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征魔演义 >第六十三章:魔皇传旨调雕奴;反贼掘地破金陵
    那魔皇见雍雄主动请缨,心下当然大喜,但彼亦觉得,这布鲁所言不无道理,其时京师中只有银雕五十来只,这雍雄发十五万兵马能否真的平灭反贼,而且,若是京师发了十五万兵马出击黄州后,京师三大营只余十余万兵马。

    当然,十万兵马若无大事,维护京师安全亦绰绰有余。只是,万一北冥兵马有何异动?又如何当之?如此兵马恐只能与北冥兵马打个势均力敌而已。

    那魔皇思至此处,乃开言曰:

    “老太师年近花甲,却仍肯为国尽忠,为朕分忧,实乃群臣楷模,朕心甚慰。

    只是,老太师昔时征战西域之时,虽然胸有韬略,勇冠三军,战功赫赫。然毕竟已二十年未经刀兵,且年已近花甲,刀兵凶险,若有些许闪失,则我大一朝擎天一柱断矣。”

    那雍雄听了魔皇言语后,厉声曰:

    “陛下以为吾年老,某今年方五十有八,昔蜀汉老将黄忠,年过七十,却在定军山一战斩魏大将夏侯渊,杀得魏兵心惊胆战,曹操败出汉中。

    而某年不到六十,一餐可食肉十斤,浑身还有千斤之力,某虽老,某跨下千里良驹未老,某宝雕弓未老,某九环大砍刀未老。”

    言毕,趋步出金銮殿外校场,跨上良马,背上宝雕弓,纵马绕校场飞奔,恰那校场头顶飞来一群大雁,那雍雄曰,看吾飞射领头第三只大雁,言毕拈弓搭箭,大雁应玄而落。

    复又下马,取出架上两把九环大砍刀,轮动如飞,银光闪耀,观其势,似乎水泼不进。

    那雍雄边舞边大喊曰:左右将校,朝吾放箭。

    那两旁将校哪里敢动,只得以目视那禁卫军指挥使布鲁。

    布鲁早知其意,曰:老太师既然敢出此言,必有把握,但为防万一,将箭头截下,另包上白布裹上石灰射之。

    那魔皇听了布鲁之言后,亦是一脸喜色,深觉布鲁为人极其灵变,如此一来,其一可试出那雍雄武功,其二纵有闪失亦绝无伤害。

    须臾,十余将校皆将手上硬弓拉满,射向雍雄。

    好太师,见众将校射箭如飞蝗,浑然不惧,只将手上两把大砍刀轮动如飞,左遮右挡,只听一阵以木击铁之铛铛铛之声,足有一柱香时辰,那将校方住手不射,那雍雄方停刀不武,众文武将校观之,老太师一身红袍上,竟一白点亦无。

    瞬间欢声雷动,众将校及文武皆高声叫好,连那陛下、福王皆赞不绝口。

    那雍雄舞毕,复驱步行至殿上,跪伏于地,众文武见其气不粗,面不红,方知老太师英武不减当年。

    那魔皇见此老臣武功如此了得,仍有万夫不敌之勇,心下甚喜,复开言曰:

    “老太师仍有万夫不敌之勇,朕心甚慰,只是行军征战,非比武林高手一对一较量,那黄州反贼谲诈狠辣,其五行神兵亦操练得颇得其法,反贼极善利用天地阴阳水火之力当己之兵,其势已成,乃精悍巨寇也,非比昔日乌合蚁聚之贼,一击则溃。

    且那布鲁所言,反贼恐有凤凰数十,若此如何制之,还须老太师从长计议。”

    “老臣弱冠从军,昔日在西域之时,东征西讨,强诡谲诈之贼见多矣,某大砍刀上妖族反贼之人头,恐不下一百,难道那黄州反贼有铜头铁脑,某大砍刀斩之不动?

