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这个韩信有点浪 >第五十九章 暗流涌动

项梁一死,楚军惊怖,士气低落,纷纷往彭城撤退。而彭城此时已经成为楚国新的都城了。

身在陈留的项羽听说叔父已死,大叫一声,心痛如麻,咬牙切齿恨道:“章邯匹夫,我必杀他为叔父报仇!”恨不得立刻就去与章邯决战,在龙且等人的百般劝说下,终于还是忍住了,退兵彭城,暂时避开章邯锋芒。

刘邦也只好跟在项羽后面撤兵,唯恐落后被章邯吃掉。

各大将退回彭城后,为了防止章邯一股作气,把都城彭城也给吃了,楚军就真的回天乏力了。于是分兵驻扎,项羽驻扎在彭城西部,吕臣驻扎在彭城东部,刘邦驻扎在砀郡,团团护卫彭城。

项梁一死,第二阶段的反秦高潮结束了,起义军转攻为守。

项梁一死,楚军群龙无首。项羽资历尚浅,不能服众。权力出现真空期,谁来补这个生态位,成了一个众所关心的问题。

一次势力重新洗牌的时候到了。

都城内,一股暗流在涌动。

十五岁的放羊娃,新任的楚怀王,谁也想不到,这个傀儡再也不甘心被人摆布,居然成为了一个野心家。可见,坐在王座上的人,不管你原来是什么样,早晚都会像是被诅咒一般,被塑造,被腐蚀,再也离不开对权力的热爱了。

楚怀王开始计划夺权,拉拢同样有着野心的宋义,与他密谋。

楚怀王身在权力场中,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作伪,表面上不无忧虑地说:“宋爱卿啊,武信君功勋卓著,为国之栋梁,身负厚望,却不幸殉身,寡人甚为哀痛。现在我大楚风雨飘摇,情势忧急,接下来怎么办,还请宋爱卿指点寡人!”

宋义善于揣摩人心,知道楚怀王喜大于忧,跟自己的心情是一样的,也叹一口气,说:“大王勿忧,我大楚这么多人才,何愁后继无人?咱们都是大楚的臣子,甘愿为大王效力啊!唉唉,武信君不听臣言,过于自负了,因而有此大败,实在是楚国的不幸啊。”

“听说宋爱卿劝诫了武信君许多次,要谨防章邯,武信君都不肯采纳宋爱卿的谏言?”楚怀王试探着问。

“不错,只怪臣不才,一向不受武信君信任。大王竟肯私自接见臣,真让臣受宠若惊,臣肝脑涂地,无以回报大王。”宋义这话两层意思,第一,表明自己不是项梁的人;第二,是向楚怀王表忠心了。

楚怀王大喜,说:“宋爱卿一早就料定武信君必败,可见见识非凡。何况宋爱卿一早就是我大楚的丞相,现在武信君殉国,上下大臣,最德高望重的莫过于宋爱卿了!”

宋义大喜,

(本章未完,请翻页)

知道机会来了,说:“大王有何差遣,臣不过效犬马之劳而已!不知大王眼下有何良策?”

“正要请宋爱卿指教。”

“臣不才,不敢轻口妄言这等大事。”

“宋爱卿勿要谦虚,请献良策,以解寡人忧闷。”

“大王啊,现在臣最忧虑的,莫过于这些大将军谁也不服谁,倘若发生什么争斗,自己人拼个你死我活,则大楚危矣!”

“这也是寡人担心的,宋爱卿可有何办法?”

宋义四周一望,确认无人偷听之后,才说:“大王既为楚王,才应该是发号施令之人,臣以为,应该收回这些大将的兵权,由大王自己掌握,那样大王就可高枕无忧了!”

楚怀王心里打鼓,说:“这些悍将肯交出兵权吗?”

“大王所忧虑的人,莫非项羽也?”

“不错,寡人最担心的正是项羽。”

宋义微微一笑,说:“项羽年轻气盛,却是无谋之辈,容易对付!”

楚怀王大喜,说:“如何对付?”

