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靠着群聊闯封神 >第四十二章 巴蜀
    “这么说起来的话,汉中的交锋如果告一段落,恐怕他们要盯着外围前往支援的队伍了。”姜文焕沉吟道。

    “不至于,咱们并没有大规模的队伍,想要入城还是比较轻松的。更多的应该是考虑破局的问题,否则纠缠在这里,其他各方可不会没有动作。”关羽接口道。

    “先看赵公明这边还有什么新情报吧!”林冲也是笑道。

    这边,赵公明毕竟本身就是依照下痢鬼帅的神职发展转变成的神将,吸收下痢鬼帅的香火神念完全不需要太多消化时间,很快就提取出了大部分下痢鬼帅神念之中的记忆。

    也亏得猴哥下手够快够狠,不然的话,对方见到形势不妙,燃烧神念也是很正常的。

    而从下痢鬼帅的记忆之中了解到的情况却不是什么好消息,对方实力的加强完全是有点变态了,对比起林冲他们几个古国都不是一个体量的。

    从赵公明口中了解到,张修通过賨人的关系已经拉到了其部族来源更本质所在部落的核心传承参战了。

    前面关于賨人的来历也说过不少了,要知道,益州这块地盘自古还有个名称叫巴蜀,賨人毫不意外也是从着两大国之中出来的,相较于賨人前面说过,真正形成这个氏族主要就是当年那一批帮着刘邦打天下,最后刘邦封赏功臣,规定巴族的渠帅罗、朴等七姓不输租赋,其余每户岁出“賨钱”口四十文,巴人呼赋为賨,故当时称之为賨人。

    也就是说,追溯起来的话,賨人其实就是巴人之中所谓的那七姓氏族,和巴人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密切的很。

    而巴蜀两大族作为盘踞益州的存在,哪怕是到了今天,残留的底蕴也是不可小觑的。

    巴蜀这种古国,追溯起来都是有上古渊源来历的,先说和賨人关系密切的巴人,毕竟真讲起来,当年巴蜀两国并立的时候,其实是争斗不休的,如今不过是两个失败者抱团取暖,真讲起来还谈不上完全密切合作,相对来说自然是巴人和賨人关系密切一点。

    说到这里却要提一句,其实这几家分开来之后相互打架的事情也不少,真考证起来,这几家出身应该都属于古羌族,而且按照现在的很多说法来说,古羌族本身就是泛华文化圈的始祖之一,炎帝所谓的姜姓也和古羌族有关。

    然而,賨人却是帮秦汉锤过巴人,羌人等等,乃是数得上号的‘雇佣兵’。

    当然,那句话说得一点没错,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汉室出得起价格就帮你打人,你汉室开始压榨我们,那就反了你丫的。

    话说回来,还是先扯巴人。

    巴国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葜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宋代史学家罗泌《路史·后记》卷一记载:“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

    这一段后半句虽然是宋代记载,但是通过赵公明的叙述已经能够确定这一点了,不过伏羲这种上古圣王早就不知道飞升到哪去了,更何况那几位圣王世袭散播开来都是几十个氏族那种,哪能照料到过来?更何况,这些方国不过是上古圣王子嗣被分封出去开辟的,上古圣王真正的核心传承还是中原华夏,这方面倒是不需要太担心。

    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二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二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三说巴民族把蛇作为图腾崇拜,蛇的象形字就是巴,所以有学者指出“巴蛇食象”就是指巴族与崇拜大象的彭族之间的通婚,“食”是指婚配或者性爱。莫能助四说是因为古代巴人凿石穴居住,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

    上古那些无所谓,但是三朝时期开始的底蕴却不一定不能传来下,从三朝之首的夏朝开始巴人就已经形成了巴方这样的形势建立国度了。殷商中叶,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率大军征讨巴国。巴国战败,成为诸侯国更是向商朝年年纳贡,岁岁服役。后来巴人不甘商朝的压迫,直接参与周武王伐纣。

    西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

    这就是上古时期分封的惯例了,反正安排宗室,功臣之类的去开疆扩土或者管理那些地方,自己有本事就开发管理,没本事那也没办法,可以说上古的宗室王爵是真的需要不断打拼的,至于汉晋之后华夏版图基本上差不多了,王侯之类不过是治理地方而已,根本不需要开拓什么。

    就像太公之于东夷,这也是有些时候追溯历史很难分得清究竟什么算事华夏,什么算是外族,因为有的时候真的就是安排一个王给你,其国民多是地方人士,究竟能教化到什么程度完全是看能力。

    真讲太史公记载还说匈奴也是夏苗裔呢,不外乎夏朝分封了某个宗室过去,或者夏朝被打败之后残党跑过去发展起来的,类似商朝后裔还有箕子韩国这种玩意呢,终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教化好一个种族。

    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几来着,或许也可以说教化成功顺利归附的和反过来被国民同花的比例吧。

    不管怎么说,正因为巴国首领是姬姓宗室,自然巴国与西周王室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春秋时代,巴国与蜀、楚、邓、庸等为邻。

    后面巴蜀荆楚争斗不休,最后还是司马错“先灭蜀,继灭楚,而得天下”的策论顺利实施,几家人一起扑街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相较于巴国,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算起来还是蜀国的名号更大一点,历代统治四川的帝王都将最高治所设在成都,故成都为古蜀都,三国时刘备在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也先后在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再加上李白的《蜀道难》更是闻名遐迩,也导致了四川虽然经常用巴蜀来代称,但是很多时候也被称为蜀地而不是巴。

    这些古国的发展流程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其实也没啥好说的,只是相对于巴国,蜀国的历代国主不说都比较出名,却也是都有名字流传下来的,李白诗中就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的正是两位传说中最早的蜀王。

    除此之外,里面所谓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正是描写的一段著名的成语故事乃至是可以说神话故事——五丁开山。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古蜀国五大力士自然不可能是历史上翻译的五队开山人马,保守估计也得是人仙级吧,至于大蛇是不是巴蛇,那就不好说了。

    反正归根究底就是一句话,这一波张修拉来了强力的援军,真要打起来,恐怕自己这样的阵容上去都有送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