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北史英雄 >第三章
    且说京兆王元愉在冀州叛变,起兵三月,邻郡不服从。汇集乌合之众,屡次失败。仅占据信都一座城,将士都有异心。忽然有人来报朝廷差都督李平领大军数万前来围剿,人人丧胆,谁敢迎战。

    大军一到,把四门围住,架起火炮,日夜攻打。李平见他势力已去,就招他归顺,归顺,就可免于一死。这时元愉内没有良将,外无援兵,城破是早晚的,后悔也来不及,只能投降,任凭朝廷处置。李平兵不血刃,于是攻克冀州。捷报到京城,皇帝非常高兴,诏令李平撤军,解元愉进京。”

    皇帝召集朝廷大臣,讨论元愉的罪。高肇上奏道:“逆贼元愉之罪胜过元禧,理应处斩。“皇帝有点不忍心杀他,于是说:“朕念在先皇喜爱元愉,免他一死好了。

    “群臣一听,称赞圣上。只有高肇很不高兴,回到府中,便派手下勇士高龙,吩咐道:“你连夜把他接走,一到军中,迅速把元愉给我杀死。“嘱咐李平不许泄露,只说怨恨身亡,皇上一定不受责备。高龙领命令,飞马而去。走到野王县界,迎着大军,将高肇害死元愉之意与李平说了。

    李平说:“恐怕这不是天子的意思,我不同意杀他。”

    高龙笑道:“彭城还遭高公所害,何况元愉。若是将军违背高公之令,功劳定会付出流水!“李平听从。高龙进入帐见王,王问:“你是什么人?”

    “高龙说:“我是高令公府中的人。奉主人命令,以御酒一瓶,请京兆王自杀。“京兆王哭泣道:“我决心消灭高肇,现被高肇老贼所害。若吾在地下,一定诅咒高贼不得善终。说完,饮药而死,二十二岁。李平以病死上报。皇帝明白是谁所杀,但不在乎,下令以平民的礼仪埋葬京兆王。”

    元愉有一子一女:儿子宝炬,后来成为西魏文帝;女儿就是明月公主。瑶姬因为犯错,下诏赐死。左仆射崔光上奏说她有孕在身,不可诛杀,发入冷宫监禁。后来胡皇后生太子,才得以释放。”

    宣武皇帝认为李平有功,升授工部尚书。高肇嫉妒,于是派他的将领四处散发流言,说李平在冀州盗取王府宝物,虚报首级冒功,还做过许多不法之事。皇帝发怒,将李平贬为平民。这一年大赦,改年号为永平元年。再说胡充华入宫已达到三年,于皇后在当时帮她数次。

    从高皇后职掌朝阳,阻断了皇帝的心意,妃嫔受宠变得越来越少。充华居住之所,皇帝也三个月都没来过。”一天,宫女们忽然报告圣上驾到,充华一听,慌忙起身迎接,她见皇帝便衣小帽,只要二位内侍跟随,寂静而来。”

    宣武皇帝抚摸充华手说:“你乃于皇后后推荐,朕思念于皇后,于是就想起了爱妃。奈何现在的皇后嫉妒朕宠幸别的嫔妃。她不像以前那样温柔,所以今晚朕要悄悄的见你。你也不要泄露与皇后。

    “充华表示感谢。这天晚上,皇上在充华住所,宠她一晚。五更,皇帝走了。”

    当时正值八月中秋,殡妃世妇都前往正宫朝觐庆贺。朝罢,众妃先散,充华独自行走。当时月光皎洁,碧空如洗,充华贪图看月色,缓慢而归。走到一处,内有高亭画阁,隐隐听到女子笑声。命宫女前去看看,一看,诸夫人在亭上烧香祝天。充华走到亭外,悄悄地听她的话。都说:希望生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

    充华上亭与诸妃相见,说:“各位姐姐在这里烧香祈祷。能不能带着小妹一起?”

    “众妃子笑着说:“这是皇上的心意,令我们向上苍祈求,以广皇嗣。你来得正好,不要辜负皇上的意思。

    “充华笑着说:“这样说来,皇帝是想要太子的。不过姐姐们为什么希望生诸王、公主吗?”

    “众妃说:“你还不知道朝廷法度。旧制度太子一立,一定要杀死自己的母亲,以防止日后政治混乱。为了保全性命,傻子才愿生太子呢?

