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宋宰执 >第十二章 判司簿尉
    潭州城西,一处空地上有几十名民夫正在搭建屋舍围栏;

    左边是潭洲城内的军械武库,右侧是粮库、常平仓;故而此地亦是重兵把守。

    “救济坊”“厚生院”这两个便是这些屋舍院落即将挂牌的名称,为王罕钦定;据说这还是秀才公给的建议。

    和忙碌的民夫不同,空地外围有一老一少两位身着青色儒衫的人正闲庭漫步。

    “水匪只是小患,不过三千之众,不足为虑。”易重文摇摇头:“水害、流民实乃隐患;大涝之后必有大疫;故而王相公提意修建救生司。”

    “经略高义。”楚舒拱手拍个马屁。

    “彦卿如何看?”易重文含笑看着楚舒。

    楚舒心知这该是最后的复试了,如果通过,一切就水到渠成;如果没有通过,大概率易重文会将自己随便找个地儿扔了。

    幸亏这几日自己在潭州也算是做足了功课,再加上母亲送来的家信也有言及此事。

    现在朝堂里刘沆清剿陈执中的班底已经不再是秘密,任何官员只要打上陈执中的烙印,被贬谪是迟早的事情;王罕作为刘沆在地方的第一打手,自然是皆有所允。

    因此救生司便是王罕的第一招棋;新增衙司,自然就好安放自己人;

    政治筹码便是此意!

    “具体条例经略早已在奏折中言明,学生所能做的无非是拾漏补遗。”说完看了眼易重文,心知他想听的是干货,而不是场面话。

    “湖广虽有南蛮之称,但亦有粮仓之美誉;所谓鱼米之乡也,便是天赐楚地;水匪掠夺多年,能供养三千多匪贼自然是家底丰厚,百姓若有口饭吃便不会成为流民甚至匪贼;经略需祸水东移,拿水匪造势联合民意攻击水匪。”

    易重文初时含笑,越听到后面神清越是正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错,你继续说。”

    “仓里有粮,心里不慌;潭州经历水匪十数年,城外渠干水路早已崩坏;切大量肥沃水田无人耕种,单论城外那些流民,远是不够的,附近诸路皆可送人来此......”

    后面的话楚舒没有说透,量变产生质变;人多了,兵就会多;兵多,权力就会更大!

    若是王罕依据楚舒所建议,上书言及此事,那京西、荆北、荆南、三路赈灾抚民之事便会收归囊中!

    由经略使升至宣抚使;按制依故事,宣抚使非执政重臣不可轻授。

    到时候,‘王相公’便真的就是王相公了;

    听完楚舒第二条建议,易重文由正经变为骇然;略微皱眉眯眼看着眼前这位弱冠之年的书生......

    他是王罕的职幕官,若是王罕收归三路权柄,那他自然是水涨船高;

    但......

    “你可知,如今东西两府正为了各路常平仓之事准备肃清官场;说到底还是因为钱粮,若是相公如此上书言及此,势必会被架在火上烤!”

    易重文的话说的直白点那就是:枪打出头鸟!

    “英国公去位久矣......”楚舒含笑望着眼前忙碌的民夫。

    陈执中罢相后授封英国公,两度为相深受当今官家信任;但信任归信任,人走茶凉的道理谁都明白,罢相这么久,根基早已被刘沆、文彦博、富弼等人瓜分剔除殆尽。

    唯一留下的汪仲卿,如今也是自身难保!

    对于楚舒的一番话,易重文很满意,从中完全可以看出楚舒对荆湖南北两路的局势深有了解。

    且对于如今自身的阵营也很清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连要针对的目标是谁都不知龗道,这样的人如何能用?

    “那依贤侄的意思,对汪仲卿此人该如何处置?”由学生转为子侄,倒也算是拉近了一层关系。

    楚舒闻言心知这是最后考较,心里组织好言语后,平淡回答:“引蛇出洞。”

    “呵呵。”易重文发出笑声,抬手捋了捋胡须,神色却是淡然。

    楚舒的话正是他和王罕两人商议过后的对策;

    “须知引蛇出洞也得有引子。”像是在挑刺:“何处取之?”

    “舒州!”

    “谁人取之?”

    “舒,如今身在荆南路,承蒙经略、机宜看重,若取之,首当由舒前往.....”

    “次之何人?”

    “家母......”楚舒回答完后闭口不再言语。

    方才的一番侃侃而谈,楚舒早已在心里打了草稿。

    易重文的问题都在他的准备之中,更确切的说,他所问的,都是自己和母亲推断商议过的,只需将话题引导上去就行!

    “王介甫收了个好弟子!”语气中夹杂着赞叹和对王介甫的羡慕。

    有其子,后世不愁矣!

    言谈间已经走完了整个空地,易重文看着已经合拢的围栏,开口说道:“观此功夫,三五日便可升起屋舍。”

    楚舒并未接话,只是微微躬身低头表示认同,现在他已经通过考核,就该说正题了。

    易重文也没有等楚舒回话,又道:“汪仲卿荐你为官,乃是私心过重;弃文从武,怎么说都是有辱斯文;彦卿读书十年,怎能不一以贯之?”

    “文也为国,武亦报国;舒,无愧于祖宗、官家。”楚舒的这句场面话回得滴水不漏。

    “你倒是一番仁心,不过这救生司新立,定然是人手不足,贤侄可有心帮我这劳累人一把?”

    “机宜的意思是…..?”

    “判司簿尉,荆南路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兼理路中伤病事务;衙司中事务繁芜,勾当公事一职也是宛如乱麻,再加上如今这救生司,协理路中疫病事宜,旁人怕是难做的周全,不过以彦卿之才,倒是趁手如意。”易重文很干脆的给出前日的价码,静静等着楚舒回复。

    楚舒低头正色沉思,心中想着其中会不会有坑。

    楚舒低头正色沉思,心中想着其中会不会有坑。

    判司簿尉,虽然跟之前的承信郎一样,也是从九品;

    但武职和文资区别犹如云泥!

    被人当作棋子,楚舒不是这么大方的人;如果王罕没有答应给他转官,他也不会死皮赖脸的留在这里;如果不是汪仲卿要对自家下手,自己也不会轻易答应一个小小的武职;

    为了楚家为了母亲,现今被当作棋子也认了;王罕推荐楚舒的同样是最低一级的从九品,但本官却是属于文官系统的判司簿尉;

    顾名思义,也就是主簿、县尉和监司官的统称,并非武官。

    这份荐贴不可谓不重!

    “舒,多谢机宜、经略......”

    【判司簿尉:官名合称。宋朝军巡判官,司理、司户、司法参军,县主簿,县尉,简称判、司、簿、尉。为选人第四等、第七阶;统称判司簿尉。】

    【宋朝分有品和无品;吏部流内铨诸色入流及循资磨勘选格入流;有品级的官员属于流内官,无品级的属于流外。就算是最低一级的从九品,于官场上也算是千里挑一的人(有的吏员一辈子都不可能转官,更有甚者有一辈子熬不到头的流外官)】

    【宋朝官品清贵,鲜少有在世的一二品大员;大都是低品官;比如楚舒的老师,王安石,现在也不过是从八品的舒州通判和易重文一样,只不过差遣上两者区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