那一点钱,只是不想自己那一手好技术荒废了。



    宋冬云端来一盆清水。



    杨师傅打开吊在腰间的工具包,把小刀、小剪、小钳、镊子等大小工具泡在水里。



    待阉的小公鸡都装在笼子里,笼子下面带着滑轮。



    宋冬云一边运了过来一边给蒋非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可以抓鸡过来了。



    蒋非今天没放小公鸡出去,把它们关在了鸡舍的两个竹笼里。



    接到电话,他直接一手拎上一个竹笼出发。



    蒋非到达宋冬云的养鸡场时,杨师傅已经开工好一会儿了。



    他放下竹笼,默默站在旁边看着。



    杨师傅的动作干净利落,打开关着小公鸡的笼子,伸手从里面揪出一只。



    鸡头一扭,把它包在鸡翼下。



    他左脚踩住翅膀,右脚踩住爪子,左手在鸡翅膀下边“刷刷刷”几下拔光一片鸡毛。



    紧接着,杨师傅右手从盘中捞起一把一头像摄子般的阉鸡刀飞快地切开一条道子。



    再用一把两头带钩,俗称“铁弓”的工具,把那条“道子”弓成个“口子”。



    然后用一根一头系着条细线儿,像枚缝衣针的铁丝,伸进口子里头,捻起线儿拉扯几下。



    便用一个小勺子把鸡子从里面掏了出来。



    掏完鸡子后,杨师傅掰开鸡的嘴巴灌上几滴独门配制的消炎水。



    从此世上就多了一只太监鸡。



    整套的阉割动作“快、准、狠”一气呵成,全程不到两分钟。



    有丰富经验、手法好的师傅,鸡的伤口连血都不会出。



    阉割完的公鸡往地下一丢,依然生龙活虎的。



    杨师傅就属于这种。



    阉割后的伤口不需要缝,因为鸡本身有伤口愈合快的功能。



    但伤口愈合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阉割后要精心照料,要小心伤口感染,注意喂一些止血消炎的药。



    住的鸡舍要干净,不能混群,减少争斗。



    而且鸡有啄红物的特性,伤口流血的鸡一定要单独养,否则会被啄死。



    给鸡阉割,除了师傅的手艺会影响结果外,还要选择合适的阉割期。



    如果过早阉割,去势后会有部分保留雄性,即大家所称的“半生鸡”。



    如果过迟,则阉割手术的难度会比较大,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血而引起死亡。



    杨师傅的整套过程如行云流水,蒋非看得都快入迷了。



    宋冬云跟他说了好几句话,才发现人根本没在听。



    她抬手拍了下蒋非的肩膀,他才回过神来。



    宋冬云让他把竹笼提过去,等下这一笼子的小公鸡阉割完,先阉割他的那十来只。



    蒋非提了竹笼过去,一只一只抓出来递给杨师傅。



    杨师傅刷刷刷地就阉割好了。



    蒋非看着刚阉割完还能如常走动的小公鸡,不,是小阉鸡。



    不得不佩服这门神奇的手艺。



    也佩服杨师傅把手艺学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