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史英雄 >第二十五章
    话说斛斯椿见平阳王于田舍,飞报高王。

    高王大喜,便派遣娄昭将四百骑兵迎之。高王到,高欢迎入毡帐,自我陈述诚意,泣下沾襟(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形容哭得非常悲伤)。

    平阳王让以寡德,不能承立。高欢在拜,王也拜。高欢出,备皇帝服装,进汤林,达夜严警。明旦,群臣执鞭朝见,派斛斯椿奉表劝进。斛斯椿入帷门,罄折延首而不敢前。高王令思政取表视之,说:“现在不得不说我了。”

    高欢于是代为中兴帝作诏策禅位焉。四月十八日,平阳王即位于洛阳城东,此乃孝武皇帝,年二十三岁。用代都旧制,以黑毡蒙七人,欢居其一。

    孝武帝在毡毯上向西拜天结束,进入太极殿,群臣朝贺,登上闾阖门,大赦天下,改元太昌。任命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世袭定州刺史。百官进升爵位不等。”

    加高澄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自置开府以下官属。高澄入谢,孝武帝觉得他俊美清秀,赐宫锦三百匹、白色玉带两条、百斤黄金和珍珠无数。

    孝武帝知道高澄乃高欢所爱之人,所以给他丰厚的赏赐。”一日,王思政、孙腾侍侧,皇帝说:“高王勋在社稷,其劳大矣,恨无官可以酬之。朕闻其女等待字,想纳她为后,重以婚姻之好,二位卿家认为怎样?”

    又对孙腾说:“卿乃王之旧人,可与思政同去,表达朕的意思。”二臣奉命去见高王,致圣上求婚之意。”“高欢推辞说:“吾女年幼,且相貌丑陋,她配不上至尊。如欲申以姻好,帝有妹华山公主,与吾弟高琛年相若,可以尚主(娶公主为妻)。麻烦二位转达于皇上?”二人告辞离去,复命于皇帝。”

    皇帝说:“他的弟弟高琛当然可以娶公主,朕即选为驸马。至高王之女,朕虚中宫以待。劳烦二位卿家帮朕曲成。”陆腾说:“高欢妻子娄氏帮助高欢成就大业,其女娄所钟爱。请求陛下加恩于娄,娄氏允则欢允矣。”

    皇帝说:“高王妻妾有多少?”

    陆腾说:“一妻五妾。”

    因各举其姓氏以对。帝欲悦欢,遍赐封号。娄妃封渤海王正夫人。

    王千花封渤海左夫人,穆金娥封渤海右夫人,胡桐花封恒山夫人,贺拔岳灵仙封遂安夫人,游瑞娥封仪国夫人。圣旨颁布,高王非常高兴,入朝谢恩,说:“臣无大功,陛下念臣,恩及妻孥。臣铭心刻骨,虑无以报陛下万一,但臣尚有衷情上渎,臣少失怙恃(hu shi,蒙姊云莲抚养,得以成立。即领军尉景之妻,乞陛下加封一号,以报其德。”

    皇帝依奏,封景妻为常山郡君。高欢谢恩而退。先是,王有叔父高徽,为河州刺史,身故,留下一子归彦,与母亲流落河州。

    高王迎入京城,高归彦还小,令高岳抚养。邺城人高隆之有才能,高王认他做弟弟,召为侍中,入朝侍奉天子。高王起兵之初,尔朱世隆知道司马子如与高王有旧,出为南岐州刺史,高王进入洛阳,召司马子如为大行台尚书,朝夕左右参知军国。又征召贺拔岳任冀州刺史,贺拔岳畏惧高欢,欲单人匹马入朝接受任命。”

    右丞薛孝通劝岳说:“丞相高欢征召贺拔岳为冀州刺史,贺拔岳畏惧高欢,便打算单人匹马入朝接受任命。”

    行台右丞薛孝通劝贺拔岳道:“高欢以几千鲜卑军队打败了尔朱氏的百万大军,您确实很难与他相匹敌。

    但各位将领有的过去一直职位在他之上,有的跟他职位相当,俯首屈从于他,其势乃迫不得已。现在这些将领有的在京师洛阳,有的占据着州镇,高欢若除掉他们则会失去人心,若留着他们则会成为他的心腹之患。

    况且尔朱兆虽然败逃,却仍在并州,高欢正在内抚群雄,外抗强敌,怎能离开老窝,与您争夺关中之地呢!现在关中的英雄豪杰,都倾心于您,愿意为您效力。

    您若以华山当作城墙,以黄河作为沟堑,进可以兼并崤山以东的区域,退可以封锁函谷关,为什么要捆住自己的手脚,受制于别人呢!”

