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异度 >第一章 刘璋?
    “瑁儿、璋儿,你等说说,为父该不该出兵?”

    益州,绵竹县,广汉郡,绵竹县,州牧府内,三人成品子而坐。

    为首之人正是如今的益州牧,汉室宗亲,阳城候刘焉。

    另外两人,则是刘焉三子刘瑁和四字刘璋。

    父子三人正在对饮,刘焉随意,但刘瑁和刘璋却是规规矩矩的相对跪坐。

    “父亲,”刘瑁年长,率先开口道:“吾以为,此乃天赐良机,父亲当出兵一同伐逆。”

    “为何?”刘焉脸色毫无波澜,语气随意。

    刘瑁面看出刘焉的想法,随即大胆的道:“董贼乃国之大贼,杀主残臣,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天地所不祐,人神所同疾,此等大贼,父亲乃汉室宗亲,天子皇叔,且能坐视。”

    “且如今,”刘瑁信心满满的道:“董卓无道,离心离德,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父亲若是出兵,各路兵马必然以父亲为尊。”

    “待父亲诛董贼,救天子,平乱世,必然被天子所倚重,兴汉室,唯父亲耳······”

    刘瑁几乎开口说等那个时候,刘焉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下一个董贼,辅佐天子,把持朝纲,俯视天下。

    说得刘焉都有点心动,不过刘焉只是心动罢了。

    “璋儿,何以看待此事?”刘焉没有赞许刘瑁,也没有点评,让刘瑁微微失望,皱眉看向对面的四弟刘璋。

    刘璋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自己这个便宜父亲,心中却感叹万千。

    如今的刘璋,已经不是原来的刘璋,或者是灵魂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刘璋了。

    如今的刘璋,灵魂是来自二十一世纪,对顶级学府的历史系研究生刘章,与刘焉之子刘璋只是音同字不同罢了。

    一觉醒来,刘章成了在洛阳当官的刘璋,差点把刘章的魂吓飞出来。

    当刘璋得知当时洛阳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想办法离开那个恐怖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洛阳绝对是风暴中心,红得发紫的超级boss随处可见。

    对于刘璋这种小菜鸟来说,这个地方绝对非久留之地。

    万幸刘璋身为刘焉之子,皇室宗亲,真正的衙内,真正的二世祖,朝中有不少刘焉的熟人,而且也有点身家。

    四处打点之后,终于得到一个前往益州传诏的差事。

    本来想拉着在朝为官的大哥左中郎将刘范和二哥治书侍御史刘诞一起跑路的,可惜二人对这件事并不怎么上心。

    而且作为刘焉的长子和次子,不少人盯着,不会轻易让他们二人离去的。

    刘璋顺利进入益州,比历史上刘璋入益州早了数年,这让刘璋有了更多的时间,同时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谋划。

    来了益州,刘璋自己是不可能再回洛阳这个随时可能被秒杀的地方。

    至于刘焉,这老家伙早就有了异心,怎么可能让好不容易回来的儿子再离开自己。

    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刘焉只能另外想办法将他们弄回来。

    现在已经是初平元年正月,也就是董卓废掉少帝刘辨,立陈留王刘协的第二年。

    侵占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如怒的世家大族,董卓即将面临氏族的讨伐大军,洛阳将迎来一次大劫。

    今日,刘焉突然招来自己的三子刘瑁,四子刘璋商议要不要出兵讨伐董卓,毕竟凡是有点实力的氏族官员都打着讨伐逆臣董卓的旗号出兵。

    “父亲,孩儿以为,可出兵,亦可不出兵。”刘璋回过神来,现在可不是走神的时候。

    “嗯?”对于刘璋这种模棱两可的老油条式回答,刘焉微微不喜,几年不见,自己这个四子倒是成熟了不少,也学了不少官场上的东西。

    “细细说来?”刘焉这是要考教自己的儿子,且会轻易放过刘璋。

    刘璋心中也明白,出不出兵刘焉心中早就有了定论,不过该展现自己的才华还是要展现的。

    毕竟他是幼子,就算不算上身陷洛阳,随时会被-干掉的刘范和刘诞,自己上面还有个三哥刘瑁。

    如今刘焉年不过四十五六,离老死还早,除了熟悉历史的刘璋外,谁也不知道如今的益州牧刘焉已经没几年可跳了。

    想到这里,刘璋不在保留,“正如兄长所言,董卓势单力薄,面对天下讨逆大军,唯有败退一徒,不足为虑。”

    “父亲此时若是出兵,功劳垂手可得,名必传天下······”