    充华下跪祈求上苍,说:“若我的儿子做了太子,臣妾死而无憾。众嫔妃道:妹妹,你傻呀!你不要命了。”

    充华道:各位姐姐,妹妹为了皇上,为了国家,是不会在乎个人身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众嫔妃道:算了,我们说不过你,不过早晚你会后悔的。”“充华道:妹妹不会后悔。”众嫔妃道:是吗?妹妹真有骨气呀!”

    皇帝临幸了充华许久,果不其然,充华果怀六甲。”

    众夫人人听闻,都来劝说:“最近听说皇后也怀孕了。劝你还是去胎,等待正宫降生太子,然后再考虑生育也不迟。若妹妹先生孩子,命恐难保。

    “充华说:“皇后有德,一定会生太子。我近来夜梦不吉利,一定会生女儿。众位夫人无需为我担忧。”

    几个月后,皇后生一女儿,封为建德公主。到永平七月初四日,宫人向皇上禀告充华将产,皇帝担心宫中有弊端,令充华移居宣光殿。这天晚上,充华生了肃宗孝明皇帝,名元诩。出生时红光满室,异香透鼻。

    皇帝非常高兴,走进去看了看说:“这真是后世君主。“严厉斥责宫人乳母小心保护,养在别宫。皇以下嫔妃人等,不得私自进入查看,就连充华也不允许。册胡充华为贵嫔。

    六官都来祝贺,只有高皇后不快乐。一天,高皇后亲自来到宣光殿,对胡贵嫔说:“你知道太子长大后,你会怎样吗?“胡贵嫔说:“臣妾三日都没有见到太子,且也不能相见。

    皇后说:“本宫想去看看,不如你随本宫一起去。“胡贵嫔说:“皇帝有命令,不敢去。“高皇后见她不去,自己也不打算去了。

    不久,太子四岁了,皇帝前往胡妃住所,饮了半杯酒,对胡妃说:朕要立太子,爱妃知道吗?”

    胡妃说:臣妾不是今日才知道的,生太子时就知道了。”

    皇帝说:“朕之所以推迟立东宫,是不忍心杀爱妃。奈何形势不可延缓,要和爱妃永别了。”

    王妃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原因。希望陛下赶快立太子,以巩固国家的根本。陛下无需可惜臣妾一人性命,而使储位久虚。”皇帝听到,非常悲伤,感叹说:“爱妃既然真心为国,朕也不忍心杀你了。”

    王妃叩头拜谢。皇帝立元诩为太子,大赦天下,改变旧制度,赦免胡妃的死。但魏自从彭城王枉死,高肇代太师的职位,连年大旱,百姓饿死很多。高肇擅自杀死囚犯,骄傲无理。皇帝的弟弟清河王元悍感到愤愤不平。

    一日,陪侍皇帝面前,清河王对高肇说:“从前王莽倾覆汉朝,现在的你与王莽有什么区别。你就是个混账,你要在不该,你早晚会付出代价。高肇不回答他,大臣们都很惊讶。皇帝也不在意。

    那时候有梁国投降的将领李苗上奏皇帝道:“四川一方,梁没有带兵把守,乘着空虚,可取。“皇帝非常高兴,与高肇商量。发兵二万。高肇为征蜀大元帅,统领各将领而去。哪知道高肇率领军队离开后,皇帝忽然身体不适,没几个月,在式干殿逝世,年三十三岁。遗诏立太子,高阳、清河二王,太师高肇掌权,此乃延昌四年正月初六日。当时高肇还没回来,国家大事都取决于两个王。

    商议扶立新君,中尉王想请娘娘懿旨,方召太子,左仆射崔光进说:“天子去世,太子即位,国家制度轮不着皇后娘娘主张?“两王同意,于是同崔光亲自到束宫,叫内侍侯纲请太子起驾到式乾殿哭丧。

    二王想等天亮召集文武,然后即位。崔光说:不可。天子年幼,应即可即位安定人心,不需要等待到第二天。两王认同,请太子在显阳殿立即登基。”

    崔光太尉进献冠袍,侍中元昭跪着献上玉玺绶带,奉太子登上御座即位。谧号为孝明皇帝,尊高皇后为太后。诸王及大小臣僚皆面向北面称贺。山呼已毕,天子离下龙亭,换了孝服,到灵堂哀悼。群臣陪哭。

    五更钟响,满朝文武齐到,知道皇帝已经去世,新君登位,都是先朝拜新君,后来行丧礼。

    这一天,众嫔妃都来赴哀。新皇帝在停丧之处,拜见太后。高太后来见新君已立,心想:趁他还不知道他乃胡妃所生,不如杀了胡妃,日后自然以我为母。

    高太后便派宦官刘腾,授以快刀一把,说:“你到宣光殿将胡妃处死,回来必有重赏。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刘腾领旨,飞奔宣光殿来。胡后赴哀才回,忽然内侍刘腾手执利刃,来到宫里说:“娘娘有旨,先帝殉葬没有人,想取夫人的命。”