    话还未说完,贺拔岳便握住薛孝通的手说:“您说得对。”于是客气地给高欢写了封信加以推辞,未应召到京接受任命。壬辰(二十九日),丞相高欢回到邺城,将尔朱度律、尔朱天光送到洛阳杀掉了。”

    高澄请守邺城。高王分兵一半给他,又担心他小,令高岳为副。于是往晋州进发,沿途文武百官无不夹道迎送。将到晋州,官吏军民都远远相接。

    这个时候晋州官署已改为王府,仪仗已半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

    銮驾,万民争迎,诸亲眷属无不啧啧称羡。王到府,先与娄妃相见,然后金娥、桐花以及子女都前来下拜。过了一会儿,游氏、贺拔岳氏、王氏诸夫人到,彼此相见毕,高王对娄妃说:“相别二年,好在诸位平安。今蒙帝恩,卿等皆赐封号。今当吉日,理合开读受封。”

    众夫人皆喜,忙排香案谢恩。这天晚上,高王住在娄妃房中,笑着对她说:“夫人度量甚大,所以夫君才敢再娶三女。”

    娄昭君说:“王多娶几个又有何妨?”高王谢之。第二天,拜见内干夫妇、姐姐云莲,只有彼此欣喜,互相庆贺。

    现在先搁置下这些,暂且不说。”

    再说孝武帝登上皇位,因为担心高王拂意,委心相托,言无不听。高隆之依仗权势轻视傲慢公卿,南阳王宝炬殴打他说:“镇兵安敢如此?”

    帝以欢故,出宝炬为膘骑将军,勒归私第。”

    壬辰,皇帝毒死节闵帝于门下外省,又诏令百官送葬,葬用殊礼。又杀安定王元朗、东海王元晖,因为他们曾称都做过皇帝。下诏派遣太尉长孙稚到晋州,迎高琛来京迎娶公主。

    元琛字永宝,从小失去母亲,抚于娄妃。今将结婚帝室,入辞娄妃,娄妃对他说:“小郎有此大福,非偶然也。切记,不要依靠家族之势力傲上慢下,不然,会出意外的。若是对属下好些,关键时刻,你安全会增三分。”

    元琛再拜,接受命令,当时才十六岁啊。秋七月二十七日,高王发晋州、邺城两地人马,向北攻取晋阳,召高澄随军,令段荣守卫邺城。又带恒山夫人一起去,因为他曾征讨步蕃,熟于山川形势。壬寅,高王引兵入滏口,大都督库狄干进入并、陉。庚戌,皇帝派遣高隆之率领步、骑兵十万会王于太原,屯军于武乡。”

    这个时候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军势很盛。尔朱兆闻之大惧。又并州士兵经过两次大败,无不望风生畏,谁敢迎战?尔朱兆欲战不能,欲守不可,于是大肆抢掠晋阳,带了家眷向北逃到秀容,连北乡公主、孝庄皇后也不顾了。等到北乡公主晓得,高军已到城下,只能统领亲军三千,狼狈逃走。城中无主,百姓大开城门,执香跪接。

    高王入城,安抚军民已毕,知北乡去尚不远,随命恒山夫人领兵追往。桐花追赶一昼夜,已及北乡后队,约有一千马步,却是孝庄后押后。孝庄后武艺原不弱桐花,无如军士慌乱,心中已怯,与桐花交战数合,回马而走。

    桐花赶上,生擒过来。并荣妾张氏、荣幼子文殊,尽掳以归。单有北乡公主逃至秀容,且先不说。”

    且说这高王占据晋阳,因为地势雄伟壮丽,东阻太行常山,西阨蒙山,南拥霍太山高壁岭,北控东陉、西陉两关,有金城坚固,真乃福基之地。乃取白马寺基,创建渤海王府。规划制度务极壮丽,发人夫三万,不分星夜建造,刻日限竣。使高澄屯兵城外,自己居住在尔朱旧府,暂作行署。”

    一天,桐花回军,报说掳得尔朱至亲三口,俘获五百多名士兵,

    孝庄皇后于马上被擒。高王大喜,排宴堂中,为桐花赏功。两人对酌,酒喝到一半,桐花说起尔朱皇后年少青春,绝世容颜。可惜国破家亡,真乃人生大不幸。高欢听后,不觉心动,问:“尔朱皇后何在?”

    桐花说:“软禁在营。”

    高欢说:“明日召来。”

    桐花:明白。”

    宴罢睡在一起。

    第二天,高欢独自坐在一个房间,召尔朱皇后及张氏至。皇后于庭中,高欢遥望,果真天资国色,盖世无双,于是下座迎之。皇后见高欢掩袂流涕。高欢再拜,尔朱皇后不得已也下拜。”

    高欢说:“皇后不幸而遭国变,以至如此。此乃尔朱兆的过错,不是皇后的错。营中不便居住,此乃皇后旧府,后可居住。”命即送入内堂,一应服御器皿(min),着令皆照旧。过去宫女也令入内服侍。张氏及后只道高王相待之厚尚在天柱面上,并不为异。”

    桐花听了,来劝高欢说:“妾听说大王留皇后在府,妾身认为不可。后居内堂,王在外堂,妾处东厅,虽然房屋深远互相隔开,而同居一府,恐涉瓜田李下之嫌。为什么不让她另住他处,以礼待之,如此,大王声誉则振于天下。”

    高王笑而不应。桐花觉其意,问:“高王是是不是又要纳妾?”

