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文唐 >822 廷议
    自从上次早朝提了高薪养廉的计划后,岳山就再也没有上朝,每天都在家陪老婆孩子、写写书。

    除了关系莫逆的几个人过来拜访才迎接一下,其他外客一律不见,任由外面的人吵翻天。

    直到宫里传来消息让他明天上早朝,他知道李世民已经做好布局准备收网了。

    以前上朝他都是当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起床,骑着马溜达着去上朝。也就十来里的距离,全当晨练了。

    现在为了照顾徐山鹰,他在头一天下午就去了城里的国公府居住。

    “大郎,您真的没必要这样,我老徐虽然老了,可还没到需要您照顾的地步。”徐山鹰一副受到羞辱的又不敢生气的受气小媳妇模样说道。

    “呵呵……你懂个屁,我那是让你多陪陪你老婆。都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你整天不在家她一个人孤枕难眠多寂寞啊。”岳山讲荤段子调侃道:

    “再过两年你就算有心也没那个力了,趁这两年多享受享受,指不定还能老来得子呢。你不是一直想要个女儿吗,加油。”

    周围其他的防閤都偷笑不已。

    岳山也不是第一次讲荤段子了,但每次听到这样的大人物讲他们还是会觉得很新奇很好笑。

    更何况这次调侃对象还是他们的首领徐山鹰,更是双倍的快乐。

    “您……”徐山鹰想笑又觉得不妥,想感动又觉得很怪异,半天都不知道该说啥好。

    “哈哈……别你你我我了,赶紧走吧,一会儿城门就关了。”岳山当先纵马前行,其他人也纷纷跟上。

    岳山不怕死,但绝对是个惜命的人,对自己的安全向来是当紧。

    每次出门都会带八个防閤,算上徐山鹰就是九个人。这些人皆是从军中挑选的精英,武艺高强悍不畏死。

    不但随身携带有最精良的兵器,还随身带有强弩,想伏击他没有一支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卒想都不要想。

    而想在长安附近隐藏这样一支人马,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他的安全非常有保障。

    一行人直奔长安城,路上的行人见到他们远远的就站到两侧把路让出来。敢在京城这样张扬的都不是普通人,老百姓可惹不起。

    经常往来这条路上的人对他们一行人非常熟悉,看阵势就知道是他,有些四姓坪的人还远远的朝他摆手打招呼。

    他虽然没有停下来打招呼,但也都一一做了回应。每一个得到回应的人都特别的骄傲,在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下腰板儿挺的那叫一个直。

    刚走到芳林门口,恰好见到守门官正在落门,他赶紧让徐山鹰上去叫住。

    城门官也发现了他们一行人,不用徐山鹰过去就主动停了下来,守门的队长还特意跑过来给岳山请安问好。

    很显然这位是认识岳山的。

    想想也正常,守门官尤其是把守芳林门这种和皇宫相邻的城门的守门官,对权贵了解是最清楚的。

    尤其是岳山这样特征明显的,更是不可能记不住。

    岳山下马和城门官聊了几句,鼓励他好好工作将来肯定大有作为,把那人高兴的和什么似的。

    等岳山进了城门,跟在后面的徐山鹰给了城门官一枚大银币:“这是我家国公赏的,兄弟们拿去喝茶。”

    “谢国公。”城门官手下后更是开心,一百文钱啊,相当于他好几天的俸禄了。

    走在前面的岳山听到这声感谢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对此他也很无奈。人情关系啊,就连他这个国公都无法避免。

    平时出入城门他自然不会给城门官赏钱之类的,直接过去就行了。但今天他属于误点,正常来说人家不让他进都是正常的。

    可别小瞧城门的关闭,唐朝对京城的城门管理非常严格,甚至有专门的法律。

    设有城门郎、监门将军、中郎将等多机构多官员共同管理,以便于他们相互制约合作,减少出现事故的可能。

    几点几分开门几点几分关门,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一旦他们开始关城门的时候,就代表禁止通行了。

