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史英雄 >第四章
    话说高太后因高肇死了,想亲临前殿与诸王争论,内侍刘腾跪下阻止道:“太后娘娘息怒,听奴婢说一句。奴婢听说诸王之所以杀死太师,着实是为彭城王报仇。彭城王前日无辜而死,故太师因此而被杀死。诸王以此为罪,太后娘娘怎么说话?而且太师一死,大权已经失去,太后娘娘虽然贵为太后,诸王难道肯低头听太后娘娘的命令?太后娘娘只有高住深宫,不要搭理外面的事,方可长保福禄啊。”

    高太后听了刘腾之言,害怕叹道:若是权力常在,那里会有今日。”

    高太后伤心回宫。

    次日,忽然报告胡太妃来拜见。胡妃从高肇死后,诸王迎回旧宫,尊为太妃,故来朝拜太后。

    高太后见她来了,惊奇地问:“这几日你都在哪呀?”

    胡太妃说:臣妾害怕,故躲避灾祸。”

    太后沉默。太妃笑着而去。

    高太后也知道结怨已深,常怕胡太妃报复,听大家的意见,心里更加害怕。又想:诸王大臣都与高氏作对,将来发生不测,对我绝没有任何好处。不如及早寻找一根救命草,以保余生。通过思考:先帝所造瑶光寺极其华丽,墓室曲院,不亚于王宫。在寺均贵官女子、王侯妃子侍妾,可以安身。于是传令内外,想去瑶光寺落发为尼。次日出宫。六宫哭着送,高太后悲痛不已,只有胡太妃不出来。

    诸王群臣纷纷上表,尊皇太妃为太后,住在崇训宫。天子率领百官入朝祝贺。于忠有保护太后的功劳,于是恃宠专权,杀害正直的人,百官害怕。想杀高阳王,以夺他的权,崔光苦苦劝阻他。高阳恐惧,称病辞职,忠诚劝他回家。

    当时群臣忧虑天子年幼,又见太后有才有见识,于是都请太后临朝听政。胡太后非常高兴,于是登上前殿,朝见百官。胡太后天性聪明,多才多智,亲自处理纷繁的政务,让百官颇为震惊。

    一天,坐在崇训宫,诸王大臣都来。问到政治得失,说:“有什么话,只管开口,不要有什么隐瞒。”

    任城、清河二王奏道:“太后娘娘听政以来,做事妥当,百姓心悦诚服。只有领军于忠依托大功,招权纳贿,恐怕有伤教化。”

    当时于忠也在殿,跪求辩解。太后立即命令撤退,出任山东冀州刺史。又诏令高阳王官复原职,说:“于忠诬陷你,现在没有妨碍了。”满朝文武百官没有不佩服。先是胡太后小时候,算卦人人说胡太后非常高贵,但终不会得到好结果。现在富贵已到。

    胡太后很怀疑那句不得好结果,故大修佛事望求上天保佑。北魏从宣武奉佛,庙寺遍及京城。胡太后临朝,倍崇尚佛法。建造永宁寺,建九层宝塔。

    殿如太殿,门似端门。铸造佛像一尊,长一丈六尺。珠三尊佛像,长一丈二尺。僧房千间,用金玉装饰,光耀夺目。佛塔高九十丈。超度僧尼十万余人。自佛教传入中国,都没有像这样繁盛。

    工程耗费太大,国家渐渐空虚。于是百官停发俸禄,士兵们减少粮食,以帮助佛事。朝廷大臣贪污,纲纪逐渐破坏。现在先搁置下这些,暂且不说。”

    单说当初晋朝有一玄菟太守,姓高名阴,本勃海郡城人。因晋乱投靠慕容燕氏。魏灭燕,湖投魏,做了右将军。湖中有四个儿子,都报效朝廷。湖死,二儿子高谧官为治书御史,因事获罪被解职,被贬为怀朔镇戍卒。高谧到怀朔,定居白道村。有三个儿子:长子高优,十八岁,娶妻山氏;次子高树生,娶妻子韩氏;幼子高徽,年七岁。

