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朕不是宋钦宗 >二百六十一 中枢填补
    “政事堂空缺,诸卿可有人选提议?”

    “但凭殿下做主!”诸人拜道。

    对此,赵桓表示相当满意。

    “既如此……”赵桓沉吟片刻,道:“郑居中仍为中书平章事,罗从彦为尚书左仆射,范致虚为尚书右仆射,滕和尚书左丞,杨时为尚书右丞。”

    “臣遵旨。”

    郑居中还是宰相,是出于维稳的考虑。

    张邦昌有黑历史,此刻立场不坚定,免了也就免了,朝野不会有闲话。

    郑居中可没毛病,不能轻动。

    好在,这货也没两年好活,迟早也要让出位置来。

    罗从彦有资历,有能力,有名望,又是潜邸第一文臣,做个第一副宰相无人能够说三道四。

    至于范致虚,进了一步,也是奖赏。

    滕和一直支持东宫,离职开封府尹后其实未有实职,正好做个第四副宰相。

    至于杨时,和罗从彦一样,都是有资历、能力、名望,且已经找到了碱矿,留在桐庐也无意义的正好回来进入政事堂。

    对于太子明目张胆地提拔自己人,诸多大臣并无异议。

    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来就该这样。

    不这样干,那才是奇怪呢。

    随着诸人同意,政事堂便算是安排妥当了。

    剩下的,只是草拟诏书,召回在外的大臣了。

    保住了宰相位置,郑居中美滋滋。

    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懂事,郑居中拜道:“作为二府之一,枢密院职责重大,各官不宜空缺,请殿下做主,填充枢密院各官。”

    枢密院,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国朝沿置。

    其职责乃是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

    另外升拣、废置揭帖兵籍;有调发更戍,则遣使给降兵符;除授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皆归枢密院

    一句话,全国军事,不论大小,全是枢密院的事(相当于中.央.军.委)。

    因其全权职重大,故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中书门下亦称政事堂为政府,枢密院为枢府)。

    其主官最高长官是枢密使,其下次第为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同签枢密院事。

    另外,国朝枢密院设十二房,分曹办事,十二房为: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小吏房,分管各地各事。

    如今,只有谭稹一个能用,其余都要补充。

    听到郑居中的提议,谭稹立刻眼巴巴地看向了赵桓,好似等待骨头的哈巴狗。

    听说童贯反了,谭稹立刻调了两万兵马回京。

    只是他也没敢进攻汴京城,只在祥符县驻扎,听说太子打到了陈桥驿,便赶去相会。

    整个过程中只是打酱油,但是露脸了,也表达了忠心。

    在目前的局势下,这种表现已经差不多了。

    而且,赵桓合适的人选不少,但是要么没经验,要么没资历,都没有谭稹有优势。

    仔细考虑了一番,赵桓叫道:“拟诏,虞琪出任枢密使。”

    啊~诸臣哗然。

    这个人选,实在出乎意料。

    虞琪年不过三十五,实实在在的小字辈,且其中进士后,一直未有实职,丝毫建树也无。

    却不想,一跃而成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莫说谭稹不服,便是各大臣也不放心啊。

    “殿下。”滕和出列道:“如此任命,是否太过轻率?”

    这已经相当委婉了,要是换了李纲,恐怕直接说是任人唯亲,简直胡搞了。

    对此,赵桓不得不做出解释,道:“虞琪乃是正科进士出身,且其于东宫微末时投军,从一走珠”

    !

    !

    “政事堂空缺,诸卿可有人选提议?”

    “但凭殿下做主!”诸人拜道。

    对此,赵桓表示相当满意。

    “既如此……”赵桓沉吟片刻,道:“郑居中仍为中书平章事,罗从彦为尚书左仆射,范致虚为尚书右仆射,滕和尚书左丞,杨时为尚书右丞。”

    “臣遵旨。”

    郑居中还是宰相,是出于维稳的考虑。

    张邦昌有黑历史,此刻立场不坚定,免了也就免了,朝野不会有闲话。

    郑居中可没毛病,不能轻动。

    好在,这货也没两年好活,迟早也要让出位置来。

    罗从彦有资历,有能力,有名望,又是潜邸第一文臣,做个第一副宰相无人能够说三道四。

    至于范致虚,进了一步,也是奖赏。

    滕和一直支持东宫,离职开封府尹后其实未有实职,正好做个第四副宰相。

    至于杨时,和罗从彦一样,都是有资历、能力、名望,且已经找到了碱矿,留在桐庐也无意义的正好回来进入政事堂。

    对于太子明目张胆地提拔自己人,诸多大臣并无异议。

    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来就该这样。

    不这样干,那才是奇怪呢。

    随着诸人同意,政事堂便算是安排妥当了。

    剩下的,只是草拟诏书,召回在外的大臣了。

    保住了宰相位置,郑居中美滋滋。

    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懂事,郑居中拜道:“作为二府之一,枢密院职责重大,各官不宜空缺,请殿下做主,填充枢密院各官。”

    枢密院,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国朝沿置。

    其职责乃是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

    另外升拣、废置揭帖兵籍;有调发更戍,则遣使给降兵符;除授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皆归枢密院

    一句话,全国军事,不论大小,全是枢密院的事(相当于中.央.军.委)。

    因其全权职重大,故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中书门下亦称政事堂为政府,枢密院为枢府)。

    其主官最高长官是枢密使,其下次第为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同签枢密院事。

    另外,国朝枢密院设十二房,分曹办事,十二房为: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小吏房,分管各地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