    至于布鲁所言反贼有凤凰数十,克制我部银雕,使我部行军之时无银雕侦探敌情,不能及时传递各部军情,主帅若盲似聋。

    此亦未难解也,须知这凤凰虽然战力极强,然此物极少,以某度之,彼数量绝不超数十,而银雕若以战力而言,以二敌一绝绰绰有余,某只须率十五万兵马,加一百雕奴,则破反贼必矣。

    至于京师中此时无此数银雕,此亦未难也,着雕奴传旨至北冥及西域智、勇二王处,各调拨五十只银雕来京即可。”

    这雍雄不愧是三朝老臣,非但勇力超群,智识亦是极高,彼深知此时陛下心中,既着急要发兵击灭黄州反贼,又怕北冥兵马趁京师空虚突然发难,乃出此一妙着。

    虽然北冥、西域之兵马,跟朝廷兵马形同三国,互相防备忌惮。

    但至少表面上,彼此还是一团和气,未有互相攻伐。

    亦是表面上,这魔皇对勇、智二王之兵马,仍可随时差遣调用,而今反贼猖獗,朝廷欲灭之而银雕之数不足,被反贼凤凰压制,正好可名正言顺调用二王之雕奴。

    若那智、勇二王不予,则不臣之心明矣,如此黄州反贼如何处之则再议,若二王皆奉旨遣雕奴入京师,则无须担心那北冥兵马发难,所谓投石问路,如此是也。

    那魔皇听了雍雄之言后,大喜过望,乃开言嘉奖曰:

    “老太师如此老成谋国,为朕分忧,朕复何忧乎,朕即传旨至那勇、智二王处,调来雕奴,虽然兵贵神速,然发十数万兵马,亦须准备粮草,调拨各处兵马。

    老太师若要用何将,无论是地方守城将领,边关各关隘守将。或是京师三大营总兵,无论用到何人,跟朕言之,朕即传旨调拨此人至老太师麾下由老太师差遣。”

    言毕,着太监书写圣旨传至勇、智二王之处不题。

    话分两头,且说这金陵城中,陵睢正庆幸这几日反贼攻势已缓,只是在城外不断用抛石机将大石块,火球抛入城中,不再用吕公车撞城,亦不再用云梯攀援而上。

    彼估计定是前几日反贼攻城折损太重,反贼不敢再如此蛮干。

    如此甚好!看来老天还是护佑悖尔刺金一族,那陵睢虽然在发往朝廷之奏章上出大言曰,足可守三月,但此话彼自己亦未深信也,只是不得不如此言耳。

    须知此时大一朝中,整个东南五州之地,就数金陵郡驻兵最多,足有五万之数。其余各郡,若那淮东彭城,驻军一万;淮西庐州,驻军三万;江左洪都,驻军一万;江右姑苏,驻军五千。

    此数州兵马,承平时节,驻守城池,维护治安,捉拿贼盗是绰绰有余。

    然值此三十万苦力造反,黄州已失,金陵被围,天下人族百姓人心思乱之际,驻守各城之兵马,能震慑住城中人族百姓不敢造反,护守城池不失即已万幸,那可能再出兵围剿黄州反贼,解金陵之围。

    所以唯一能解金陵之围的,只有京师兵马,然那陵睢亦固知,若京师中收到军情奏报之后,众大臣斗嘴讨论三五日,而后再决定救援主将,再调拨各处将领,组织粮草,再誓师出兵,如此无一月时光绝无法成行。

    而后从京师行军至金陵,全程足有两千余里,步骑并行,无四五十日亦无法到达,所以即使这陵睢再怎着急催促亦无用,还不如言自己足可守三月,若是到时真是能固守到京师兵马至此处,击溃反贼,则非但击黄州兵马失陷之事无人追究,恐还能立下坚守金陵孤城百日之功,来日另有恩赏亦未可知也。

    这陵睢正思至美处,突然听到轰!轰!轰!

    三声惊天动地之巨响,仿佛天塌地陷,直震得这府衙大殿皆直摇晃欲塌,室内桌椅晃动,桌上茶杯皆被震倒,茶水流溢。

    门猛地被推开,数名护卫亲兵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向其汇报:

    “大人!那城东朝阳门,城南聚宝门,城西淮远门之城门,皆被反贼用火药炸飞,反贼已如潮水般杀入城中,只有城北无甚反贼,敢快上马出城往北逃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