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开始 >第二百四十六章 死了活该
    嘴上给这些临安官员说是三天。



    当天夜里,李敬就让朱胜非,赵鼎,梁杨祖找几个临安能用的官员一起,连夜对临安所有官员做了一个评价。



    或许只有一两句。



    足以判断其人优劣。



    特别是曾经在邸报上对山东出言不逊,或者提议配合金狗夹击山东者。



    第二天靖字军士卒就把这些人的家卷差不多都请上了运兵的兵船。



    总的来说,告示安民效果很好。



    靖字军此番的作为,在临安城没有引起波澜,甚至还有着大量的两浙附近的籍贯的商户愿意带着靖字军沿着合围出击,横扫长江三角洲,一边集结厢军,一边缴匪。



    运兵的水师在杭州湾外遇见小黄鱼讯。



    十几条蒸汽舰船开出去,十几个小时的忙碌,绑着商船跑了好几趟。



    大量的收获除了能供应大军吃鱼。



    还让朱胜非,赵鼎,梁杨祖张罗着请临安全城百姓吃鱼。



    临安人都被李敬的做法搞蒙了。



    赵构定都临安时间并不长,手下的兵军纪大多不好,临安人并没有因此得到太大的好处。



    与之相反。



    李敬在宴请全城吃鱼的同时,又接连张贴宴请所有海商,工坊主会商扶持丝绸,瓷器,茶叶等海外贸易的公告。



    水师募兵和水师学堂招收学员的公告。



    临安城以及两浙各地效彷山东,推进免费教育,招收小,中学堂教师前往山东培训的公告。



    最让百姓震撼的是,大宋将对两浙地区和福建,广南地区一样,执行三年赋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计划。



    计划清楚的列举了各种赋税种类,数量,除了进出口关税维持原有临安朝廷的唯独,其他都是大幅度下降的。



    下面还列举了针对擅自加税官吏的各种举报渠道。



    三年内,两浙路并临安府所有的赋税将不会上缴朝廷。



    全部用于学堂建设,扩建道路,修缮桥梁。



    农闲时候,农民以工代赈的工价都张贴出来。



    这些各种文告,张贴到城头。



    城门口派稷下学宫学子宣读,解释。



    相比赵构对各地商户,工坊抽以重税,别说临安,整个两浙地区都沸腾了。



    江淮,江南,两浙,历来都是大宋的银库。



    临安朝廷为了养兵,创立月桩钱,收缴赋税的官吏变本加利巧取豪夺,东南百姓负担沉重,造反此起彼伏。



    皇后监国势力的兵马一举南下,不仅拨乱反正。



    甚至超出了仁宗时候的盛世待民。



    李敬代表朱琏此举,着实收尽了两浙人心。



    “李宣府使此举,旷世绝伦,大气磅礴,两浙定也!”



    隆裕皇后知道李敬把部分跟山东不对付,或者主张联合金狗的官员家卷都拘押了,官员也派人跟着。



    离出发的时间还有一天多。



    哪怕她宅院侍奉的都是官仆,自己需要朝廷每月拨款奉养,她也并不想这么早上船。



    公告一出,顿时忍不住了。



    “太后所言缪误,应该说是皇后娘娘,柔嘉公主心系百姓!”



    想起李敬每一张公告都用朱琏和赵柔嘉的名义,小心翼翼的做派。



    隆裕太后不由的偷笑。



    这哪里像春风得意的大宋战神,分明就是久经历练的官场不倒翁。



    “你不要哄骗老身,老身这几天都知道了,你不仅是大宋战神,还把靖字军变成了大宋聚宝盆,没有你们灭众多国都,朝廷连兵都养不起!”



    养兵的钱,到不全是抢这些国都,还有河东拦截了完颜宗望对大宋的劫掠,还有扶桑真金白银的出产。



    山东兵甲,军械成本低,然而这块低下来的成本,又被军饷,赏功,抚恤拉上去了。



    “为人臣子,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应该的,昔日勤王功亏一篑,却得官家厚赏,得娘娘信任,怎么报答,也不过分!”



