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沙河烟云 >七十八 筹划地道战
    

    七十八筹划地道战

    高凤山霍地站起来,用犀利的目光扫了大家一眼,全场立刻停止了唧喳,人声骤然一停。他声音洪亮地讲道:“同志们!大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高蓬是我们多年建设的根据地,大家都不愿意离开,不愿意把一个好端端的高蓬留给敌人糟蹋。大家要理解上级的意图和我们游击战的方针,我们的方针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我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只有选择后退转移,保存实力,等待时机,进行反攻,收复失地!”

    郭自真接过话茬,讲道:“我们只是放弃了地面,转入地道,和敌人周旋,山里的指示是让我们尽量减少与敌人在地面上的纠缠。”他手指敲打着桌面,“我们不要害怕打破坛坛罐罐,我们也不要计较一村一地的丢失,我们今天放弃了这个地方,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收复它。刚才我已经讲过,这次敌人的扫荡是它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我们避开它的锋芒,就是为了今后更有力地打击它、消灭它!”他停了一下,“我给大家举个历史战役的例子,啊,当年,在上个世纪初,法国皇帝拿破伦带领六十万军队攻打俄国,也就是现在的苏联,当法国军队攻到莫斯科时,俄国军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开锋芒,毅然决定,放弃莫斯科,并放火烧毁了它,他们不给法国军队留下一粒粮食、一头牲畜。当时天降大雪,法国军队在饥寒交迫下,只好退出莫斯科,俄国军队乘机反攻,取得了大胜。”他越讲越起劲,“啊,这样的战例在历史上很多,在我们中国的三国时代,就有诸葛亮火烧新野,打败曹操的故事……”

    郭自真话没讲完,张大凯霍地站起来,不满意地嚷嚷道:“照你这么说,咱们得烧毁高蓬了!”

    看着张大凯不可理喻的样子,高凤山很气愤,“你咋说话哪?”站起来要和他发火,郭自真向高凤山摆摆手,示意高凤山坐下。郭自真很清楚、很冷静,此时只能用说服不能用压服,对下级不理解的问题应继续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他态度温和地说:“张大凯提出的问题值得大家研究,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必要在撤出前烧毁高蓬,只要能做到‘坚壁清野’,就够了,大家说呢?”

    有些同志对撤出高蓬的决策仍不理解,小声嘟囔道,“这不是把高蓬交给敌人随意糟蹋吗?”“咱们不打,就草鸡(懦弱)了。”“太让人窝囊了!”

    张健站起来,“我说几句可以吗?”郭自真和高凤山点点头,表示同意。张健道:“我开始对上级的指示不大理解,经支队领导解释,我完全明白了。现在我同意和坚决执行上级的指示,撤出高蓬,可我觉得咱们不能便宜了鬼子,要进行一些抵抗。比如在敌人进攻的路上埋上一些地雷,挖一些陷阱,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然后我们再撤入地道,和敌人周旋,让敌人昼夜不得安宁!”

    “好!张健同志的讲话很好,他的想法值得让大家进一步研究。”郭自真拍手称赞。

    高凤山起身道:“张健的表态很好,我们撤出高蓬,是上级的英明决定,我们必须执行!有的同志有些想不通,请这些同志仔细想一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和敌人硬拼哪!”也许是郭自真的态度感染了高凤山,他讲话的语气变得温和多了,“啊,我再说一遍,我们不要害怕打破坛坛罐罐,不要计较一村一地的丢失,东西毁了,可以再造,房屋烧了,可以重建,人拼没了,和敌人同归于尽了,以后拿什么去战斗?拿什么去反攻?”

    张大凯道:“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就是……,哎!张健说得对,咱们不能让鬼子顺顺当当进入高蓬,得给它点儿厉害尝尝。”

    赵树光附和道:“对!咱们得给它点儿厉害尝尝,狠狠地揍它一顿!”

