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争魏 >第六百二十四章 度田
    甘露六年的冬天异常寒冷,草原上的冬天非常漫长。



    很多部落没有储备足够的秋草,不得不向归信城的庞青投降,庞青则将他们送到居延。



    姜伐野负责接收,大部落分散成小部落,小部落分散成帐,分别送往西平、武威、酒泉、北地等郡。



    对于不配合的部落,姜伐野没有手软,丈人女婿一条心,大小头目全部当众斩杀。



    而他们的牛羊则当众分给其部民。



    如此一来,造反的部民不但偃旗息鼓,还跪地感谢秦王恩德……



    这个口子一开,杀了几批刺头之后,南下的部落再无人敢闹腾。



    白晃晃的刀子面前,再强硬的部落也变得友善起来。



    部民们一个个红着眼珠子看着自己族中的大人贵人们。



    宣义使用鲜卑语非常体贴告诉牧民们为什么他们过的如此凄惨。



    在他们的话中,大秦是来解救他们的,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对绝大多数底层牧民而言,能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活下去就不错了,至于头顶上踩着的是谁,根本无关紧要,只要他们的家卷不受到侵犯即可。



    而这一点,在宣义司镇抚司的监督下,基本得到了保证。



    秦法说一不二。



    在将士和百姓心目中威严无比。



    到了甘露七年,越来越多的草原部民南下。



    也有不少涌入东面的拓跋鲜卑部,拓跋部的实力持续壮大。



    “前后有一万七千帐迁入居延,分散至诸郡。”索靖向杨峥汇报。



    一帐差不多是中原的一户,一万七千帐差不多就是八万多人。



    若是以前,杨峥会欣喜若狂。



    但现在财大气粗,也不差这点人了。



    此次出兵最大的作用还是消除了阴山以北的威胁,解除了河套、河西诸郡的威胁。



    以往每年秋天,部落就会南下劫掠,这差不多成了他们的习俗。



    河套诸郡的百姓一只手耕种,另一只手还提着刀,这种搞法,耕种效率肯定不高。



    “这些只是第一批,春夏以后,应该还会有部落归入大秦。”索靖出身敦煌,敦煌一直处在羌胡汉诸族交融的中心地带,所以非常了解草原习性。



    草原一向是强者为尊。



    周朝时便有犬戎,秦汉有匈奴东胡,匈奴之后有鲜卑,鲜卑之后有柔然,柔然之后有突厥……



    这些部落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而是新一代霸主统一草原后,原有部民换了个名字,成了新部落中的一员。



    既然能融入其他部落,也就能融入大秦。



    战国时,义渠就完全融入了秦国。



    汉武帝北击匈奴,军中就有不少匈奴人。



    只要愿意入秦,杨峥麾下的文人总能找到一个共同的祖宗。



    羌人不就是这么整合的吗?



    草原这么大,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当然不可能,所以这是个长期过程。



    索靖前脚走,恭候多时的张辅便来觐见,“大王,关中蜀中人心已定,当提前度田、桉比。”



    度田,就是查明每户百姓手中的田有多少,比去年多了还是少了,庄稼长势如何。



    桉比,就是户口、财富、劳动力的调查。



    若没有度田桉比,就无法真正收到税。



    无论是百姓还是士族豪强,都想方设法避税,隐瞒田产和人丁。



    所以度田桉比就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



    西汉这两项都能完全推行下去,到了东汉,光武帝刚刚立国,地方上各种造假数据就上来了,收的税怎么都跟账面上对不住。



    派人下去查,地方官吏把百姓的住宅都算成耕地,数据依旧相差太远。



    光武帝的度田诏书管不了地方豪强,这帮人原本就是支持光武帝推翻王莽的股东,手上有兵有粮,地方官吏不敢管。



    光武帝一怒之下处死十几个刺史、太守,但接下来事情并没有好转。



    建武十五年,度田令下达之后没几个月,冀、兖、青、徐爆发大规模叛乱,叛军直接攻入官府,斩杀光武帝派来的官员,史载: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徐、幽、冀四州尤甚。



    光武帝终究不是汉武帝,没有他的魄力,度田令表面上完成了,实则是双方互相妥协,各退一步。



    杨峥觉得汉末的混战,乃至魏晋的一些列变乱、鼎革,祸根的源头其实都是东汉。



    按照汉制,度田在每年五月进行,桉比是每年八月。



    张辅要提前进行,不言而喻,是让杨峥提前准备。



    以前推行均田制的时候,杨峥就说过,均田只是第一步,最终的目的是举国上下一体纳赋。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yeguoyuedu.com 安卓苹果均可。】



    有钱有地的多缴,没钱少地的少缴。



    这是一个国最根本的公平所在。



    但也是从古至今最大的难题。



    这个问题放在中原是无解的,放在秦国则不难,秦国压根就没几个成气候的士族门阀。



    豪强们已经在均田制上退了一步,既然能退第一步,就能退第二步。



    秦国允许他们拥有土地,但必须在按规矩来。



    享受多大权利,就要承担多大义务。



    就像府兵和中军一样,他们不用缴税,但他们需要为国争杀。



    府兵不缴税,但每逢战事,需要自备粮草军械。



    而中军没有军饷,土地是杨峥给他们的补偿,一旦士卒退役,会照常收取田赋。



    光武帝手下的豪强还帮他打过天下,秦国的豪强什么付出很少,基本就是来捡现成的,依附在秦国躯干上。



    这么搞当然不行。



    上一次均田只是逼豪强们释放人口,度田并不彻底。



    这一次就是玩真的了。



    “孤命你为度支尚书,你可敢入蜀度田桉比?”杨峥笑道。



    关中河西度田难度不大,杨峥也不怕他们不服。



    而蜀中则有些鞭长莫及。



    眼下杜预正屯兵永安。



    益州刺史令狐盛手上兵力不多。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张辅拱手道。



    “孤派宣义司、镇抚司辅助你,务必将蜀中真正纳入我大秦!”



    “臣必竭心尽力!”张辅一脸正色。



    打天下要用勐人,治天下也要用勐人。



    蜀中度田交给张辅,关中度田交给李密,河西度田交给常忌。



    杨峥在征询鲁芝意见之后,于甘露七年三月颁布度田令。



    凡大秦国土和百姓,必须全部登记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