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民国新岁月 >第四章 面孙
    “老郭,我们还有多少钱?”

    老郭从身上掏出来一个本子,走了过来:

    “少爷,目前现银尚有五百二十银元,金条十一根,日币一万七千元。”

    林克成暗自叹气,钱这东西就是个王八蛋,可是什么事都离不开它这个王八蛋。努力挣钱依然是要务,逃脱不了打工人的命运,总得想想办法。

    老郭看自家少爷在那发愣,开口道:“少爷,是在为钱发愁吗?咱们在日本的消费,老爷会打钱的,毕竟就您一个儿子,老爷也是最宠着您的。”

    林克成看了看老郭,心中叹气,还是不用想了。

    在一盏欧式吊灯下,耀眼的橘黄色灯光充斥在整个房间里,弧形美观的窗户,清一色欧式的家具,墙上有几幅抽象的油画,大理石的地板上到处都是纸。

    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正回旋在整个房间,战斗、自由的气息的油然而生。

    等待回信的这段时间,江克成觉得要做些什么,先生可是偶像级的人物,准备要充分,不能空手而去,总得带些东西,写篇文章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面见孙中山先生,这可能会成为历史性的时刻,同时这也是自己在历史长河中展露峥嵘,反正林克成是这样认为的。

    于是林克成杂糅了后世的历史观点与个人看法,自编了一份半文半白的文章,《革命同盟军》。

    林克成还不知道他的这篇文章,在发表以后会引起怎样的轰动,在后世,或许就是小学生文章。在当下,所有人都在探索,很多理论都不成熟。

    “吱呀——”

    老郭走了进来,把餐盒和报纸放在了江克成旁边,看着周围乱七八糟的样子,摇了摇头,于是开始麻利地收拾房间。

    “叮铃铃铃——”

    “喂,好的,好的。”

    林克成得到通知,宫崎滔天已经孙中山先生约好时间了,太好了!

    孙中山先生是极其值得敬重的,终其一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革命,始终在为国人谋求解放,谋求独立,谋求民主而奋斗。

    面对种种困难,在极其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十一次的失败都没有打倒他,相反的,他越挫越勇,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

    很多人觉得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夺取,革命一次次失败,追随孙中山是一个错误。

    不过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林克成不觉得这些很重要,再吹大点,现在孙中山先生有了林克成。

    至于理想主义者,过于理想,不现实

    哈—哈—哈

    要知道,中国之所以能够新生,就是因为那些理想主义者。

    第二天一早坐头班车来到了横滨。

    山下町53号文经文具店,这可是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不得不说的地方。

    宫崎滔天带着林克成来到了孙先生的房间,“林君,请”

    林克成跪坐下来,立马张口,“先生,我叫林克成,安徽合肥人,玉汝今日来见先生,愿意跟随先生为革命奋斗终生。”

    孙中山先生点了点头,面带笑容道:“谢谢,坐的头班车,吃过早餐了吗?”

    林克成微微一愣,有点拘束,有点感动。

    “先生,在车上吃了点糕点。先生,这是我写的一篇文章,请您看看。”

    只见先生接了过去,戴起了眼镜,看着看着,眼神中似乎有些激动。

    林克成在篇文章对如今孙中山先生可以说是一个惊雷。

    总结一下也就以下几点。

    一方面,明确指出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方面,指出了革命潜在的同盟,诸如农民、工人、士兵、地主、资本家都迫切地需要改变现状的要求,同时也逐一分析了不同群体的现状和现实要求。

    一方面,指出了革命党和满清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满清小朝廷的无能腐败,革命党人的分散弱小,不成气候。

    一方面,如今满清朝小朝廷准备预备宪政了,希望以此来安抚民心,当然也指出了满清预备立宪是一个阴谋。

    最后,呼吁所有革命党人要联合起来,并做到六个条件,则可大获成功。一,建立革命之统一组织;二,拥有革命之统一领袖;三,拥有统一之纲领;四,办报,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五,揭露预备宪政之阴谋;六,拥有革命之武装。

    事实上,林克成就在那谈论历史。

    在不久之后,中国同盟会就成立了,孙中山先生成为了革命领袖并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革命纲领。

    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日后会有革命党与保皇党的论战。

    至于,揭露预备宪政之阴谋,革命党肯定说这是假的,那地主士绅也不一定会信,然后清朝小朝廷自己把自己的阴谋给揭露了,也就是“皇族内阁”名单的公布。

    革命之武装,日后,革命党人会积极地在新军之中进行活动。

    不过,现在这些都没有,黄兴大哥好像还没和孙中山先生见过呢!

