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修真小说 > 大明十二宝 >第十一章 朱氏子孙
    平日里应该五日到的路程,一行三人前行了十余日,方才到宁波府的地界。主要是由于慧觉和尚有伤在身,另外李林和王丹年岁尚小,走不到半日就力气尽无,所以耽误了几日。

    宁波府由于经常受到日寇侵扰,近几年不太景气,街上行人不多。但是到处散发着江南水乡的秀丽气息。

    按照王轩此前的描述,慧觉和尚边走边打听,大约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才找到王丹远房亲戚家。

    此家男主人姓张,大约六十岁左右,是王丹母亲的姑父,在宁波东城下开着一家茶馆。王丹母亲的姑姑去世已有两年,因两家交往较少,所以王丹也不知道老人已经过世。慧觉和尚将此前王家村的遭遇细说于张家老先生听,张老先生边听边抹眼泪。听说王丹无处可去,要留在此处,便欣然同意。

    于是,慧觉和尚和李林在宁波转了半天就离开了。期间李林和王丹相拥而泣,三个孩子几天之间各奔东西,再加上家破人亡,两个人伤感不已。

    “丹丹,听说戚家军驻地离此不远的台州,等我在戚家军安定下来后,我就来找你。”李林轻轻的擦掉王丹眼角的泪,安慰道。

    “阿林哥哥,你一定要来看我啊。”王丹边抹眼泪边央求道。

    这一日,慧觉和尚和李林来到台州地界,晚上住在一间破败的土地庙中。由于慧觉和尚自己带着刀枪药,左肩的伤口也好的七七八八了。

    晚上二人吃了点素食,慧觉和尚就开始打坐。

    “大师,咱们什么时候去戚家军报道啊?”李林这几天看外面破落的世道,到处都死人,甚至有些比自己还惨。渐渐地,心也平静了下来,怨恨也消散了不少。

    “孩子,咱们不去戚家军了。”慧觉看着他,慈祥的说道。

    “为什么,那咱们去哪里?”

    “那只是当时糊弄那个结巴锦衣卫沈鹏的借口而已,咱们要去灵谷寺。”当时慧觉就感觉锦衣卫沈鹏的出现很蹊跷,那么偏僻的一个村子,怎么会突然出现一个锦衣卫的百户长,所以当时就没说实话,对沈鹏撒了谎。

    “……”李林无言以对,原来和尚也可以撒谎啊。

    毕竟慧觉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李林对他还是很信任的。李林心想,不管慧觉去哪里,自己跟着他,准没错,于是李林没在继续追问。

    慧觉收起手中的佛珠,“孩子,你还不知道你的身世吧?”

    “我的身世?”李林疑惑的看着慧觉,“我父亲是李景润,家在王家村啊,难道这不是我的身世?”

    “你不姓李,你姓朱!”慧觉说道。

    “是猪八戒的猪吗?”

    “不是,是当今天子的朱。”

    “嗯?皇上?”李林这一阵子彻底懵了,他愣愣的看着慧觉。

    “你的祖上是建文帝,你是天子之后。”慧觉脸色如水一般平静,这么大的事情在他嘴里说出来,感觉像平时见面打招呼一样轻松。

    李林从父亲口中得知不少前朝故事,建文帝是朱允炆,那个被自己叔叔赶下台的皇帝。只因他动了别人的奶酪,推行削藩政策,最后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强行攻陷南京,夺取天下,建文帝自焚身亡。

    “大师,我也老大不小了,骗我可行不通啊。”李林摩挲着双手说道。

    慧觉和尚继续说道:“成祖皇帝攻陷南京后,建文帝从水道逃跑了,同时一起逃跑的还有你的祖上朱文奎,只因你祖上是后宫宫女所生,知晓此事的人不多,就连成祖皇帝也是在驾崩前才知道的,胡濙告诉他的。”

    “……”

    “为躲避成祖以及后来皇帝的追杀,你祖上就在浙江一带居住,按照祖训,你家每过三代就要搬家,直到你祖父这一代,你们才搬到宁海县王家村。”

    李林张大嘴巴,不可思议的看着慧觉。

    慧觉不管李林异样的眼神,继续说道:”你家还有一条祖训,就是孩子从小要饱读诗书,但是不能参加科举,也禁止习武。”

    “连这你都知道!”李林快要跳起来了,这可是父亲只告诉他的祖训啊,这和尚怎么知道的如此详细。

    “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个道理你祖上是最清楚的。”说到这里,慧觉看着李林。

    过了半晌,李林又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们家这么多事情?”

    “这个你自不必过问,日后你自会知晓。”

    然后李林看到让他不敢相信的一幕。

    慧觉和尚起身走到李林面前,将李林拉到土地公公塑像前的台阶上坐下,然后向后退了五步,并将衣服整理了一下,然后向李林跪了下去!

    “大师,您这是干什么啊……”李林从台阶上站起来,嘴里惊呼道。

    “殿下,”慧觉跪在地上,低着头,李林看不见他的脸,只听见慧觉用异常低沉的声音说:“殿下,灵谷寺武僧慧觉拜见殿下!”

