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胤天下 >【第九章 城防役(上)】
    “你把洪老七看轻了。”吸溜着用黄粟米熬出来的小米粥,李胤对李化羽说了一句。

    “怎么会看轻呢,”林耀先道,“一块玉观音呢,放在这时代,估计也是一年口粮呢,他就是不识好歹。”

    林建国瞪了他儿子一眼,道:“不懂就别乱说话,李胤说的看轻是指不该送礼,平白看轻了人家的品行。”

    李化羽也嘬了一口粥,叹道:“见他那表情,我就知道自己弄错了,总想着咱们现代人不就是互相送礼来促进关系嘛,哪想到他洪老七根本不想要礼物,纯义务帮我们。”

    “古人见识少,但并不代表他们笨。他们有他们所坚持的底线”王易总结说,“就像我们的底线是人命,我们认为所有人命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同等的生存权利,而他们的底线就是三纲五常,是儒家的‘礼’。

    对于洪老七来说,我们救过他的命,这就是大恩,他做的这点事根本比不上救命之恩,更别说他昨天还在无意间害了我们一次。他肯定感觉我在侮辱他。虽然他说不出侮辱这个词汇,但心里一定是这么感觉的。”王易道:“古人比较重视这个,你等会儿去跟洪老七道个歉吧,他这人实在,值得结交,道歉以后也不会为这点事介怀的。”

    “既然他觉得我们对他有救命之恩,那能不能让他帮我们弄出这个茅屋啊?!”赵暄苦恼地挠着后背,“昨晚那些蚊子差点把我围殴致死。我总算知道喂蚊子是什么感觉了。”

    “你这叫挟恩报复,你觉得洪老七无所不能啊!”王易调侃。

    “我去跟他道歉。”李化羽不想拖了,反正没别的事,喝完粥就动身。

    王易在他身后喊:“顺便问问洪老七哪里可以搞到艾草,就是熏蚊子用的,我也快被折腾死了。”

    ……

    从茅屋走到燕西村,需要经过一座木桥,再往前走50米有一道人高的胸墙。说是木桥,其实是由三根大腿粗细,六七米长的圆木搭在一起构筑的简易小桥,这桥搭在燕西村南边那条无名溪最窄处。胸墙是用土夯的,没有大青砖,也没有影视剧上那种城墙的规模,更没有垛口和齿形,更形象的描述应该是类似古代某个地主家的围墙。

    李化羽真不明白这种一翻身就能过去的胸墙修起来干嘛,难道还指望这玩意能挡住人不成?

    这胸墙修筑的时间有点久了,灰黄的墙面,藤蔓缠绕,墙上有勤快的妇人将家中的咸菜摊在墙头风沥,远望的燕西村很有古村落的韵致,可走近后……

    实际上,真正的古代街巷,远没有后世旅游景点那般浪漫怡人,一处处石板土路、低檐窄巷,有的道路上污水肆流,鸡鸣狗吠,邻家大婶大娘的呼喊,简直是另一种污染。

    没有后世风景区的布局、装饰、管理,想要看风景,更多的是凭着自己胸中的情调以及可以随意引申的发散思维。村口华盖亭亭的大树未必真有多好看,若你有心情,那自树隙间穿下的晚霞余光也就成了怡人的美景。

    李化羽显然是没有这种诗情画意的。

    燕西村坐落在小平原上,一眼就能从村南边望到北边那座关押审判他们的洪氏祠堂。刁斗飞檐,青灰的屋顶上一尊叫不出名字的小石雕,倒也有几分威势。

    祠堂在胸墙外,胸墙内最高最大的那一栋房子就是洪氏族长的家。洪氏没有分家的传统,所以一大家族几百口人都还是住在那一片地方。洪氏,是燕西村最大的姓氏。不过这里不叫洪家村,而叫燕西村,是因为这里可不止洪氏一家人。

    李化羽走这一路,粗略统计,这个村子里有两家食铺、三家杂货铺、还有一家当铺,甚至在某个巷子里还有一个赌档,胸墙内的常住人口应该有小一千人,加上很多跟他们一样住在胸墙外的逃人和奴仆,差不多应该有一千三四百人。

    路不好走,也就通往洪家的那条主路上铺了石板,但就算这石板也是坑坑洼洼,甚至板沿翘起。其他地方则大都是石子路,某些小巷子里只有一层泥土铺地,可以想象,一旦下雨,这路得泥泞成什么样子。

