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胤天下 >【第三十章 说书】
    燕西村,村南茅屋。

    “我觉得可以一试,毕竟有易哥儿这层关系在,那李来说不得还会高看两眼。”杨敬元颇为羡慕地看着李化羽道。

    赵暄却说:“易哥儿还不是秀才,现在最多是个童生,对李来的影响未必有多大,羽哥这一去,怕不会受重用,司成都还在屋里养伤呢。”

    郑晓岚依偎在李化羽怀里,想到司成的惨状,也犹豫地说:“要不,还是别去了,咱们现在种种地、养养鱼,日子也还过的可以,何必要去冒这风险呢?!”

    “做什么事没风险?自打咱穿越到这里,哪天不是在冒险?!”杨敬元反驳道。

    “这能一样吗?”郑晓岚有点着急,“我们现在有吃有喝,日子虽然苦一点,但最起码不用担心舌头被割了去,你们是不知道,每次我给司成换药,看他那心如死灰的眼神时,心里有多害怕。”

    说着说着,郑晓岚的语气里已经带着哭腔,转过脸,摇着李化羽的胳膊道:“阿羽,咱不去行吗?我也不指望你有多大的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守着你过一辈子,我也是开心的。”

    看着梨花带雨的郑晓岚,王易颇是感慨,叹了口气道:“羽哥,我也觉得要不先缓一缓吧,想出人头地不在乎这一次。再说了,晌午洪老七也说了,现在燕山卫似乎有点乱,李来去了也未必讨得了好,你一个逃人籍的军从卫,去了怕是很容易卷进去。”

    王易不说还好,一说郑晓岚更是哭的伤心。

    李化羽沉着脸,望向还没开口的林老和李胤:“你们怎么说?”

    林老放下手里的旱烟枪,朝桌角磕了磕,咳声道:“咳,这事儿我觉得得你自己拿主意。现下我们有六亩地、好几亩的渔场,还有杂七杂八的进项,说吃不饱肚子倒不至于,的确没必要去冒那个风险……但我也知道,你这人心气高,要强,总想作出点事情来给大家伙看看,不过你可得想清楚了,这可不是以前的法治社会,凡是都还守着法,你去给那李县令做了军从卫兵,到底能不能混出个人样来还是未知数,要是万一有个好歹,你不顾念着我们,也要顾念着晓岚吧!?”

    说是让李化羽拿主意,但话里话外,林老还是在劝说李化羽放弃冒险。

    李胤一直不吭声,见李化羽询问的目光扫过来,这才开口只说一句话:“你以前是个当兵的,哪里最适合你,你最清楚。”

    林耀先坐在门边的踏脚石上,没人问他意见,他也识趣的没开口,不过望着王易的目光更是热切起来。

    赵暄见李化羽开始沉思,便站起身道:“我去问问司成吧!”

    司成就在堂屋的里间,他不能说话,但耳朵不聋,外间的谈话他都听得一清二楚。见赵暄进来,躺在床上的他往里面挪了挪,伸出只有四根手指的手,拍了拍床沿,示意王易坐下。

    赵暄坐下前,从床头抽出一块覆盖有细沙的木板,递给司成,道:“你也听见了,在这么多人里,对这事你最有发言权,你觉得羽哥该不该去?”

    司成有些呆滞的目光似乎有了些许波动,伸出右手食指,在细沙上慢慢写着。

    “要去,为我们报仇!”

    赵暄叹了口气,道:“报仇的事,胤哥已经答应了,只要有机会,一定会替你们报仇……现在不是说这个事的时候,羽哥,羽哥是我们的主心骨,你懂不懂?”

    司成不懂,或者说他懂,但不明白这个跟他去不去军从卫有什么影响。

    赵暄沉默了良久,站起身走了出去,来到外间道:“反正还有一个多月,不急于一时,我出去散散步,你们聊吧。”

    言罢,自己走了出去。

    林耀先见状,也跟在了后面。

    ……

    燕西村的河水依旧潺潺,前几天刚下过雨河边的小道上布满了脚印,这是下午来这里道喜的邻居踩踏出来的。

    颇为泥泞的道路,有点像现在有点泥泞的心情。

    “羽哥应该去!”林耀先突然说。

    赵暄蹙起眉头:“为什么?”

