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逆鳞台 >第二十四节:大军攻城
    城内的百姓自然不会知道军队发生了什么事,在他们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同,青雀府府尹也并未下达任何加强戒备的命令。在郎天行想来,他断然是还没有得知任何消息。

    城内一切如常,但是玄兵却没有闲着,立刻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让如今在城内的行民侍者都动了起来,城外的时刻监视大军动向。

    郎天行则是通过安民司在大军中的潜伏人员,告知商砼自己在青雀府,并让其将营内的消息传出来。

    只是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商砼却没有半点消息,尽管联系到了潜伏人员,但从他的口中,却只有不知二字。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郎天行也越来越感觉事态的不妙。先是传来消息称军营内闭,任何人不得出入。然后便是一队人马不断的在军营外游走,发现任何人不是驱赶,就是立斩不赦。

    此时的青雀府尹,才感觉到了不对,立刻派人前往军营询问。而得到的消息只是例行整顿。

    安民司的内应已经无法在传出任何消息,商砼也是音讯全无。负责监视大军的行民侍者,也只能远远的看着而不敢靠的太近。

    玄兵快步来到郎天行的驻地,见到郎天行,赶忙说道:“总部传信来了,陛下的圣旨,正在赶来的路上,不过只派了几十人的队伍,并没有重要官员。宇王仍然留在宫中,貌似是被陛下禁足了。”

    郎天行听完,说道:“这也说的过去,毕竟大军真正的统帅就是宇王,而且陛下也定然收到预谋兵变的消息了,才将宇王软禁。不过除此之外,就在没有别的动作了吗?”

    玄兵摇摇头道:“传信里没有别的了,不过只要义父在,真的有什么动静,不可能逃过他老人家的眼睛,既然没提,那便是没有别的动作。”

    郎天行更加疑惑了,既然已经收到消息,就算不能完全相信,也不至于直接忽略的程度。如今的行为,明显是故意逼迫大军叛乱。但是又没有任何的措施。

    郎天行想到这,突然大感不妙道:“不好了,要出大事了。”

    玄兵赶忙问道:“怎么了,出什么大事了?”

    郎天行快速解释道:“如果你是玉良才,不管这段时间能不能整顿全军,最起码,也应该有一部分实力了吧。而且以之前的局势看来,最少也掌握了十万人,甚至更多的兵力可用。如果这个时候你明知道陛下要杀你,而且还是替他人送命,你又手握兵权的话,会怎么做。”

    玄兵疑惑的看着郎天行道:“那自然是兵变了。”

    郎天行道:“对,我也是这么想。所以,陛下也绝对会这么想。但是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而且没有派其他军队来镇压,甚至连调动其他军队的旨意都没有。难道陛下能断定玉良才不会兵变?”

    玄兵肯定的说道:“怎么可能,除非那玉良才是个十足的蠢人,否则,谁会乖乖的替人送死,还死的不明不白。”

    郎天行面色阴沉的说道:“那就只有一个可能。陛下就是要让玉良才反叛,而且闹得越大越好。”

    玄兵不可置信的说道:“不可能吧,那离的最近的青雀府百姓,岂不是要遭殃了。”

    郎天行看行玄兵,肯定的道:“如果玉良才奉旨回京,便会被诬陷是他为了争夺兵权,而加害了我父亲,这样的罪名,足够砍头了。而要是他不回去,只有兵变一种可能,因为如果只是他自己叛逃,不光是他自己今后将只能流亡在外,包括他的家人,和他同生共死过的将士,也定然会被连带。所以,权衡之下,只有兵变这一条路。而这样一来,陛下就根本不用在给他扣任何的罪名,所有人就都会认为是他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谋已久。到时候在出兵镇压,才是顺理成章。”

    玄兵恍然大悟道:“这样就跟太子没有任何关系了。而且如今不提前不妨,只是为了将罪名做实?”

    郎天行肯定道:“就是如此,陛下宁可牺牲整个青雀府,也要把太子撇干净。”

    玄兵大怒道:“陛下怎么能如此糊涂,青雀府在小,也有百万民众,就算都拿起武器,也定然不是训练有素的大军的对手。而且城防军不过一万,又怎么能挡得住二十多万大军的攻击。”

    郎天行赶忙做了个禁声的手势道:“兵大哥,小声些,不论如何,我们暂时还不能让消息传入百姓耳中,那样的话,城内就先乱了。我们如今能做的,便是先见到青雀府府尹,利用一些借口,让百姓出城暂避。谁也不知道大军会何时攻城,就算我们打开城门,让他们不用动刀兵而一时护住百姓,等到陛下那边派大军清缴之时,一样会祸及百姓。”

    玄兵赶忙道:“对,你说的对,我这就去找青雀府尹。”

    郎天行道:“我们一起去吧。越快送百姓出城,伤亡就会越小。”

    二人赶忙出府,骑上两匹快马,直奔青雀府衙门而去。到了青雀府衙,玄兵也不解释,令牌一出,衙差府军立刻退让,二人直奔府尹住处。

    青雀府府尹的住处就在大堂后院,此时他正坐在书房中愁眉不展。尽管已经感觉到有些不对,但是始终说不上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玄兵当先而入,府尹慌忙起身,一看是玄兵,才松了口气。这样的表现,说明二人定然是认识的。

    府尹笑道:“玄兵大人怎么有空来我这里啊,是不是安民司有什么事需要本府出力的,但说无妨。”

    省府的府尹,尽管并非一品,也足有三品的官职,而安民司的官职来定,玄兵也足有三品。但是除了一些有心之人外,其他人都不怎么看得起安民司,哪怕二人官阶相同,府尹也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自我感觉。