    要是监管的人看到他们中途放人进出,少不了一顿训斥,要是出点什么事儿还可能受牵连。

    虽然以岳山的身份,就算监管的人看到了也不会说啥。但他这毕竟属于给人制造麻烦了,赏点钱出去,别人心里也高兴。

    心里会念他的好,下次在遇到了会更加客气。

    总之一句话,做人呐,有时候就是要和光同尘。

    长安城内和城外几乎就是两个世界,城外天色已经渐黑,路人见不到几个人影。

    城内大街上到处都是行人,道路两侧的住户和商家悬挂的灯笼、街上小贩摊位前的灯笼,把整条街都照亮了。

    大唐国内成平十几年,中原大多数城市都已经取消了宵禁,逛夜市已经不再是奢望。

    岳山一行人牵着马缓缓行走在大街上,顺着人潮往住的地方行进。

    不过热闹的地方毕竟还是少数,走过那一条热闹的街道,进入坊内就变得比较黑暗了。

    还好遇到了一群巡逻的武侯,问他们要了一个灯笼。

    岳山不禁想起了路灯,要是有这玩意儿就好了。

    话说,以现在大唐的科技实力把电搞出来已经绰绰有余了吧?

    前世他们学校物理实验室就有一台小型手摇式发电机,转动之后产生的电能带动一个小灯泡。

    这是一台教学用的小发电机,可拆卸的那种。结构非常简单零部件也非常少,随便有点动手能力的都能拆装。

    十几年前岳山就把它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只是当时条件不成熟就没有拿出来。

    比如电线需要绝缘体做封皮,最实惠的绝缘体就是橡胶,这玩意儿原产地在美洲。

    前几年孙福才率领的探险队取回了橡胶树种子,他就让李德武在在岭南进行试种,很成功。

    这些年大唐的舰队频繁的往来东胜神州,又取回了更多的橡胶树种子,全部都种在了岭南和南洋。

    最开始种植的橡胶树已经可以割胶了,现在蒸汽机厂生产的火车头都是用橡胶做密封的。

    因为它的优越性能,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使用它。

    有了橡胶,电线密封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是时候把电搞出来了。

    哦对了,还要把灯泡搞出来,照明才是电最直观的使用方法。

    虽然前世的灯泡里面充填的有惰性气体,但就算不充也能让灯泡亮起来。

    没有钨丝也没关系,别的丝线也能亮,只是寿命没有钨丝长而已。

    总之反正先把电和灯泡搞出来,身下的就交给格物院的人去研究吧。

    现在格物院的人太沉迷于机械研究,已经走上了歧途,是时候把他们给拉回正途了。

    把这件事情记下,等回去就找田顺谷把发电机和灯泡搞出来。

    ……

    第二天一大早,岳山准时来到永安宫门外等着早朝开始。

    群臣见到他这个久不上朝的人都出现了,顿时就意识到见真章的时候到了。

    免税特权是废是留就看今天了。

    不管是改革派还是反对派,都趁着宫门开启前的这一点时间抓紧串联,商量上朝之后如何展开辩驳。

    权贵阶层却都老神在在的站在一边,摆出一副不参与不感兴趣的架势。

    但没人相信他们会置身事外,之所以表现出这副模样只能说明一个原因,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很快宫门开启,众人依次进入皇城。

    上朝之后李世民例行处置了一些其他事务,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完之后才状似随意的问道:

    “夏国公关于改免税特权为高薪养廉之法,不知诸位讨论的如何了?”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道:“圣人,此法万万不妥。”正是鸿胪寺少卿田稻善。

    “哦,田少卿有何高见?”李世民问道。

    田稻善道:“夏国公此法过于损公肥私,久之必为朝廷负担,不可行。”

    岳山笑道:“原来是这样,田少卿心系朝廷实在是百官的楷模啊。”

    田稻善冷冷的道:“楷模不敢当,在其位谋其政,我身为朝廷命官自当为朝廷效力。”

    岳山敬佩的道:“佩服佩服,田少卿刚才的意思是我的法子给百官涨的俸禄太多了损害朝廷利益,故而才反对的是吧?”

