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开始 >第二百八十九章 缺,很缺
    赵柔嘉身为女儿身登基做皇帝。



    不少腐儒在各地破口大骂。



    赵佶提议完成所有的大典仪式,尽最大可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并且在种彦鸿接触张浚人马武器以后,赵佶愿意带着赵柔嘉动身前往曲阜昭告轩辕皇帝。



    李敬无所谓。



    反正朱琏放手让梁扬祖坐镇汴梁,梁扬祖已经配合张所等人拿出了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



    第二批稷下学宫学子毕业后,全部去地方任职。



    除了几个成绩佼佼者,其余都从山东的县令和县丞做起。



    去年经历山东整改的大量官员,升一到两级后,派遣全国各路推动政治改革。



    朝廷中枢的政治改革,由梁扬祖亲自负责。



    把原来中书省衙门扩建为政务院。



    把汴梁皇宫改建为大宋民意院。



    把门下省,尚书省,改为新设立的四部。



    三司的衙门,枢密院,继续对原有老建筑进行改造,副枢密使种彦鸿坐镇汴梁,负责汴梁防务。



    朱琏承诺天下人的恩科,已经如火如荼的让各路开始开考。



    春夏之交,举子汇集汴梁举行会使,殿试,科考科目,参照大宋旧制。



    复兴报登载了一位士子的猜测,或许这就是大宋历史上最后的恩科了。



    各地都在新建新式学堂,各地原教习,教员,纷纷接到了汇聚临安,汴梁,登州三地进行新政后教育改革培训的通知。



    不仅是以往的教习要培训,复兴报公开了教部招募教习培训考试的章程。



    若各地会试落榜的学子,有意愿参加教部各级教习考核者,均可以报名教习院。



    “靖王爷,你倒是大方,一场西夏灭国之战,一张口,靖康武三军不动,还要撺掇我和云王去南洋!”



    “大爷,傻湖涂了,你缺那点战功,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蜀国公主肚子里的孩子谋划啊!”



    大宋朝宗族制度,历来是嫡系通吃。



    小妾的儿子天生就低人一等。



    “特娘的,辽河平原,你让韩世忠所部从淮南招募大量农民,又从东洋弄来些奴仆给这些农夫支配者往北耕种,土地都已经够多了,多到分了军属又分淮河农夫,还要弄!”



    “不一样,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再说,北面的金人还没有肃清,万一完颜宗翰带人打回来了,这些人还是会从深山里钻出来的!”



    “南洋不是一样!这一南一北的土地,除了我们几路精锐,谁敢弄?”



    宋朝鼎盛时候,人口一亿多。



    经历宋金之战,河东,河北,大名,丧失了大量人口。



    李敬都怀疑现在还有没有一个亿。



    他很不习惯,偌大的国家,这点人,这么多人四处聚集都城观新帝登基大典,靖康之难以后的汴梁城也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熙熙攘攘的繁华。



    比起后世欧美也算是地广人稀。



    但是他非常清楚,一旦政通人和,华夏族族人的人口膨胀速度那个吓人。



    就他自己,才刚二十岁,两个儿子出生了,两个还在娘胎里。



    要是没有二十三十个子女,都不好意思当这个王爷。



    尤其是他们还从高丽,扶桑弄了那么多女人给士兵,矿工。



    “南边的土地,一年三熟,南洋的渔场,四季可以捕捞,一个顶登州三个!再说,南边没有金人,雨林的山里存活比想象中更艰难,只要守住沿海平原,那些土人根本翻不了身。”



    “知道你为大爷身后事着想,多弄点,给儿孙分配好,总不能死了让他们争家产吵到六亲不认!”



    关胜说完,跟李敬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李纲在身后看着李敬和关胜这么乐呵,就生气。



    “我说靖王爷,有你这么坑人的吗,本相好歹是郡王,你让本相干监部侍郎的活,还要跟张叔夜请教?“



    “宰相必起于州部,勐将必发于卒伍,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为什么周宁,梁扬祖都能越级做宰相,你就没想过你官场履历的短板否?”



    “短板?”



