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这个皇帝不好伺候 >第3章 国难思良将
    “大人欲插手浙江事务?”

    “暂无打算。”徐凤至解释,“对补缴赋税,诸省基本在观望,只浙江有缙绅主动核缴,或申请分期。宁波豪强占尽海贸之利,竟拿丁点田赋糊弄人,本督决定拿他们杀鸡儆猴。”

    “大人,既然如此,那东海水师宜先回吴淞口,并缓发征召船匠的公文。待准备就绪,海陆两路进军,一举端了他们。”

    与十八芝的海战,北上之前已爆发。

    原本计划,告捷后在舟山建立基地,以掌控浙江海上之路。

    略略思考,徐凤至便同意:“将你的建议,发六百里加急,令总督府调整计划。还有,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谈判,购买盖伦战舰全套建造技术,费用高些没关系,但时间要快。”

    停顿片刻,又补充道:“加十万支火绳枪订单作谈判筹码。”

    兵仗局打制的鸟铳,质量上不如西夷火绳枪,原本计划装备近半,现在干脆清一色火绳枪。

    李岩领命,请示道:“大人,捷报一份已送往兵部,另一份还送宫里吗?”

    想了想,徐凤至说:“陛下已无法视事,还是发给信王府吧。”

    李岩点头,再汇报一事:“得知大人进京,户部派人来,商讨逋赋解缴国库事宜。”

    根据户部提供的资料,以及派人暗中调查,江南诸省偷逃的田赋和商税,按老税率保守估计有四千万两,上限可达五千万两,其中逋赋就上千万。

    将逋赋全给他们,徐凤至自然不乐意:“给两百万两,其余按征收费用核销。同意的话,明年随秋赋解缴。”

    “是,大人。”

    徐凤至静心思考局势时,朱由检正在书房摔茶杯。

    “徐凤至要干什么?以为孤是汉献帝吗?”

    倪元璐劝道:“殿下,陛下谕令徐卫明领兵进京,是怕魏逆危及您安全,这不还得您允许嘛。”

    听了这话,朱由检火气才消了些,毕竟魏忠贤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先生,皇兄估计就这几日了,孤当如何行事?”

    倪元璐沉吟良久,回道:“借重徐卫明,除逆易如反掌。”

    “不,孤要亲手除去阉党。”

    “那就先麻痹魏逆,一步步剪除其羽翼,再将其绳之以法。”

    “孤正有此意。”

    朱由检熟读经史,深黯帝王之术,冷眼旁观朝局,对除逆早有定计。

    “除去阉党,殿下当迅速拨乱反正,以稳朝局。”

    “孤自有主张。”

    朱由检痛恨阉党专权,对好党争的东林党也没好感。

    因此,他会拨乱反正,但不会重用召回的东林党,而要学徐凤至别具一格之法,组建忠于自己的班底。

    倪元璐心下叹息,没敢多言。

    这时,王承恩在书房外报喜:“殿下,大捷啊!”

    “哪里大捷?辽东吗?快快呈进来!”

    即将登基之际,边关报大捷恭贺,好兆头啊!

    朱由检不禁喜出望外。

    王承恩推开门,满脸喜悦地双手呈上捷报。

    朱由检打开一看,眉头微微一皱,不是九边报捷,而是江南总督府的捷报。

    看着看着,他心头怒火再起:“五万海盗,上千艘船,从福建一路到浙江,沿岸卫所、官府竟无海警,朝廷花大把钱粮,养了一群废物!”

    看到战果,他转而拍案叫好:“好,杀得好!海盗就是该死!”

    阅毕,他热血沸腾道:“先生,徐卫明纵有千般不是,打仗的本领却称得上本朝第一。你看,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在千里之外,一战歼海盗九千,沉船百四十、俘六十余。而朝廷仅损船十一,阵亡百余,一场真正的大捷啊!”

    “不像九边那些督抚,一点小胜就能吹翻天,徐卫明报捷是实打实。”

    “国难思良将!大明要多些徐凤至、南居易和沈有容这等将帅,九边何愁不宁,建奴何愁不灭?待孤登基,必广招天下英才,共襄盛举!”

    刚刚还骂人家董卓,现在就这么欣赏了?

    对众正盈朝前景,倪元璐甚感忧虑,这个学生刚愎自用,不碰得头破血流,劝是劝不回来的。

    魏府,魏忠贤召集爪牙,也在商议对策。

    前段时间,他曾与这帮走狗通气,想在皇位继承上搞些动作,却无一人支持。

    可现在局势不同。

    徐凤至回朝,天启还留下“万事不决问卫明”的遗言!

    孤立无援的朱由检,有了坚强后盾,很难像对待天启那样驾空他,对魏党极其不利。

    水榭中,气氛非常凝重。

    “之前都反对咱家之策,现在遭报应了吧。有徐凤至这屠夫撑腰,再加倪元璐那帮东林人撺掇,朱由检到时定会一窝端了咱们。”

    见没人回话,魏忠贤恼怒之余,说出心中打算:“有一万净军断绝宫禁内外,咱家大可秘不发丧,请福王进京,再召朱由检入宫除之,拥福王登基,如何?”

    “厂公,若徐凤至要见驾呢?”田尔耕惴惴地问。

    听到徐凤至这个名字,魏忠贤怒火就不知从何来,恶狠狠道:“敢进宫,就先干掉他!”

    “可徐凤至文武双全,禁中还有英国公的上直军,净军未必留得下。”

    “瞻前顾后,如何成大事?”魏忠贤更火。

    随后,瞧向自己军师,问:“呈秀,你如何看?”

    “义父,没徐凤至支持,哪个藩王敢进京?杀徐凤至和信王,我们将面临南直数十甚至上百万大军讨逆,将死无葬身之地。”

    崔呈秀的话,彻底打碎魏忠贤的幻想。

    “那我们就等死吗?”

    “徐凤至刚端东林老窝,天启就选倪元璐教习信王读书,应是三方制衡的谋划。义父只要伺候好信王,择机说些徐凤至不是,未必没有转机希望。毕竟,其人势大难制,信王要坐稳江山,须有强大势力为奥援,一个东林党不够,须再加我们。”

    对与东林党联合,崔呈秀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是啊,厂公,想法获取信王信任,比什么都靠谱。”田尔耕对崔呈秀的建议表示支持。

    其他人纷纷附和。

    什么狗屁三方制衡,倪元璐是咱家选来离间徐凤至的!

    魏忠贤有种深深无力感,原本大杀四方的一帮人,竟被徐凤至吓得缩手缩脚,可没有他们支持,自己想冒险都不行。

    这时,宫中来人,禀报道:“九千岁,王公公请您速速进宫。”

    魏忠贤闻报,脸色悠地一变,这一天终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