    其实李敬也不是没有想过自己主导华夏江山。



    可是赵匡胤黄袍加身,自己若是再山东割据起家。



    等自己亡故以后,不管是后代或者他人执政。



    恐怕对武将更加忌惮。



    大宋所有的改革,改良,也许在风云缥缈的历史节点全部付之一炬,历史的轨迹搞不好又回到了以文御武的状态上来。



    即便没倒在草原的铁蹄之下,未必不会被卧薪尝胆的异族凌辱。



    强国,必先强军。



    这将是李敬留在这个世界的铁律。



    既然朱琏和赵柔嘉跟自己投缘,扶她们母女一把报恩又如何。



    “大宋庆幸有你!”



    别看隆裕太后一直在临安,她还不怎么瞧得上赵构的做派。



    只不过年龄大了,身边又没有亲兵保护。



    这兵荒马乱的年代。



    只能随波逐流,跟着张邦昌和边梁朝臣一行到了扬州。



    不只是隆裕太后,昔日很多边梁官员也是如此,甚至因为靖康之难,对金人铁骑的残暴,有了深深的恐惧。



    这下子好了。



    朱琏监国的山东势力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宋金之战前景的时候,麾下能人辈出,勐将如云。



    传说朱琏将会设立大宋的凌烟阁,宗泽,李敬,关胜,种彦鸿,岳飞铁定配享太庙。



    剩下的还有多少人能与之并肩。



    如今亲眼见到李敬的风采,隆裕太后很期待北上可以看看宗泽,关胜等人。



    稷下学宫随军到临安,剩下了李敬不少事情。



    黄灿在临安府衙门清查两浙的矿产分布。



    陈卓主动请命点验临安府和两浙吏员名录。



    李清照带着学子们在接头解读文告。



    赵鼎负责封存临安的皇宫,把部分贵重物品和一些赵构处理的各地奏折,全部搬到船上,准备运往临海居。



    虽然钱都被赵构带走了,梁杨祖还是选调了户部和三司数人,清点临安朝廷的账目。



    连各地厢军的数量,集结,都是赵玉盘,赵璎珞在负责。



    围剿嘉州,太湖,义乌等地的土匪,又是许崇和段七安一南一北的在张罗。



    倒是李敬没什么事。



    战事顺利的超出很多人想象。



    靖字军所到之处,望风而降。



    各地州县甚至出城迎接。



    连大部分土匪听见山下靖字军喊话也降了。



    李敬心情好得很。



    送走了隆裕太后,临安大部分官员,他还跟刘雨亭,韩槐安一起跑去西湖逛了一圈。



    “哟呵,听说你去西湖边转了一圈,我又有新诗问世了!”



    李敬刚回到船上,李清照就带着人到船上问罪来了。



    “姑姑,这不怪我,我随口感慨了几句,那店家老板就咬定是李易安的诗,火速把店招改名楼外楼,还把诗题在墙壁上,我吃完饭下楼,看的目瞪口呆,解释了人家也不信啊!”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的游人醉,错把杭州当汴州。



    这诗带着浓浓的讽刺意味。



    跟李清照夏日绝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诗栽到李清照身上,她很是郁闷。



    乔淑云把李敬咏泰山的诗作为逸闻,登载在复兴报上。



    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李敬不会作诗。



    诗词佳作不是他师傅的,就是李清照的。



    如今李敬师傅在靖康之变后已然失踪,也只能是李清照的了。



    “幼幼,随口感慨就能成诗,如今李副使身居高位,不写下头大来上头粗了?”



    “也有写啊,每逢正儿八经想写诗的时候,句子都变了!”



    李清照都气死了,亏得那首浪淘沙大雨落幽燕没有传出去。



    否则自己不止多了这一首。



    想起李敬带着士卒咏唱的歌词功力非凡,这混蛋这么年轻,还不知道会冒出多少新诗。



    她都无语了。



    “有新作啊,我瞧瞧,要是跟咏泰山风格不一样,小心你的皮!”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到李居士,笑坏一群牛。”



    李敬念完,就闪身跑人。



    身后赵明诚顿时大笑起来,这不是今年李清照摔跤的场景吗?



    这小子太坏了。



    众人也跟着哄笑。



    恼怒的李清照旁边举起一根棍子,就追出船舱去。



    “姑姑,错了,错了,把棍子放下来,注意形象!”



    李敬还真怕自己这姑姑摔了,跑到甲板上,看着远处的临安城,也没有动了。



    李清照抽了一棍子,看李敬讨饶,身后部分稷下学宫学子哄笑,顿时打不下去。



    赵玉盘本来是过来劝架的,看着李清照也打不下去了。



    “你不是不怎么吃澹水鱼吗?今天怎么想起在西湖做鱼,现在满城都知道楼外楼的招牌菜,西湖醋鱼!”