    “因为他能比王易好,值得获得更好的。”林耀先斟酌了很久,才说出这句话。

    赵暄沉默了。

    他明白林耀先的意思,或者说,他理解林耀先想说但没说出来的话。

    王易去参加县试的这几天,因为没有农忙,更没有小工可做,连府城的徭役都没委派到他们头上,所以整日里他们都在一起做事。

    帮林老开垦荒山,陪杨敬元去渔场照看鱼苗,甚至还去醴侯别院做了几天仆役。

    林耀先是个不甘于平淡的人。或者说,他是个有着满脑子想法,但却没有能力去实现的现代年轻人。

    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有机会穿越到古代,谁不想锦衣玉食,建功立业?谁不想“醒掌杀人剑,醉卧美人膝”?

    但,梦想是需要现实的实力去匹配的。

    林耀先有实力吗?很显然,没有。

    自小,林老就没给他一点苦吃,但是也没有给他无限制的自由。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是林老自以为严厉的教育,不准他这样,也不准他那样,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还没来得及让他踏上社会历练,体会一番世态炎凉就被穿越到这里了。

    可以说,林耀先的真正社会体验是从到了燕西村后开始的。

    但这个社会体验有点残酷,因为伴随着鲜血和杀戮,带着最真实的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

    他不适合读书,于是很快就有人做主,别读书了,让有能力读书的王易上。跟杨敬元在外面跑运输的时候,他没能力扛起那一袋袋上百斤的货物,很快就有人顶替他,并拿走他之前辛辛苦苦扛过去的三袋货物钱。

    他的肩膀磨出血,后背压出淤青血痕,手里也被绳索勒出了老茧。

    他哭过,骂过,更自暴自弃过。

    但都没用。

    只要他怕死,这些他就必须去承受!

    他把这一切都归咎于王易抢夺了他的读书机会,他觉得自己本不应该来做这些苦力活,他认为自己能够做更有成就的事。

    所以林耀先同意羽哥去军从卫,因为他觉得王易并不比羽哥好,羽哥出去拼,一定会有更好的出路。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就事论事,而是带着深刻恨意的有意唱反调。

    赵暄很理解他的想法,是真的理解。

    他不同于林耀先,他从小过的日子跟林耀先完全不同。

    他是个富二代,是个从小就没有为钱发愁过的富二代啊!

    锦衣玉食?他有过。

    无限制的自由?他有过。

    甚至连最漂亮的女明星他也拥有过,所以他的内心里对林耀先所追求所想要的这些东西从不期待。

    他期待的是真正的亲情和友情,是一切能让他感觉到家庭温暖的情感。

    从某个角度来说,林耀先是自私的,自私的以为所有人都应该成为他建功立业的背景板。他应该要获得成功,那些不能让他获得成功的人和事,都该滚到一边,甚至去死。

    ……

    赵暄不是。

    他喜欢这个家,喜欢这个在古代的家。

    林老是父辈,杨敬元是叔辈,李化羽、李胤、王易和郑晓岚是兄弟姊妹,是一家人。

    他能感觉到,其他人也是这样对他。

    所以他在外面再苦再累,只要回到这里,他心里就觉得踏实,只要看见茅屋门口的那盏灯笼,他就觉得亲切和温暖。

    至于司成,很抱歉,赵暄真没有把司成当成家人。

    时间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能让完全陌生的人培养出各种各样的感情。

    而司成与他们,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从飞机失事到走出燕山,从燕西村到鹿坎寨,司成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短到现在赵暄都记不起来到底是多久。

    一天?两天?还是一个月?

    人都是讲感情的,而时间的陪伴能催化这种感情。缺少了时间的滋润和浇灌,感情终究会淡漠和空洞。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赵暄对司成只有幸存者的同情和怜悯,却绝对没有对李化羽和李胤他们的那种兄弟感情。

    正是这种兄弟感情,让赵暄不同意羽哥去军从卫,因为他是真的担心自己这个兄长会走上司成的老路。

    放在一年前如果有这个机会,赵暄只会像当初看司成他们被选为私曲时的态度,羡慕和嫉妒。

    但现在,他只想着羽哥会不会出事,会不会因此受到伤害。

    因为这是一个家,一个谁都不能少的家。

    ……

    林耀先的想法与赵暄完全相反。

    他不认为自己和大家是一家人,特别是王易。

    现在所有人都在供着王易,目的只是想要他考上功名,从而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他就像神,所有人都在等他施放神迹,从而拯救苍生。

    林耀先不服。

    凭什么就允许你王易一个人努力?凭什么所有人就只能指望你?就因为你会读书?狗屁!

