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易谋天下 >第四章 大军出征
    看到赵良缓缓退去,众人皆松了一口气,他们心里都清楚,赵良这次是彻底完了。虽然他们脸上没有什么反应,但心里却是都乐开了花。不过对孙齐来说,作为赵良曾经的学生,尽管已经与老师保持一定距离,然赵良的倒下无疑对自己也非常不利。

    “大王息怒,念老丞相一片苦心,望大王勿要怪罪。”孙齐躬身劝道。

    “什么一片苦心,我看他是越老越糊涂!若不是他极力阻挠,寡人早把冀国的轵关郡和陕国统统拿下来了。孙齐,你若跟他一般见识,也给寡人退下。”豫王怒气依然未平。

    孙齐见状,急忙叩首跪拜,“大王息怒,臣虽是丞相学生,但并非同意丞相的看法。相反,臣完全同意洛城侯及上卿和亚卿的建议,并陕攻冀。”

    在豫国的肱股之臣中,虽说刚过不惑之年的孙齐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但若是论城府和智谋,怕是没有人能比的上。当年,在赵良的引荐下他去了青国做间人,最后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搞垮了青国,且为豫国从青国那里夺下了商国。可以说,他曾为豫国立下过不世之功。

    后来,他回到豫国后,赵良是全力培养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的。可惜,因为豫王对赵良的不满严重影响了他的仕途,不仅未获重用,反而还提拔了两个外臣在他之上。这几乎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他,这丞相之位你想都别想。从此之后,死了心的孙齐开始对豫王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豫王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会给自己和豫国带来多大的厄运,因为这个他弃之不用的大才最终被洛城侯如愿以偿地拉拢到了自己的阵营里。而眼下说服豫王出兵,就是他的最大任务。

    豫王听罢孙齐主张出兵的话,这才缓和了脸色,“你起来说话吧。”

    “谢大王。”孙齐站起身继续说道,“微臣以为,不管陕王的死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都是上天赐给我们吞并陕国的好时机。倘若我们不尽快发兵攻取陕国,一旦陕国与冀国勾结,我们的处境就极为被动了。眼下趁陕国还未请求冀国发兵,且陕王刚死新王未立之时,是我们拿下陕国的绝佳机会。大王,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啊。”

    “好一个‘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豫王被鼓动的热血沸腾,“这个陕国,寡人吃定了。上将军,你意如何?”

    上将军韩熊是豫王的丈人,当年是兵圣苏戊的最得意下属。豫王为了拉拢他排挤苏戊,便娶了他的女儿为妃。自此之后,韩熊在豫王的授意下与苏戊多不对付。待苏戊解甲归田后,韩熊便顺利成为豫国的上将军。

    虽说韩熊已过天命之年,但依然是虎背熊腰,健壮如牛。说话声如洪钟,走路虎虎生威,丝毫不减当年的威风,真可谓是天生将才之相。

    见豫王问话,韩熊两手抱拳,郎朗说道:“臣赞同上大夫所言,此时陕国正倾全国之力功伐我洛城,出兵匆忙,后方必然空虚。我可趁此机会,兵分左右两路大军,一正一奇。右路为正,由洛城北出,向西经新安、渑池,攻其崤山北道硖石关(崤山北道东出口处的关隘),断其粮道。届时,陕国主力必然后撤,洛城之围自解。同时,我洛城守军可倾巢而出,与我右路大军两面夹击,陕军必败无疑。另左路军为奇兵,经宜阳过洛水,一路偃旗息鼓攻其崤山南道雁翎关(崤山南道东出口处的关隘)后,兵锋直逼陕国上阳城。”

    豫王激动地拍案而起,“好,上将军需要多少兵力?”

    “回大王,给臣十五万精兵,不出半月定然拿下陕国全境。”

    “御史大夫!”

    “臣在!”

    “拟旨,命上将军韩熊为征西大将军,命中尉公孙假为征西右将军,领郑城、虎牢关、京邑(郑州)和宜阳各地大营共计二十万精兵一同伐陕!”

    “臣,遵旨!”

    “臣,遵旨!”

    韩熊与公孙假跪拜领旨。公孙假为韩熊得力下属,四十岁模样,身高八尺有余,一脸精干的气相。司中尉官职,掌管郑城禁卫军队,可以说整个郑城的安危系与其一身,是豫王的嫡系重臣。此番豫王把他都派往前线,自然不仅仅是为了攻下陕国,更是为了防止冀国从中作梗。

    “命陶郡(菏泽、商丘一带)郡守苏斌为佂北将军,领兵三万增援河内郡,河内守军尽由苏将军支配。”言罢,豫王取出两个虎符,递给韩熊,“有劳上将军了。”

    韩熊接过虎符,跪拜道:“臣万死不辞!”

    豫王扶起韩熊,“明日辰时,寡人亲自为将军送行。”

    “谢大王!”

    第二日辰时,豫王率领群臣为韩熊送行。这是他继位六年来,最大的一次用兵。虽说此次征伐陕国十拿九稳,但他心中依然无法平静。赵良的话尽管听起来颇为逆耳,但也并非全无道理。此次拿下陕国后,无论轵关郡是否爆发战事,豫国都将面临与冀国的直面冲突。

    两国同为天下强国,倘若就此开启战端,将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呢?虽说豫王盼这一天已经盼了许久,可若是这一天真的来临了,未免又有一些莫名的担心。

    韩熊和公孙假别过豫王君臣,带领八万精锐离开郑城。两人在洧水南岸做短暂停留,韩熊将虎符和圣旨一并交给他。

    “公孙将军。”

    “末将在!”