    胡妃大惊,说:“你来杀我,不过是为高皇后出力罢了,难道你不知道天子是我所生。你杀天子的母亲,日后天子知道,只怕你全家都会被灭门。”

    刘腾听了,沉默半晌,跪下道:“微臣着实乃逼不得已,奉主差派,非我本愿。但臣去了,高娘娘另派别人来,夫人最终免不了灾祸,怎么办?”

    胡妃道:你能救本宫无事,日后一定重赏。”刘腾道:“夫人先紧闭宫门,不要随便出入,等臣想想办法。”于是找到内使侯纲,说明原因。侯纲说:“我和你去见领军于忠,方可救她。

    二人去见于忠,报告原因。他说:“皇后势力太大,当与崔太傅商量一下。“将军去见崔光,说高后想杀掉胡皇后,将如何救。

    崔光说:“宫里不可居,领军可领禁军三十名骑兵,到宣光殿,护送东宫,则高后不能害她。“于忠听他的计划,于是请胡妃躲避到束宫。刘腾回去禀告高后,只说寻找不见。高后道:“躲避起来了吗?也罢!且待太师回朝再商就是了。”

    话说两王奉遗诏辅政,恐怕高肇回朝仍然向以前一样霸占权力,若是如此,必受其害,不如想办法除掉高肇老贼。

    二王假旨皇后手令:天子年幼,门下事情,都由二王处理。”二人问崔光除去高肇策略。崔光说:“召他回来,削去兵权,勒其回家。

    二王将哀痛诏书交给高肇,令高肇立即班师。高肇到达绵竹,蜀地已下数十城。忽然接到圣旨,知道皇帝已经去世,太子即位,大吃一惊,痛哭很久。高肇留下一小部分将守绵竹,班师回朝。”

    二大王听说高肇即将到来,想准备杀了他,于是扶武王邢豹等二十多人在大行殿东厢,磨利刀剑等待。高肇来到中城,高平公主派人迎接他。

    高肇说:“我还没有奔丧。不能回府,改穿麻衣,到灵柩前趴在地上哭一场,以表忠诚。哭完起身,忽然见内侍几人说:“二王有请。“逐引入中常侍省。”

    高肇吃惊道:“我怎么到了这里?”

    “邢豹道:彭城王就是死在这里。彭城王就在地下等候太师。现在,请你死。”高肇说:“你个小人,有什么资格杀老夫。”邢豹道:总好过你这个奸臣。”“高肇道:你。“邢豹喝令武士动手,于是将二丈白绫套在高肇脖子上,将其绞死。”

    二王道:“高肇老贼终于死了。以小车一辆,令刑豹将其尸体送与公主。”

    高平公主见高肇死了,大哭起来,对邢豹说:“两王为何杀我丈夫?”

    “邢豹说:“当时杀彭城也太急躁。“公主沉默。”这一天,高太后听说高肇已经回来了,可到了晚上都不见入宫,就召来守门的侍卫问:太师见棺材了?内侍回答道:“已见。”“高太后又问:“现在在哪里?”

    内侍道:想必在商议公事。高太后暗自思考,道:“皇帝虽然去世,大权仍旧有高肇掌握,诸王决不敢有意见。等他进见时,设一个良策,扶我临朝听政,便可为所欲为,不怕胡妃日后剥夺权力。

    “高后正在妄想,拿着蜡烛等待高肇到来。等了很长时间,还没等高肇前来,高太后不耐烦了,吩咐内侍道:“快到朝堂,宣太师进宫见面。内侍走了不多时,急慌奔回,告诉她说:“娘娘不好了!太师被赐死了。”

    高太后说:是谁杀了他?”

    内侍说:“诸王杀了他。”

    高太后惊骇欲绝,大怒说:“本宫乃皇上的母亲,宫里惟吾独尊。高肇就是犯罪,也应受令执行死刑。先帝刚死不久,诸王擅杀大臣,眼中可有我这个太后?本后定要到灵柩前哭告先帝,究问诸王始有什么罪,而置他与死地。太后慌忙带了几名宫女,也不乘车,愤怒走出宫。

    这时候内侍刘腾正在宫门外,见高后要到正殿,向前跪下道:“娘娘请先回宫,听奴婢一言。”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