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反鸡汤 >第六章 咖啡大蒜论
    关于咖啡大蒜论,好像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似乎也很久没有在电视上看到海派清口的影子。

    但当初被创始人所说的“大蒜”却依然鲜活的存在于剧场、荧幕。

    看样子,喜欢喝咖啡的人总是少一些,喜欢吃大蒜的人总是要多一些。

    当然,大蒜和咖啡绝对配合不到一起去,我曾经尝试过,一口大蒜一口咖啡,大蒜强烈的味道与咖啡浓郁的味道,互不相让,似乎都在争夺人的味蕾,想要占主要位置,如果你想试试,那么,可以让大蒜和咖啡在你的舌头上打架。

    如果某天,超市的货架上摆着一种饮料,大蒜咖啡饮料,那可能是民众的口味进化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

    现在在超市中,经常会见过饮料厂家突破传统思维,将两种本不太融合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制造成新型饮料,让人们来挑战,也许,有一天,大蒜咖啡会面世。

    我总认为,榴莲和披萨比较搭配,但谁想到,吃完大蒜面条的人,也会来一些榴莲。

    说大蒜是香自己臭别人,喝咖啡苦自己香别人,未免不妥,喜欢喝咖啡的人,偏偏是因为咖啡的苦味,根本不是因为苦自己香别人才喝咖啡的,我看上海人喝咖啡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喝咖啡的。

    本身,上海人原本是不喝咖啡的,上海地处沿海,属于民国时期首先与外国进行交流的地区,外国人把咖啡带到了上海,当时可能喝咖啡挺洋气的,因为外国的别种浪漫,对于当时的上海人来说,是比较新奇的。

    就像过去的一些时候,在一些落后的地区,带女朋友去狠狠的吃一顿肯德基,也算是相当时尚的。

    毕竟,刚开始西餐厅的咖啡馆,大概是不让穷人进的,在咖啡馆里喝咖啡的人,一定是一些穿着体面的人,也是所谓的上流。

    咖啡一到上海,也不是所有上海人都能接受的,接受咖啡,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喝咖啡是学来的,并不是长江流域现代都市文明一直都有的历史。

    有人说,上海是长江流域的现代都市文明,过了长江以后就变成了黄河流域的现代农业文明,这样说来的话,内蒙古就是现代草原文明了。

    这么区分的话,那就得区分出一个古代都市文明,古代农业文明,古代草原文明了。

    那么问题来了,上海在古代都市文明时期,喝咖啡吗?

    我发现每当那些活跃在电视节目中的公众人物一说错了,就赶紧改口说,其实我们都是说的玩玩的!

    说的玩玩就不要说的那么认真!

    北方是大蒜文化,如果你说北方某些文化是大蒜文化还好,但笼统说“北方文化”是“大蒜文化”就非常不妥了。

    哦,忽然想到了,只是说曲艺吧,说北方的曲艺文化属于大蒜。

    那么,大蒜比咖啡的功效好像多了几倍,而且,咖啡似乎并不太适合中国人,老外一天喝好几倍咖啡,没事儿就来一杯咖啡,我看就算是上海人一天未必也能来几杯咖啡。

    据百度百科上说:咖啡具有旺盛精力、治疗阳痿;预防女性霉菌性**炎这两项功效。

    这简直是太强大了。

    据我所知,许多人对本山传媒的系列电视剧提出过异议,就像当初谁说刀郎的歌都是给农民听的。

    就算刀郎的歌是唱给农民听的,那么我们特别想知道“好声音”这节目到底是演给谁看的?

    有人说,本山传媒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算不上艺术,郭德纲的相声算不上艺术。

    艺术的范畴太大了,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艺术家敢站出来具体把艺术的范畴区分的干干净净。

    有人喜欢交响乐,也有人喜欢二人转,我看在我们这儿,喜欢民间艺术的要比交响乐的人多的多吧。

    那些自称为艺术家的人,不见得天天去听交响乐。

    有人说德云社的相声低俗,但说德云社相声低俗的人想过没有,为什么如此低俗的相声,场场爆满呢?

    因为喜欢“俗”的人多,并不是他们要讲,而是人们喜欢听!

    透过这些相声以及系列电视剧,恰恰却反映出人们的真实生活的写照。

    如果说有些段子低级下流,可在那些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上流中,不仅仅会讲,而且还会做!

    那些灯红酒绿的夜总会,从不是穷人们去的地方,在那里,那些段子中说的事儿,不会因为在那金碧辉煌的建筑的掩盖下而变得高雅。

    并不是说,一些不好的事情,因为一杯昂贵的红酒配上一支昂贵的高脚杯就让事情的本质发生改变。

    当然,从外表来看,本质似乎完全不一样,这只不过是因为一句“笑贫不笑娼”!

    要说什么东西算不上艺术,我觉得大部分魔术算不上,一个魔术师,如果完全不依靠道具来帮助,我看很难表演出神奇的魔术,一个神奇的魔术,有一多半要依靠道具来完成。

    靠一些道具和一些眼疾手快的手法来蒙蔽观众的双眼,这种手段,算的上是一种欺骗。

    如果我们提前知道魔术师所用的那张桌子上有文章,那么,这场魔术下来,一定不会获得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话,与其说魔术师获得了掌声,不如说道具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艺术就是这样,一个小提琴手站在广场上拉提琴,脚下是一个盆,多少会有观众会往盆里扔些钱,这样的表演,大部分被说成是卖艺的,或者有人说的更难听:看,那个要饭的!

    那么,这位小提琴手,就会以一种艺术家的身份活在一个悲痛的世界里。

    然而,如果这位小提琴手站在音乐表演唱内,身穿燕尾服,拉奏小提琴,人们会端起酒杯或者咖啡慢慢欣赏,当然,电视机前的观众肯定会说他是一个艺术家,至少也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

    如果艺术的划分是因为所表演的场地和环境,那么,大蒜放在巴黎歌剧院内,会不会好一点呢?

    我听过郭德纲的相声,讲高雅他也会,但如果他每站在场上就朗诵一段歌德的诗词,我想台下一定没有那么多人,甚至几场以后就只剩下一个打扫剧院的大妈了。

    因为艺术,没必要互掐,我不知道有些人互掐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火一把?这也是很有可能的,凤姐不是说自己非总统不嫁吗,一句话让她成了网红,其实凤姐完全可以创立一个海口派!

    或者是信口开河派之类的。

    那么,到底有那么多人说一些曲艺低俗之后还会火爆,我想这就像成人电影一样,屡禁不止,就算这东西有毒,也有许多人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