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文创时代 >第15章 可发,一起发!
    “找邮局做什么?”梁伯不理解。

    明信片可以分两种。

    一种是邮局部门自己制作的明信片,上面有中国邮政的标志,且自带邮资符,直接可以寄。

    另外一种,就是民间自己印制的明信片。

    这种不带邮政标志,需要自己买邮票贴上去,才可以寄。

    梁伯以为许成要做的就是第二种。

    许成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我看看有没有机会跟邮局合作,走邮局的渠道发行明信片。”

    邮局每年发行的明信片非常多,发行量也特别大,动不动就是五六百万张起步。

    注意,这是一个版本的量,人家一年至少发行几十个版本。

    叠加的量破亿。

    这恐怖的数字,让许成馋啊。

    “难!”

    对许成的野心,梁伯直接摇头否决:“你想跟邮局合作,几乎没有任何希望。人家自己的明信片都安排不过来,怎么可能关照你?”

    许成皱眉,退而求其次:“委托制作呢?我想要邮政的标,自带邮资。别人买了明信片,就可以直接寄,不用再买邮票那么麻烦。”

    这种合作形式,在后世很常见。

    可是在现在……

    “你的想法很新颖啊,确实很有开创性。”梁伯惊叹。

    他沉吟了片刻,又摇头:“还是难……你有人脉,还是有背景,还是有名望啊,人家凭什么为你开先例?”

    “人脉我有啊。”

    “谁?”

    “你啊!”

    “挑!”梁伯吁声,“靓仔,多谢你高看我。

    不过我虽然经常和邮局部门打交道,但都是按时交钱,人家说什么我就做什么,根本没有吭声的余地。”

    报刊亭归邮政部门管理。

    梁伯的渠道,也是依托邮局而存在。不过他承包运营了,也有很大的自主权。

    所以他“畏之如虎”的模样,也让许成撇嘴。

    这老狐狸,肯定没说实话。

    邮局没人脉,能承包一百多家报刊亭?

    不过许成也懂。

    彼此没交情,人家凭什么帮你?

    凭你脸大?

    许成很坦荡:“梁伯,是我冒昧了。谢谢你的指点,等我做好了明信片再来找你。”

    梁伯点头忠告:“年轻人不怕有野心,就怕好高骛远。做人还是要踏实一点,别太飘了。知唔知?”

    “知了,知了!”许成挥手走人。

    不走不行啊,他画了个大饼,老头子不见兔子不撒鹰,委婉地拒绝了。他还留下来干嘛,跪着要饭咩?

    等回到住宅,许成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三个词组。

    人脉、背景、名望!

    他一个不沾。

    考虑半晌,许成提起笔,绕着名望画了一个圈。

    这个……

    做起来似乎不难。

    他嘴角轻轻扬起,立即伏案开工。

    一夜过去,第二天清早,他在小区邮筒投了封信,然后就出门坐公交车,开始游荡广州城。

    ……

    赵淮山,羊城晚报编辑部记者。

    他最近比较风光,不仅受到了领导的表扬,还有实质的奖励。

    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前段时间,他在同行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然后受到了启发,机灵一动联系了金庸先生,搞了个专访。

    就是这个专访,让当天发行的报纸上涨了五个百分点。

    不愧是金庸先生,一言一行倍受瞩目。功劳自然是先生的,但他也有撰稿的苦劳嘛,所以沾光也是应该的。

    唯一让他不满的是,一周时间过去了,话题余韵仍然绵长。

    迄今还有一些小报,揪着尹志平这事不放。

    反复炒作。

    赵淮山一眼看穿。

    无非是为名为利,跳梁小丑罢了。

    逐臭苍蝇!

    赵淮山唾弃,然后捏了捏眉心,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呀。

    他在审稿。

    不是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主要是领导透露一丝口风,今年他的业绩不错,有望提一提级别,让他好好干,或许年底有惊喜。

    他一听就知道,这是挂在驴子面前的胡萝卜。

    他能上这个当?

    不会。

    他只是热爱本职工作而已。

    鲁迅先生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说的就是他。

    肩负神圣使命,他甘为骡马。

    问题是权威的报纸,每天都有大量的稿件来投,他要筛选出优质的稿件。

    这工作类似于在沙里淘金。

    金砂没几粒,泥沙一箩筐。

    他就不明白了,谁给这些人的自信,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章都敢投过来,不怕他举报吗?

    你当你写的是废都?

    哎,等下要去买瓶眼药水,好好洗一洗眼睛才行。

    赵淮山摇头,强迫自己继续工作。

    垃圾!

    小学生文笔!

    狗屁不通!

    太平了……

    他拆信封,一目十行,连连否决。一大箱来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减,慢慢地见底。

    赵淮山却没有丝毫欣喜之色。

    因为外面还有两大箱呢。

    他叹气,麻木拿起一封信,机械地拆开,取出信纸。

    入眼是一个对仗式的标题。

    咦?!

    赵淮山眨了眨干涩的眼睛。

    这文章好像不错。

    他揉了揉眼神,提神细看。

    文章篇幅不长,千把个字加上一个插图。他两分钟过完了,然后重新再读一遍,慢慢地品味。

    十几分钟过去。

    咣!

    赵淮山推开桌子,在一群同事惊诧的目光注视下,直接闯进了主编的办公室。

    啪!

    他把文章稿件拍在主编面前,言简意赅:

    “看!”

    主编盯着赵淮山:“要是我不满意,你这个月别干其他事情了,专门审稿就行。”

    赵淮山铁骨铮铮:“大佬,我错了。给个机会,我马上滚出去重新敲门……”

    “哼,晚了,等死吧。”

    主编戴上老花眼镜,拿起稿件审阅。赵淮山不敢造次,几次欲言又止,最终选择闭嘴,老老实实地等待。

    不久之后,主编放下了稿件。

    赵淮山才急忙问道:“主编,这文章怎么样?”

    主编思考了片刻,就缓缓点头:“可发!”

    “插图呢?”赵淮山又问。

    “一起发!”主编提起笔,在稿件上做了批示。

    赵淮山笑逐颜开。

    沙里淘金是累,但是淘到了金子的感觉真不赖。

    他拿起稿件,就要转身离开。

    “等等。”

    主编开口阻拦,他拿起笔杆敲了敲桌面,似乎在权衡什么。不过很快他就有了决定,眼里带着笑意:

    “你把稿件扫描一下,传真给金庸先生!”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