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其他小说 > 春妆 >第216章 修竹
    离开乾清宫时,东平郡王府的马车上,多出了一个挺清秀的小太监。

    当然,不是红药。

    徐玠便再有手段,亦断无让红药扮作太监、再堂而皇之带上府中马车之能。

    这小太监,是去专门程家颁旨的。

    柳娘子医术超绝,令后宫终于不再一片荒芜,如此大功,自当重赏,陛下便想赏程家一个前程。

    不过,在徐玠的干预下,这一份前程,便落在了年仅六岁的程良身上。

    他被封为“逍遥伯”。

    柳娘子因是其生母,便也相应地得了个诰命。

    有此封赏,柳氏母子从此再无须仰仗他人鼻息,反过来,程家还要格外巴结他们。

    说起来,这逍遥伯亦只是个虚爵,除每年定例之米粮银钱外,既无实权,亦不得荫封。

    换言之,程良一死,程家便仍旧回归庶民。

    而即便如此,于程家而言,这亦是泼天的富贵,那小太监宣旨时,程家父子很整齐地同时抽了过去,还是徐玠掐人中给掐醒的。

    此事在坊间颇为轰动,然奇怪的是,不出几日,消息却又被压了下去,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忽忽仲秋已过,玉京城中,银杏流金、桂子飘香,有那富贵人家,已然吃上了新上市的螃蟹。而那些并不富裕的人家,今年亦时兴起一样新鲜吃食——烤红薯。

    这红薯据说是外邦之物,大齐本地却是没有的,也算罕物。只此物虽少有,种植的法子却似是很简单,京郊东平郡王府的庄子上便种了好些,且收成极好。

    于是,便有那徐家最会读书的五爷,想出了这么个吃法,以铁筒架炉,火烤食之,一经面市,立时便成了最时兴的吃食。

    虽然这东西不算便宜,却也不及螃蟹价高,且烤熟之后,自有一股香甜,而更紧要的是,这红薯极好种,几乎是一种即活,很快便引得周遭行省效仿,不出两年,辽北饥荒竟因之得解,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这玉京城中,有一处极幽静的坊市,位于城南,唤做柳叶渡。因居于此处者多清流士族、书香门第,又或是些专事文书职司的官员,故这柳叶渡又有个别号,叫做文人坊。

    这一日午后,天有些阴,似是将要落雨,一名士子打扮的青衣男子,不紧不慢地敲响了柳叶渡白溪巷一户人家的院门。

    许是院中人正歇午,他连敲了好几次,那院门方被个总角小厮拉开。

    “您找谁?”那小厮似是才睡醒,揉着眼睛问道。

    “我姓方,来寻你家大人。”青衣男子语声温和,面目却被帷帽遮住。

    小厮也不曾多看,说了句“您稍候”,便又将门阖拢,踢踢踏踏地去里头传信去了。

    不多时,他又返转回来,拉开门道:“老爷请您进去。”

    方姓男子温言道谢,顺手将个油纸包递了过去:“才出炉的烤红薯,小哥儿辛苦。”

    一闻见那纸包中的甜香,小厮立时眉开眼笑,迭声谢了几遍,喜孜孜接过纸包,将来人引去了后院。

    院子不大,拢共也就两进,除两边抄手游廊漆色尚新,庭户却显得颇为老旧,院中亦只两竿修竹、一架春藤,再无别的花木。

    二人进院时,便见那修竹之下,正立着个中年男子。

    那男子面貌平凡,唯一双眼睛明亮有神,肃然望来时,便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然其衣着却极朴素,不过一领蓝布道袍而已。

    将人引至此处,那小厮便退下了,方姓男子遂上前见礼:“大人安好。”

    道袍男子淡笑地问:“是你家大人遣你来的?”

    语毕,晃了晃手中拿着的一页薄纸:“卿为此子而来?”

    “大人都知道了。”方姓男子说道,掀掉帷帽,自袖中取出一张纸来,面上神情却不似对方那样轻松,圆胖的脸上,眉眼俱寒:“此子一出,谁还能记得今年解元姓甚名谁?”

    “一篇文章罢了,你家大人未免过于着紧了些。”道袍男子笑容依旧,示意来人坐下,又亲手替他斟茶。

    方姓男子见状,忙忙起身,诚惶诚恐:“学生不敢。”

    “盏茶而已,你是客,我是主,总不能客行主事。”道袍男子洒然摆手,到底斟了茶,又笑:“只我这里无甚好茶,委屈了你。”

    方姓男子始终站着未坐,直待双手接过茶盏,方才笑道:“得先生清音,什么好茶都比不过的。”

    道袍男子笑而不语,方姓男子亦自坐了,小心将茶盏搁下,面色重又沉凝起来:“这徐玠徐五郎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学生到现在都想不明白。”

    “我亦不明啊。”道袍男子悠然地道,视线投注于那纸页之上,面上浮起几许赞赏,低声道:“夫所谓智者,是其识之甚明,而无所不知者也。夫其识之甚明,而无所不知者,不可以多得也。(注)”

    他转眸望向对座之人,笑道:“此篇《好学近乎知》,可比那解元之文,强了百倍不止。”

    《好学近乎知》,便是今年乡试之题,而在这道袍男子看来,徐玠此篇,却是比今年的案首更为出色。

    “温公亦有此言。”方姓男子接语道,面上竟浮起一个苦笑:“梦祯先生还说,只要此子愿意,随时可拜入其门下。”

    温梦祯,本朝大儒,虽不曾出仕,士林中之声名却是极佳,其门生多入翰林院,前途不可限量。

    看起来,徐五郎虽不曾参加乡试,亦无由入仕,然此篇一出,却是将那些应试的学子都给盖了过去,竟引来温梦祯先生青眼。

    也正因如此,方姓男子才会领上峰之命,登门造访。

    此时他便又道:“先生也知,今年这位解元,乃是我家大人极看好的,明年两试,他的名次亦不会错,且此子家世亦不凡,若能将其背后的力量拉过来,则于大事有益。”

    便在他语声之中,道袍男子微阖了眼,宽大的袍袖于竹风下轻轻晃动,似是闭目养神,也不知听见没有。

    方姓男子见状,忙停下话头,垂首坐着,神情极为恭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