宋义捋了捋胡须,一副尽在掌握的模样,说:“其他老将并不把项羽放在眼里,咱们可以用其他人钳制项羽。其中最适合依仗的,是刘邦、吕臣、陈婴这三人,只要拉拢了这三人,项羽就算有龙且、英布,也不敢乱来。”

楚怀王疑惑说:“可那刘邦,他可是项羽的结拜兄弟啊!”

“这两人貌合神离而已,刘邦最恨的就是项羽了,他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兵马被武信君收编,武信君一死,说不定最高兴的就是他了。刘邦爱财爱色,拉拢他很容易。”

楚怀王龙颜大悦,又说:“那吕臣和陈婴二人呢,他们可是很早之前就投奔项梁老匹夫了!”他确信了宋义是自己人,对曾经摆布自己的项梁口出怨言,也无所顾忌了。

宋义嘿嘿一笑,说:“吕臣此人大的野心没有,否则当初他夺回陈县,光复张楚政权之后,就该自己封王了,而不是投奔项梁了。但此人也是一个枭雄,他定然不服项羽这等无脑莽夫,所以也可争取。”

楚怀王急切道:“那陈婴呢?”

“陈婴此人向来摆得正位置,讲究行得正、坐得直,他只做自己名义上应该做的事情。依臣看,此人都不需要争取,他身为上柱国,一定会听大王你的。”

宋义分析得也不错,正因为陈婴是一个不争不抢,安分守己的人,所以项梁掌权时,他能活得好好的;楚怀王掌权时,他能活得好好的;项羽掌权时,他能活得好好的;刘邦夺得天下时,他还能活得好好的。此人后代一直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世显赫,他在历史上不怎么出名,可他有个曾孙女就尤其出名了,那就是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陈阿娇。

楚怀王还不放心,说:“果真能如此么?”

“微臣有一计,可以先试探这二人一下,揣摩他们的心思。”

“如何试探?”

“以组建王宫禁军为由,让他们先各自交出三千人马。他们若是愿意听命,那么就是效忠大王的,到时候大王要收走他们所有的兵马,他们也是会唯命是从的了。他们若是不愿意听命,那他们就是怀有二心的人,到时再想办法对付不迟。”

楚怀王喜之不尽,连说:“好好好,此乃妙计,就这么办!宋爱卿真是寡人的肱股之臣啊,将来寡人必不会亏待你!”

宋义逊谢,心中想的却是将来怎么摆弄楚怀王,自己当第二个项梁。

于是,楚怀王果然就听从宋义的计策,以抽调兵力组建禁军为由,要吕臣、陈婴各交出三千人马。

二人并无违逆,果然交出兵马。

楚怀王大喜,对二人大加赏赐,着意安抚。

然后,为了拉拢刘邦,楚怀王又封刘邦为武安侯,砀郡长,仍旧统领砀郡兵马,更加赏赐金钱美女无数。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项羽,却只封了长安候,鲁公,爵位虽然是侯,跟刘邦一样,而职位是鲁公,小小的一县之长,比之刘邦的一郡之长,实在寒酸。甚至连金钱和美女的赏赐也没有。更重要的是,砀郡长给了刘邦以统领兵马的合法性,而鲁公却没有给项羽以统领兵马的合法性。

项羽得到消息,那个暴脾气,恨不得立刻将楚怀王赶下王位,大骂:“放羊小儿,也不想想是谁把他立为楚王的!”

范增只能苦苦劝说:“仔细些,到处都是耳目!”

项羽感觉很憋屈,怒气冲天:“当初叔父还在的时候,哪一个不是俯首帖耳!谁敢说个‘不’字!现在好了,叔父一走,连这些鼠辈也敢给我穿小鞋了!”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武信君不在了,你可要沉住气啊!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被人抓住了把柄!”范增这个亚父也算当得尽心尽责了,那是真把项羽当半个儿子。

“我偏不交出兵权,看他们能拿我怎样!”

范增一时也无良策,说:“他们现在还不敢怎么样,咱们走一步看一步,一切小心就是。”

项羽拍案大怒,把一张桌子也拍断了腿,说:“刘邦是个什么东西,他的赏赐也敢比我多!”

“现在形势复杂,只能多看少做,静观其变。”范增也是心力交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