    一天,高谧对大儿子说:“现在国家法律严格,我虽贬谪在这,但乃罪臣之后,恐最终不免于祸。现在给你钱,以贩马为名,领她们去雁门居住。几年以后,倘若遇到大赦,你们就可以回家了。”

    “高优按照父亲的命令,带着他的妻子和儿子去了。高谧从长子离开后,平时闷闷不乐。又刚到北地,水土不服,三年就因病去世。在父亲去世后,轻浮放荡过日,家业逐渐废弃。

    他的弟弟高徽志度雄伟,长大,见家道坠落,不想结婚了。来到定城,以才能养活自己,他有一两年都没回家。且有一女名叫莲花,年十四,貌美如花。

    一日,同侍女在后园。园中有荷亭,可以外望,入座。看到一个青年坐马而来,虽慌忙避开,但却被年轻人看见。这位年轻人什么人?姓尉名景,字士真,恒州人氏。他的父亲名叫尉长者,祖父财富积累。

    尉景十八岁,没有娶妻,生性不喜欢读书,擅长骑马射箭。那时在打猎白道村南,经过高氏的花园,看到女儿很有姿色,心里很羡慕。差人打听,才知此女孩乃高树生之女。

    尉景回家告诉父母,父母高兴,派媒人前去说亲,高树生答应了,说云莲就归尉氏。

    高树家庭渐渐衰落,只得将田园家产变卖存活。村里人都笑他无能,屋顶上赤光紫气。一个晚上,村里看到他家里火光映照着天空,怀疑是失

    (本章未完,请翻页)

    火,就一起去救他,高树生妻子韩氏房里产下一子,众人惊讶。

    高树生非常高兴,取名高欢,字贺六浑。此乃北齐高祖献武皇帝。高欢生于二月,母亲韩氏因病去世。他的姐姐说他从小就失去了依靠,禀告父亲带回家收养。高树生在妻子死后,越来越觉得无聊。后来才续娶了怀朔镇百姓趟赵文干的妹妹为室。赵氏不错,后来生了一个女儿,叫高姬。

    且说贺六浑依靠尉家,渐渐长大。魁梧有度,容貌端庄,眉眼如画。尉景夫妇爱她如爱自己儿子。七岁时教他学习,十年传他武艺。膂力过人,精通骑马射箭,顺心学习鲜卑人的风俗习惯。十五岁之时,云莲想为他找个媳妇。

    贺六浑同学韩轨,他的妹妹俊英,貌美如花。云莲派媒人去谈,韩母对媒介说:“我听说高郎很穷,依据尉家存活。他的父亲浮荡不堪,他的儿子也一定不成气候。我的女儿怎能嫁他。”

    韩轨私下向母亲道:“母亲,你说错了。孩儿看朔州富家子弟,都不及贺六浑。他一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为什么要放弃他?”

    “韩母道:我女儿貌美如花,他呢?穷鬼一个,若他有出息,能当上大官,我给他做奴隶都行。”

    “韩轨道:母亲,你早晚会后悔的。”

    韩母始终不答应。

    媒人到尉家,将韩母谢绝的话告诉莲花。

    云莲大怒道:“轻视我弟弟?早晚她会后悔。”“媒人道:人家只看现在,不看将来。”“云莲道:我弟弟日后会当上大官的。”

    云莲告诉高欢。”

    高欢怒道:“大丈夫何患无妻,姐姐不要忧虑。但我在这里会被人看不起,现在弟弟想暂别姐姐,出去寻找发展。”

    “云莲听到,不觉流泪道:“虽然你很英俊,但是你还太年幼了,怎么可以?”

    贺六浑留泪道:“姐姐如同欢的母亲,欢也不忍心与姐姐分离。但吾心意已决,不能再留。”

    “当时尉景已经为怀朔镇队主,到家发现妻子有泪,问原因后,说:“我扶养高欢十五年了。他总算有出息了!”