    林耀先不甘。

    这里是武陈,是古代,不是现代考大学,凭什么会读书就能为所有人仰望?他就不信了,除了王易读书科举这条路,就没有别的出路可以选择。

    所以他选择支持羽哥去军从卫,期盼着羽哥能走出另一条路,从而打压王易现在被人仰望的地位。

    可他从没想过这条路是不是好走,也从不想羽哥走了这条路,是不是还能活着回来。

    他从不关心这些,他只想针对王易。

    卑微的人性啊,在自己无能为力时,总想让别人为自己出头。却浑然不想,自己寄予厚望的人是否想出这个头,更不去想别人是否会因此受到伤害。

    ……

    林耀先跟赵暄说了很多,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赵暄都听懂了。但他没说什么,只是心里感觉厌恶,厌恶林耀先的自以为是,以及那种自以为的优越感。

    听杨敬元说过,在外面跑运输的时候,林耀先就动不动想教育指导别人,似乎想依靠这个闯出一条路来。好几次差点被人动手教训,还是杨敬元豁出这张老脸,才勉强蒙混过去。

    但到了现在,他似乎还在挑拨这个挑拨那个,说话的艺术水平跟林老比起来又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让赵暄听的心烦气躁。

    “好了好了,不用说了。反正我不同意羽哥去军从卫。”赵暄气恼地一拍手,从河边转身往家走。

    这夜,无风也无雨。

    反正还有一个多月,总会找到办法的。

    赵暄和林耀先同时这么想。

    接下来的日子有些平淡。

    因为入夏,田间地头的农活不多,四里八乡的活计倒是有不少,但通常用不着太多人手,所以他们几个只能又一次分散开来打零工。

    有时李化羽在上云村,李胤就在老媪村,杨敬元跑鸡鸣村给人拉了干草,赵暄就去走马驿给人运一车稻谷。

    日子过得很是充实。

    王易依旧每天去洪氏族学念书,还会去正字堂抄程文窗稿。因为过了县试,他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不论是族学内外,都盛传着王易这个案首在县试时的应对。

    甚至连蔡公权和洪琪舜都亲自过来族学探望过他,并表示了一番劝学慰问之意。

    每日读完书,王易都会跑到高家院子,圆圆还是那么青涩可人,摸摸她的嫩滑小手,可比李来那个中年男人的手舒服多了。

    王易还会教圆圆写瘦金体,还会给她讲故事。各种各样的故事,比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二爷,还有为国为民的郭大侠,美丽狡黠的乖蓉儿……

    对于圆圆来说,每天听情郎讲的这些故事,简直比话本好玩多了。毕竟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儿,天性就对这些感兴趣。

    有时听的兴起,还会叫上吴家姑的闺女春丫一起听。没成想,春丫跟她娘一样,是个“满村嫂”,自己听了不过瘾,还满村的去讲,结果自己口条又还不利索,讲的云山雾罩,有前言没后语的,听的人心里不上不下,便自己跑来听王易讲故事。

    圆圆也是个乖女娃,来的人又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邻,便打开院门,让他们进来里面坐着听。

    女朋友都做了主,他这情郎更不好跟人说不讲了,只好每天傍晚在高家院子里扯着嗓子说书。

    再后来,入夏了日头足,天黑的晚,那些忙完一天活计的大老爷们也会到高家院子里,听一听那得了县案首的王秀才讲的那些传奇故事。

    好几次,连洪琪舜都闻风而至,在高家院子里待了两个时辰,直到天完全黑了,才意犹未尽地咂吧着嘴回家。

    这样过了一个月,到五月底的时候,全村人在见面时,除了闲话家常,都会问一句:“哎,昨天说的啥,到哪儿了?”

    要是问到自己没听着的,那叫一个急啊。

    “啥,赵子龙单骑救主讲完了?”

    “瞎说,昨儿个王秀才讲的是‘风陵渡初遇神雕侠,郭大侠鏖战襄阳城’,没说三国。”

    “哦哦哦,那就好,等会儿额先把粪肥给沤上,回头就去高家。”

    “那你可得快着点,迟了就没位置了。”

    “行行行,别催,马上。”

    ……

    甚至在一天上完课后,洪礼忠还问王易:“‘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之后,该说到哪儿了?”

    王易担心洪礼忠会骂他不务正业,只能忐忑地回答:“接下来应该是‘曹操评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老师,学生不敢了。”

    没想到洪礼忠却赶紧提笔记下这个标题,然后道:“什么不敢了,赶紧把这章回故事说完是正经。”

    王易愕然。

    老师不骂他,还催他快些讲,这是何道理?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他说的这些故事,早就有人开始四处宣讲,以至于好些章回都传到了府城。

    最近几日,府城各处风月场所,大都在讲王易说的那些故事,什么“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几乎快到了口口相传的地步了。

    有那脑子灵光的书商,已经从府城赶到了燕西村,到处催问有无相应的手稿文册,他想买去雕版刊印呢!

