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宋宰执 >第二十四章 天阙倾轧
    刘沆被弹劾、讲述潭州阵营事情,潭州军报

    “刘冲之怕是要赴范文正公后尘!”

    王素对外对内都是一如既往的板正,举止行动向来端端正正;谏官出身的他于大部分谏台官吏一样,好言政事。

    他是官家亲笔御批同欧阳修、蔡襄、余靖、三人为谏官的。

    如今迁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以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另外一边则是老友余靖和欧阳修;

    “英国公深得官家信任,刘冲之操之过急。”余靖摇头感慨,他心里也是认同王素的那句话。

    王素早年被贬谪鄂州,他自己亦是夺情于潭州;最为关键的是,欧阳修自小于随州长大!

    此三人皆是于湖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背后的关系网更是攘括整个洞庭湖域周围州路。

    相较下来,欧阳修便放松了许多,有魏晋君子风;靠着交椅后背,冷笑着,“哼,陈昭誉不过以退为进罢了;节度使不任?河南府不任?曹州亦不任?他想做什么?不就是奋起一搏?”

    欧阳修说到这里,不满的哼了一声,“不管怎么说,刘冲之此次怕是真的要罢相。”

    余靖在潭州为官时,和刘沆有些许联系,正是因为此得以快速升官,如今是给事中、户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王素轻轻叹着:“若刘冲之此番能胜.....”

    “呵呵,不可能!”欧阳修讥讽道:“庆历旧事诸位难道忘了?”

    庆历五年,因范仲淹主持新政;导致被满朝攻讦;赵祯承受不住压力,范、韩、富等新政主干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被贬为滁州太守。

    刚到任滁州,有又改知扬州、颍州、应天府等地;

    可以说是脚不沾地的到处跑!

    也正是因为此,故而欧阳修对于陈执中此时做法并无好感。

    王素心知欧阳修心中有气,没有张口辩驳,这时门外一老仆进来递上一张名帖:“禀大府,外面有位年轻官人,说是因王侍制所拖,今次入京,送来信件。”

    “王师言?”王素伸手接过名帖和信件。

    余靖看了一眼封面:“楚舒?江陵楚氏子?”

    “楚舒?”欧阳修嘴里念着名字:“我在院内听闻过此子,年岁不大,据闻文韬武略;乃是王介甫的弟子,表字唤作彦卿;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家道中落,为遗腹独子,倒也务实用功。”

    楚舒这个名字他在翰林学士院中略模糊有些记忆,因为当时官家曾亲自询问过此人过往,还御批了此人的转官申请;加上刘沆的推举和王师言的举荐,说的人次数多了,总是能留下些印象。

    “既然如此,那请他进来吧。”王素对老仆说道。

    “此次入京是为何?”余靖在一旁随口问着。

    “如今铨叙,据说是转了文资,王师言举荐的。”欧阳修在一旁解释。

    很快,老仆引着一人转过楼阁,穿过回廊进入内堂;

    “学生楚舒,拜见大府、学士!”入了内堂后的楚舒作揖拜倒;

    王素知开封府,余靖是集贤院学士,欧阳修是翰林学士;

    三人都是第一次见到楚舒;但因王罕和王安石的关系,三人倒也算得上是他的长辈和先生。

    景祐四年,王安石随父入京,以文结识好友曾巩,曾巩向欧阳修推荐其文,大获赞赏;因此二人结下缘分。

    再后面则是皇祐三年,欧阳修举荐王安石为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辞。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

    再加上王罕乃是范仲淹举荐之人,而范仲淹和欧阳修又是知己好友;所以三人中,欧阳修可以说是和楚舒的关系最深!

    看着楚舒,欧阳修觉得这位年轻人举止自如,形容出色,礼仪上也无所缺,没有一点小家子气,的确有王安石弟子的风范。

    “不必多礼。”既然是以晚辈学生上门见礼,王素也没有摆下官威。

    四人稍微叙旧寒暄过后,见楚舒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余靖便笑道:“平日外面那些人进仲仪府上无不是战战兢兢,今日彦卿你倒是稳如磐石!”

    楚舒闻言欠身没有回答,只是谦逊的笑着;长辈开小辈的玩笑,轻易还是不说多话比较好!

    欧阳修在一旁打圆场,开口问道:“今次入京可是铨叙?”

    “学生刚刚得荐荆南路经略司勾当公事,今次入京是来流内铨递家状的。”

    “差遣都已定下?”余靖惊讶之色在眼中闪过,看着楚舒过分年轻的面容:“你还未到二十吧?”

    “学生刚过十七。”

    “十九就为官……勾当公事,有品有职......”余靖的惊讶再也掩饰不住,身为集贤院学士,他觉得楚舒得到的这项任命其中必有蹊跷,下意识的琢磨起来。

    “月前听说刘相和王师言共同举荐一人,乃是武职转官,由陛下御批,想必便是此事吧?”欧阳修眯着眼随意问道。

    明着是在询问,其实是在解释给余靖听。

    楚舒心知意思,点头回答:“正是学生。”

    听到欧阳修提醒,王素也想了起来;台谏出身做到权知开封府的他,其消息耳目自然是不缺的,即便是军情信报,都有资格查询和过问。

    官家下特旨给一个从九品选人差遣,在朝堂里,也算是个小小的新闻了:“王介甫收了个好弟子。”

    欧阳修记得,楚氏在江陵祖上乃是被太祖治罪过的,因此是三代以来过的并不算好,钱财虽有,但权势并无;加上又是孤儿寡母,不是书香门第,更不能与仕宦簪缨子弟相比,但就是因为如此,才显得不到二十便引动天子颁下特旨的楚舒是如何不简单。

    “彦卿你能同时得汪延岗荐官,得王师言推举,才学定然是不差,怎么不安心下来多读两年书,考个进士出来?”

    “江陵虽大,却无楚氏立锥之地;云梦虽广阔,但也没有学生读书之所。”楚舒感慨着:“外有水匪肆虐,水患严重;内有苛政,楚氏犹如韭菜,若是连根拔起,怎能得活路?”

    韩冈的话惹得欧阳修侧目,湖北地域水患深重,加上水匪更重;年年都要剿匪;再加上楚氏祖上业障,得已存活乃是太祖仁慈,但地方官吏可不会如此仁慈!

    能有今天一番作为,想必定是有强人支撑!

    “既然彦卿你是王师言所荐,那应是为了荆南赈抚之事?”

    “正是王经略首倡之事!”

    这里说的就是他早先给王罕的建议,收纳三路流民,用以整饬荆南各城池水利,选以健壮者收编为军,参与剿匪!

    如此,不费余力便可完成剿匪、赈灾、抚民之事!

    三人闻言,相互对望;

    心底皆是感慨:王师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