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我,荆轲 >第198章 太子丹的老师
    燕国,蓟城,太子宫。

    北风萧萧,鹅毛大雪纷纷而落,太子姬丹披着厚重的熊裘在门口搓手等人。

    不多时,太傅鞠武的马车在门前缓缓停下。

    姬丹当即上前恭迎:“见过老师。”

    年迈的鞠武被侍从搀扶着出了车门,一步一顿地迈下车踏,颤颤巍巍拱手:“老臣见过太子。”

    天寒地冻,话不多说,姬丹亲自扶着鞠武进屋,帮他脱裘倒水。

    杯到口边,鞠武叹了口气,落杯问道:“合纵之事如何了?”

    姬丹遗憾地摇了摇头:“暂无进展。”

    鞠武:“苏子的弟子们可有找到?”

    “只找到三位,但他们皆不愿出山,说天下大局已定,六国回天乏术。”

    “都是作壁上观的袖手之辈,”鞠武冷哼,“此事终究不能指望他人,还得另谋别路。”

    姬丹:“眼下合纵是抵抗秦国东进的唯一方法,韩国已经不行了,只有赵、魏、楚、齐四国可以结盟,这四国兵力加之足有百万,只要众志成城,效法十几年前的信陵君合纵、联手将秦国赶回函谷关也不无可能。”

    鞠武眉头紧锁,担忧甚重:“若是能游说成功,那自然可以,但这四国之君皆是庸碌之辈,齐王更是昏昏老朽、偏安一隅,还沉浸在当年远交近攻的错觉中。

    “哼,要让这些君主重整旗鼓,除非张仪苏秦同时复生,再加上一个范睢,也许还能有说服的机会,合纵,难矣。”

    姬丹想了想:“赵国与秦国抗衡已近两年,虽然赵王昏庸无能、宠幸奸佞,但大将李牧实力雄厚、有胜无败,是秦军的心头大患,如果我们能越过赵王直接与他联合,朝赵国南部出兵——

    鞠武立即摇头:“不可,李牧只是将,也得听从赵王的命令,我们擅自派兵与其联合,只会令他们君臣失和,要是被临场换将,就没人再能为赵国挡住秦军,赵国一亡,燕国不远,太子切不可鲁莽。”

    姬丹揪心难耐,捶案叹息:“列国颓唐,就真的无药可救了么?”

    “那倒不然,”鞠武心生一计,“除了中原列国,北方草原仍有强兵。”

    “老师的意思是……东胡?”

    “不,匈奴。”

    姬丹恍然地点点头:“匈奴与秦赵皆有接壤,交界边境时常摩擦,如果能从秦国后方牵制,那定然能缓解他们东进的势头,太傅好计。

    “可惜……匈奴太远,与我燕国相邻的东胡又不近秦土,语言也不相通,想法是好,可实在难办,需要时间,且不知能否成功。

    “我听闻匈奴不比东胡,东胡尚与燕国有商贸来往,而匈奴人则完全与中原不通,凶残成性、行为蛮鲁,还过着茹毛饮血的上古生活。

    “向他们借兵,只怕困难重重,要是再谈不妥,那岂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此事稍缓吧。”

    鞠武也意识到了这点,想法只是一个想法,可行性就要另外考虑。

    二人随后又谈了一些朝中事,无奈地连连叹气。

    燕王无能,大臣无为,整个朝堂无精打采懒洋洋。

    这样的国家别说复兴,就说能多活几年都是妄想。

    接着又聊到那个从秦国逃来的叛将,樊於期。

    “老臣听说,太子为樊将军在易水河畔建了一处大宅,还取了名字,叫樊馆?”

    姬丹点头:“是,刚刚建成,亭台楼阁一应俱全,老师可有意趣前往一览?”

