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从靖康开始 >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说了不算
    巨大的临安舰,福州舰,广州舰扬着大宋水师,靖字军的军旗开进了杭州湾,开到了钱塘江口。



    一直开到临安码头。



    整个临安城都轰动了。



    临安百姓以往看见军队这帮丘八都会躲的远远的。



    这次奇了怪了。



    当铠甲鲜亮的靖字军正在下船整理装备列队的时候,就被人强势围观了。



    “我的天,好大的船,那黑洞洞的是传说中的火炮?”



    “请问你们是我大宋靖字军?”



    “这船没有风帆,冒着黑烟,它怎么动的?”



    “军爷,靖字军是战神李敬麾下的靖字军吗?”



    “军爷,听说你们打下了金国国度,俘虏了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是不是真的?”



    临安朝廷怂,一直在避战和坐山观虎斗。



    但是宋人不怂。



    哪怕朝廷禁了复兴报在临安的流传,但是复兴报上的消息,在街头巷尾,人尽皆知。



    宋人都渴慕宋军雄起。



    当宋军在金国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回,酒楼,酒肆,到处都是饮酒狂欢的人。



    当临安百姓得到确认的消息,看着靖字军进城。



    如疯了一般。



    从临安各地涌到街上,嘴里高呼。



    “靖字军威武!”



    “大宋战神!”



    这让从许崇手里抢下先锋官的段七安都有几分诧异。



    眼看队伍前方汇聚的百姓自觉地让开道路,手里还提着劳军的酒菜。



    一个个在往队伍里塞。



    士卒们都不知道该不该接。



    特娘的,打了几年仗,这种仗从来没有打过?



    终于,军纪还是抵不住百姓的热情,百姓把劳军的酒菜装篮子里挂在士卒武器上,就躲进了人群跑了。



    “临安的百姓们,我军先锋必须要拿下临安皇宫,请大家不要干扰我军军务,我代表李副使保证,靖字军对百姓秋毫无犯,对于放下武器的宋军,也会善待,李敬副使,李易安居士,顺德长公主,嘉德长公主即将在码头登岸,百姓们可以去迎接他们!”



    “将军,真的吗?‘



    “真的,我们大宋军不打大宋人,我用李副使战神的名义保证!”



    祸水东引,段七安看着潮水一样的百姓涌向码头,他擦拭了头上的汗水。



    不仅下令士卒给前方的百姓让开道路。



    又下令庚字七队立刻帮挂着劳军用品的士卒清理装备。



    眼看着前方拥堵退去,急忙下令全军急行军。



    段七安这个骚操作把李敬惊呆了。



    当他和稷下学宫师生乘坐的辽阳舰推着装满士卒的商船抵达临安码头的时候。



    临安码头已经筑起了高台。



    百姓们看着士卒忙碌,也跟着川流不息。



    高台上摆满了酒罐。



    改名为隆右太后的大宋元佑太后,已经带着临安部分官员,站在了高台之侧。



    也许是士卒泄密,或者说世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李敬,李清照,赵明诚,赵玉盘,赵璎珞和赵鼎等人在船顶上一露面。



    顿时码头上欢呼起来。



    “战神,战神,战神!”



    吼声震天!



    靖字军已经占领了皇宫,对留守官兵缴械。



    又占领了临安府衙,正在集结厢军。



    未杀一人,没进一宅,对百姓秋毫无犯。



    这样的大军,只是在复兴报上的传闻中听说,临安百姓还是第一次见到。



    跳板过去就是高台,隆裕皇后领衔百官,一副不把李敬灌醉誓不罢休的场景。



    李敬望着众人投过来的羡慕目光,各种吹捧,这下子尴尬了。



    “临安府百姓是倾巢而出啊,乌泱泱到处都是人头,恐怕不低于十万人围观!”



    思路客



    “李副使眼光卓越,两年前定下安内必先攘外之策,想必早已经料到必有今日!”



    “看我临安百姓对靖字军之热诚,不亚于登州百姓!”



    对于临安百姓对李敬的热诚,李清照倒不觉得意外,只是有些可惜。



    赵柔嘉闹着御驾亲征。



    这趟真该让小公主来,以便日后临安百姓认可女帝。



    “敬儿,抬头挺胸,下船去,临安城的百姓有辨识力,他们清楚谁是大宋有功之臣!”



