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成余晖之请回答 >第三十八章 新编《阿里郎》
    李秀京想要写作的事还真不是心血来潮,那天和成余晖说过想法之后就已经开始着手在空余时间动笔了,不过她写书的速度和成余晖是不一样的,确实在速度上要慢很多,而且这一个月她主要是在忙投资赚钱的事。

    成余晖先是帮她请了一名职业经理人来统筹全局,毕竟李秀京这个年纪没办法出去跑来跑去做生意,一是没时间,二是不安全,三是不方便。

    而且这个职业经理人也是蛮厉害的,尤其是对实务的精通,能够很好的完善李秀京提出的计划,并给出合理的建议,执行能力更是没得说。

    通常李秀京想出来的东西确实有见地,在大的方向上非常正确,但是涉及到细节的操作她可就完全是门外汉了,毕竟一个高中生没有那么多的工作经历以及社会阅历。

    这个职业经理人叫崔佑平,本身的背景比较普通,没什么出奇的,但是因为长相英俊,学识广博,今年刚刚结婚,娶了闵氏二房的大小姐。

    骊兴闵氏虽然不是最一流的门阀,但也算是顶级圈子的人,闵氏二房是做建筑行业的,这几年刚建起来的“艺术中心”几句是他们的作品,全汉城有几乎一半的地标建筑都是由闵氏二房开设的建筑公司承建的。

    闵氏二房的大小姐和他是大学同学,都是延世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崔佑平娶了闵氏二房的大小姐,岳父对他也非常器重,给了很多的资助,但是他可不是一个打算吃软饭的人,也是打算干出一番事业的。

    这才有了成余晖透过孙徽的圈子找到打算干出一番事业的崔佑平,不然还真不一定能请来崔佑平到成余晖这个草创的草台班子,不过他的薪资也确实不低,年薪第一年5000万,这在这个年月刚出道的职业经理人里面可是非常高的了。

    崔佑平已经帮着成余晖和李秀京注册好了海产农贸公司晖京食品,然后马不停起的去签了渔场和农田的承包合约。

    承包费用、雇佣工人、科学化养殖、培育器材等等,一共花出去1亿3千万,主要经营几个方面,大蒜、豆类、海螺,以及一些常见鱼类和海菜。

    李秀京当时选择这些可不是随便选选的,大蒜、豆芽、海螺是半岛人民消耗特别大的食材,几乎九成的需求依赖进口,市场潜力庞大,属于进场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是一般大企业看不上这样收益周期长,利润比例一般的买卖,所以竞争反而不强,恰好适合中产创业的路线。

    大蒜就不说了,半岛的所有菜式不加蒜的实在少见,虽然成余晖最烦恼的就是大蒜,他非常不喜欢吃大蒜,倒是能够接受蒜味只是对蒜的口感难以接受。

    豆芽虽然不如大蒜那么夸张,但是也算是做汤、拌饭必备的蔬菜,尤其是绿豆芽基本上是半岛人最喜爱的蔬菜类食物。

    海螺那种Q弹口感,确实很魔性,很少见有半岛人不爱吃海螺的,尤其喜欢搭配拉面食用,很难想象这么小国土面积的半岛,海螺食用量高居世界第一。

    至于其他的海产品纯粹是附带的,毕竟承包了海场,资源不能浪费了啊,什么海带、紫菜、鱼虾也都顺手一起经营者。

    其实做这样的行业赚钱速度并不快,而且收益需要看周期和季节,有些费力不讨好,但是李秀京执意要做这个方向的理由也很明确,没有财阀把精力投在这个领域,而且掌握了这个领域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左右民生,是快速崛起的根基。

    ——————

    对于孙徽这个圈子,成余晖并没有避之如虎,既然已经入了人家的眼线,那想隐藏可就难了,最好的办法是融入,把这个圈子作为自己的保护伞,各取所需,这个圈子需要成余晖的民望做刀子,成余晖也需要这个圈子做自己养望的盾牌。

    从孙徽的态度上来看,他对成余晖是有意扶持的,准确的来说这个圈子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利益诉求一致那就共同对敌,尤其是打击政治立场上,平时的利益争夺那就各凭手段了。

    至于孙徽这个领袖的意义,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平衡点,背景非常的神秘,成余晖到现在都没摸清楚他的具体产业和势力范围,但是明显的看出他对于一些本土财阀势力还是有些忌惮的。

    成余晖大致上对孙徽的实力判断是在半岛本土对上一家完胜但会损失惨重,对上两家勉强可惜会被重创,对上三家就只能自保最终推出半岛。但是实际上没有哪家会疯了一样自杀式的和孙徽做对。

    每次见到孙徽成余晖都有些感慨,这家伙家大业大的百年之后不知道会便宜了谁。孙徽这人女人很多,可惜后代就只有一个女儿孙言珍,对于他子嗣艰难的问题成余晖非常好奇,但是不太好意思问。