    路上行人有时会打量李化羽一眼,毕竟他这身高颇为摄人,燕西村里像他这么高壮的少,即使有一两个,都会被征到兵籍里去。

    不过行人也就是打量一眼罢了,没人多嘴询问什么。街边也没什么路边摊,倒是有些农人挑着刚摘下的菜来售卖,或者是拿些自家过冬存储的咸菜来兑换物品。

    整个燕西村透着一股平淡和与世无争。

    快到洪家时,李化羽就见蔡公权带着人正从洪家出来,想到昨晚被坑了一年的口粮,他心里不痛快,没准备跟他打招呼,所以站街边让他们过去,可没想蔡公权却直接找上了他。

    ……

    “城防役,十人,下午申时洪氏祠堂门口集合,自带五日口粮。无需带工具。”

    当李化羽带着这份服役文书回到茅屋后,便召集了所有人过来商量。

    洪老七也来了,他比李化羽还要早到。他方才回家,第一时间就接到了消息,所以第一时间赶了过来。跟李化羽也就是个前后脚。

    “本以为能有几天缓缓,没想到这么快就要服役。这城防役又是个什么鬼啊?”赵暄苦恼地又开始挠后背,现在一着急就感觉后背痒。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当然好理解,但实际操作肯定不能依照字面意思来落实。蔡公权一看就不是好人,洪族长看上去也没安好心,他们迫不及待的要他们去服的这个城防役,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事。

    在洪老七这个本地土著的解释后,加上王易这历史专家的分析,幸存者们才慢慢明白自己到底接下了什么样的一份差事。

    古代政权中有很多种徭役,直白一些就是义务劳动。大到为皇帝修建陵墓,为国家修建长城,小到为村里修桥铺路其实都可以算作一种徭役。国有国役,城有城役,村有村役。

    但因为是义务劳动,所以一般使用役员时,派遣役的部门要承担粮食。比如为皇帝修陵墓,那朝廷就要划拨专款来操作这个事。但这个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起初或许有口粮发下,但到了现在,服役已经没有任何口粮供给,甚至还要自带口粮,而朝廷拨下的口粮去哪里了?这个都不用问,谁都清楚。

    在那么多役种中,燕西村人最不想服的就是城防役。因为最近几年的城防役并不是去府城修城墙,而是去深山里修寨子。

    说到这里,又要再提一次燕西村的地理位置,燕西村的确在燕山以西,往北是崇山密林,往西也是高山险壑,只有往东和往南才是坦途,其中往东北走大概两天,就能看见一道龙脊山,龙脊山再往北就是胡人的地盘。也就是说,龙脊山上必须修建堡寨来防御胡人越过龙脊山。

    其实按照洪老七的说法,早几年去修堡寨,府城是不摊派城防役的,而是募员,也就是花钱请人去修,这样花钱请人修的更好,也更多人愿意去。

    但自从新来的府尹上任后,便改了募员修堡寨的规矩,反而开始摊派城防役,每村每月必须出十个役。

    这没钱不说,还要倒贴口粮的事谁愿意做呢?

    更重要的是,龙脊山上好修堡寨的地方早就修好了,现在要修的都是地势险要,甚至要往山壁上凿栈道才能通行的地方,有些地段简直比修蜀道还要难,这简直是要拿命去填啊!前几个月燕西村去的十个服役人,只回来七个!

    几年下来,燕西村为这城防役不但耗空了奴籍的奴隶,还折损了民籍的十几个人,其中好几个还是家里顶梁柱去服的城防役,结果一人出事,全家毁了。没了顶梁柱,交不上赋税,同是乡邻,村里也不好逼迫过甚,只能去申请销户,因为销了户头就不用纳税了。

    可销了户就少了税,县衙能同意?在燕西村一番公关下,县衙也只勉强同意往府衙报备,结果刚报上去不到五天,府城就下训令申斥县官。县官无奈,只能继续掉回头来,不允许销户,还让燕西村继续出城防役。

    为了这事,洪族长和蔡公权不是没动作,但根本得不到回复。上个月,洪族长又安排人去府城反映,结果派去的人直接被乱棍打出府衙,现在还在家养伤呢。

    因为这次越级上访,府城派人到县衙申斥,县官头大,只能又派人到燕西村来训斥。一层层的压力往下传递,到了洪族长和蔡公权这里时,这压力已经比天还要大,甚至有抄家灭族的威胁暗示了。

    正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官大一级就能压死人,更何况大那么多级呢。被逼无奈之下,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逃人就只能被优先选去服城防役了。

    不过燕西村能想到用逃人服城防役,其他村也同样想的到,所以一时间逃人紧缺啊,各个村都在用逃人顶城防役,各个村也都在抓逃人。于是乎,李化羽他们就赶上了这一波逃人紧缺潮。

    ……

    逃!