    未出燕西村,便能名动燕州府,这对王易接下来考府试可是有莫大好处的,洪礼忠骂他作甚?

    对古代的读书人来说,八股文固然重要,但名气也同样重要。要是有了文名在外,哪怕是一介布衣依然能受到文人待遇。

    只是,这个学生讲的故事精彩固然精彩,就是用词太过白话,他这做老师的还得从新进行归纳整理。但也借着整理之名,先从王易口中先睹为快。

    不过王易说的有点杂,而且有些故事难登大雅之堂,比如在洪礼忠就觉得《射雕英雄传》中讲述铁枪庙中那一段时,竟然说黄蓉的脚丫好看,这就颇为不妥,有伤风化。还有《天龙八部》里,怎么会有与朝廷比肩的江湖帮派呢,还用帮派之力与异族对抗,简直是胡编乱造,极不可取。

    王易有心想说,这可是后世武侠巨匠金庸老先生的大作,你一个村野秀才,哪有资格置喙,后来想想也就罢了。

    毕竟后世的武侠,在这个时候还是不如《三国演义》之类的正统改编文学更能入读书人的法眼。

    也幸好王易对《水浒传》记忆不深,所以就没把动辄“哥哥救我”的典故说出去,不然要是讲这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的故事,估计会被蔡公权抓去坐监吧?

    不过,洪礼忠不喜欢武侠,并不代表没人喜欢。

    胡山那帮浪荡子就对《射雕三部曲》极为推崇。

    自从胡安过了县试,他老子胡山就整天乐的跟打了鸡血一样,下地干活都多了三分气力,对胡安就更是不管不问。

    胡安从县城回来,身上可是带着钱的,把梁哥儿和六哥儿的钱一还,还带着他们吃喝一番,之前的仇怨也就一笔勾销,两下里感情似乎还比从前更亲密一些。

    自从王易开始说书以来,胡安也不跟那些人去胡混,反而带着他们还有洪记扑铺的那帮浪荡子跑来听书。

    也是这胡安有头脑,听书之余,还会带着瓜子零嘴来贩卖,卖得的钱还给高家圆圆分成,又给王易添茶水,简直服务的周到备至。

    一时间,胡安的名声在燕西村也变得好转不少。甚至都有人去他家提亲了。

    那些浪荡子的父母见自家孩子没再去扑铺鬼混,反而跟着听书涨见识,也是一片欣喜。有好听书但来不了的,还会让自家孩子早些去抢个好位置,听完书再回来讲给他听,倒也是两全其美。

    想听书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高家院子内外都站满了人,连围墙上都坐着一大堆熊孩子上蹿下跳,时不时还会摔倒几个,惹的大人怒斥,哄哄闹闹,跟赶庙会一般。

    王易一见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啊,自己就算喊破喉咙怕也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他讲这些故事可不是为了给他们听的,是为了给圆圆听的,现在这算什么?将恋情公之于众吗?

    更重要的是,他跟做“坑王驾到”的那位一样,挖了太多坑,《西游记》讲了一些,《射雕三部曲》也东一点西一点的讲过,《三国演义》说的最多,但也还没讲完。

    一到傍晚,整个高家院子闹哄哄的,有要他继续说三国的,也有叫他别忘了女儿国国王的,更有胡安等一众浪荡子让他快些讲萧峰大战铁面人的,简直是一团乱麻。

    王易就算真跟孙猴子似得有三头六臂也讲不过来啊。

    幸好,这时候林老给他出了个主意:反正现在农闲,不如重新找个场地,哪怕就在城南的茅屋前也行,由他们来讲这些故事。同时卖点瓜子零嘴之类的吃食,咱们也能赚点小钱。

    要知道,这些故事对于燕西村的人是新鲜货,但对于他们来说,其实都是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了,又不是正要说书,大致能把故事说完,给这帮没夜间娱乐生活的村民们一点快乐也就行了。

    “我看行!”林耀先第一个表示支持,“我来讲笑傲江湖,我对这个熟。”

    “那我说西游吧,不过是电视剧的西游哦,不是书本上的,原著我就看过一遍,记不住那么详细。”杨敬元说。

    李胤就别想了,他记得住也不会去跟人长篇大论。

    李化羽最近也烦,不愿说。

    林老倒是能说《三国演义》,甚至能把原著里的味道给说出来。但他还想说《水浒》,让王易拦住了。

    王易仔细讲解了一番水浒传里面的造反精神不能传达到武陈朝的重要性,这才让林老打消了念头。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你可别把胡安那些浪荡子给带坏了。”李化羽劝道。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林老答应不说水浒了,但他儿子却记住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