    木桶理论,大宋和宋以前都没有人提过。



    道理却是浅显易懂。



    没几句话就说的李纲和关胜频频点头。



    李敬谏言,朱琏同意李纲巡视山东,不仅是看新老地方官执政的得失谬误。



    也希望他对地方施政能有更多的了解。



    不能光报着言官那种光说不练的态度。



    李纲总感觉自己被李敬坑了,又不明白坑在何处。



    倒是很羡慕留在京城统筹大宋对西夏战事的宗泽。



    有钱,有粮,军服,铠甲,武器都不用操心。



    这种富裕仗,是靖康初年他想都不敢想的。



    李敬倒是没有管李纲怎么想。



    他一路护送朱琏和赵柔嘉到曲阜,济南,然后到登州。



    两个小妾把儿子扔给了李敬。



    顾无双跟着送赵佶的船到临安开店。



    乔清澜一头扎进了蒸汽机新建的厂子里。



    赵福金,赵玉盘拉着关胜家卷,种彦鸿的郡主夫人一起下南洋了。



    赵璎珞不敢留在登州,带着幽怨的小眼神,踏上了前往辽东的船,她要盯着杨再兴,许崇他们为东北春种拓展土地。



    其实李敬蛮喜欢孩子的,自己两个儿子长的都比较漂亮。



    他专门去厂里做了一个推车,把两儿子并排放在一起。



    每天推到海边。



    整个临海居的人都在逗弄。



    “堂堂靖王爷,居然众目睽睽之下,自己带孩子!”



    知道乔清澜和顾无双疯忙,郑怜玉都无语了。



    大宋朝以前的王爷自己都需要人伺候。



    如今伺候起了孩子。



    “祁虹心细,把家里安排的妥妥帖帖,奶妈和专门带孩子的侍女也寸步不离,我也就是带着玩!”



    这还真不是假话。



    不管是原来的侍女,还是重新雇佣的知根知底的新仆。



    都被祁虹教的像模像样,管的井井有条。



    李敬早上去看水师学堂早操,偶尔上课,偶尔去靖字军看新兵训练。



    下午回来才逗逗孩子,趁着目前日头不是很辣带着孩子晒太阳,晚上都是两个奶妈和一个精细的丫头一起照顾一个孩子。



    “辽阳哪里在修路,搞的神神秘秘,黄灿都到临闾关附近开设新的铁厂了,你怎么不去看看?”



    “没事,先让他们弄着,等路基搞好,桥架起来了,我再去!”



    有什么可看的,目前在辽河平原上的铁路是验证线路。



    真要把铁路修到西域,或者修到全国,是一个大工程。



    非举国之力,动员数百万人不可。



    大宋初定。



    未来一到两年时间,重心都是在农业上。



    再也没有比不饿肚子,挨饿受冻更重要的问题了。



    大宋朝还要继续大量征兵,征伐西域。



    各地官府的动员能力很有限。



    水师有航海的基础,相比之下,火车完全没有基础。



    大量开工铁路建设不现实。



    李敬也不知道该怎么跟朱琏开口,等西洋的船队把马匹等物资都运回来,自己要杨帆美洲。



    哪里太重要。



    不仅是华夏族生存拓展的最好空间,还有大量李敬眼红的东西。



    辣椒,番茄,土豆,红薯,玉米,可可,橡胶,除开大豆的各种豆类。



    不管是高产的玉米,红薯,土豆。



    还是李敬念念不忘的辣椒。



    甚至中美洲天量的银矿。



    李敬都在等着西洋远航回来的船队,等着他们把马匹,工匠,包括运输到南洋的劳工一起运完。



    “看出来了,你小子就是在偷懒!”



    政治改良有梁扬祖,张叔夜,李纲,不停地巡视各地。



    打仗的事情,宗泽也在张罗,韩世忠,岳飞,折可求,刘锜,这么多大将磨刀霍霍。



    李敬不觉得把什么事都抓在手里才是充实的人生。



    每天在临海居喝喝茶,逗逗陈书倩,苏浅浅和侍女们,日子那个滋润。



    多造人不好吗?



    “乔主编不能血口喷人,新帝和朱太后都在登州,虽说我不是山东东路宣抚使了,但是谁都知道临海居是我建的,我有守卫之责!”



    乔淑云看着李敬喊冤,一点没有埋怨他指责自己。



    压低声音给李敬说。



    “政务院,枢密院都在汴梁运转,太后很不习惯,她抽时间去看乔清澜和船厂,人家都忙疯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www.yeguoyuedu.com 安装最新版。】



    李敬也知道她说的太后不是郑怜玉,是朱琏。



    原本新帝登基以后,自己应该垂帘听政。



    如今赵柔嘉依旧在一些长公主和其他官员女儿陪伴下,每日读书,功课。



    登州仿佛被汴梁架空了,心里空唠唠的。



    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眼看着李敬闲的带上了孩子,又好气,又好笑。



    看见乔淑云跟李敬在哪里谈笑风生,不由的跑下楼来。



    这让乔淑云有点愣神。



    说太后,太后到呢。



    “来,岩儿,拜见太后!”