    这是很多幸存者想到的第一个方法。

    逃到别的地方去。实在不行就逃回山里。

    但洪老七的解释直接打破了这一幻想。

    首先,他们所处的地方叫燕州府,方圆辐射300里,共六县十七乡四十一个村,村村都受困于城防役人手短缺,也就是说他们逃出燕西村,也会被别的村抓逃人。而燕西村正好在最北端,周围除了燕州外,最近的府在西边160里的定州府,那边虽然不要服城防役,但听说春旦役也催的正紧……

    其次,燕山东西上千里,南北最窄处也有四百里,横跨北地四郡十三府,很多郡府都在燕山边缘,也就是说有大片大片的无人区。进了燕山,能否活着出来就全看天意。燕山此时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在里面日子有多难,李化羽他们最有发言权。

    况且他们这里一逃,海捕文书就会传遍边地四郡,就算他们侥幸能从燕山无人区钻出来跑到别的府郡,也逃不过官府的捉拿,一旦捉住,那就不是逃人了,而是逃犯,被列为逃犯的话,一样还是会被送去服刑。

    最后,服城防役或许还不用死,因为城防役是开山为路,擂地为基,背石筑墙,主要是辛苦,而不是危险。至于像现代影视剧上表现的,动辄有人拿鞭子抽的情况也有---那就是服刑。

    洪老七说,服城防役有专门记录的文员,主要记录工程进度和工时,服役人员只要达到服役工时,一般是四个时辰就可以休息,而服刑人员会比服役者多劳作一两个时辰,且如果有危险的事,都由服刑者先去完成。

    权衡再三,幸存者们还是决定派出十个人去服城防役。

    林建国年纪大,留下,郑晓岚是女的,留下。其实人选最后也只能在15个人里选。李化羽身材最高大,他肯定有一个。然后是李胤,接着是赵暄。至于林耀先和王易反而没被选上。理由很简单,林耀先年纪是男人里最小的,而王易是近视眼,在山林中穿梭不方便。另外还有三个看着比较瘦弱的被留了下来。

    带着服役队伍去服城防役的是洪老七。

    按照规定,每个村的服役队伍都会有一名在兵籍的甲士带领,另外还有四个壮丁协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队伍不会有人中途逃走。

    洪老七是兵籍甲士,这次本不用他带队,还是在李化羽的请求下,洪老七跟洪琪舜揽下了这次押送任务,目的无非是想要洪老七多加照顾他们。

    对洪族长和蔡公权来说,只要有人去服役就行,至于会不会被照顾,他们不在乎。

    ……

    穿过燕西村东边的田陌,跨过被称为朝天河的河流,随即就走上了官道。

    官道更为平整宽阔,按照李化羽的估算,大概有6米到8米宽,官道以枕木和碎石垫路基,某些路段还有糯米汁糅杂的浆水灌筑,坚固性还不错。要是下雨,因为有碎石和沙土作为路面,所以透水性也有保证。

    李化羽是做工程的,对于现代筑路修路也有一定的认识。他觉得这条官道以没有水泥和混凝土技术的古代来说,已经是古代劳动人民所能做到的最好道路了。

    官道上人不多,据洪老七说,顺着这条官道往北能直达燕山卫,往南能通燕州府,按理来讲,不至于这么冷清才对。

    顺着官道往东北方走一个时辰,天已经渐渐黑了下来。他们来到一处叫瓦房驿的地方。这里是个驿站,有两三座相邻的瓦房,同时周围还有几十户人家,俨然是个小村落。

    在瓦房驿,洪老七将他们安置在一间带有茅草地铺的房间,然后安排从驿站拿了回执给四个壮丁,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明天一早可以回燕西村。

    洪老七则要在这里汇合其他几个村子送来的服役人员,明日一早继续往东北进山,押送任务则由瓦房驿的驿卒负责。

    一夜无话。

    没有豪门闯驿站,也没有江湖人士来这里聚会,平平淡淡。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所有人被叫醒,继续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