    玄兵脾气火爆,况且他可不是来闲聊家常的,精简的说明了来意,又将郎天行的判断也和盘托出。

    府尹不但没有着急紧张,反而舒了口气道:“我说最近怎么一直有种不好的预感,原来是这啊。哈哈,玄兵大人莫急,既然你都说了,是猜测,本府怎么能仅凭你二人直言,就让百万百姓出城?要是真这么做了,百姓岂不是无缘无故的流离失所。况且陛下治罪,当臣子的就应该认命,我想玉将军是不会不懂忠孝二字的。”

    玄兵急不可耐的说道:“传旨不出三日,便会到来,那时再说什么就都来不及了。哪怕只是万一,也不得不防。就算到时让大军直接入城,不做任何抵抗,待将来陛下平叛,百姓还不是一样要遭受战火。”

    府尹有些不耐烦的说道:“玄兵大人,无论是否能发生你揣测的事,但是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安民司应该无权管辖我这青雀府的事吧。况且如今国泰民安,一没有灾民,二没有乱民,也都不是该你们出面的时候吧。”

    朗天忍无可忍的说道:“难道你就这么看着你治下的百姓惨遭战火,而无动于衷?”

    府尹冷声笑道:“战火?哪来的战火,驻军常驻青雀府五年了,除了之前出了一些小事,再没有任何动静。况且有些兵将的家眷,如今也在青雀府,他们为什么要残害自己的家人?别说我不顾及同朝为官之情,要是你们再如此妖言惑众,我定要上书陛下,参你们一本。来人,送客!”

    玄兵紧握拳头,恨不得直接将这府尹乱拳打死,郎天行一把抓住他的手腕,愤恨的说道:“是与不是,他日定有分晓。不过我安民司是有权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动百姓避难的。请府尹打人打开城门,不要阻拦我司撤离百姓。”

    府尹怒喝道:“这是青雀府,不是你们那安民司。别想在这里颐指气使。告诉你们,在这里只有我说了算。来人,传令下去,即日起封闭所有城门,只许进,不许出。如有人妖言惑众,蛊惑民心,一律关入大牢,敢反抗者,杀无赦。”

    有衙差上前应和,转身便去传令。府尹冷哼一声,说道:“二位大人是还要在本府这里用膳不成,不过不巧,我这里并没有准备酒菜,想吃的话,回去自己准备便是。大门在那,不送了。”说罢,直接转身背对二人。

    玄兵一时怒火中烧,好在郎天行紧紧的抓住他的手腕才没有让他动武。见府尹蛮横之态,郎天行虽然也是愤恨不已,但也别无他法,只得拉着玄兵,出离了府衙。

    回到驻地,玄兵便召集行民侍者商议接下来的安排。不能送出城,那只能让尽可能多的百姓隐藏起来。这么多年的时间,安民司也在各个省府建造了不少避难之所。

    郎天行深深的叹了口气,如今的局面,不光是百姓,连他们都无法出城了。

    洛如仙几人听过郎天行的叙述,也都是恨得牙关紧咬。恩玖则是快人快语道:“这混账东西,百姓面临如此大难,竟然还只在乎他的官位,这等狗官留他何用。”

    吴念道:“少帅,我这就杀入府衙,把那狗官的狗头砍下来。”恩玖随声附和。

    郎天行怒道:“别闹了,恩玖,吴念年纪小,冲动也就罢了,你在这捣什么乱,要是有什么主意,就赶紧说。”

    恩玖道:“我的主意就是杀了那个狗官。你先别急,听我慢慢说。既然大军注定要叛乱。如今又没有办法进入。你就算是郎帅之子,也未必会有人听你的。而城里,包括城防和府兵,直接掌握控制权的就只有府尹。既然他视百姓的性命如草芥,不如借用叛军的名义,将他杀了,到时候城中最高的官阶,便是你和玄兵。造成一些内乱并不是完全不行,毕竟只有让百姓紧张了,才会更快的出城避难。反正我就是这么想的,该怎么办,还得你来定。毕竟这之后,皇帝是决然不会放过你的。”

    郎天行微怔道:“这也必然是下下策了,不过如今看来,却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恩玖补充道:“就是啊,哪怕到时兵临城下,玉良才顾及与郎帅的旧情,入城不伤百姓,但是自此之后,百姓还是会逃的,那样反而更乱,而不逃的,又注定要再受战火洗礼。不管怎么说,兵变已成事实,谁又会傻到旁边有个现成的府城,而跑到山里做山大王。”

    打定了决心,郎天行当即便找到玄兵,说出了想法。玄兵虽然震惊,但思考之后,还是果断的认同了郎天行的办吧。说办就办,当天夜里,在一声惨叫过后,白日里还不可一世的府尹,脑袋就搬了家。

    第二日一早,百姓便收到消息,说几日后会有贼人入城。而玄兵却以雷霆的手段,将守城将官和府兵的统领震慑,协同行民侍者一起,大开三门,让百姓有足够的时间带好钱财衣物,分批向城外转移。玄兵也没闲着,立刻修书,以飞鸽传书的方式,告知谷练。

    不出意料的,三日后,传召使官进入军营后,便再没有出来,随即军营内就火光冲天,那些不愿反叛的将官和手下的兵士,很快便被制服,能逃出来的,不足万一。毕竟玉良才统军多年,并不是这些小将官可比,又是有心算无心,怎能不败。迅速整理军务,当日夜色刚刚降临,剩余的十五万大军,便集结在了青雀府城墙之下。大军叛乱,本不该如此顺利,要说为何,重要的却是得到了郎天行的帮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