    李敬抱起这个醒了的孩子,刚要让他作揖。



    朱琏一把把孩子接过来。



    “本宫都不知道怎么说你,这孩子才几个月,就把当妈的放出去风吹日晒!”



    “太后,没事,她们在家也不踏实,一个惦记着厂子,一个惦记着铺子,汴梁时候,清澜都屡屡看着东北愣神,有时候一画图,就是半夜,无双更是带着侍卫,走遍了汴梁各种市集,夜里跟着她的掌柜们商量货物铺排。”



    “你就不怕金人细作再次劫持无双?”



    抱着孩子的朱琏白了李敬一眼,李敬摇头。



    这年头商行这碗饭不好吃,总不能因噎废食。



    再说,李敬的亲卫也不是吃素的。



    之前到汴梁之前,那也是中了赵构的诡计,谁知道他骗了朱琏一个女官,用朱琏的名义骗她们带孩子进宫。



    “赵构流放东洋挖矿了,秦桧和两个汉奸被凌迟了,完颜宗干的人头也派人送到西域去了。汴梁城审问出来的金人奸细,包括潜伏在我大宋完颜家的主事完颜渤泥都被推到汴梁城里砍头了,你说金人还会不会再派人来?”



    “不好说!不管是完颜宗望东征,还是完颜宗翰主力尤在就避战西迁,他们想打败我大宋的勃勃野心不言自明,镇守西北的折可求说他回到西北就立刻交好胡人商队,打探金人的情况!”



    这两年,朱琏已经习惯了日夜思考大宋的局势。



    眼下金人一下子跑那么远,远的不由的让人心虚,甚至担心自己救不了赵桓。



    前些日子虽然没有见完颜宗干,但是毕竟有个活人,总感觉和金人的距离不远。



    李敬这尊杀神一回来,线都斩断了。



    “太后,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不好对付,未来的西域之战,两人也不可能赌上所有兵力跟我大宋决一死战,西域辽阔,一旦对手藏猫猫,可能会拉锯很长时间!”



    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了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的眼光,尽管如此,两人携手在战略上,用兵上都说不上太大的纰漏。



    李敬也好,岳飞,种彦鸿,关胜也好。



    更多利用武器和火器结合适合的战术,扩大了武器代差的鸿沟。



    若非如此,宋军伤亡肯定大的多,也不至于打的完颜宗翰丢了东北举族西迁。



    “若是这样,就苦了我靖康皇帝!”



    “想必新帝登基之前,周宁恐怕见到了太上皇!”



    “本宫对不住周宁,他苦心积虑为本宫办事,却在大宋都城被金人俘虏!”



    想起周宁因为变法,被完颜宗干当成了大宋柱石,抓到手没几天就从张浚手上讨要,就让人日夜兼程的送去西域。



    李敬有些好笑,看见朱琏自责的模样,又不敢笑。



    在一边的乔淑云看不懂李敬这究竟是什么表情。



    “太后,等西洋的船队回来,微臣向亲自去海对面的大陆走一圈,师父云游之前有交代,让我务必赶去,给他寻找几样东西!”



    “这么急?”



    “师父有指点,说哪里有个大银矿,极易开采,一旦挖掘起来,比所有扶桑金矿加起来更有价值!”



    大宋的银子不多,数量的稀缺,让大宋的金银比例达到了十比一。



    这不正常,也不长久。



    铸造金元,银元加入铜钱的流通,目前虽然暂时缓解了市面上缺钱的况。



    但是大宋的货币币值仍然很大。



    下一步商业,农业繁荣起来。



    这种缺口还会再现。



    “靖王,大宋现在不缺钱!”



    “缺,很缺!”



    李敬苦笑,朱琏一双丹凤眼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敬如何解读。



    “既然判断了金人不好打,未来会是一场拉锯战,我们就不得不有所准备,各地办稚童,少年,大学的三级教育需要补贴,各种工矿技术,农业技术需要补贴,河道疏浚也需要钱,大宋冗官很多,冗兵同样不少,在不裁撤而转变职能的举措下,被三级巡查变为干吏,也需要钱。”



    宗泽在汴梁已经下令,各地内河水师一并划归张公裕,疏浚河道,设立标塔。



    彭冲以及刑部联合整顿各地厢军。



    精通律法者进入刑部进行短期新律授课,然后刑部派向各地。



    各精锐军遴选校尉,士兵。



    刑部和精锐军均落选者若不远裁撤,拿到遣散费回家,就要带着家属开拔河北辽东,成为农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