    拍完剧组的戏,有了空闲时间,成余晖拿着自己手稿作为礼物,找到了孙徽,他上门主要是想要了解下徐庆璋以及背后的徐家。

    这个徐家整体来说和闵氏差不多,算不上顶级,主要经营运输、建材、对外贸易以及一些军工产业,在军政方面也都有些门路。

    徐庆璋的爷爷就是陆军的一名将军,不过徐庆璋还真是一个异类,他最开始服役的部队是空军,属于特种部队,擅长快速支援能够陆海空三栖作战的特种部队。

    后来进了直属特种作战部门,对接国际军事行动,算是和维和部队打交道的,现在主要负责作训和国际信息对接,同时在陆军士官学院充任教官。

    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有些死板,没有劣迹污点,但也不是那种愣头青,为人处事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说起来这个徐家区别于闵氏的地方在于,他虽然不是顶级,但是他是孙徽的直属势力范围,这让成余晖一度怀疑徐庆璋的事是不是有什么猫腻,比如有孙徽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转念一想,他成余晖现在还真不足以让孙徽对他这么大费周章,这应该就是场巧合。

    这些信息外还附带着林家的一些信息,就是林南赫他们家,准确的来说林家属于新兴的富贵人家,在顶级圈子里还属于不入流,能进这个圈子法眼的只有林权泽一人。

    林家虽然还不入流,但是他已经开始逐渐的崛起了,一边搭着徐家,一边搭着郑家,林南赫大哥的老婆就是郑家一个分支的女儿,林南赫的姐姐的丈夫是具家的小儿子。徐郑具三家产业的侧重不重叠也不交集,但是有了林家这个纽带,近些年倒是开始了一些联动的合作,这也是林家的机会。

    至于林权泽,这个人倒是没有被孙徽吸纳进圈子,不是他的影响力不够,主要是这家伙骨子里有点清高和傲气,老萝卜哏得很。

    金曼成和林权泽成为朋友的契机,最开始就是这个圈子对他的试探,未果才放弃了年头,转而使用其他方式使用他的影响力,对症下药。

    有的时候人被利用了都不自知,更别说被谁利用了。尤其是像林权泽这种文人性格的家伙,对于政客来说完全可以欺之以方,脾气在火爆点就再好不过了。

    ————

    徐庆璋的问题暂时算是告一段落,林权泽的《燕山日记》中成余晖的戏份也已经完全杀青。

    《最后的胜负》第三部全部完结送到出版社出版了,这部现在热度已经完全起来了,尤其是第二部发布的时候,最热血的部分搭配着因为奥运会而高涨的运动热潮,销量成倍的提升,然后读者对书中感情线的关注也大幅度提升,所以成余晖趁热打铁把第三部也拿出来出版。

    这个月仅《最后的胜负》前两部的销量就达到了累计20万侧,成余晖拿到了将近1亿的版税,这钱没有投入到电影公司也没拿去扩张晖京食品,两者暂时都不是扩张阶段。

    成余晖早就盘算好了,这时期正适合运作股票,一个是三星一个是大宇,先全仓买入三星后续再逐渐增加持股,至于大宇的话,等手里的资金多了也可以囤积一部分。

    这时候的大宇属于扩张期,全国排在第五左右,股价倒不算贵的吓人,买入完全不吃亏,以后只能是越来越贵,稳赚不亏。

    三星的话,在外人开来去年创始人李秉喆去世,整个集团都是动荡的,新掌舵人李健熙也只能致力于稳住局面。

    所以很多股民们在不安中大量抛售手中的股票,但是成余晖却看中了这个集团的底蕴,趁着这个时候尽可能的买入,毕竟这样低价的时候可不多了,而且不难发现三星的掌权人也在趁机大量回收股票,都是算计好的。

    手头的杂事都算是告一段落,现在把在成余晖面前的事就剩下把《故园》《景福宫》《江南》翻译成各种外语版本做个收尾,中文的、日语的、英文的版本基本都翻译完交付到出版社了,就差一个法语版本的了。

    此外,成余晖手头上的要紧事是就剩下一个《全国歌唱大赛》,虽然半决赛决定唱抒情版的《一天一天》早就准备好了,可是决赛将要演绎的《阿里郎》现在可没有终版。

    《阿里郎》是半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止一种调子,甚至可以说一个地方一个版本,各有风格。

    而成余晖想要演绎的《阿里郎》则需兼容并蓄、抒发新意,最主要的是要能使《阿里郎》适合大型表演,这就需要成余晖靠自己的努力去新编《阿里郎》,需要尽快的把《阿里郎》的曲子处理出来,仅剩的一个月时间还确实是有些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