    田稻善总感觉这话似乎哪里不对,但一时间有猜透。众目睽睽之下他又不好拖延,只能道:“确实如此。”

    岳山摆出一副知错能改的模样:“那太好办了,既然你嫌我的提议涨俸太多,那就减少一些不就行了。”

    “最好减到和免税特权免除的那一部分税收数额相等,不就完美了吗?谢谢田少卿,要不是你提醒我还想不到这么好的办法呢。”

    “这样你不会再反对用高薪养廉替代免税特权了吧?”

    田稻善哪还不知道自己掉坑里了,吱吱呜呜的道:“这……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免税特权乃自古以来的规矩,岂能轻易废除。”

    岳山的脸色马上就拉了下来:“你一会儿说俸禄太高有损公肥私的嫌疑,一会儿又说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到底哪句话才是真话?”

    “这里可是朝堂之上圣人面前,岂容你在这里胡言乱语?田少卿还是想好了在说话。”

    田稻善大惊失色,连忙请罪道:“圣人明鉴,臣绝无这个意思。”

    李世民淡淡的道:“退下吧,以后想言事就考虑清楚再说,免得和今天一样闹笑话。”

    “喏。”田稻善面如土灰的退入人群。

    “还有谁有什么意见?一并提出来吧。”李世民又问道。

    田稻善的失败并不能阻止反对派,马上就又有许多人跳出来反对。

    而且这些反对派的观点还出现了分歧,一派把损公肥私这一点去掉了,只说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另一派单纯的认为俸禄涨太多了,少涨一点的话这个法子也不是不可行。当然了,这一排的人数较少。

    改革派也不甘寂寞,当场就跳出来支持岳山。

    他们的理由倒是很统一,免税特权不公理应废除,给官员涨俸禄也确实有利于养廉。

    还有人当场就给朝廷算了一笔账,一个县的职田是多少亩,能产出多少钱粮,这些钱粮都花在了哪。

    总之算下来之后光靠职田根本就养不活一个县衙,为了维持衙门运转当官的必须要想办法赚钱。

    能力强的还好说,能力稍差或者意志稍微不坚定一点的,很容易就被拖下水贪污受贿拿不该拿的钱。

    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但工资不够花必然会导致腐败。

    朝廷想让官员干活,首先要让他们过的好,只有当官的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心全意为朝廷效忠。

    这个发言可以说有理有据,驳斥的反对派哑口无言。

    然而他们也不会就地认输,依然坚持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不能轻废除。

    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李世民开始征询几位宰辅的意见。

    长孙无忌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臣掌管吏部多年,自问对官吏了解颇深,对刚才那一份县衙收支的调查深有同感。”

    “有多少本来怀着报国之心的官吏因此走向了歧途,每每想到这一点臣就很心痛,所以臣支持夏国公高薪养廉之策。”

    他的这一番话就相当于是给刚才那一份调查报告作了背书,再也没有人能质疑它的真实性。

    而且他的表态就像是一个信号,马周、孙伏伽、房玄龄等人也都表态支持,一直在看热闹的权贵们也都站出来一起支持。

    这一下支持岳山之策的官员,不只是从级别上,连人数上都远远超过了反对派。

    所有人都知道大局已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反对派就这样放弃,好几名官员都跪在地上痛哭,说这是祸国殃民的法子,不能这样做。

    结果被大怒的李世民给哄了出去。头铁的被赶走,剩下的人自然就不敢在说话。

    不过就在李世民准备宣布推行以高薪养廉替代免税特权之策的时候,李承乾再次站了出来:

    “圣人,夏国公之法虽为良策,然稍显操之过急,我以为应当根据情况的不同分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