    妻子说:此子错在慈养,还是经营家业为好,战什么斗?”

    尉景说:“你个妇道人家,懂个什么。男孩生长在天地间,当杀贼建功,以取得富贵,求什么小利!”

    “妻子说:他能成功吗?”

    “尉景说:高欢不是常人,我相信他会成功的。你啊,看着吧。”

    说完,将弓箭宝剑送给高欢。

    贺六浑拜礼接受。于是亲自送贺六浑回家。

    高树生看到他很高兴,对尉士真说:士真,你受苦了。”

    尉景道:没事,我应该的。”

    置酒招待。”

    一日,高徽从京城回来,见贺六浑气度轩昂,非常高兴。聚了数月,感情很好。听说朝廷以武选人,高徽想和侄子高欢一起去。

    贺六浑因为父亲五十岁,还有官员征流人很急,不敢去。高徽才独自前往,这一年考中武举,授职羽林统骑。高树听到,合家欢喜。

    贺六浑从此打猎为生,更加熟悉骑马射箭。

    再说代郡平城本是魏旧制都,朝廷宫阙、王侯贵族之家都在里面。这时山蛮叛乱,云、朔二州常被骚扰。朔州官吏征流人为军,以卫平城。

    贺六浑已有二十岁,代替父亲去平城服役。先是平城有富裕户娄提,家财百万,僮仆一千多,性格慷慨,喜欢周急人。

    太武皇帝当时因功被封为真定侯。长子继承了爵位,二儿子跟随皇帝到洛阳。小儿子也得到武职。居住在白道村南。正室奚氏生了个女儿叫惠君,回到段荣为妻。继娶杨氏生了个女儿叫昭君,男孩叫娄昭。妾王氏生男孩叫娄显,妾李氏生下女儿叫爱君。昭君相貌端庄,幼时有才,内干夫妇很喜欢她。

    一日,想找他的哥哥真定侯,带着他的眷属到平城来,仆人车马无数。正值南诏蛮寇作乱,镇将段长把守大门禁令很严。内干到此,天色已晚,不能进入。

    真定侯知道,亲自登城和镇将说了,于是打开城门放进去。内干和夫人、女儿只得一齐登城,与真定侯、镇将出现。车骑还没有完全进入,所以在城上少坐。

    这时贺六浑当军,拿着刀站在镇将的旁边。娄昭君看见,不觉吃惊,思考道:这人身体像山,眼如晨星,鼻直口方,头上隐约有白光笼罩,是大贵之相。本小姐若嫁给了他,不枉为女儿一世。然而身为女子,怎么能上前问他的姓名。一会儿定侯起身,娄内干眷属一起回府。当晚设宴款待。

    定公看到娄昭君容貌超俗,对娄内干说:“侄女容貌很好,定要选个好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婿,非王侯贵族、富家子弟,不可轻易答应。”

    娄昭君此时正想那位英雄。款留几天,娄内干一家人又回到白道村。

    娄昭君回来,一心想着那位执刀士兵,苦于没有踪迹可访问,怅望的怀时的脸。后有人来议亲,娄内干欲成,但娄昭君却忧闷不食。父母看得出来,她不愿意。但不知她为何如此。

    婢女兰春生性伶俐,看到小姐娄昭君愁怀不放,私下对娄昭君道:“小姐有什么心事,郁闷这样?现在没有人在这里,为什么不回答我这小丫头,说给奴婢听,奴婢也好给主子你分忧。”

    娄昭君,叹气道:“前日到平城,你没有看见一个拿着刀军士吗?此乃豪杰啊。本小姐是真想嫁给他,但不知道他的姓名居址,所以本小姐常常不快乐。兰春,你能为我拜访他的下落吗?”

    兰春笑道:“小丫头也曾见过他。”

    “娄昭君道:真的见过。”

    “兰春道:是的。”“兰春暗思:这人我曾见过,容貌虽然好,但怎能与富家子弟相提并论,小姐怎么想嫁给他?而且士兵很多,为何寻他居址?”