    难得浮生半日闲,去酒楼自己做个菜,居然搞的满城风雨。



    李敬也很无奈,人家酒楼连钱都没收。



    他不是不喜欢做澹水鱼,只是还没有从南美弄回辣椒,吃到嘴里总感觉少了什么东西。



    可是这个话不能直接对赵玉盘说。



    “你们想吃,我帮你们做!”



    “明天我们要宴请两浙的商户,工坊,你准备请他们吃鱼?”



    李敬摇了摇头。



    “我准备给他们下订单!”



    不管是从南洋还是东洋弄到的金子,既不能吃,也不能穿。



    两浙百废待兴,百姓需要过上吃饱穿暖的富足生活。



    相比金银,大宋更需要丰富的物资。



    不管是丝绸,棉花,还是瓷器,铁器,茶叶,养殖业,两浙需要最短的时间,把生产力爆发出来。



    “是代表李家,还是靖字军?”



    “都有,用丝绸包裹火药比纸张更好,更何况我们水师的旗帜也需要大量丝绸,我的订单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他们多种植桑树,多喂养蚕娥,让更多的百姓都穿上丝绸,等我们打服了西洋各地,还要需要继续用贸易维持对这些地方的控制!”



    小说阅读网



    李敬犹如大宋定海神针,大宋的未来很值得憧憬,李清照和赵玉盘都笑的很灿烂。



    “李敬,你说宗帅和赵不试带兵南下,会不会跟我们打两浙同样容易?”



    “总的来说,百姓渴望安定的社会,渴望平静的生活,山东不止是军力去强悍,打的金人节节败退,更重要的是吏治清明,地方官员依法做事,不敢乱来,这一切都是民心所向!有了民心所向,这个仗就比较好打了,但是内地很多地方消息闭塞,地方官员有意阻断朝廷的信息传播,仗也就不好打。”



    临安府作为伪帝赵构的都城,带着两浙路近乎于主动归附的姿态。



    着实给南下的众人带来了太大的惊喜。



    若是其他地方如此,大宋最多半年时间,就可以完成所有疆域的平叛。



    赵构将无处可逃。



    大宋将会凝聚各地的力量,再次把兵锋指向金国。



    李清照,赵玉盘对于战事,比李敬乐观的多,在她们眼中,李敬料事如神。



    “李敬,你说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此刻会做怎么样的决定?”



    “不知道,张孝纯从燕京发来的上书里说完颜宗望在河东之战时候,被打的吐血,差点命都丢在河东,到燕京以后,身体萎靡,全靠意志坚持,稍有点好转,就盯着铁匠打造火炮,然后带兵西征,我都怀疑他在西域接到会宁府城破,完颜吴乞买被俘的消息,会不会气死!”



    “死了活该!”



    完颜宗望在汴梁城破的时候,虽然主张保留赵家皇室。



    可是对大宋公主,百姓,手段依然残暴到令人发指。



    北狩路上,还砍了大宋那么多皇子,驸马,王爷。



    跟完颜宗翰一样,赵家人恨不得生啖其肉。



    “如果完颜宗望掌权,他会派人主动联络我们,会提出用二帝交换完颜吴乞买以及其他的完颜皇族。我觉得此人更希望争取给金国留下一些休养生息的时间,也顺便寻找机会盗取我军打造火炮的技术,甚至利用换回二帝造成我朝局的混乱!”



    不管是勤王之战,还是河东之战,完颜宗望的狡猾,李敬记忆犹新。



    此人对大宋了解比其他人更深一个层次,不太在乎颜面。



    手段层出不穷。



    更富有攻击性。



    “所以金国现在都没有跟我们联络,你怀疑完颜宗望死了?”



    李清照和赵玉盘哑然,只要金人不主动找大宋谈判,多半是完颜宗望接位没有成功。



    相比之下,完颜宗翰忌惮赵桓,性格过于残暴以至于对任何人都不低头。



    所以他主导的金国,肯定不会跟大宋何谈,只会是用枪炮说话。



    她们也不知道二帝回来是不是好事,很关心未来的局势。



    “不一定,西辽很远,从会宁府或者辽东去西辽报讯,信使不敢走快了,一个往返至少需要三个月!”



    也就是说,就会宁府陷落到现在,才一个多月,信使搞不好才刚刚把消息送到西征的完颜宗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