    至于为什么不多说一点,现在满清还没被推翻,说太多有用吗?

    还有林克成两世加起来灵魂也才三十五岁,这一世林克成也才十五岁,注意,十五岁。

    只见孙中山先生拍了下桌子,“好,这些都和我想到一块去了,都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这篇文章不应该给我孙文一个人看,要让更多的革命党人看到。”

    陈粹芬在外面说道:“先生,仲实来了。”

    陈粹芬,又名香菱,祖籍福建同安,出生于香港,是孙中山先生的侧室,在1892年左右开始陪伴孙中山先生,曾随其流亡日本,并曾参与历次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

    孙中山先生平复下心情,“请稍等。”

    过了一会,孙中山先生,还有一个长满胡子的青年人走了过来,

    孙中山先生介绍了一番,“这是黎仲实,也就比玉汝你大四岁”

    林克成站起来伸出手:“黎大哥,在下林克成,字玉汝,安徽合肥人。”

    黎仲实伸出手来,“你好,在下黎仲实,广东高要人”

    几人回到了茶桌,黎仲实看到桌子上的文章,拿起来读,“这文章写得好呀!是先生新的大作吗?”

    孙中山先生摇头不语,黎仲实反应了过来,“玉汝,这是你写的,厉害,先生,收了一位青年俊杰,若是仲恺他们在,一定也喜欢这篇文章。”

    林克成有点不好意思了,脸红了红。

    孙中山先生见状,微笑着说道:“仲实,正好,你来了,不仅仅仲凯他们会喜欢,应该让所有人都看到这篇文章。”

    黎仲实点了点头道;“对,先生说得没错,应该用报纸发出去。玉汝,你起一个笔名吧。”

    林克成想了想,没办法,还是模仿吧,“二十三画生。”

    林字八画,剋字九画,成字六画

    黎仲实想了想,点了点头“这个笔名好,林剋成可不就二十三画。””

    只见黎仲实拍了拍头,说道:“有一位从东京来的青年,要见先生。”

    几分钟后,一位戴着眼镜,平头的青年过来了,跪坐下来道:“先生,我是朱执信,广东番禺人,日本法政大学法政科,愿追随先生革命。”

    孙中山先生点了点头,面带微笑,“好,谢谢。”

    看着朱执信恳切的样子,黎仲实在旁感叹道;“朱执信,有一个舅舅,算是一个人才,不过他却想要投奔日本政府和清廷,可惜,不过他不幸醉酒坠海了。执信还通知了他家里人来收尸,他们甥舅二人,怎么就不一样呢?”

    林克成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桥段有点熟悉。

    朱执信立马接道:“他不是我舅舅,他不仁,我不能不义。”

    孙中山先生有点触动,“说得好!对于那些反对革命的人,他们不仁,我们不能不义。”

    大家点了点头,深以为然,不过林克成心想到,大多数人是要团结的,反对的人能拉过来就拉了,拉不来,就应该彻底消灭。

    “我认为应该农民,工人,士兵都拉过来。”

    “我认为还应该把学生团结过来,那些倾向君主立宪的学生也要劝过来。”

    “……”

    陈粹芬将午饭端了上来,几个小菜,几份粥,“好了,别聊了,吃饭了。”

    孙中山先生开心地说道:“对,吃饭才是目前的大事,吃饱了,才有力气讨论。”

    林克成,朱执信,黎仲实一同应道:“谢谢,四姑。先生,请。”

    这一天,拜访孙中山先生对林克成来说,是一趟特殊的旅程,林克成自此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革命之旅,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