    一日,偶然来到外面,听见众人纷纷解释道:“南诏蛮寇平定了,守城的军士都已回家。“兰春道:“这里也有当军的吗?”

    众人道:“怎么没有?西邻高树生的儿子贺六浑就回来了。

    “兰春暗自想道:“小姐看中的不就是这个人?好。我得去看看他到得是何方神圣,能让小姐如此欣赏。于是悄悄走到高家。赵氏见到她,方便问:“小姑娘,你是谁呀?”

    “兰春道:“我是娄家侍女。听说你家大官人解除劳役回来,来问蛮寇平定消息。“贺六浑从房里走出来,兰春一见,果然是他。看他相貌不凡,假装问了几句便告辞而去。贺六浑妹妹云姬送她出去。

    兰春道:“你哥哥有妻子吗?”

    云姬说:“还没结婚。怎会有妻子。”

    “兰春问:“他几岁了?”

    “云姬说:“二十岁。“兰春回来,忙着向昭君道:“那人我已经找着,他是西边邻居的儿子,姓高名欢,又叫贺六浑。相貌果然不一般,但家庭贫困如洗,恐怕不方便和小姐成婚。建议小姐,还是放弃他好了,我觉得,他配不上小姐。”

    “娄昭君听到,高兴地说:“我的事业成功了。”“兰春问:什么意思。”“娄昭君道:你不懂。”

    娄昭君令兰春通知贺六浑,让他找人上门提亲。

    兰春道:“这倒不可。小姐深闺秀质,保身如玉。如果让小丫鬟寄柬传书,一旦败露,不只是小姐芳名有污点,小丫头也会死无葬身之地。愿小姐三思。”

    娄昭君道:“难道本小姐会看上一个废物,本小姐不愿将身子送与平庸之辈,所以我要嫁给他,以表达自己的意志。如果你不遵守我的命令,我一生就错了。”

    “兰春不敢违背小姐意思,于是答应了。过了一会儿,杨氏到昭君房中,对昭君说:“现在有怀朔将段长,以前在平城曾经看到你的脸,现在托媒人来,为他的长子段宁求婚。此子年方十七,有才有貌。你爹有意答应,你意下如何?“娄昭君不回答。杨氏再三询问,始终不说一句话。

    有日惠君回家,又说平城刘库仁富比拟王侯,为他的第二个儿子求婚于妹妹。内干夫妇说:豪门求婚的人很多,但你妹妹始终不愿,你给我仔细询问。惠君来到房中看到妹妹,仔细询问她不愿结婚的原因。

    娄昭君说:“小妹妹还年轻,不想远离父母罢了。”

    “惠君信以为真。惠君出去,娄昭君私下告诉兰春道:“事情危急了,你快点去办。兰春奉命,潜身来到高家。正赶上贺六浑独自站在堂上,见兰春到,问她有什么事到这。

    兰春轻语道:“我小姐有话向你问好,我要借一步说话。“贺六浑退一步而去,兰春随着到偏僻之所,细将娄昭君的意思告诉他。

    贺六浑说:贫富悬殊,难就难在开口。向你主子问好,六浑不能服从命令。”

    “兰春回去,将贺六浑的话告诉娄昭君。

    娄昭君道:没有关系,他们贫穷,所以不敢求婚。我将自己的财物送给他就是了?”“兰春道:小姐,你脑子被驴踢了。你给他送财。”“娄昭君道:少罗嗦。”娄昭君拿赤金十锭、珠宝一包,令兰春送去。

    当时外堂正赶上宴会,家里忙乱,兰春乘机来到高家,走进书房,见高欢独坐,将财宝放在桌子上,说:这财宝是求亲的聘礼。”

    说完就离开了。

    贺六浑又惊又怀疑,恐被人看见,只得收藏箱中。六浑虽然在平城略见昭君容貌,但却对她无趣。现看娄昭君倾向自己,心里不知不觉的混乱了起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