    鞠武满脸难色:“请容老臣直言,太子这样实在不妥,樊於期原为秦将桓龄,在战场畏罪而逃,是来燕国避难的。

    “太子明知樊公的真实身份,收留他已是与秦为敌,就更该低调隐蔽不能让外人知晓。可太子如今不仅将他奉为上宾,高调宣扬。

    “现在竟还为这个叛将建起一座不合其身份的豪宅,无异于玩火,这等于是把肉丢到路上给老虎捡食,给秦国送去了一个攻击我燕的借口啊。依老臣看来,太子应尽快将樊於期送往匈奴,以此来消除这个借口。”

    而姬丹在这件事情上表现的非常坚定,他不赞同老师的说法。

    “当今诸国畏秦,无一处敢收留樊将军,他走投无路来燕国求生,我们绝不屈服于强秦的胁迫,秦国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朋友有难,我不能见死不救。”

    鞠武有些怒急,语速也加快:“为了结交一个朋友而不顾国家安危,这便是资怨助祸。燕国现在如同一根轻飘飘的鸿毛,而秦国是熊熊燃烧的炭火,把鸿毛放在炭炉上,自然很快就会被烧光的,还请太子以大局为重。”

    姬丹摇了摇头:“我意已决,樊将军必须留下,其他的容后再议吧。”

    鞠武长叹一口气,他很清楚,姬丹哪里是真把樊於期当朋友?不过都是扬名的工具罢了。

    ……

    ……

    易水畔,樊馆。

    早在城中时,荆轲就听说了这间恢弘壮阔的豪宅,是太子丹专门为樊於期建造的,建成之日很多人都去围观。

    人们议论纷纷,对樊於期的真实身份颇有揣测。

    大家只知他是秦国跑来的将军,却不知他本名桓龄。

    而正因为是秦国来的,姬丹就偏要收留,跟秦国对着干,还如此高调地奉他为上宾。

    简直是找死。

    荆轲在一个隆冬的三九天里,怀着上坟的心情来到樊馆拜访。

    同时还带来了吕仅。

    樊馆大门紧闭,清冽的易水从门前潇潇流过。

    树梢挂着雪霜,风一吹动,雪粒纷扬,天地纯白一片,阳光穿透着洒下,仿若隔世仙境。

    荆轲站在易水边稍作感怀,不知高渐离的那首《易水歌》会不会为自己唱响。

    也许不会了吧,自己有牵有挂,这么顾家惜命,怎么能“一去不复还”?

    敲开大门,荆轲向看门人说明来意,说是自己樊将军的故人。

    看门人当即回绝:“樊将军不见客,客人请回吧。”

    荆轲递去半枚金饼:“烦请传达,就说吕家来找,他若还有良心,就会见的。”

    那人装模作样叹了口气,犹豫片刻接过钱:“稍等。”

    不一会儿,门又开了,荆轲和吕仅被领着进入。

    吕仅知道这次来是要见谁,他的五姑父桓龄。

    父亲,祖母,芷姐姐,两个叔父,还有两位庶祖母,皆因桓龄而死。

    小吕仅心里带着满腔怒火要来为他的家人讨个说法。

    当初荆轲向吕从革提出要来见桓龄的时候,吕从革不让,他不想让吕氏跟秦国的叛将还有什么关联,吕家已经遭了罪,不能再出事。

    荆轲便想一个人私自前往,害死吕老夫人的罪人,不能就这么算了。

    结果还没出门,吕仅主动跑来要跟他一起:“五姑父连累我家那么多人斩首,怎么能独善其身躲在燕国享福?”

    两个忿忿不平的人被引到了所谓的樊将军的书房。

    却没见着什么三十多岁的壮年男子,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弯着背,萎靡地坐在窗前看雪。

    他转过身来,胡须灰白杂乱,面容憔悴惨淡,说是老人却又没那么年长,但这明显不是壮年人该有的面貌。

    “五姑父?”吕仅惊讶道。

    此人的确是桓龄,只怕他是……

    一夜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