    船靠稳了,当让要下去。



    会宁舰解开了绑驳的商船。



    靠在了临安舰外面。



    赵玉盘低声吩咐亲卫们注意警戒,看见可疑之人,手持弩箭着,立即射杀,手持李敬的单打一火铳,紧紧的跟在李敬身后。



    当李敬带着公主,稷下学宫的师生踏上跳板的时候。



    码头上都是欢呼声。



    “李副使,过这边来,老身代表临安百姓,敬我大宋战神!”



    隆裕皇后孟氏,是宋哲宗赵煦第一任皇后。



    靖康之难幸免于难,张邦昌在金人撤离以后还朝大宋也有功劳。



    五十多岁看起来跟实际年龄差不多,身体很好,说话中气很足。



    引发了码头上全城百姓共鸣。



    “敬战神!”



    “敬战神!”



    “使不得,隆裕太后,您是长辈,该我敬您,敬临安百姓!”



    李敬端过了酒碗,请隆裕太后一起战到了临安高台之上。



    双手扶住酒碗,举过头顶。



    跟随的稷下学宫师生在跟随李敬,同样结果了百官递来的酒碗,双手举国头顶。



    “李敬初到临安,这第一碗酒,敬大宋,愿我大宋国泰民安,千秋万载!”



    眼看李敬第一晚酒敬大宋,黄灿和陈卓对望一眼,眼里都是欣喜。



    跟着李敬一起呼喊。



    “第一碗酒,敬大宋,愿我大宋国泰民安,千秋万载!”



    包括李清照,赵玉盘,赵璎珞这些女官在内,饱饮酒碗,



    李敬连忙让赵玉盘联络隆裕太后,给周围临安百官和百姓都满上。



    还怕码头上的酒不够,让靖字军士卒从船上卸酒,亲卫倒酒。



    眼瞅着周围喜欢喝酒的百姓争先恐后的端起了酒碗喝下去。



    李敬再次举杯。



    “第二碗酒,敬朱琏皇后,隆裕太后,以及我大宋的柔嘉公主,感谢她们为我大宋百姓付出,有她们的辛劳,未来的大宋,文治开创盛世,武功无敌天下,百姓老有所养,少年雄踞四方,干!”



    “干!”



    李敬的话说的豪气云天。



    码头上都是回应的呼声。



    百官和百姓热泪盈眶的跟着豪饮。



    没有挤进来的百姓看着前面百姓饮酒,都是羡慕的神色。



    台上稷下学宫的学子,穿着整齐的儒生衣冠,一个个摇杆挺的笔直。



    与有荣焉。



    “第三碗酒,敬我大宋百姓,大宋未来的路,需要所有宋人众志成城,当我们齐心协力,这世间,没有任何困难,没有任何军队可以打垮我华夏族人,人定胜天,未来的大宋,娘娘和主公会努力让大家过上富足的生活,同样也需要各位付出最大的努力,让日子更美好!为了这一天,我们干了这碗酒!”



    临安附近的商人,不少人去过山东。



    登州,山东东路,济南的富庶,让这些人夸赞不已。



    临安虽然禁止报纸,但是消息并不闭塞。



    如今亲耳听见李敬说要大家更富裕,美好。



    欢呼声再次响彻了码头。



    “干了这碗酒!”



    梁杨祖和赵鼎看着李敬这份风采,心里暗自感慨。



    怪不得朱琏任命李敬为枢密院副使。



    此人就是大宋天生的统帅,这两碗酒,没有敬天地,却替朱琏和柔嘉公主尽收临安人心。



    这三碗酒下去。



    很多不胜酒力的已经满脸潮红,甚至有晃晃悠悠者。



    可是周围的百姓,意犹未尽。



    还有人在问李易安是谁。



    想让她诵读两首词作。



    李清照有些后悔,没让李敬把侍女们带来,要带着这二十多个女孩,就是随身的乐队和戏班子。



    眼看着进临安的路,被百姓堵的水泄不通。



    干净招呼着稷下学宫的学子,一起唱起了在军中广为流传的歌。



    他们这么一唱,靖字军将士也合唱起来。



    周围的百姓围的更紧了。



    临安城出来的百姓更多了。



    赵鼎,朱胜非带着临安官员也清理不开道路。



    进城的事情,李敬也知道急不来。



    干脆把隆裕太后和部分临安官员,请到了船上。



    “李副使战神之名,如雷贯耳,若非今日临安码头一睹风采,谁能想到是如此偏偏少年,靖字军之勇,踏破金国都城,威震华夏,今日临安人方知乃仁义之师,好,真是天佑大宋!”



