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别动我的三国 >一一零 不近人情
    顾雍在亭前止步,董蒙与孙乾亦是随顾雍停下。

    以蔡邕与王烈的身份,琴声未落,若非紧急之事,贸然打扰,是无礼之举。

    董蒙对于古代音乐的了解,也就只知古筝和编钟,哦,还有个滥竽充数的竽,此时见着弹琴的老者拨弄琴弦,尽管听不懂什么曲子,也能感觉到其中的浑厚古朴,别有一番韵味。

    待到琴声止住,顾雍侧过身来,左手下扬,示意董蒙、孙乾先靠近些。

    “学生董蒙拜见两位先生。”

    “学生孙乾拜见两位先生。”

    听琴的老者依旧盘坐着,看着董蒙与孙乾躬身,似乎有些疑惑。

    “你二人起来吧。我听闻人言,董蒙无字,偏生比祢衡更狂妄些,如今看来,这市井之言果然是市井之言,似祢衡见到我,亦不会如此恭敬,彦方兄,以为如何?”

    弹琴之人依样看着两人,好似端详仔细,才宽声道:“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原本董蒙以为,弹琴的那个是蔡邕,听琴的是王烈,可听琴之人喊出彦方兄,董蒙才知道弹琴的竟然是王烈。

    想来也是,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的标准,就跟现在,王者之间才会聊R闪,青铜基本都是在骂,‘一群废物,连我都带不动,还说什么高手。’

    这就是所谓的圈子,不了解,注定是没法融入其中。

    董蒙知道古人喜欢玩文的,见面考个什么,算是不成文的规矩。

    王烈说的这番话,董蒙有印象,出自论语,说的是,‘可同人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同其交谈却要同其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这就是暗中提及了董蒙与祢衡之间的事,要问董蒙如何做些解释,同时也点明,为何今日会见过董蒙。

    啧啧…

    看看,人家这说话水平,让董蒙再学十年,也赶不上王烈的水平,董蒙丝毫不觉的羞愧,觉得自己能听懂王烈的意思,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董蒙的古文水平,是惨不忍睹,就算加上本尊,也是两个弱鸡,先前董蒙知道孙乾字公佐,若不是看了孙乾写的东西,至今这个佐字,董蒙还不知道自己记得错了…

    董蒙记得本尊说起,王烈性情刚烈,极为正直,若是说些虚的,在王烈身前,形同班门弄斧,索性不如来得直接些。

    董蒙遂即应道:“我今年二十有三,没有字号,实则有些脾气,若是遇到元叹这般的,董蒙会以礼相待,若是遇到狂妄些的,董蒙势必会比其更狂妄些。”

    听了董蒙应答,王烈面上没有变化,仍是沉声道:“我听闻元叹回禀,起先你乱阵在先,元叹对你亦是冷淡,只是随后输给你,才任你离去,既是祢衡对你无礼,元叹亦是对你无礼,为何因人而异。”

    虽然王烈没有明说,这已算是对董蒙应答实有些不满了,同样是无礼,对两个人不同态度,这就是因人而异,为人所忌。

    董蒙躬身而下,几若与腰平行,再起身时,脸色变的郑重。

    “董蒙今年二十有三,自负棋艺天下第一,此次来了齐郡,本想着便是扬名,遇到这些棋手,只能算他们运道不济,至于祢衡,是他自己自己找来的,非我刻意使然,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若是元叹如祢衡那般,想来...想来也会凄惨些。”

    蔡邕与王烈,浑然没有想过董蒙说的如此直接,根本没有什么含蓄。

    而最为震惊的,莫过于顾雍。

    果然恩师教诲的好,言多必失...

    如今,董蒙那句‘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已经在市井传遍,怕是整个齐郡半数百姓有了耳闻。

    蔡邕性情比王烈圆润些,尚在思量间,王烈已是说道:“董蒙,你有心博取声名,今日来见我二人,莫不是也为了比试棋艺?”

    怪不得古时的这些大儒,会被人尊敬,果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搁着现在,这些砖家叫兽,一言不合就开骂,骂不过扯着嗓子也要骂,基本上属于,与我不是一个立场的全是傻逼。

    董蒙知道自己古代经意不行,原本就没想过隐瞒,心中想着,我特么连字号都没有选手,不用隐瞒什么,除了当皇帝的想法不能说,其它的皆可说。

    来之前,董蒙和本尊商量过,董蒙的人设基本就是这样了,无须改些,只是将事情的缘由带出来,多半能迎刃而解。

    “回禀两位先生,我受恩师叮嘱,行走历练,在海上被村落渔民所救,随后见着村中男丁不足十之三四,余下妇孺,勉力度日,如今夏日,秋日也就罢了,到了冬日,怕是这些百姓无以为继,

    月余,我教村人晾晒鱼干,与郑师门下弟子孙乾孙公佐相助,公佐往来奔波,与城中做些交易,若时日长些,也可换些麦粟,好以过冬,时值有黄巾余众,上门滋扰,试图抢粮,我曾想过与州郡借兵,终因声名不显,不为州郡官吏所信,其人曾笑谈,从未听闻有董蒙姓名者,我便有心,托付公佑,来了齐郡,想凭借棋艺博得声名,使青州人能得知,免得再受了奚落,使百姓得以残活。”

    嘶!

    听了董蒙说的详尽,王烈与蔡邕面上,早变得如董蒙一般严肃。

    王烈此次来了齐郡,亦是见着平原百姓疾苦,想着为平原百姓减些赋税,着手处也是百姓。

    汉朝的皇帝卖官卖爵,汉朝的官吏是什么德行,蔡邕与王烈比董蒙更清楚,若非如此,似郑玄、王烈这些人,如何甘于避世而居,甚至于蔡邕又如何能受了旁人陷害,落了流放之苦。

    董蒙自言二十三岁,看孙乾与董蒙相若,这般年轻人,见到百姓疾苦,以自身学识,为百姓活计奔走,这就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境界。

    这样的年轻人,身为长辈,不但不鼓励他们,不明所以下还无端责问,似乎有些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