    高欢也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应。

    桐花说:“大王建义,为永安复仇,故天下响应。若纳其妻,非所以示天下也。且天下岂乏美女子,而犯此不义为?”

    高欢说:“汝勿多言,同安一室可耳。”桐花知道高王态度不会改变,感叹说:“早知美色惑人,后悔没有当时放她离去,吾真是害了高王。”

    高王笑而出。明日,高王召见张夫人出来,对她说:“你家犯灭门之罪,你与文殊皆会死。”

    张氏跪在地上求饶,王说:“吾有一事托付给你,若能玉成,不但免死,还可富贵。你能做到吗?”

    张氏问:“什么事?”

    高王说:“皇后年少终身未了,若肯跟吾,当以金屋贮之,礼待比正妃。你的儿子文殊也必恢复其世袭的爵位,以继擎天柱之后。否则,尔朱绝矣。”

    张氏点头遵命,只是说:“不过高王不要心急,皇后性情刚烈如火,须以缓言劝她,短时间不一定能成功。”

    高王说:“汝只管去做,只要能成功就行。”

    张氏退而进内。

    皇后见到张氏面有惊色,说:“高欢召你去有什么意思?”张氏哭着说:“尔朱绝续,全在于皇后矣。”皇后问:“什么意思?”

    张氏说:“皇后从,可保富贵;不从,全家灭绝。”皇后听此言,怒火填胸,即欲要拔剑自刎而死。张氏阻止说:“皇后死,文殊诛,天柱后人皆无。皇后何不留着性命,为尔朱延一线之传也?”

    皇后放声大哭,坚欲为永安守节。高王探得事尚不谐,又召见张氏对他说:皇后不尝为肃宗嫔乎?肃宗崩,皇后事永安而不死,今何独誓死不从也?”张氏复言之后,皇后默然。

    张又说:“高欢言待皇后逾于正妃,则皇后亦不屈人下也。”张见皇后有允意,遂报知高王。

    高欢非常高兴,于是悄悄走了进来。皇后来和张一起坐在屋中,看到高王至,不及避,逐逊王坐。高欢自称下官,委屈迎之。过了一会儿,设宴对饮,两人感情逐渐和谐,当天晚上逐成夫妻之好。

    第二天,桐花进献祝贺。皇后来见她面有惭愧之色,桐花说:“过去后乃敌人,但现在是一家人,日后有什么事儿,只管找我,能帮的,我都会帮的?”

    高王大笑。因为桐花极其灵巧,能随机应变,所以高王一向宠她。”

    不久,新府成,王自临视。周围约有数里,制度宏敞,赛过帝阙。内有正殿、后殿,东西两殿堂,则紫云、芙蓉、仪凤、仪政、德陽等名。

    园有东西两座,楼台亭榭随处皆是,间以水木花石,无不曲尽高深。后院妃妾所居,深房邃室,皆画栋雕梁,朱门金壁,不下五百余间。见者以为神仙之府不过如此。

    高王非常高兴,厚赏监造人员。于是命令尉景、孙腾率领三千骑兵,到晋州迎取家眷,同到晋阳居住。又令在山东等地选买女子三百名,以充府中役使。百官庆贺新宫,天天开筵畅饮。

    一日,报有诏书到,正使赵郡王、副使华山王元、内使元士鼎,高王迎入府中。开读圣旨,于是赐给高王锦绣一千匹、黄金一千两、牙床一座、流苏帐两顶、宫女二十余名。高王谢恩后,就与天使见礼,留入书房叙话。

    两王说:“我等此来,为帝想立正宫,必求王女,正位朝阳。且另有旨意,高王若是不同意,终身不立国母。望大王善承帝意。”

    高王说:“皇帝之令焉敢不从。只是想委屈留两王在此,容等议定复命。”二王答应。于是送至官署休息。二王别后,高王把流苏宝帐一顶,送入后堂,就带领二十名宫女前来求见尔朱皇后。

    宫女叩头侍立,偷眼往上一看,乃是尔朱娘娘,为何在这?皇后见宫女有曾经服侍过者,回想往事,不觉伤感。

    高王说:“此帐和宫女皆当今皇上所赐,特送给卿,卿何故不快乐?”于是令左右歌舞,皇后说:“清淡罢了。”皇王从此迷恋皇后容颜,往往好几日不出门,即天子求婚一事,也不提起。正所谓:儿女多情欢爱重,君臣大义等闲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