    “你拿虎符和圣旨去京邑调集两万人,再去虎牢关大营调集八万。这十万人只需快速拿下硖石关,牵制住陕国这十五万大军即可。切记,一定要把陕军主力挡在崤山以东。只要陕军粮草一断,必然军心大乱,配合洛城和孟津守军从东面夹击,陕军很快就能被全部歼灭。歼灭陕军后,留洛城守军处理后事,你速速赶来上阳与我会合。对付上阳城我倒不怕,怕的是冀国会出兵干预。倘若你前来汇合时发现冀军,迅速派人通知洛城军前来增援。”

    “末将遵命!”

    “那咱们就此别过。”

    “末将祝将军旗开得胜,拿下上阳城!”

    “好,本将军也祝你旗开得胜,全歼陕军。”

    两人拱手告别。

    孙齐随豫王送别出征将士后,来到了丞相府。一夜之间,赵良似乎苍老了许多。

    “老师,学生来赔罪了。”

    赵良看到孙齐来看他,顿时感动不已,他站起身步履蹒跚地走过来拉住孙齐,焦急地问道:“大军出征了?”

    孙齐点了点头,“怪学生无能,没能拦得住大王。”

    “唉,我都拦不住他,你又能怎样呢?大王现在年轻气盛,一心要跟冀国决一雌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岂可如此轻率?”

    “那......那现在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既然大军已经出征,那就想办法尽量打胜仗吧。我这里也没什么事,你去找大司农,协助他筹措好粮草军饷,后勤这块千万不能出问题。”

    “老师,这么大的事您不出面能行吗?”

    赵良又叹了一口气,“我倒是想出面,你没听大王说让我呆在家休息吗?我就不去添这个堵了。”

    “大王只是一时气话而已,老师别放在心上,我去找大王求情。”

    “千万不可,你去求情,只会连你也给连累,那以后朝堂上真就奸臣当道了。你一定要隐藏好自己,尽量不要与大王起冲突,等时机合适的时候,我会向大王再举荐你来做丞相。”

    孙齐苦笑了一下,“老师,大王有上卿和亚卿两位大人,哪里轮得到我呀。况且,您现在又被大王冷落,丞相之位,我是不敢想了。”

    “孙齐,你还年轻,不要这么自暴自弃。要说资历和能力,你要远比他们两个强的多。在青国(山东一带)你做过上卿,在兖国(豫鲁冀三省交界)你做过丞相,要不是受我连累,恐怕早就坐上豫国这丞相之位了。唉,也怪老朽,应该早点放手的。总想着帮你把范种和智洪拉下来再扶你上去,不曾想却弄巧成拙了。”赵良一脸的沮丧。

    孙齐被赵良的一席话感动的暗自垂泪,“老师,不管您的事,是学生无能。学生对不起您,对不起豫国。”

    “孙齐,何出此言呐?是老朽和豫国读不起你才是。你是大才,我相信大王有一天一定会重用你的。”

    孙齐低头不语。

    “罢了,不说这些扫兴的事了。眼下大战在即,你快去司农府吧,前方有什么消息及时通知我。”

    孙齐擦了擦眼泪,“学生告辞。”

    赵良点了点头,“去吧。”

    孙齐刚走不久,家宰带着一个人来到赵良的书房。

    “大人,冀国丞相府来人了。”

    一听是冀国丞相府,赵良急忙站起身,整理了下衣冠,说道:“快请!”

    一个二十五六岁模样的人跟着家宰进了书房,家宰知有要事,退出关上房门,在门外守候。

    “小人拜见丞相。”

    “后生不必客气,请坐。”

    “小人不敢,小人说几句话就走。”

    “李盾让你带什么话来?”

    “我家丞相说五日后来豫国拜访大人。”

    “是公事还是私事?”

    “私事。”

    “为何要五日后?我现在就有大事找你家丞相商议,你回去跟他说让他即可来豫国。他若不来,我就去冀国找他。”

    “我家丞相说这五日他走不开,也不让您去冀国找他。”

    “冀国最近可有战事?”赵良想套一些话出来。

    “小人不知。”

    “李盾还说了什么?”

    “我家丞相说五日后,他会来大人在城外的洧水山庄来拜会大人。他还说,让大人带上家眷,他有好多年没见赵方了,顺便也想看一看大人的孙儿赵阳。”

    赵良叹了一口气,“你家丞相怕是要准备告老还乡了,也罢,老夫这丞相也干腻了。你告诉李盾,老夫一定按时赴约,让他也带上妻儿老小一同前来。”

    “小人一定把话带到。最后,我家丞相让我转告大人一句话。”

    “什么话?”

    “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易家祖师易乾所著《道经》上的一句话,赵良再熟悉不过了。此时听来,当真是有醍醐灌顶之感。

    “那大人您忙,小人告退。”

    “好。”

    赵良默默地坐回到椅子上,尽管他很不甘心,但眼下的事实明白无误地告诉他:属于他们的时代终究是要结束了。

    ——————————————

    地理注解:1、硖石关,位于崤山北道东出口出,著名关隘。春秋秦穆公时期,著名的崤之战就在这一带。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作《石壕吏》所在地。

    关于崤函之地的地图,已上传至书友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阅。

    2、青国,黄河以南的山东一带。兖国,黄河以北的河南、山东、河北一带。北至邯郸和德州。具体可见书友圈列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