    “若是不出兵,又当如何?”刘焉依旧平淡的询问下去。

    刘璋早就等候多时,当即开口道:“父亲不出兵,当为上上之选。”

    “哦,何解?”刘焉眼睛一亮,又有兴趣的看向刘璋。

    “原因有三,”刘璋侃侃而谈道:“其一,各路兵马相拥而至,看似势大,然各自为主,调度不易,相互制寸,合兵解救天子看似尽忠,实乃唯利是图。”

    “袁绍、袁术自持名门望族,威望极大,父亲若去,便会以为父亲与之争权夺利,非但不会好言相向,还会处处为难父亲,出力不讨好。”

    “其二,盟军虽强,但领军之人相互算计,此等盟军,强敌不前,有利必蜂拥而上,进退无度,大敌若去,必会暗自相争,不能同心同德,董贼若退出洛阳,讨贼联盟恐会就此作罢,此等目光短浅,见利忘义之辈,不足与之谋。”

    “其三,益州新定,然边陲蛮族不通教化,不懂尊卑,且益州内有黄巾余孽隐藏四处,伺机而动,亦有异心者虎视眈眈,此时父亲若领兵出征,益州空虚,恐有逆贼作乱。”

    “所以,孩儿以为,此时父亲当以大局为重,护一方平安,不可轻动。”

    刘璋说完,对着刘焉一礼,而后跪坐。

    刘瑁呆澥的看着自己的四弟,他也没想到刘璋能想到这么多,而且还说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至于刘焉,双眼精光的大量刘璋,似乎第一次认识刘璋一样。

    “你说董卓会退出洛阳,何以见得?”刘焉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立刻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

    刘璋微微笑道:“孩儿在洛阳为官多时,观董卓身边多有能人异士,且死守洛阳乃死路,唯有退出洛阳,方有一线生机,所以孩儿断定,董卓不会留在洛阳与讨逆大军死战。”

    刘焉听后微微点头,满意的看了眼刘璋,而后又看来了眼呆愣的刘瑁,心中不知在想什么。

    “你两观当今天下,大势当如何?我等又当如何?”稍微沉默之后,刘焉再次开口,这次的话题稍微有点高端,不过为了培养后代,刘焉还是提了出来。

    在刘焉和刘璋的注视下,刘瑁微微迟疑,天下大势这种问题让他如何回答。

    不过刘瑁还是硬着头皮开口道:“董贼乱政,犹如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

    “如今群臣讨逆,董贼败亡只在朝夕,大汉必将再次中兴······”

    “我等又当如何?”刘焉见刘瑁有点说不下去,所信追问下一个问题。

    刘瑁深吸一口气,认真的道:“父亲乃汉室宗亲,当安一方,待明主,匡汉室,名千古!”

    “当然,”刘瑁瞟了眼刘焉,见刘焉脸上毫无表情,当即改口道:“董贼残暴不仁,天子在其手中,恐糟不幸,倒是天子若去,天下无主,父亲身为汉室宗亲,当担起复兴汉室的重任。”

    “好了!”刘焉听到这里,突然开口打断刘瑁的话,“黄口小儿,休要胡言乱语,天子乃真龙之躯,何人敢害,此等逾越之语,以后休要再提。”

    “诺。”刘瑁见刘焉真的生气,不敢乱说话。

    刘焉微微摇头,看向另外一旁的刘璋道:“璋儿,你来说说。”

    “诺,”刘璋微微挺身,缓缓开口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灵帝。”

    “灵帝光和七年,因宦官外戚常年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百姓苦不堪言,又缝妖人魅惑,黄巾贼寇霍乱天下,民不聊生。”

    “黄巾之乱平定后,地方官员豪强手握重兵,不听诏令,此时大汉朝廷势微,乱臣贼子霍乱朝纲,天下乱象已现。”

    “此时,各路兵马齐聚洛阳,若能解救天子,大汉或能延续一二,然各路兵马各怀异心,少数几人虽想尽忠,但势单力薄,天子,恐难以脱身······”

    “若吾所料不差,”刘璋微微迟疑道:“接下来,大汉必将是各方豪强拥兵自重,各路诸侯割据一方,天下战乱不断,烽火遍布大汉十三州!”

    刘璋发现这个世界的汉末时期,和他所熟悉的汉末时期有所不同。

    发展历史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这个世界的人很强大,很特殊的一个世界。

    按照刘璋的理解,应该是一个平行世界,但有超出刘璋的理解,太匪夷所思。

    刘瑁一脸懵逼的看着刘璋,刚出刘璋竟然说天下即将大乱,重现诸侯争霸,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