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穿越小说 > 穿越大楚做始皇 >第九十章 楚王回郢都
    郢都,就在眼前。

    这是熊横人生中第二次回郢都。

    第一次是太子,来郢都即位。

    第二次是身为执掌朝政的大王,叫王者回归中枢。

    城池之外,官道之上,有左徒屈原率领群臣,早已修筑高台,以迎楚王。

    有卫士四百,拥着数十辆战车而来,楚王就立在当中一辆战车上,以如此之姿态亮相,还真是第一次。

    战车停住,有屈原率领群臣上来,共同说道:“臣等恭迎大王!”

    熊横举目望去,人群中有工正屈伯庸、若敖屈甲、鄢城将军成謇、咸尹郑介、典令成謇、卫士裨将公子濞、左徒府中书令黄歇……一干臣子。

    可以说是文武百官,具已到齐,虽是少了景氏与南氏一派的官吏,但依旧能称得上是盛况了。

    百官之后,乃是数百卫士,此刻的公子濞,正是一身戎装,虽依旧是那副少年模样,可神情当中多了几分沉稳,面对楚王之时多了几分恭敬,不像是之前那般的没心没肺。

    再看一干臣子,有人目光沧桑,有人则朝气蓬勃,但无一例外,眸子里都深藏着对楚王的那一份敬畏。

    不一样了,是不一样了。

    楚王扶着腰间长剑,一跃而下了下马,走至屈原与成謇二人面前,大声说道:“所幸郢都有你二人,才不令景氏乱我朝政,乱我楚国。”

    屈原微微躬身:“此全因大王调度有方,楚国有大王在,才是最大的幸运。”

    听起言,再看其神情,可谓是情真意切,溢于言表。

    只需一年时间,就完成了雄如楚庄王、也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大事,一改楚国主少国疑的局面,将上上下下凝结成一心,这让他重新看到了楚国崛起的希望。

    无疑,屈原就是人群中满含朝气的那一个。

    “哈哈,应该来说,有诸位臣子在,方是我楚国大幸,来,入城!”

    熊横上了战车,继续往宫中行去,进到城中,街道两侧早已是围观百姓,此中盛况,都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了,两侧的阁楼上,每一个角落里,都能看到百姓的身影。

    接连几日的高国人书,让城中的百姓都明白,是楚王的谋划,才避免给楚国造成大祸,也是楚王的谋划,前些日子才在城池之外,一举击退了景华景季贼子,这样的消息,也被送往四面八方,送往楚国各郡。

    告诉所有的人,从今往后,楚国的风向变了。

    臣子拥着楚王,行至玄鸟殿中。

    此间早有宫中寺人准备好了宴席,司宫子玦,也是先一步就回到宫中。

    楚王坐于上首,群臣列于其下,只是殿中再也没有了那个坐在楚王身后,监国的南太后了。

    楚王高举酒爵,与群臣同饮一。

    酒爵刚刚落下,就有咸尹自人群中出:“启禀大王,臣有一事!”

    “咸尹但请说来!”

    “大王自即位以来,多有建树,于外大破秦国,使秦人不敢将我楚国小觑,于内则平定乱臣,刚正国体,如此之英主,纵观我楚国历史,也是罕见。大王方今二十有一,正是年少有为之时,臣恳请大王亲政,掌我国事!”

    因为郑袖的聪明,郑怀的不要命,咸尹郑介顺利的躲过一劫,直到此时都还是心有余悸,如今的他自然是在大王面前,博得好感。

    如今大王大权在握,可亲政之时,总得有人说出来,他乃咸尹,执掌谏言,由他来提及此事,也是最合适不过了。

    “大王,臣也当如此。”

    话音刚落,又有人起身说道,演变至最后,成为了所有臣子的请命。

    楚王大笑一声,立在王座之上:“诸位如此盛情,寡人就唯有亲政了,诸位请坐!”