    同志们你一言、我一语,进行热烈的讨论,都提出先打后撤,然后再撤入地道和敌人进行周旋。

    最后高凤山进行总结,“同志们!大家经过讨论,意见有了统一,思想有了统一,很好!对于我们撤出高蓬的决定,回去多做一些思想工作,说服下面的战士和群众,让大家的思想都通了。”他打开定南县地图,铺在桌上,指着地图,“各大队长和政委围拢过来,下面我综合大家的意见做一下部署。”稍停,等大家围拢过来,他宣布:“现决定,一大队把队伍拉到牛村和六家村一带,在这里要多挖壕沟、陷阱,以阻挡敌人摩托车部队前进,并在通往高蓬的主要道路上多埋地雷,给敌人以迎头痛击,然后迅速撤退。战斗打响后,二大队和三大队组织群众撤退,分散撤退到高蓬东3里的小张村、高蓬东南4里的孙家庄和高蓬南4里的曹家庄,当前,尽快组织人员挖通和完善这三处的地道,做到与高蓬紧密相连,要进可攻,退可守。当战斗打响时,敌人肯定会进行炮击和轰炸,我们要尽快撤离高蓬,一大队通过地道撤到曹家庄,二大队撤到小张村,三大队撤到孙家庄,各大队只留少数人监视敌人的动静,当敌人进村后,我们三处人马迅速从地道返回,利用地道射击孔狠狠地打击敌人,要不间断地轮流作战,让敌人昼夜不得安宁。当敌人疲惫不堪,准备撤退时,我们在钻出地道,进行反击。”他顿了一下,“现在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支队并不是孤军奋战的,到了一定时候,兄弟部队和山里的大部队会来助战的!“

    汪建国补充道:“县委的各级党领导要搞好战前的宣传工作和思想工作,要组织好群众撤退,大家要做好坚壁清野,不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组织人力对地道进行加固,对一些沙性大和离地面浅的地方要多多加固,要在地道里准备充足的粮食和水,要做好长时间的打算。我们现在的宣传口号是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一定要取得这次保卫战的胜利!”他顿了一下,“大家还有什么可说的吗?若没有,就散会。”

    张大凯站起来,“俺还有点儿要说的。”大家眼望着他,不知他还要说什么,他望了一下坐在旁边的张健,咧着嘴笑道,“咱们应该派人去和回民先锋军联系,听听他们的意见,若他们没有什么高招,就让他们向咱们靠拢,把队伍拉到高蓬来。”话到此,他又望了一眼张健,“老婆张,你说呢?”

    “对,对,你说得有道理。”张健让他问得有些脸红,不好意思,心说:好你个猛张飞!你应该问问领导该咋办,你问我干什么?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无非是拿我和马莹侠的关系进行谐谑。

    高凤山哈哈笑道:“这件事,和上次一样,就交给张健去办吧。”

    散会后,张健带领小五子和两名警卫战士回家去看望。这次回家看望与往日不同,是通知家里做好撤退的准备。

    振吉和老伴听说要弃家撤退,到小张村去避难,二老坐在台阶上唉声叹气。老伴嘟囔道:“咋?要撤到小张村去,这家就扔了,不要了,唉!……”

    振吉道:“咱们还没打,就败了,扔下家逃跑?这叫什么事儿呀?……”

    张健进了里屋。

    翠玲不解地问丈夫:“咱们队伍发展了,人多了,为什么还要撤退?”

    张健解释道:“咱们虽然队伍发展了,人马多了,可与敌人比起来,还相差很远,这次鬼子要出动上万人马来扫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咱们不能硬拼,得巧妙地打击敌人,保存实力,准备将来反攻。”

    “哼!家都没了,还反攻个什么?”

    “家没了,房毁了,可以再建,人没了,拿什么反攻?”

    “反正,反正俺不愿意丢掉家……”翠玲嘟囔道。

    “彭翠玲同志!撤退是上级的指示,必须执行!”张健脸一沉,有些发火。

    翠玲背过脸去,眼里流出了泪。张健见翠玲唏嘘落泪,觉得自己刚才的态度强硬,立刻转缓了口气,温和地说:“其实,我也不愿意撤退,愿意与鬼子拼命到底,这样不行啊,我牺牲了,没有什么,大家都牺牲了,也没有什么,可你想一想,革命的事业会遭到损失,这种损失得需要长时间来恢复,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抗日的胜利?什么时候才能把鬼子赶出中国呢?其实,领导也是忍痛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形势所迫,不得已呀!别不舍得这个家,别不舍得这些破坛子烂罐子,只要人活着,将来什么都会再有的。”

    张健一番话,说得翠玲点了头,她擦了把眼泪,“俺确实舍不得这个家呀,自从东朱谷的家被鬼子烧了,俺好不容易才把这个家弄起来……”

    “别净想着自己这个小家,国家现在不是也被鬼子糟蹋得不成样子吗?等将来抗日成功后,一切都会重建的,一切都会好的。”

    夫妻正在谈话时,小五子从院子里闯进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