    什么鬼,李林一开始有点莫名其妙,但转而一想,他是建文帝的后人,那么慧觉叫他殿下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师,大师,我李林就是一介草民,哪能承受得起。”

    李林赶紧走到慧觉面前,去扶慧觉。哪知慧觉好像使了千斤坠一般,根本扶不起来。

    “殿下,您不是普通百姓,你是建文帝之后,您是大明朝真正的主人。”

    “这……”李林虽然知道了自己是建文帝之后,但那也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怎么还成了当今的主人了呢。

    慧觉说自己是天下真正的主人,李林觉得有些可笑,看慧觉如此一本正经,但也不能说什么。李林跟着父亲也读了不少史书,成王败寇的道理他还是懂一点的。

    “慧觉未能救下殿下双亲,请殿下责罚!”慧觉低着头,哽咽着又说道。

    “大师,生死有命,怎么能责罚您呢。在跟您这段日子,看外面世道混乱,百姓民不聊生,被倭寇所杀的,不止我的父母,还有数不尽的老百姓,大师,我不怪你。”

    听见李林这样说,慧觉也知道李林心里的负担已经放下,于是他抬起头,看着李林肃然的说道:

    “殿下,从今以后,慧觉的命是您的,殿下让小的赴汤蹈火,慧觉将毫无怨言。”

    “大师,您还是别叫我殿下了吧,听着很别扭。”李林从小生在王家村,也没在皇宫王府待过,所以对殿下这个词有点陌生,也有点排斥。

    “嗯,”慧觉想了一下,说道:“殿下说的是,现在到处是倭寇,到处是锦衣卫,官府对殿下一家的暗查一直未曾停止过,还是小心为好。”

    李林心想,他是建文帝的后代,那么现在的皇帝就是我的亲戚,他原本是皇帝的传人。可这突如其来的一门亲戚,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并且这亲戚还是当今天子。

    可又想到这些亲戚们,一百多年都在寻找自己这一家,绝对不是为了嘘寒问暖,也不是要找他倾诉里短家常,找他们这一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斩草除根。

    想到这里,李林的拳头又忍不住的攥起来。

    “这帮孙子……”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殿下祖上原想隐居山林以避祸,不让子孙出头以躲灾,可那里知道,这个世道信奉的是弱肉强食,是强者为尊!”

    李林陷入了沉思,是啊,祖辈们原想子孙们不问世事,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可到头来却害了子孙。

    这乱世,容不下弱者啊!

    见李林不再说话,慧觉试探的说道:“这样吧,殿下,今后咱俩以师徒相称,您做我的徒弟,我呢,就舔着脸做您的师父了。”

    “也行,这样你我出行就很方便了,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李林点了点头说道。

    见李林想事如此周密,慧觉也赞许的点了点头。

    “扑通”,李林跪在慧觉的前面,这一下倒让慧觉有点难为情了,他赶紧伸手去拉。

    “殿下,使不得……”

    “还望大师收我为徒,授我武功,让我成为强者,为父母报仇!”李林一字一句的说道。

    想不到李林如此坚毅,慧觉也就释然了。

    “好,好,好。”慧觉笑着伸手去扶李林,忽然他眼中精光一闪,李林由于跪着的原因,衣服被扯的很紧,脖子后面正中间那颗红色的痣漏出来了。

    “这是天客星下凡。”慧觉心里暗暗激动,手在空中停滞了一下。

    李林抬起头,看见慧觉的手悬在半空中,眼睛里满是惊讶,忍不住的问道:“怎么了,师父?”

    “没事,没事,快起来吧,”慧觉下意识的用手抓住李林的胳膊,扶他起来。

    “你拜我为师,为师要送礼物给你。”慧觉边说边把他的布包拿过来,取出一把剑。

    这把剑,正是李景润捐躯前,藏在自家灶灰之中的那把剑,那晚半夜,慧觉从李林家把它搜了出来。

    “此剑名曰无锋,是当年魏国公徐达的佩剑,此剑剑身长约一尺三寸,是用陨铁打造而成,锋利异常。”说着,噌的一声,慧觉将短剑从剑鞘中拔出,刹那间剑光闪烁,剑气逼人。

    “……”李林嘴努了努,仿佛在说那两个字。

    “从今以后,此剑的主人便是你。李林,接剑!”短剑入鞘,慧觉郑重的将无锋端起来。

    从慧觉手中接过短剑,轻轻的抚摸着剑鞘,李林心潮澎湃,自己终于有武器了,终于不用再耍那个木剑了,终于可以成为一个剑客了。

    “多谢师父赐剑!”李林摩挲着短剑,兴奋的说道。

    “还有,李林,”慧觉严肃的说道,“从今往后,你还叫李林,你的身世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包括你身边最亲的人。”

    “是,师父,我也不想姓那个姓,猪八戒的猪。”李林调皮的说道。

    “明天我们启程回灵谷寺。”

    “那你啥时候教我武功啊?”

    “你学武功的事,等见到你师祖后再做打算。”

    “我还有师祖呢?”李林问道。

    “嗯,他是灵谷寺主持,普贤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