    得到了首肯之后,众位臣子方才落座,唯有咸尹郑介,依旧是立在大殿当中。

    “启禀大王,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日无令尹,我楚国替大王执掌者乃令尹也,若是缺了令尹,谁又替大王来执权呢,如今景华景季贼子尚存,称得上是多事之秋,更是少不了令尹也。”

    “大王身在鄢城之时,有左徒屈原者,处置郢都大小之事俱是得当,颇有贤臣之风,况且在楚王槐时,其人就主我楚国国事,臣举荐屈原为令尹也。”

    这郑介不仅是能猜中楚王心中所好,更是能明楚王心中所思,要举荐屈原为令尹,可这话一出,群臣当中,就不免有了些窃窃私语。

    屈原变法之策,倒霉的会是氏族们,这他们都是见过的,一旦涉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必然会犹豫。

    “大王,有大司徒昭雎者,为上柱国大夫,善于国事,大王在临淄为人质时,也是大司徒力排众议,迎接大王归国,其人颇有远见,臣举荐大司徒为令尹。”

    熊横望去,说话之人乃是左尹昭昇。

    左尹者,令尹之下第一人也,此人出身昭氏一族,有他在时,曾对老景鲤多有掣肘,自熊横即位以来,就很少能见其人跳出来,现在为了令尹一职,倒是开始争上了。

    左尹话落,之后还有左司徒、右司马、宫厩尹、乐尹、廷理等一众臣子跳出来,开始支援昭雎。

    乍一看之下,昭雎的声望是要远胜屈原的。

    果然是一旦伤及到自身的利益,群臣就难以安定下来,方才在郢都城外之时,群臣对楚王都是尊敬有加,这时候开始跳出来直接反对楚王了。

    左徒者,掌国也,左徒升任令尹,此乃惯例。

    他们又岂能猜不透,楚王的心思。

    “不知还有人吗?”

    熊横坐于上首,饶有兴致地望着这一切。

    之后又有几人跳出来,有说屈原的,有说昭雎的。

    说屈原都是一些新贵族,其势力在楚国颇为薄弱,说昭雎都是一些老贵族,在楚国可谓是根深蒂固,他们的人数也是更多。

    群臣争论不休息,熊横也不加以制止,直到上柱国大夫、大司徒昭雎亲自站出来:“臣昭雎启禀大王!”

    如此,众臣争论的声音方才平息。

    “不知大司徒如何看?”

    “大王,臣以为令尹者,非屈原也,臣有以下几策,请大王细听?”

    熊横等了半天,可不就是在等昭雎。

    “大司徒请说?”

    “其一,屈原者,知法家,明纵横,善治国,是我楚国不可多得的大才,若是不用,便是损失。”

    “其二,屈原者,少年时游历诸国,见识颇广,知秦人之变法,也知魏国之雄起,更是知齐楚燕之国,强与弱,能谋天下者,方为我楚令尹。”

    “其三,屈原者,出身秭归,少年时就曾感慨,黔首之苦,孔夫子有云,苛政猛于虎也,左徒如此仁义之心,执掌我楚国,黔首必不会苦矣!”

    “其四,屈原者,曾为左徒,为楚怀王所谋,以美政而强国,可惜受景鲤奸计,导致变法失败,流放于汉北之地,尤其可见,屈原确有其才,才可掌国。”

    “其五,屈原者,曾言之言我楚国之弱,如此之人,知我楚之弱,明诸国之强,攻楚若要强盛,则必不离左徒也,臣以为有此五言,令尹非左徒是也!”

    昭雎一番话,可谓是句句都道出了屈原的好处,就只是……

    听在熊横耳中,微微有些刺耳。

    世人皆知,屈原曾言楚国之弱,弱在氏族也!

    昭雎第五言不就是在告诉大家,屈原改变楚国之弱,必要变法。

    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至于其他的,就都是在赞美屈原了。

    “哈哈,连大司徒都这般说了,谁人还有异议?”

    楚王问,群臣不语。

    “哈哈,即若如此,就传寡人的令,告知寡人,有左徒屈原,为我楚国令尹,退朝!”

    诏令一下,楚王提着剑三五步间,就消失于大殿当中。

    留下满地的群臣,一阵错愕。

    因为他怕再有人提起,大将军该谁担任,谁来接替玉尹、太仆这些人的班,直接走掉就是不想扯皮。

    等到景华景季之事彻底了结,再召集众臣从长计议。