    眼看李敬亲手为自己沏茶。



    上船之后,左顾右盼的隆裕太后端坐李敬对面,眼里散发着光彩。



    “太后过誉了,微臣只是无数替大宋浴血奋战的将士之中的一员,不管是官家钦命的靖康武三军,还是娘娘命名的钢胜义三军,将士们在宋金之战中九死无悔,置之死地而后生,甚至为我大宋马革裹尸还,比起他们,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李副使不要过谦,刚才路上,很多人托老身问李副使,占领临安之后,如何处置临安朝城,官员,百姓都在问,临安是否为我大宋国都!”



    凤凰点头,李敬炫了一手赵玉盘教授的茶技。



    双手端正的给隆裕太后奉茶,赵玉盘,赵璎珞也把茶端给隆裕太后身后的百官品尝。



    “太后拷问晚辈,晚辈本该畅所欲言,可惜太后的几个问题,都不是微臣能做主的,如何定都,先前太后已经有了决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未来的大宋,定都燕京!”



    隆裕太后接过茶没有品尝,听完李敬所说,顿时站起身来,望了一眼临安城以后。



    叫了一声好。



    “该当如此,朱琏有大魄力,昔日高太后不如也!”



    “太后和朝廷百官,收拾家卷,细软,三日后启程登州,五日内就可以面见皇后娘娘,至于如何处置,微臣岂能僭越!”



    隆裕太后哑然,随后笑起来。



    “如此甚好,老身这么大年龄,也能赶上大宋水师日行千里的炮舰神舟,说不得有福气看到登州传说中的海市?”



    运气这东西,谁也说不清楚,苏轼一生坎坷,却仅仅在登州住了几天,就看见海市。



    李敬在登州住了两年都没看见海市。



    “李副使,我等官员是自愿,还是必须前往登州?”



    临安这些人,大部分知道朱胜非联络投奔登州的事情。



    既然选择了留下。



    多半不能问心无愧。



    今日被迫出迎李敬,也怕李敬手下的兵不问青红皂白,痛下杀手。



    谁知道李敬只是轻轻的说了一句。



    “是必须,食君之禄,担君之优,作为官员,有诏比应,即便高老,也应该亲自给娘娘开口!”



    这李敬看起来面嫩,和善,对隆裕太后一说一个笑,让很多人都忘了他是血火战场滚出来的铁血战将了。



    “不想去的也不要想着浑水摸鱼和离开,走不掉的,赵不试带兵十五万,进入扬州,福建厢军已经开入两浙,宗帅带着胜武两军,朔长江而上,我大宋精锐将抵达疆域内的每一县,征召县官。”



    大宋从来没有地方官员还要面圣告老的道理。



    在场的很多人脸色难看起来。



    尽管在靖康之难过后,赵构处置了一批昔日的主和派,类似张邦昌等主和大臣和在靖康之变有责任的官员。



    也忍痛放逐汪伯言,黄潜善几个被人诟病的心腹。



    苗刘之变还杀死了一批跟随赵构的宦官,王渊等官员党羽。



    在李敬眼里,这帮人干净的不多。



    至少很多在扬州或者临安的邸报中,大肆方言,侮辱山东皇后和臣子。



    甚至有昔日为边梁投降派摇旗呐喊的漏网之鱼。



    “李副使,本官承认以往德行有失,小看了山东皇后监国的势力,但终究是各为其主,同是宋臣,可否大度一些?”



    大度。



    李敬嘴角翘了起来。



    有些错,犯了,立正挨打就可以。



    但是有些错,一旦做了,就没有后悔药吃。



    在宋金之战中雪耻的大宋,未来需要一腔正气。



    惩恶才能扬善。



    “从我个人而言,不想把屠刀对准我们大宋自己同胞,不过我说了不算。”



    看着隆裕太后欲言又止,想为这些人求情,李敬对着她摆了摆手。



    “但是有些错,需要自己来承担,梁运转使给你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到山东听候娘娘发落吧?娘娘和公主大度,或者板子只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看着李敬这种给人希望的欺骗。



    黄灿在一边咧着嘴偷笑。



    这里有些人,早就上了山东的黑名单。



    跑掉的都是麻虾。



    他们等着拖家带口,为大宋开发琉球或者开拓疆土吧。



    临安的皇宫被第一时间控制,紧接着,州府的衙门。



    李敬转了一圈临安皇宫,让赵鼎找人封存清点皇宫陈设,没有坐一处,没喝一口水,临安府衙也是如此,所有公务都回到船上处置。



    文事武办。



    各地厢军集结起来。



    取代他们的靖字军在各处粘贴安民告示。



    各种新律法,各种准与不准,甚至各地筹备推荐民意代表的工作顿时让临安府以及周围士绅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