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唐司命 >第76章 授人与渔
    面对这么一桌子菜,李宽咬着牙狠狠的吃了一条子肉,转身返回了自己的屋子,作为长安菜系的开创者,实在是难为他了。

    众纨绔也是咬牙切齿一般,胡吃海塞了一些,就回屋睡觉了,还剩下大半,被老人家欢喜的收拾了起来,小心翼翼的端到了后院。

    “吃饭了。”后院中,三个小孩子小心翼翼的从狭窄的小屋子里走了出来,一个个满面灰尘,眼睛亮晶晶的,闻着肉的响起,滴滴答答的流着口水。

    “今日咱们有福气,几个小郎君不爱吃肉,便宜咱们了。”

    老婆婆把饭盆放下,示意几个小孩子道:“吃吧,吃饱了好长个子,以后也能像你们的爹一样,投军报国,杀敌建功。”

    三个小孩子显然饿极了,闻言一人抓起一条子肉,啃得满嘴流油。

    驿站二楼,李宽默默地看着几个孩子,低语声随风灌入耳中。

    “才出长安啊!”李恪不知何时出现在他的身边,眼角有泪光闪动。

    李宽摇了摇头,他本以为大唐富庶,自己又不遗余力,拼着被人所妒暗下杀手做了很多事情,不曾想长安百里之外,就是这般模样,驿丞虽然俸禄不多,但绝不至于吃不上肉,这些孩子依旧对肉食如此垂涎,显然很少吃,那么寻常百姓家,生活又是何等的艰辛。

    “只怕再走下去,会更加不堪!”李宽沉声道:“长安固然富庶,我大唐却远远没有达到盛世,所谓盛世,不过是鼓吹出来的,小恪,记住今天你看到的,以后要努力让大唐的百姓能吃饱饭,最起码想吃肉的时候,不至于思前想后。”

    李恪重重的点点头,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百姓吃上肉。

    。。。。。。

    长安城内,李世民披着披风,端坐在大殿内,批阅着奏表,眉头时而舒缓,时而紧蹙。

    “陛下!”凌云不知何时出现在李世民身后,开口道:“书院学子行知长安南百里之外的驿站,吃了一顿肴肉。”

    李世民哦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

    凌云继续道:“那驿丞曹老三收了一千两银票,是不是要追回来?”

    李世民摇头道:“这是他们的事,你不用管,时刻报来行踪既可,至于他们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一律不管不问。”

    “是!”

    李世民走出大殿,来到殿外,夜风习习,颇为凉爽,天上的星星明亮无比,照亮了夜间。

    “体会一下民间疾苦,未必就是坏事。

    盛世?百姓们尚且食不果腹,何谈盛世?但愿你们走这一遭,能为朕想出一个法子,打造出真正的盛世来!”

    李世民仰天低语,话随着夜风消散于天地之间,仿佛在宣示着什么。

    。。。。。。

    李宽等人走的是管道,大唐的驿路四通八达,以长安为中心连接了全国各地,包括大运河、丝绸之路等等,以长安为中总共有七条路地驿路。

    第一条则是从长安到西域的西北驿路。自长安起经泾州、会州、兰州、鄯州、凉州、瓜州、沙州,直到安西都护府。

    这条驿路将来是玄奘西行所必经之路,是连接西域各国的主要通道,需要经过多个重兵把守的关口。

    第二条是从长安到西南的驿路,自长安起经兴元、利州、剑州、成都、彭州、邛州直到今川藏地区。

    第三条是从长安到岭南的驿路,由长安经襄州、鄂州、洪州、吉州、虔州直达广州。

    第四条是从长安到江浙福建的官道,由长安经洛阳汴州、泗州、扬州、苏州、杭州、越州、衢州直到福建。

    第五条则是从长安到达北方草原地区的驿路,自长安到同州,再经河中府、晋州、代州、朔州,直达北方单于都护府。

    第六条与第七条则连接山东和东北地区。

    大唐的驿路修建的也非常的宽阔,而且邮驿也是非常的快速,从长安发出的政令,两个月就能传遍全国各地。百年之后杨贵妃喜好荔枝,败家子李隆基为了讨好贵妃,便从其他的地方运来荔枝,据说荔枝送到长安时还带着露珠,虽然有些夸张,但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大唐交通快递的迅速。

    从长安出发,李宽等人自然要走第四条官道。

    这官道的修建,还要感谢杨广,一条运河联通了南北交通,官道自然随之兴建,只不过杨广没来得及享受运河以及官道带来的便利,就被干掉了,便宜了老李家。

    马车确实比骑马舒服,但是速度也降了下来,加之李宽不停的调转方向,前往乡野民间考察民情,所以他们的速度很慢,以这种速度,到扬州最起码得半年,到苏州那更是半年后的事情了。

    不过众人没有一个人反对,尤其是看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个个面色凝重,心情奇差无比,这辈子都还没出过长安的他们,何曾想过,明君名臣治下的百姓,竟然是这副模样。

    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别扯淡了,一年到头能在过年的时候吃一顿饱饭就谢天谢地了。

    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孩子,瘦骨嶙峋的年轻人,很少见到老年人,越穷的人家,老年人越少,因为他们大多都死去了,至于原因,不用想也知道。

    照顾青壮以及孩子,才能保证香火不至于断绝,老年人体力不足,饭量却不小,消耗不起啊!

    每过一处,众人都会找到本地的墓地所在之地,恭恭敬敬的磕三个响头,向这些无名的英雄表达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没有他们的牺牲,大唐不可能有这些青壮。

    纨绔们嬉笑怒骂的日常生活是看不见了,反而都围着李宽,一个个目光热切,他们觉得,李宽应该有办法让百姓们富裕起来,不至于吃不上饭。

    于是李宽留下了积粪化肥之法,详细的把法子写下来,告诉百姓们,如何把粪便华为废料。

    百姓们虽然勤劳,但是谁也不会把粪便往自己的田里弄,他们认为这样会污染了粮食,粪便种出来的粮食,又如何入口?

    这话自然是士大夫们告诫天下的,所以至今为止,粪便化肥之法,根本没有被发现,或者说就算是有人发现了,也不敢声张,几经战乱之下,也就失传了。

    但是现在不同,饿着肚子的百姓早就红了眼,但凡有一点办法,都会尽力一试。

    经过洛阳的时候,他们没有停留,一路穿行了过去,直到泗州,已经是五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泗州不远处就是大海,这里的百姓更是贫困,他们去考察了一下,发现很多家庭连一套衣服都没有,往往是谁出去谁穿一套衣服,其他的人就在家里光着屁股盖被子,实在是令人不忍再睹,几个人眼睛都红红的。

    李宽留下了养鱼捕鱼之法,令此地知府寻找试点,做起了渔业养殖。

    泗州的知府姓闻名阁,曾经去长安述职见过李宽一面,自然知道这位楚王殿下的本事,连试点都没搞,直接来了个全民大养殖,以至于泗州的鱼远销天下,闻阁也借此一飞冲天,当然,这是后话。

    众人一路走,一路留下一些惠民之法,虽然不能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但是都是为了长远考虑,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会他们如何生存,总比直接给他们银子来的强。

    就算是有些顽固不化的百姓不愿意相信,但是总有人愿意试一试,一旦成功,必然引人争相模仿,李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