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五代兴唐 >二九、体制
    武人的权力需要受到制约,但绝不能太过。

    李岌无法想象现在被南汉都能轻易平灭的交趾割据政权是如何在宋朝慢慢给做大的。有宋一代,交趾人攻破过两次静江府(桂林),邕州城被屠过三次……

    只不过再想想李继迁能够以数百骑兵起家,最终割据西北数百年,所建立的大夏国居然挺过了两宋数百年的时间,也就释然了。

    这是过分以文御武的结果。

    军事战争是需要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两宋的文人一向自大,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实际上在军事方面是狗P不通。那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范老爷子,除了词写的不错,在延州几年,就没怎么打过什么胜仗。

    这统兵打仗,包括平时的带兵训练,还是交给更加专业的将军们去干才合适。

    大唐的官制是分为九品二十七级,每品分为正、从、附三级,给各级文武官员有了足够大的进步和奖励晋阶空间。

    关于军事体制,朝廷现在将各地的部队调整划分为常备军、地方后备军和屯田军三大体系,其中常备军类似于宋代的禁军,李岌逐渐把各地的精锐部队,甚至是各部族的精锐武装都编入到了禁军体系之中。禁军则包括晋阳禁军和山北、云内、河朔、河西、陇右、川南、幽州、徐兖、汴宋、洛阳、京兆、兴元、荆襄、衡阳和岭南十五个地方军镇,其余地方各军改为各州后备军或是屯田军。

    各州后备军类似于宋代的厢军,和屯田军相似,也有屯田地,负有维持地方治安的责任。唯有各州后备军指挥权在州防御使或是团练使手中,直属枢密院和兵部双层管理。而各地屯田军却是归朝廷屯田令直接管辖,算是在地方军政体系之外所设立的另外单独一套直属于朝廷的军政体系。

    设立于各地的屯田区起到了限制和监督各地军政长官权力的作用。

    比如说如果某地真发生叛乱或是动乱,各地常备军一般来说是打不过这些由退役老兵为主所组成的各地屯田军的。

    百废俱兴,大唐现在并不缺少土地。相反,现在各地新开辟出来的屯田区还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劳动力去填补和开垦。

    与历代皇朝开国之初都在鼓励民众屯田开荒种地相反,朝廷新的屯垦政策是禁止土地私有,不允许私人随意开垦荒田。

    开荒可以,必须加入到军户,各地所有的荒田,都已经划归屯田区所有。

    各地的军事屯田区就不用说了,那些新开辟的农庄、牧场,名义上也只是租给军户种田和放牧而使用的,朝廷的政策就是逐渐要减少国内私有土地的面积和遏制地方地主阶级的发展。

    国内的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禁止私人粮食买卖,另外就是对于那些军事屯田区有各种的政策优惠和补贴,甚至是朝廷的资金扶持。但是对于地主家田地所收的税赋,从来就不允许有半点的优惠。除非是在遇到特大的灾荒之后,得到朝廷的特别批准后,才允许各地方减免田赋额度。

    另外就是各地严厉禁止私人之间土地买卖,要卖也只能是卖给官府。

    这项政策就是迫使那些地主和自耕农将土地卖给官府,从而把资金转投到工商等行业。另外就是只要加入到军事屯田系统,成为军事屯田区的军户,整个家庭的生活基本上就算是有了保障。成为了军户,算是捧上了“铁饭碗”,军户的社会地位反而是比普通的自耕农户要高一些。

    由于唐末五代的战乱破坏,各地的民众生活依然困苦,由于待遇较好,各地新开辟的屯田区倒是不难招募到军户。

    这些遍布各地的军事屯垦区,军户的生活相对安定,反而成为朝廷最为忠实的拥护者。朝廷实际上就是依靠这些遍布各地的屯田军,来加强自己对于地方的控制。

    ……

    朝廷的势力重返西域只两年,伊州(哈密)的屯田汉军就已经超过了六千户。

    这种远离中土的屯田是不可能依靠自发的力量而实现的,只能是通过朝廷通过各种强制手段来达到目的。

    伊州一项重要的出产就是“苦盐”,也就是硝酸钠盐矿。

    只不过硝酸钠再用草木灰处理后,所制出的硝酸钾纯度很难控制。

    自从李岌告诉康彦泽伊州一带蒲昌海(罗布泊)周边有硝酸钾盐矿之后,他干脆从晋阳学宫中挑选了学生,亲自带着队伍组成一支商队前往西域,寻找硝酸钾盐矿。寻矿和找矿,对于这些学习采矿业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实践活动,实践有时候比课堂更重要,现在这支从伊州出发的队伍里,驼背上就成了这些年青人的课堂。

    从伊州往西南,前往蒲昌海,七、八百里路程,沿途全是荒凉的戈壁荒漠,天地之间,一眼望去,都是一望无际单调而苍凉的景色。

    这支探险的驼队不仅包括二百余头骆驼,还有一支一百五十人,装备精良的护卫骑队。晋阳学宫的师生都是宝贝,就是朝廷方面也是不允许他们在没有护卫的情况下,到处冒险的,况且是在西域地方。

    这里看不到一棵树,就连在戈壁荒漠上生命力最为顽强的骆驼刺也变得稀稀落落,除了这支驼队之外,似乎感受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如果刮起大风,漫天飞舞的砂石会伤到脸部的皮肤,而且鼻子和嘴巴里都会被灌满了黄沙。

    那些马背上的骑手们则尽量走在有骆驼挡着背风的那一边,好在骆驼对于如此恶劣的环境的忍受力极为强悍,依然不紧不慢,在狂风中艰难跋涉着,给坐在驼背上的人们一种很安全的感觉。

    幸好没有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这支驼队在这片荒凉的戈壁中穿行了三天,终于眼前变得开阔起来,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绿洲。在翻过一处低矮的丘陵山地,一大片广阔的盐碱沼泽地带就出现在他们眼前,在这片沼泽的中心,是一座面积巨大的湖泊……

    “啊,应该到了!”翻过几座大的土山包,前面的向导突然兴奋地大喊了一声。

    康彦泽抬头望去,只见眼前是一大片面积广大的盐碱洼地,白茫茫的一大片,覆盖着厚厚的如积雪一般的盐层,被晒得黝黑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丝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