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朕不是宋钦宗 >二百三十一 军改
    洪武元年,眨眼即逝。

    这一年,除了改土归或有战火升起,全国刀兵不动。

    趁着这一年难得的平静,赵桓彻底把军队以及军事机构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历朝历代,都是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

    但实际上,皇帝是人不是神,自然需要相应的机构来管理指挥军队。

    国朝中枢,军权由三个机构分任,分别为枢密院、三衙、以及率臣。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权及军令;三衙,即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为中央最高指挥机关,分别统领禁军和厢军;率臣,为禁军出征或镇戍时临时委任的将帅,统领地分属三衙的禁军,事毕皆撤销。

    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意即: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却不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

    这中间,没兵部什么事。

    神宗朝前,兵部只负责校阅、仪典、武举事,毫无存在感,改制后,增加了低级官员升迁、调派的职权,只能说稍有改善。

    可以说,这样的兵部,直接取消了即不影响朝堂,更不影响军队运转。

    在兵力的配置上,国朝军制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原则。

    禁军中最精锐的殿前军驻守在京城,侍卫亲军驻扎在各地,内外数量维持在五五开的局面。

    其中京城的人马最为精强,各方镇知道兵力不敌,不敢造反,这就是“强干弱枝”。

    如果京城有变,在各地驻扎的禁军联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够对付变乱,这样就“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以达到“内外相维”的目的。

    军队主体为禁军、厢兵、乡兵和蕃兵组成,禁军不必多说,乃是主体,至于其他,数额不定,优劣不齐,实在难堪大用。

    所以,在各处军队整训结束后,军兵员额确定,固定在正规军六十万,预备军十万。

    少了,不够用,多了,养不起。

    正规军平均军饷每月四贯,衣食甲胄兵器训练等耗费每月两贯,算下来军队岁耗五千余万贯,超过朝廷收入的四成多。

    六十万正规军,编制成一百二十个师,其中冷兵器师六十五个,骑兵师三十个,火器师十个,水师十五个。

    可怜堂堂大宋,只能凑出十五万战马,也是让赵桓心酸。

    值得欣慰的是,各火器师已经实现了全骡马化,可以实现快速机动。

    其中两个龙枪兵师,乃是骑马赶路,下马打枪作战,哪怕放到塞外也可灵活机动。

    各师编号,乃是禁卫一到三十师,甲一到甲四十五师,乙一到乙四十五。

    各军驻扎,乃是按照国防需要,并对外征战的目标驻扎。

    京畿驻扎十五万人,五个火器师,五个骑兵师,二十个步军师。

    西北方向驻扎两个火器师,八个骑兵师,十个步军师,虎视眈眈地看着西夏。

    当然,十万人消灭西夏肯定是不够的,不过正式开打的时候,肯定要从别的地方调动增援。

    东北方向,为应对金国并镇压幽州,驻扎了两个火器师,十个骑兵师,十九个步军师。

    雁门关外就是云州,自从耶律大石穿过这里,金人防备日甚,为了收复关外,这里也驻扎了一个火器师,两个骑兵师,两个步兵师。

    因为一直对大理国以及东南半岛念念不忘,大理周边分布了八个师,琼州驻扎了六个师。

    剩余的各师中,十个分布在西北东南各处,以备镇压吐蕃、羌人,另十个分布国内各处,稳定国内局势。

    根据需要,各师或者拆分成团营驻扎各处。

    如此安排,各部安心驻扎训练,再无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之忧。

    十万预备军,乃是工程兵与国内治安部队的综合体,同时也是正规军的后备,编为丙十、丁十两部。

    他们按照团营驻扎,或者开沟修路、维护运河,或者防备叛乱,戒备不臣。

    在机构上,枢密院职责相应减少,概括来讲,就是军队动不动、怎么动,枢密院说了算。

    三衙之中,殿前司管禁卫三十师,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各管甲乙丙丁各师。

    他们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和训练,但是要想调动一个师,必须要枢密院的调令与兵符。

    兵部职权大大增加,后勤保障,军兵将官升迁、调动,军纪监督,新兵招募和训练,军事教育,各部军兵退役与员额补充等事宜,都是兵部负责。

    没了兵部点头,一只部队就会缺粮少饷,兵员得不到补充,军官没办法提拔,迟早崩溃。

    这样,枢密院、三衙、兵部各执一部权力,可以保证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当然,再好的制度,也是由人执行的。

    万一皇帝昏聩,搞的天怒人怨,说不得值守宫禁的禁卫就把皇帝给剁了。

    除了这些,还有烈士遗孤并民间孤儿组成的羽林卫三千人,这部不计算入军队数量,直接由皇帝出钱养着。

    这只少年军校,可以为皇帝源源不绝地提供军事心腹,确保皇权稳固。

    另外,皇城司也做了改变。

    宫禁守卫由殿前司全权负责,皇城司只负责对外情报。

    目下关键,当然是西夏和金国,次之乃是,再次之乃是李朝和占城,至于再远的,非短时计划。

    至于辽国,彻底完蛋了。

    耶律大石领军出击,在云州和金人干了几架,基本上是杀敌八千自损一万,其实也还不错。

    奈何,耶律淳只把耶律延禧软禁而不杀,结果自己突然病亡,又不曾传位给耶律大石,让耶律延禧抓住了机会复起。

    军权被夺,本人被软禁,幸好大军内乱,耶律大石在一部军兵保护下西逃。

    看其打算,估计是和原来一样,要去建设西辽了。

    好在,皇城司受皇帝密令,给耶律大石派了些军事教官,留作以后当带路党。

    一年下来,各部整训完毕,机构磨合良好,也到了该用兵的时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